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打敗美軍的游擊隊領袖,他沒有犧牲戰場上,卻倒在陰謀家的冷槍下

打敗美軍的游擊隊領袖,他沒有犧牲戰場上,卻倒在陰謀家的冷槍下

1893年,奧古斯托·桑地諾出生於尼加拉瓜一個富裕家庭。父親是一名小莊園主兼商人。尼加拉瓜位於中美洲中部,1821年擺脫了西班牙殖民枷鎖,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美國強大之後,開啟了對尼加拉瓜的侵略。1912年,美國在尼加拉瓜強行建立了軍事基地,桑地諾父親因反對美國侵略而被捕入獄。父親入獄後,桑地諾被迫流亡到墨西哥打工謀生,從此更加痛恨美國。打敗美軍的游擊隊領袖,他沒有犧牲戰場上,卻倒在陰謀家的冷槍下

(奧古斯托·桑地諾)

1926年,在美國策劃和支持之下,尼加拉瓜保守派發動政變,建立了美國的傀儡政權。面對美軍的侵略,國內掀起了反抗美國侵略的武裝運動。桑地諾毅然回國參加革命鬥爭,當年10月率領29名金礦工人起義,組建游擊隊襲擊美軍。美軍動用了先進的武器,派出數十架飛機,企圖消滅桑地諾游擊隊,但游擊隊利用密林作掩體,一次次擊退了美軍侵略者。

進入第二年,在美軍和國內傀儡政府的合力鎮壓下,國內反美武裝有的被美軍消滅,有的選擇了向敵人投降,桑地諾則一直堅持武裝鬥爭。他發表了一封鬥志昂揚的公開信,裡面有這麼一句話:「即使所有人都放下武器,我也不會放下武器。我寧願在戰鬥中犧牲,也不願作為奴隸而活著」。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桑地諾領導遊擊隊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打敗美軍的游擊隊領袖,他沒有犧牲戰場上,卻倒在陰謀家的冷槍下

桑地諾的英勇事迹被媒體披露後,在國際上引起了極大反響,得到了拉美各國的廣泛聲援與積極支持。不少拉美國家志士紛紛來到尼加拉瓜,踴躍參加桑地諾的游擊隊,投入到反對美國侵略行列中。桑地諾的游擊隊力量日漸壯大,美軍顯得非常被動、無計可施。1933年,美國侵略者在與桑地諾領導的游擊隊對峙7年之後,最終被迫撤出了尼加拉瓜,尼加拉瓜人民取得了抗美鬥爭偉大勝利。

美軍撤走之後,游擊隊員以為幸福生活從此來臨,他們放下武器,拿起工具,開挖河渠,尋找金礦,建立種植園,投入到尼加拉瓜的經濟建設中去。然而,美國卻並不甘心失敗,桑地諾成為必欲除之以後快的眼中釘。1934年2月21日,時任尼加拉瓜國民警衛隊總司令索摩查,在美國支持下設下圈套,假意邀請桑地諾舉行國是談判,卻在歸途中布置了伏擊,一記冷槍殺害了他。打敗美軍的游擊隊領袖,他沒有犧牲戰場上,卻倒在陰謀家的冷槍下

(索摩查)

索摩查隨後攫取了政權,並在1937年成為總統,開始了索摩查家族長期的獨裁統治,尼加拉瓜又落入了美國的控制中。1961年,卡洛斯·豐塞卡為了反對索摩查家族獨裁統治,重新舉起桑地諾的旗幟,成立了「桑解陣",領導人民再次展開了游擊戰爭。儘管豐塞卡在後來的戰爭中犧牲,但經過18年的英勇鬥爭,1979年7月19日,「桑解陣"終於推翻了索摩查家族的獨裁統治。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來讀史 的精彩文章:

曾是反獨裁「急先鋒",他當總統更加專制,死後多年險遭掘墓鞭屍
被稱高加索「銀狐」,從大國外長到小國總統,他的一生充滿爭議
冷戰夾縫下的彈丸小國,「內亂"中總理被殺後,超級大國悍然入侵
為追求正義他冒死回國,遇害後妻子承其遺志,終結了國內獨裁統治
打敗卡扎菲的非洲總統,因統治殘暴被驅逐,26年後被判終身監禁

TAG:閑來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誰才是鵜鶘的球隊領袖,濃眉哥親承一人,有他不懼任何後場!
在朝鮮,若胸前佩帶的領袖像章突然掉在地上了,後果震驚!
中東風雲人物,一個坐在輪椅上的領袖,最後慘死在對手突襲之下
他才是火箭的精神領袖,上場不多可他讓哈登再度崛起
他們不會在阿富汗找到容身之地!美軍突襲,擊斃IS分支領袖!
德國黨衛隊的最高領袖,在現場目睹槍殺猶太人後,竟當眾出醜
好偏心!同是領袖,科比讓他倆挑戰一陣,卻讓他挑戰MVP!
他曾是防線炸彈慘遭拋棄 回歸後卻蛻變成後防領袖不可或缺
榜眼秀進聯盟卻始終無緣球隊領袖!他曾是火箭隊的頭號噩夢,如今卻不得不向現實妥協低頭!
歷史上最有可能一統天下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卻因霸佔過多美女而喪命!
內馬爾要做「球霸」 領袖是打出來的不是「打」出來的
史上最倒霉起義領袖,攻進首都當不了皇帝,老婆還跟人跑了
好好的農民起義領袖,在幾千名女人的陪伴下,逐漸走向了覆滅
歷史上最有可能一統天下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卻霸佔過多美女而喪命
從意見領袖到「直男癌」,是韓寒親手打碎自己的偶像光環
國足麻煩大了!後防領袖轟然倒下,里皮看後要哭了
突發!干翻詹皇的黑馬再傷一人,狀元帶傷打到惡化!領袖躺著拿錢
湖人未來拍戲說唱兩不誤,球隊領袖卻在瘋狂加練
最為神秘的反清起義領袖,擒殺清軍第一悍將,結局卻令人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