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雄才畫語摘錄:論畫樹
畫樹先從枯樹入手。樹為四枝,這是畫樹的原則,畫時先從大處著眼,先抓住樹的整體特徵(即樹的精神),一般說來,大中枝不宜省略,小枝看情況要進行概括提煉,至於樹梢則可以大膽捨去。樹榦、大、中、小枝的比例要求基本準確,取材時要健康的不是畸形醜陋的。
先取其勢,後取其質,大勢既准,則質易求矣。畫樹要表現出樹的年齡、性格、姿態、背向、生長土壤的瘦肥程度等。
樹的重心尤其要特別注意,由大到小是畫樹的大原則,即干至枝至梢是必然之理(如有例外,則必有原因,如裂開或瘦或傷者),樹頂受陽光葉子較多,靠樹榦處葉子總是稀疏的。
畫樹多是筆筆見筆,無皴擦點染可藏。
畫樹一般都宜用濃墨,中遠景的樹有必要的話亦可用濃墨。這是因為樹與其它物象對比起來是較濃重的。此亦即古人敢用淡墨畫山焦墨點苔之理也。
穿插有致,此畫樹的要訣,切忌根頂俱齊,在同一畫面中有十棵樹以下的要務求變化,不使雷同。
老樹如老人,紋理多而清楚。城市中的樹經人為修剪者多,故不能極其自然之態,但仍可以畫。畫樹要如畫人一樣,嚴格要求。
春樹枝軟搖曳,不可點墨葉,以草綠著之枝頭,以示嫩芽。古人畫樹有用藤黃入墨,使其色潤澤。一般柔條細枝,不用雙勾,但與雙勾合處(即與樹榦交接處)不能截然分開,合處著色要濃,可染淡墨。
古人云:「山水不問樹。」即自然中之樹種類多,而又縮小千百倍,故不能說明什麼樹之意。
樹無一寸直,故用筆要多轉折,以表老乾,如以縮一百倍而言,一寸即一丈也。
畫樹要蒼健老硬而有姿態。平原肥沃而土厚者之樹少露根,石壁懸崖之樹露根的較多。
一般畫樹之四時有:春英——葉細而花繁,夏陰——葉密而茂盛,秋毛——葉疏而飄零,冬骨——只有樹枝,但亦有因地而異。
樹與山石有密切聯繫,山的豐茂華滋之態,有賴於樹木來體現。枯樹難工,簡而有致,繁而不亂。深山密林之中,間有枯樹,這是自然之理。樹亦多直干參天,以其密而迫使向上,吸取陽光。
畫樹從頭畫起,直至樹梢,這是取其生長之理,亦取其勢。畫枝以順手為宜。此入手之法,當理解之後則不論。
畫樹要注意特點,樹類很多,東南西北,生長規律各異,春夏秋冬,風晴雨露,時而不同,須不斷觀察,不斷研究。
(來源:博寶藝術網;插圖:黎雄才山水畫譜)

※資源分享:潘韻《樹石畫譜》(4)
※有福之人的十種心態!
※圖文教程:簡單幾步學會畫葡萄
※趙之謙《行書致蔚青手札散冊》欣賞
TAG:國畫藝術 |
※大師的秘訣在這裡!齊白石論畫語錄摘編
※歷代文人論畫——畫竹
※《文待詔論畫》
※清 王原祁《論畫十則》
※論畫蝦
※賈又福論畫
※王原祁《論畫十則》
※《論畫十則》 王原祁
※歷代文人論畫——翎毛
※曾熙論畫——讀《曾熙詩文題跋集》
※談詩論畫:淺析中國詩與畫的關係
※如何畫花?過雲廬論畫花卉
※如何畫花鳥?松年:頤園論畫花卉翎毛
※邵梅臣畫耕偶錄論畫山水欣賞分享
※獵奇漫畫《論畫風對劇情的影響》
※歷代文人論畫——法古
※春秋哥論畫:我們畫的是一種精神
※歷代文人論畫——用水
※東晉畫家顧愷之論畫及洛神賦圖欣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