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憨山大師念佛五要訣

憨山大師念佛五要訣

憨山大師念佛五要訣

憨山大師念佛五要訣


憨山大師:此種法門:第一要決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三要隨得緣,隨緣即安命也;第四要認得真,即不惑也;第五要厭苦切,厭苦心切,則慾念自除,不退屈也。以此五訣,單持一念。


凈土的念佛法門有五個要訣:一是要決定志,一旦立定了往生凈土的志願後,再不改變。無論是什麼境緣,什麼法門,什麼說法都無法改變,無論別人說得怎麼天花亂墜,我此生往生凈土的志願是不會改變的,這個叫決定志。


其次要放得下,世間法、出世間法全部都放得下,然後這個心就安了,能夠一心念阿彌陀佛。


第三要隨得緣,就是要認得命,明白一切都是自然的,都是業所安排的,心裡就不在這上面過多地妄想了。總而言之,這一世就是隨緣,有多吃多,有少吃少,有什麼境緣都是自然的,不去勉強它,那麼自己的心就全部安了,要去當奴隸心也甘,就安心去做奴隸,然後在這樣的安心中念佛,要去做老闆,就安於做老闆。總而言之,你命里該有財就有財,沒有財就沒有財,今天該吃什麼,該做什麼,都能隨緣不勉強,這樣心就安了,在這隨緣安心中一句佛號就念得起。如果不隨緣不安分,那一碰到境緣的時候,心就開始安不住了,因為感覺自己會失去吧,會得不到吧,要求什麼吧等等,心就不安了,心不安,跑到境緣上,佛號就丟掉了。

第四要認得真,就是不迷惑,怎麼認得真?就是這一句佛號明明朗朗,認得這是真事,那心就不會被其它妄念所迷惑。


第五要厭苦切,就是落在生死里十分可怕,這個裡面全部都是毒藥、魔鬼,各種都是吃人的東西,或者面前的這些聲色五欲一旦沾染了,那就像服了毒一樣,非常可怕。由於厭苦心切,慾念就能除掉,這樣心就不退屈,會一直往西方的路線走。


總而言之,要以這五個口訣來單持一念阿彌陀佛。

憨山大師念佛五要訣


首先是有決定的志,在任何境緣下都不會改變。


第二是要放得下,的確沒有什麼放不下,哪怕死,也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走的,病里也放得下自我,放得下身家、活計、事業、名譽,什麼都放得下。


再是要隨得緣,這一世知道都是命里安排,業里註定,多多少少心裡不計較的,總覺得應該的、自然的,就是如此的,這樣不去強求,那就一念接一念念佛,很安心,很安樂的。


就像黃打鐵,他很隨緣,反正自己是打鐵為生,那就打吧!打一錘就念一句,這就很安心。或者過去有個剃頭匠念佛往生,他也是很隨緣,他每天去剃幾個頭,能夠維持今天的生活就可以了,然後他就安安心心地念佛。又有木匠、石匠、農民等等,他們都是邊做工邊念佛的。又像明朝時有一個織布的老太太,她邊織邊念阿彌陀佛,最後拍掌大笑,佛來迎接,她就往生了。就像這樣,你能安得分,隨得緣,的確一句佛號就不會丟。命里該上班,路上你就邊走邊念,上班的時候就邊干邊念等等,由於隨緣不強求,就沒有了妄想,這樣就念得下去。


第四要認得真,就是念佛要真心,不要搞假的,一句句清清楚楚,真真實實地念,這個就是真心。你一真心念佛,心在佛上就不迷惑了,你要知道除了這句佛其它都靠不住,全是虛假的,無非是自己被妄想的幻影所騙,它指使著自己要求這個,要求那個,時喜時憂,患得患失,這就很可憐。所以一句佛號清清醒醒,一個主人翁就喚醒了,不會顛倒迷惑,不會被現前的事緣、境相所迷惑,這就是認得真、不迷惑。

再就是厭苦切,想到這個輪迴實在可怕,特別想脫離這裡,到安樂之處。那麼有這樣的厭苦心,世間的境緣就誘惑不了你,沒辦法使你退屈,只有一心堅持要求生凈土。就像受苦深的人一心要出那個苦一樣。


如果保得這五個要訣,你再單提一句阿彌陀佛,那就即生超出生死,非常地簡易、平實,沒有什麼其它古古怪怪的想法或者各種各樣的計較分別,就是這樣平平實實,一念接一念。它就是無上法門,就能夠念到業盡情空,念到心佛相應,念到自得心開,念到身心安穩、喜悅、清凈、解脫、消業等等,因為一句佛裡面無所不具,無德不含,所以念一句佛就能召來萬德。如果自己的心真正鐵了,一心一意靠定,那的確這一生就太幸福了,再沒什麼苦惱了,也沒有什麼前途的憂慮,那就準保穩穩噹噹地進入佛國凈土,即生登不退,超凡入聖,之後圓成普賢行願,決定是做佛去了。就像這樣,真能夠信受得了,用上這五個要點,就決定成功。


——節選自智圓法師《念佛警策》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凈土解行 的精彩文章:

親力躬行超拔父母生西
三位父親失同一子,只因……
供僧打齋特別要注意什麼?
有兩個瞳仁的一代宗師
你知道齋戒功德有多大嗎?

TAG:凈土解行 |

您可能感興趣

憨山大師:念佛是誰?
為什麼要念佛?星雲大師談念佛利益
念佛的五個要訣
蓮池大師的八條重要開示 念佛生西方是大德大福、大智大慧
古來大德們的念佛訣竅
憨山大師:參禪與念佛哪個好?
印光大師:念佛三昧摸象記
蓮池大師:愚夫愚婦念佛
憨山大師:生死心切 念佛成片
印光大師:為父母念佛比為自己念功德大
徹悟大師:念佛當生四種心
李炳南居士:念佛往生 三大要訣
黃念祖老居士:念佛不要求大富貴
蓮池大師:不如念佛
圓瑛大師:念佛最為穩當
蓮池大師:怎麼念佛?
法照大師的念佛奇緣
念佛,要念念都是佛
徹悟大師:此十六字 是念佛法門的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