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營口農村民居是「闖關東」的歷史見證(上)

營口農村民居是「闖關東」的歷史見證(上)

點擊上方「營口日報」可以訂閱哦!


1644年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後,清王朝在北京建立政權。東北的滿人皆攜帶包衣「從龍入關」。致使東北的土地荒蕪,房舍傾塌,人煙稀少。清王朝為確保「龍興之地」不致荒涼,於順治八年頒布《遼東移民開墾例則》,從山東等地移民充實遼東。

營口農村民居是「闖關東」的歷史見證(上)


滿清入關前,對東北的漢人採取「抗拒者就戮,降順者為奴」的政策,即使漢人縣令等官員投降後也要給滿人鍘草喂馬當奴隸。明末時東北大量漢人皆成為滿人的奴隸,滿語叫「包衣」或稱加入「漢軍八旗」。


我的先人就是在此時從山東省登州府文登縣大水泊村攜妻擔子,渡海來到遼南,落戶在蓋州霍家屯。老霍家是佔山戶,我家是後到的。當時的蓋州地區還沒有建置,直到康熙三年始設蓋平縣。是時蓋平縣境南至五十寨(今瓦房店),北至湯池,東至岫岩,西至海的廣闊地域。但是,康熙四年時蓋平縣只有丁299名(丁即成年男子,其家以五口計,全縣人口1495人)。據康熙二十一年成書的《蓋平縣誌》記載:康熙二十一年時全蓋平縣有當差人丁1018名,全蓋平縣人口不足萬人。


蓋平縣那時候地廣人稀。佔山戶來得早,他們可以開墾好地、近地;後來者亦不愁無荒地可開。清朝首批「闖關東」者,為了活命老婆孩子齊上陣開墾的荒地也不多,據康熙二十一年版《蓋平縣誌》記載,清政府規定新科荒地不分等每畝征銀三分。康熙四年僅僅徵收田賦銀十九兩五錢,到康熙二十一年也只徵得田賦銀四百九十七兩七錢八分。

筆者年輕時曾有機會到過山東老家大水泊村,並居住一段時間。大水泊是一個有5000戶的大村,一個村比當時的蓋平縣全境人口還多。那裡只有河灘地、沙包地、坡地,付出的多,收穫的少,日子艱難。所以,清朝「闖關東」者絡繹不絕,由此蓋平縣人口逐漸聚集,村落不斷增加,營口地區遺留下許許多多清朝時闖關東者居住過村落的地名。如某某窩棚、某某馬架子、某某房身、某某坨子、張家、李家村屯等等。


筆者發現山東祖宅和我蓋平老家的生活方式一模一樣,所以我對山東祖宅毫不陌生,只是山東祖宅規模小些。山東祖宅地處丘陵地帶,運輸只靠驢馱子和獨輪車,因而居家只開角門。而我的蓋平老家是平原,運輸靠畜挽大車必須有大門。山東老家的正房是三間,一明兩暗的「海青房」,蓋平家是正房五間,一明四暗的「海青房」。山東家和蓋平家院落布局一樣,左青龍(石磨)、右白虎(石碾)、牲口棚、豬圈、女眷茅房。男人的茅房在院外。





作者:於阜民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口日報 的精彩文章:

TAG:營口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史上最大移民潮:走西口、闖關東、下南洋
「闖關東 丹東 北朝鮮 吉林延邊「當年背井離鄉闖關東的許家後人在尋根
近代大移民潮: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如今生活的境遇?
關東獵奇(五)=作者 劉國林
關東獵奇(二)=作者 劉國林
張作霖家族「闖關東」往事
民國東北第一女土匪,闖關東「鮮兒」的原型
論關東滿族民居演變過程
解密遼東之屠:「闖關東」之前遼東地區沒有漢人嗎?
精彩發現:山東和河北人當時為什麼要闖關東?東北有多少闖關東的後代
徐江善:「跟著」媽媽闖關東
東北三省、東北四省、東北九省、關東的區別原來在這裡
文遺故事:俄羅斯遠東最大城市,曾是中國人闖關東的地方,台灣仍在用其舊稱
日高官淡化「關東大屠殺」 韓網民:看清日本的嘴臉
日本關東軍:「皇軍之花」的罪惡史
舌尖品關東(二)=作者 劉國林
陳妍希《我們來了2》體驗關東民俗
清末義和團重要首領,《闖關東》中「朱開山」的原型
還記得《鬼吹燈》東北關東森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