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乾隆二帝與內蒙古的不解之緣

康熙乾隆二帝與內蒙古的不解之緣

推薦:《左傳》:「弼馬溫」燭之武退秦師


文/李冠男



康熙乾隆二帝與內蒙古的不解之緣


(康熙)


【作者簡介】李冠男,男,漢族,內蒙古赤峰克什克騰人,內蒙古烏蘭察布市作家協會會員,《烏蘭察布日報》特約記者。學生時代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不惑時期投身於專業文學創作。代表作品有紀實文集《脈動長河》,文學劇本《烽火重生》,報告文學《我和草原有個約定》,短篇小說《宴殤》等等。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康熙乾隆二帝與內蒙古的不解之緣



(塞上老街大牌坊)


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六月,63歲的三娘子(滿都海哈屯)因病去世,葬于歸化城(呼和浩特)西靈覺寺(美岱召)。


明朝有感於三娘子戍邊、建城、護眾之德,專門派遣使節趕至歸化,設祭壇,送祭禮,彰表其功,直到現在呼和浩特的青城公園還矗立一座三娘子的塑像。從1612年開始,時隔三十四年後,長白山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子孫接管了內蒙古這塊肥沃的土地。

此時的北方蒙古分為漠南蒙古(內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外蒙古)和漠西厄魯特蒙古三大部。漠南蒙古比較開明,早早就歸附了大清王朝,漠北喀爾喀、漠西厄魯特沒有了漠南這片屏障,最終也遂了大清的心愿。



康熙乾隆二帝與內蒙古的不解之緣



(歸化城玉泉井)


但漠西蒙古的準噶爾部卻在沙俄的支持下,狂妄自大,拒絕清朝一統邊疆,甚至一度和大清分庭抗禮。

少年得志的康熙親政之後,根本不把漠西蒙古準噶爾部當回事,第一次就在烏蘭布通(今克什克騰旗南部)重創了噶爾丹(準噶爾部首領),第二次又在漠北昭莫多(今土拉河、克魯倫河之間)將噶爾丹擊敗。接著大清朝又運作了第三次討伐,直到18世紀70年代,才把準噶爾部徹底降服,從此天山北路地區再無外族對大清宣戰,這都是後事。


現在如果你走在位於克什克騰境內西南渾善達克沙地南緣、與河北圍場縣的塞罕壩林場隔河相望的烏蘭布統古戰場,或許能想像得出當年金戈鐵馬仰天嘯和壯士悲歌卷西風的豪壯。昔日血肉沙場征戰中所置的土牆、木柵和壕溝如今已變為留有遺存的的旅遊勝地,站在十二座連營的遺址上,彷彿又看到了十萬大軍安營紮寨的壯觀場面,又聞到了300年前狼煙點燃後的刺鼻氣息,又感到了古戰場迎面撲來的烽火熱浪。



康熙乾隆二帝與內蒙古的不解之緣


(烏蘭布統古戰場遺址)


借第二次親征噶爾丹之際,那年秋天,康熙帝堅持「巡行北塞,經理軍務」,皇長子允褆、皇三子允祉、皇八子允禩隨駕。農曆九月十九日出居庸關,經張家口,到歸化城,後進入鄂爾多斯河套地區,經殺虎口、大同於十二月二十日回宮。


《清實錄》記載:康熙三十五年十月十三日,「上自白塔往歸化城,鹵簿全設,副都統阿迪等率官兵來迎。民間老少男婦,皆執香集路旁跪接」,「奏稱我兩土默特,自太宗皇帝至今五十九載,所貢賦馬幾二百匹……夏捉雉兔掘石青,秋征雛鷹,冬獵野豕,兼納狐皮,賦役甚重,聖祖盡行豁免,已六年矣。恩德高厚,每思一叩天顏,不意駕臨荒野,愚氓得瞻天日……」是日駐蹕托音胡圖克圖寺(小召)。十四日,移於南闕下營,令「大學士阿蘭泰,學士倭倫,往右衛給陣亡官兵身價銀,免扣官兵所借官庫銀兩」。在此親自製定撫遠大將軍費揚古撤軍及留駐防禦噶爾丹之策。十五日,賜宴蒙古官員。十六日,在西勒圖胡圖克圖寺(席力圖召)觀儺舞(迎神歌舞)。期間欲感化噶爾丹,諭令「收養來降之厄魯特,完聚其夫妻」,「一至即令完聚,相抱痛哭,蒙古王公等以下,無不下淚,皆喜悅稱善」,「故降者不絕」。十月二十日,康熙在歸化城召開議政大臣會議,詳細部署軍務。次日,敕諭噶爾丹:「朕統御天下,要以中外一體為務,往者烏蘭布通之役,爾等雖經敗北,朕尚欲與爾等會約……爾等乃違棄誓言……爾等可速領餘眾,抒誠歸順……」至十月二十四日康熙離歸化時「歸化城百姓依戀繾綣,揮淚道左」。



康熙乾隆二帝與內蒙古的不解之緣



(大召寺)


康熙在歸化城呆了20多天,撫邊恤民之餘,吟詩記頌,著實浪漫了一把。史料記載,康熙此行歸化,他創作的詩詞作品就有十首之多。最著名的一首就是駐小召時吟就的《駐蹕歸化城》,頗具帝王文學品相。原詞為:


一片孤城古塞西,霜寒木落駐旌霓。


恩施域外心無倦,威懾荒遐化欲齊。


歸戍健兒欣日暖,放閑戰馬就風嘶。


五原舊是烽煙地,亭障安恬靜鼓鼙。



康熙乾隆二帝與內蒙古的不解之緣



康熙帝在歸化巡視時,還在地方進行多項調研,將調研報告結合當地法令彙編成一本通則,起名為《理藩院則例》。6年後,又在歸化御制勒石,追記平定噶爾丹之功。現在兩方勒石就分立在席力圖召和小召,使用的是滿、蒙古、藏、漢四種語言。


雍正當政時,歸化城東門外,又築一城用於駐兵,兩城相連,歸化城規模見大。


乾隆帝更是一個大手筆,在他正位後,對歸化百姓極為看好,不惜動用國庫巨資,圍封歸化城周邊的土地,給邊區軍民建造一個「新新之城」。



康熙乾隆二帝與內蒙古的不解之緣



(老舊的木輪車已經永遠地離開了草原,被擺在街邊被當成了古董出賣。)


史料記載了當時這個「新新之城」完工後的面積和容積,「周一千九百六十丈,高二丈四尺,底寬三丈五尺,頂寬二丈三尺。瓦房三千八十三間,土房一千六百五十三間,兵丁土房一萬二千間,鋪面房一千五百三十間。」


這個宏遠之城甫一建成,行政規格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乾隆皇帝硃筆一點,調山西右玉「建威將軍」到歸化執政,被賜名為「綏遠將軍」,「新新之城」也有了一個新名號,叫「綏遠城」。原來的舊城既使有一段時間還稱作「歸化」,但最終還是寂寂無聊了。


清朝的康、乾二帝,只所以在中國歷史很有名望,避開「康乾盛世」不說,就推動中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繁榮發展來說,還算的是兩個有為的皇帝。



康熙乾隆二帝與內蒙古的不解之緣



(呼和浩特之冬)


推薦:


慈禧:住在歸化城時,不過是一個「官二代」


歷史可以這麼寫之二:劉邦衣錦還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左傳》:「弼馬溫」燭之武退秦師
歷史可以這麼寫之二:劉邦衣錦還鄉
慈禧:住在歸化城時,不過是一個「官二代」
歷史可以這麼寫之一:劉邦衣錦還鄉
上官婉兒之二:唐朝當之無愧的黃金剩女

TAG:閱讀悅讀 |

您可能感興趣

台灣姑娘與蒙古族「呼麥」的不解之緣
為何朱棣五征大漠擺不平蒙古,康熙三征就把準噶爾干挺了
順治皇帝蒙古女充斥的後宮
明朝藍玉的捕魚兒海之戰,堪稱蒙古人版的「靖康恥」
從蒙古與滿洲的關係看僧格林沁親王
內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中國最美的沙漠
永樂皇帝朱棣五次遠征蒙古,歷史上最大的軍事笑話!
永樂五征蒙古,鄭和七下西洋
【西域讀書】蒙哥大帝——被長久忽視的蒙古鐵血傳奇帝王
曾是林丹汗的竇土門福晉,又嫁皇太極成為衍慶宮淑妃的蒙古美貌貴婦
健康內蒙古的堅實基石
耶律楚材與內蒙古的土默川
壯美亮麗的內蒙古,歷史也相當雄闊,數萬人東歸,乾隆特批安置
內蒙古和外蒙古誰才是蒙古帝國衣缽的繼承者?
蒙古帝國在四川的屠城,讓「長平之戰」羞愧難當
來自內蒙古的十二大女明星,王麗坤 王珞丹領銜
貝子廟是內蒙古四大廟宇之一,歷來被稱為錫林郭勒盟地區第一大寺
僧格林沁的蒙古精銳騎兵為何在八里橋之戰中一敗塗地?
铁骑踏遍三千里江山:蒙古帝国和高丽王国的战争改变朝鲜半岛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