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276年後大明朝的滅亡,不過是竹子開花而已!

276年後大明朝的滅亡,不過是竹子開花而已!


276年後大明朝的滅亡,不過是竹子開花而已!



朱翊鈞(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

無論從哪方面來說,明神宗朱翊鈞(萬曆皇帝)都算不上出類拔萃的皇帝,但他卻創造了兩個之「最」:


一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時間長達48年,半個世紀;


二是、在他統治時期,上演了「明朝最後的瘋狂之舉」。


所謂「明朝最後的瘋狂之舉」,指的是發生在萬曆皇帝執政期間著名的「三大征」,也就是三次大規模戰役,它們是:

發生在萬曆二十年(1592年)的「寧夏之役」;


發生在1592至1598年(大明萬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日本文祿元年至慶長三年)間的「朝鮮之役」;


發生在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的「播州之役」。


「最後的瘋狂之舉」自然是後人對這三場大規模戰役的評價。人們之所以有如此評價,是因為這三場持續時間長達近10年的戰役花了太多的錢,極大地消耗了國力,導致國家發生經濟危機,還損失了眾多各方面人才,尤其是軍事將領的損失之大,簡直令人扼腕!


有人甚至認為,如果沒有這三場戰役導致的國力衰弱,後來與後金爆發的「薩爾滸戰役」明朝就不會輸。

這話純粹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在當時那種情形下,三場戰役每一場都非打不可。


因為不打,既意味著內憂,又意味著外患,它們就像人身上的兩個毒瘤,如果不及早祛除,總有一天會擴散至全身,最終毒發身亡。


1、 非打不可的「寧夏之役」



276年後大明朝的滅亡,不過是竹子開花而已!


所謂的「寧夏之役」,是鎮壓哱拜之亂的戰役。


原為蒙古韃靼人的哱拜是嘉靖年間投降明朝邊將鄭印的。估計他的投降不是真心,多半出於無奈,所以當他覺得有機可乘時,便有了反叛之心,妄圖佔據寧夏自立為王,建立割據政權。


所謂的機會,是明朝自己給他的——他見朝廷的軍隊開始走下坡路,而且下得厲害,到了軍馬不整的地步,便覺得這樣的軍隊不堪一擊。


在這之前,他就私下裡蓄養了不少奴僕,利用他們組成了一支軍隊,名曰「蒼頭軍」,為的就是等待這樣的機會。

機會「成熟」時,哱拜已經官至副總兵,兒子哱承恩襲為指揮使。


與他同時向朝廷發難的,還有他的結義兄弟劉東暘,時間是萬曆二十年(1592年)二月。


他們首先將寧夏巡撫黨馨殺害,接著繳了總兵張維忠的印信。劉東暘自任總兵,哱承恩為副總兵,哱拜為謀主,扯旗反叛,熱熱鬧鬧地開始幹革命。


哱拜還找了個幫手,和河套地區的蒙古部落勾結起來——只要咱們聯成一氣,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到時候自然大家都有好處。


如意算盤卻被明朝總督魏學曾攪黃了,他切斷兩者之間通道的同時,把寧夏給包圍了。


朝廷方面也緊急行動起來,神宗皇帝命令大臣們各獻平叛之策。 兵部尚書石星的方案最「絕」:掘開黃河大堤,放水「灌溉」寧夏城,淹死他狗娘養的, 「一城之人盡為魚鱉」;御史梅國楨推薦原任遼東總兵李成梁前往平叛;甘肅巡撫葉夢熊請命討賊。


神宗皇帝覺得三個方案都不錯,任何一個都不願放棄,乾脆統統採納——葉夢熊,你趕緊帶兵趕赴寧夏,李成梁,你也趕緊行動,出征寧夏。



276年後大明朝的滅亡,不過是竹子開花而已!



李如松(1549年-1598年5月8日),遼東鐵嶺衛人。祖上是來自朝鮮的內附民,自稱祖先是唐末避亂遷入朝鮮的漢人。遼東總兵李成梁長子,明朝名將。


李成梁當時在遼東,便讓兒子李如松「替父從軍」。


能用錢搞定的事情,就盡量不動干戈,如果一分錢不行,那就兩分錢。所以在調兵遣將的同時,神宗皇帝還下令懸賞緝拿哱拜這個禍首。


四個月後,寧夏城已被魏學曾、梅國楨、葉夢熊、李如松等數支大軍圍得鐵通一般,由魏學曾統一調度。


在這種情況下,哪怕是個憨包也知道這仗怎麼打,擔任統一調度的魏學曾卻連憨包都不如,居然束手無策,後又出了個招安的餿主意。神宗皇帝勃然大怒——堂堂天朝幾路大軍,如果奈何不了區區一個哱拜,那是會把先人羞死的!


神宗果斷地讓葉夢熊取而代之,把畏敵如虎的魏學曾抓回京城,然後直接安排水淹寧夏城:「決(黃河)水灌城之謀,毋得異同誤事 。」


最高領導下了命令,前線將領再無任何猶豫。在葉夢熊指揮下,明軍圍繞寧夏城修了一道長達1700丈的長堤,把寧夏城圍了個水泄不通,然後掘開黃河大堤,引水淹城。


朝廷接下來收到的,都是好消息—— 八月:城內的糧食基本告罄;李如松擊敗蒙古援兵。 九月初:寧夏城南城被明軍攻破。 九月十六日:明軍的離間計成功,「總兵」劉東暘被哱承恩所殺,哱承恩投降,後被押回京城。


九月十八日:明軍攻進寧夏城,蒼頭軍完蛋,哱拜自殺。寧夏平定。


2、 非打不可的「朝鮮之役」



276年後大明朝的滅亡,不過是竹子開花而已!



公元1592年(壬辰年),朝鮮發生「壬辰倭亂」,遭到日本太閣(相當於中國的宰相)豐臣秀吉派兵大舉入侵。


當時的朝鮮和平太久,人們幾乎忘了世界上還有一個名叫戰爭的魔鬼,武備鬆弛到匪夷所思的地步,「人不知兵二百餘年」,加上朝廷黨爭不斷,政治日益腐敗,當日軍這個魔鬼朝他們張開大嘴時,他們只會做兩件事:


一是節節敗退;


二是向宗主國明朝求救。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當時的朝鮮相當於明朝的兒子。兒子受人欺負,老子自然要出面主持公道,何況欺負這個兒子的不是善類,是一頭永遠也吃不飽的狼,吃掉兒子後,接下來就該輪到老子了。


明朝朝廷清醒地認識到,一個小小的朝鮮是不能滿足倭寇胃口的,他們吞朝鮮只是手段,朝鮮只是一塊跳板,最終目的是我大明朝:「倭寇之圖朝鮮,意實在中國,而我兵之救朝鮮實所以保中國。」 唇亡齒寒的道理,三歲小孩都明白。


面對企圖一口吞掉朝鮮的30多萬(有說20多萬)日軍,明朝決定來一次以硬碰硬的對決。


明朝決定出兵時,朝鮮的形勢已經萬分火急,國王李昖逃到中朝邊境的義州,全國八道幾乎全部淪陷,僅剩平安道以北靠近遼東半島之義州一小塊地盤。


明朝做的第一件事,是答應朝鮮國王李昖渡過鴨綠江,住在遼東半島的寬奠堡,把他保護起來。


1593年七月,游擊史儒、副總兵祖承訓率領5000騎兵,作為先頭部隊率先進入朝鮮,直奔平壤。


當時平壤城內有20000多日軍,由一個叫小西行長的統率。


明軍突入平壤七星門時下著大雨,到處一片泥濘,極大地限制了騎兵的活動,他們的戰馬又受到驚嚇,亂作一團。


戰馬怎麼會受驚呢?原來前來迎戰的鬼子真不愧鬼子這個稱號,他們全都披上鬼臉等恐怖飾物,明軍的戰馬雖然「見多識廣」,但是顯然沒見過這個,頓時嚇得亂蹦亂竄。


日軍趁機使用鳥銃左右夾擊,陷入泥淖的明軍損失慘重,史儒和兩名千總中彈身亡,副總兵祖承訓被迫帶領剩餘部隊退回境內。


因輕敵而出師不利的明朝學「乖」了,一面派人和日軍談判,一面做再戰準備。 不出所料,日軍在談判中表示堅決不撤軍。 那就繼續打唄。


在經略宋應昌、提督李如松率領下,第二批明軍40000人進入朝鮮,渡過鴨綠江後開向平壤。


李如松玩了一個花招,派使者去傳話——咱們領導想和你們議和,優厚條件大大的。日軍統帥小西行長居然信了,派20多人來接李如松,當場被李如松抓了3個,剩下的有的被打死,有的逃了。


說好的議和呢?幹嗎弄我的人?一臉懵逼的日軍派人來質問,被李如松巧妙應付過去。


1594年正月初六,平壤城內的日本人穿戴得整整齊齊,準備歡迎前來議和的李如松。沒想到與李如松一同前來的,還有大量明軍。日軍這才明白上了明軍的當,閉城拒守。


平壤之戰正式爆發。


此戰歷時6年之久,以明朝取勝而告終。


這場戰役,對當時東亞的政治、軍事格局都有較深遠的影響,交戰三方都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


此役之後,明朝20年內無力打擊後金力量,眼睜睜看著女真部落日益強大;


此役之後,朝鮮雖然得以復國,軍民傷亡卻高達數十萬,代價非常沉重;


此役之後,日本也元氣大傷,豐臣秀吉集團基本上從歷史舞台上消失,日本進入德川幕府時代。


「萬曆朝鮮之役」,實際上對東亞各國政治、軍事力量進行了重新整合。如果非要說輸贏的話,那麼參戰的日本、朝鮮、中國明朝都成了輸家,唯一的贏家是在一邊看熱鬧的後金。


3、 非打不可的「播州之役」



276年後大明朝的滅亡,不過是竹子開花而已!



播州,大致指今天的貴州遵義。 「播州之役」,指的是鎮壓楊應龍叛亂的一場戰役。


播州的禍根,早在唐朝末年就種下了。 那時有個楊端的,大敗南詔後就把播州佔了,直到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其首領楊鏗才降明。


那以後,楊家就成了播州事實上的土司,經歷了29代,一直比較安分,和朝廷的關係也比較和諧。 萬曆年間,播州的「土皇帝」寶座傳到了楊應龍屁股下。


和諧,被這個不安分的土皇帝打破了。 楊應龍不但驕橫跋扈、作惡多端,到處燒殺擄掠,還於萬曆十七年公開叛亂,企圖割據四川。


更為惡劣的是,他居然和朝廷耍起了心眼——我給朝廷帶來了麻煩,是不對的,我一定悔過,一定改正。您看這樣行不行,為了抵罪贖罪,我出人行不?要不出錢?要不既出人又出錢?


他出沒出人出沒出錢不得而知,朝廷是否相信了他也不得而知,人們只知道,這個傢伙的所謂抵罪贖罪純粹是扯淡,如果他是真心的,就不會引苗兵攻入四川、貴州、湖廣的數十個屯堡和城鎮,讓他們「搜戮居民,奸淫擄掠」了。


除了這個,這傢伙還玩兒時降時反的把戲。


朝廷終於被他的「耍猴戰術」激怒,派兵征討。萬曆二十七年,都司楊國柱奉貴州巡撫江東之命令,率軍3000進剿,卻打了敗仗,楊國柱被殺。


朝廷徹底毛了,於第二年調集八路大軍,每路約30000人,在總督李化龍指揮下,浩浩蕩蕩殺向叛軍。


劉綎率領的那一路進展異常順利,在進軍綦江的過程中連破楠木山、羊簡台、三峒三道天險,順便收拾了楊應龍之子楊朝棟統領的苗軍。


劉綎這一路旗開得勝,其他幾路也捷報頻傳。


當年三月底,婁山關天險也被劉綎攻佔了。 此關被占,意味著宣告楊應龍末日的來臨。


不到一個月,妄圖決一死戰的楊應龍又吃了敗仗,所依靠的其他幾個天險,比如龍爪、 海雲、海龍囤(今遵義西北)等,接連被劉綎攻佔。


攻佔上述幾個天險之地後,劉綎又和其他幾路大軍,把楊應龍團團圍住,當年六月把大城也破了。


這下玩完了,親愛的,咱們不活了行不?行,咱們不活了——想活也活不了了呀。於是,他和兩個小老婆一人一根繩子,學了後來的那崇禎皇帝。


楊應龍叛亂平定後,播州被分為遵義、平越二府,遵義屬貴州,平越屬四川。



萬曆在位48年,28年沒有上朝,居然能打贏這三場戰役,整體有沾他老師張居正和戚繼光的光,不過要說不該打這三場大仗,那是有失公允的。萬曆不上朝不是懶,是「花」要開了,他阻止不了。



276年後大明朝的滅亡,不過是竹子開花而已!



老王對明朝滅亡的有個小假設,大家別當真啊,我就隨便說說:1997年一夜之間,歐洲的所有竹子都開花了,竹子開花就是死亡的前兆。為何一起開花,那是因為他們都是來自1907年湖北的母體。竹子從種子落地時起,死亡的時間就定下來了,不管繁衍多少株都會在同一時間死亡!


明太祖朱元璋不許寸板下海,閉關鎖國,搞了八股考試…天下落入文官綿里藏針的套路中,276年後的滅亡,真的不過是竹子開花而已!


?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分三路南躲西藏幾千里,槍斃了四位漢奸,你才能看到今天的國寶們
他若不是白痴,恐怕還當不上這個皇帝!
范蠡二子殺人,派三子營救,長子搶著去,楚王因此殺了二子!
發明斷頭台的人在斷頭台上被殺,發明火藥的人被火藥炸瞎了雙眼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

您可能感興趣

竹子開花,大凶之兆,但這種竹子結的果卻很受待見,賣170一斤
種了10年的竹子開了花,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鄉下百年一遇的竹子開花結果,為啥痛哭呢,難不成大禍將至?
中山路上這家63年的老店,光靠1根「竹子」就能賣出上萬元!
罕見!竹子開花結果,最少幾十年一遇!
你見過竹子結果嗎?50年才結一次果
见过竹子结果吗?50年开一次花结一次果
騎竹子自行車去拉薩,30天,2500公里,翻山越嶺,結果……
哪怕是自己家種的竹子也不能砍,杭州大哥被罰1600多塊
82歲大爺砍竹子做掃把,手腳乾淨利索,10分鐘一捆竹子
竹子的風水寓意,99%的人都不懂!
竹子開花百年難遇一次,曾經在饑荒年代幫助了許多人!
男子把酒打進竹子裡面,1年之後取出來,就可以看到這樣的一幕
百年難遇竹子開花了,老人說這是不好的徵兆
他們包下一座竹山,用時3年,只為讓竹子再次進入千家萬戶
男子挖了個大坑埋下5根竹子,結果第二天收穫驚人!
辭掉紐約高新工作,這個女人鑽到印尼的小島一待就是5年,只為了這些竹子!
全球唯一棕色大熊貓:每天光竹子就得吃80斤
咖啡色熊貓你見過么?全球僅此一隻,每天要吃50公斤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