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加油干!厲害了我的水手

加油干!厲害了我的水手

????微信ID:ddhjzz


『軍媒新銳,原創陣地』


堅守新聞理想 瞭望偉大航程

——開年後與編輯部同仁的一次集體談心


劉金來

加油干!厲害了我的水手


習主席對如何干好黨的新聞事業,如何辦好媒體,如何當好記者,有一系列重要論述。作為時代大船上的水手,我們應以怎樣的抱負、追求和擔當記錄強軍航程呢?


一、忠於信仰,執著扛起如山如岳的時代責任


關於信仰的論述很多,這裡和大家探討下信仰與新聞宣傳的關係。


先分享2段歷史。


一個是百年前。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馬列主義傳入中國,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國共產主義先驅和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從事的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辦報辦刊,傳播主義。李大釗主辦的《晨鐘報》,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李陳合作創辦的《每周評論》,毛澤東創辦的《湘江評論》,中國共產黨成立後黨中央主辦的《嚮導》周報、團中央刊物《中國青年》、瞿秋白主編的《前鋒》月刊、毛澤東主編的《政治周刊》等,都流行一時,成為宣傳共產主義思想的堅強陣地。

另一段歷史發生在30多年前。1985年戈爾巴喬夫擔任蘇共中央總書記後,大力推行所謂「新思維」,黨的話語權旁落到變節變色之徒雅科夫列夫的手中,一時間大小媒體失控,都以聳人聽聞的報道、荒誕無稽的假新聞乃至造謠,誹謗和攻擊蘇共,否定社會主義。輿論導向方面的錯誤帶來了一系列嚴重後果:過度揭露社會陰暗面,使蘇聯人民喪失了民族自豪感;攻擊蘇共,讓1800萬黨員成為人民的對立面;否定蘇聯歷史,使人民產生了民族虛無主義;揭露軍內腐敗,影響了軍隊的威信,煽動了軍心渙散。蘇聯亡黨亡國,核心的是,信仰的崩塌。


歷史是現實的映照。早期共產主義報刊在中國的風靡,不僅傳播了理論、指引了方向,而且培養了一批有堅定共產主義信仰的骨幹,成為革命最終勝利的堅強力量。而蘇共對媒體的失控,造成了黨內外理想信念的缺失,以至堂堂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在所謂和平的大旗下被悄悄演變,最終走上了亡黨亡國的不歸路。


信仰,對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死存亡,實在是太重要了。而忠於信仰,對專責傳播思想、引領輿論的新聞媒體來說,同樣是太重要了。


記者,是時代大船上的瞭望者。如果瞭望者的信仰出了問題,看錯了方向,甚至故意指錯了方向,那大船就可能觸礁或駛向深淵。


這幾年,習主席反覆強調黨管媒體,各級自覺堅持黨報姓黨。但是,一些問題務必引起高度警惕。像新疆日報原黨委書記、總編輯趙某某,在反對民族分裂主義、暴力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等重大原則問題上,言行不能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炎黃春秋》原執行總編洪某某捏造歷史、污衊「狼牙山五壯士」;嘉興日報原記者王某某在微博上公開反對國家統一、呼籲地方自治、支持香港佔中。網路上各種篡改歷史、抹黑英雄、攻擊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事也不少。這些都給我們黨的新聞工作者、黨的宣傳輿論戰士提出了嚴峻挑戰,要求我們必須扛起黨報如山如岳的責任,打一場信仰保衛戰。

新聞媒體都是有階級性的,都是歸屬於某個政黨或團體的。作為黨報記者,我們必須認清這個根本屬性,在工作中理直氣壯地亮出自己的身份,堅決地為黨的事業鼓與呼。這是政治責任,也是政治底線。應該說,我們報社的同志都是有政治信仰、政治立場、政治定力的合格的黨的新聞工作者,這幾年來不管是辦報、辦雜誌還是辦微信,在政治方面沒有出過一點問題。特別是圓滿完成習主席多次到海軍部隊視察、中央和軍委層面的重要會議報道轉載、海軍黨委和海軍首長的重要活動報道等,都做到了萬無一失、絕對準確。這就是忠於信仰在工作中的體現。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對我們海軍報來說,忠於信仰最重要的就是要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把堅定維護核心作為最緊要的政治、最根本的要求、最忠誠的信念,在輿論陣地上為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海軍提供堅強輿論支撐。


媒體人忠於信仰這個話題,另外需要說的是,作為黨報的記者,在篤信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前提下,還應始終保持職業敬畏感。古人用「上致君、下澤民」來概括讀書人的追求。新聞界的老人也曾講,記者「筆下有財產萬千,筆下有人命關天,筆下有是非屈直,筆下有毀譽忠奸」。時刻有這樣的堅守,我們的筆鋒就不會寫偏。


作為軍隊黨報記者,把忠於信仰見諸行動,根本的是要把習主席的期望與重託落到實處,做政治堅定的新聞工作者、做引領時代的新聞工作者、做業務精湛的新聞工作者、做作風優良的新聞工作者,一句話,就是要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

加油干!厲害了我的水手



二、勇於戰鬥,始終保持戰風斗浪的衝鋒姿態


筆,是用來戰鬥的;新聞,是有殺傷力的。


大家知道,毛主席立黨、建軍、開國,風雲一生,戰鬥一生,筆耕一生,毛澤東思想蘊含在理論著作中、講話演講中、批示指示中,也同樣閃耀在新聞名篇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解放前夜,毛主席巧施空城計,幾篇新聞稿退敵10萬兵。


那是1948年10月,解放戰爭正值大決戰這一殘酷階段,傅作義部欲突襲中央首腦機關所在地,有點像斬首行動。在這十萬火急、萬分危急的時刻,毛主席親自策劃安排、親自撰寫修改了一組新聞稿,《蔣傅軍妄圖突襲石家莊》《華北各首長號召保石沿線人民準備迎擊蔣傅軍進擾》《蔣傅軍已進至保定以南之方順橋》《評蔣傅軍夢想偷襲石家莊》,新華社、《人民日報》於10月25日至10月31日先後播發,蔣傅軍聞風而慌,嚇阻而退。


戰地記者的榜樣也很多。像說過「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前線不夠近」的羅伯特?卡帕,這位著名的戰地記者最終也犧牲在戰場上。還有我黨優秀記者范長江,他的名篇佳作也大多寫於烽火硝煙的戰場上。不管是卡帕,還是范長江,因為所處時代特點,他們應該算是戰鬥在有形的戰場上。


那麼現在,當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當炮火硝煙離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遠時,我們記者的工作是不是也離戰場越來越遠?是不是不再需要戰鬥的精神狀態?當然不是,無形戰場的考驗,很多時候不比有形戰場簡單,甚至更加殘酷、複雜。


去年訪華前夕,俄羅斯總統普京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在當今世界,新聞報道的重要性不亞於外交官的實際工作。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曾講:我們今天的大部分工作量,不管是按重要程度計,按時間計,按精力計,除了最核心的決策之外,其他幾乎都是在和媒體打交道。


新聞記者首先是戰鬥員。在延安時期,毛主席曾說,我們有兩支隊伍,一支是朱總司令領導的拿槍杆子的隊伍,一支是魯總司令領導的拿筆杆子的隊伍。既是宣傳隊,也是戰鬥隊,一直是我黨新聞工作者的鮮明特點。時至今日,我們戰鬥隊的特點,可能更多的是體現在面對突發事態、急難險重任務時,能不能沖得上、拿得下。這幾年,隨著海軍日益走向深藍遠海,海軍報記者的足跡,也順著海軍的航跡不斷延伸,在各種大事特情不斷考驗下,報社全體人員都表現出很強的戰鬥精神和戰鬥意志。


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震後第二天,我們報社的記者就跟隨海軍醫療隊,作為海軍首批部隊進入災區。面對餘震、疫情傳播、缺少後勤保障,甚至沒有通信、沒有網路等挑戰,大家在廢墟上採訪,在帳篷里寫稿,然後坐摩托車跑幾十公里去找網吧發稿,這就是戰鬥。還有非典時期,在對SARS病毒的傳播和防疫沒有完全控制的嚴峻形勢下,我們的記者進入小湯山醫院採訪,同樣也是戰鬥。還有護航,特別是首批護航,在對海盜、海情並不掌握的情況下出征,自然更是戰鬥。這些戰鬥中,都有我們記者的背影,戰鬥的身影。


遇到重大任務是戰鬥,平時的工作同樣是戰鬥。在我們報社,現在每天三改樣後換稿成了常態,這就導致幾乎每天都不能按時下班,還有每周日下午上班也已成為制度,微信團隊更是已連續3個春節不休息,大年三十、初一也堅持推送。這些看似平常,其實都是在戰鬥,而且是一場艱苦的持久戰。有時首長臨時交代下重大任務,有時突出宣傳全國重大典型,有時集中組織撤僑救災等重大宣傳,那吃住在黃樓、通宵在辦公室,同樣是戰鬥。這種遭遇戰我們也遇到很多,社裡大多數同志都參與過,大家的戰鬥精神令我難忘。


勇於戰鬥,還有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勇於擔當。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的書房有座拿破崙雕像,他在雕像底座刻了一行字:「你沒有用劍征服的地方,我要用筆去征服。」對文人來說,筆,就是匕首,就是投槍,就是飛機大炮。面對當前複雜的輿論環境,可能很多時候飛機大炮無法發揮作用的地方,我們黨報記者要敢於以筆做槍,捍衛利益、開疆擴土。


南海維權、釣魚島鬥爭等,我們都在較量中,勇於舉旗幟、當先鋒、打頭陣,有時就是腳下踩著雷、頭上頂著劍在衝鋒。這種擔當,就是和平時期最大的戰鬥。

加油干!厲害了我的水手



三、精於出新,善做引領風尚的前行者


對媒體人,特別是傳統媒體人來說,剛剛過去的這個新年,可能是最寒冷的一個新年。2016年的最後一天,曾經蜚聲媒體界的《京華時報》和《東方早報》,雙雙在出版了最後一期紙質版報紙後,宣布從新年起正式停刊。傳統媒體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發展挑戰。


與這樣的「壞消息」相對應的,在新年前後同樣有一堆好消息:上海幾家國資6.1億元入股澎湃新聞;廣東宣傳文化系統宣布設立第三個百億元規模的媒體發展基金;「今日頭條」全資收購美國移動短視頻創作社區Flipagram;《南方都市報》機器人記者「小南」正式上崗並於春運期間開始寫稿……


對媒體的生存而言,這確實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也確實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作為黨報人,作為為黨和人民事業鼓與呼的黨報人,自然不能固步自封、坐以待斃。創新,這一時代強音,這一思想革命,這一偉大實踐,也成了近年來黨報人思考和實踐最多的話題。


媒體創新,到底應該創什麼?新什麼?習主席在去年初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指出了9個方面,「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


客觀地講,作為一份軍內黨報,作為一張軍種黨委機關報,我們直面媒體變革的衝擊並不大,也沒有辦不下去要丟飯碗那種特別直接的切膚之痛。但沒感受到不等於沒有,等到風浪臨頭再想出路就晚了。


這幾年,從創刊《〈人民海軍〉學習活頁》、創辦「當代海軍」微信,到改版《當代海軍》雜誌等等,應該說我們報社一直在主動創新,主動試水,取得了一些成績,積累了不少經驗。創新的實踐證明,這是需要我們海軍報人作為的時代,也是海軍報人可以作為的時代。


創新創什麼?結合工作實踐,可能有3個方面特別需要使勁用力。首先是理念的創新。新聞媒體被稱為時代的風向標、社會的看門狗,在創新的道路上更應該起得更早、走得更快。實話實說,我們黨報,特別是軍內黨報,守著一畝三分地,很容易自給自足、自我陶醉。這幾年,通過推出當代海軍微信,給大家打開了一扇突圍新媒體的窗戶。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信息時代帶來媒體通天徹地的變化,對我們傳統黨媒來說,創新,已經不是發展之需,而是生存必須。


就像文藝復興孕育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啟蒙運動推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一樣,創新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技術的創新。當代海軍微信現在已成為有廣泛影響力的新媒體品牌,是海軍在新媒體領域的一塊寶貴陣地。下一步隨著改革的推進,新媒體建設的規模和力度都將繼續擴大,如何讓新媒體發揮更大作用,是需要每名同志思考的問題。


還有,立於高處,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不論媒體形態如何變化,內容創新永遠是最大的根本。換言之,「紙紅」與「網紅」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內容永遠是贏得受眾的最強力量。怎樣把作品寫得更加短實新,寫得更加深活燙,寫出高原高峰,創新超越永遠在路上。所以,作為海軍黨委機關報,我們要牢牢把住海軍建設這個獨一無二的內容優勢,向獨家、向深度要影響力,向前瞻、向思想要引導力,向一線、向地氣要感染力,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這塊內容的沃土,結出燦爛的花朵。


當然,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這要求我們既要有充足的思想準備、知識積累,也要用敢於擔當的精神,不怕白眼口水,只有這樣,才能讓海軍報,讓海軍新聞事業,始終保持青春之氣,始終走在別人的前頭,哪怕僅一步。

加油干!厲害了我的水手



四、樂於書寫,寫出能流傳能立身的精品力作


歷史是昨天的新聞,新聞是明天的歷史。記者作為時代的記錄者,當我們提起手中的筆時,應該要有對文字的敬畏、對歷史的敬畏,並帶著這種敬畏感來十分嚴肅而又萬分快樂地寫好每一篇新聞作品。這就是書寫的魅力,記錄的意義。


何謂「精」?閱一字受一字益,即為精。去年離世的當代著名作家陳忠實曾有句名言:既然自己是作家,就要寫一部死後能放進棺材當枕頭的書。他說得出,他也做到了,《白鹿原》的分量足矣。那我們呢,寫的每篇新聞都會在開頭署上自己的名字,編的每篇稿子都會在文末署上自己的代號,當這些帶著我們名字的文字印成油墨,傳遍萬裏海疆時,是給自己添彩了,還是讓自己丟人了?還是多次強調過的老話,作為新聞記者,最起碼要對得起自己的署名。


記者該寫什麼?當然是新聞。但這並不是多餘的一問,我所要說的是,我們要把握住新聞書寫的內核。我國現代新聞事業奠基人邵飄萍有句名言:「探究事實,不欺閱者。」我黨新聞事業的開拓者范長江也有句名言:「真理是新聞記者唯一的武器,忠實是新聞記者唯一的信條。」我黨思想宣傳戰線的卓越領導人陸定一也曾說:「報紙有兩種。一種是人民大眾的報紙,告訴人民以真實的消息,啟發人民民主的思想,叫人民聰明起來。另一種是新專制主義者的報紙,告訴人民以謠言,閉塞人民的思想,使人民變得愚蠢。」從這些新聞前輩的論述可以看出,記者寫什麼,最核心的就是堅持唯物論的反映論,寫事實、寫思想。具體到我們的工作,忠誠傳播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及時傳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海軍黨委的聲音,熱情謳歌海軍建設發展波瀾壯闊的火熱實踐,大力宣揚具有海軍風貌中國風采的重大典型,以引領思想、引導輿論、推動發展、助力建設,就是我們要重點書寫的內容。


怎樣對待寫作?我的認識就是樂茲念茲。毛主席戎馬半生,越是在艱苦的戰爭年代,越是他經典作品的高產時期。抗戰期間,在延安窯洞昏暗的油燈下,毛澤東的《實踐論》《矛盾論》等先後問世,成為武裝全黨、指導革命的強大武器。《毛澤東選集》四卷本中的158篇文章,有112篇寫於延安時期。


習主席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可謂日理萬機,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涵蓋治黨治軍、內政外交等各領域,《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已翻譯成多種文字在全球發行,廣受歡迎。我認真看了下《之江新語》,這是習主席主政浙江時為《浙江日報》專欄寫的言論結集,從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共232篇文章,平均每月4篇還多,也就是說至少每周一評。2007年剛一開年,5日、6日、7日,習主席就連著寫了《為民辦實事旨在為民》《為民辦實事重在辦事》《為民辦實事成於務實》,1月份共發表11篇,堪稱樂於書寫的典範。


我們現在確實很忙,加班也很多。但與偉人相比,只能說我們吃的苦還遠遠不夠。海軍苗華政委在海軍機關「三新」大討論時講:「燈火通明才能前途光明」。應該說,首長的這句話,為我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關於書寫,最後還要說的一點是,閱讀。沒有積累是寫不出好東西的,而這種積累,最主要的就是閱讀,廣泛地閱讀、深入地閱讀。只有當一個愛讀書的人,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會書寫的人。有媒體曾做過一個統計,關於近年來各國國民的閱讀情況。統計顯示,全世界最愛閱讀的是以色列人,平均每年讀書64本,俄羅斯人平均每年讀書55本,日本人平均每年讀書40本,而中國人每年平均讀書4.77本。這個差距太大了。在這裡,我們自己也問問,每年讀了幾本書?是64本,55本,40本?有沒有連中國人的平均數4.77本都沒有達到呢?


切記,別以忙為借口。再忙,能有領導著13億多人口大國的習主席忙嗎?人民日報微信曾列了一份「習近平書單」,看看領袖閱讀過的數百上千本縱橫古今、貫通中外的煌煌巨著,恐怕會讓我們每一個人汗顏。


北大教授陳平原在一次演講時說過一句話:「如果你半夜醒來發現自己已經好長時間沒有讀書,而且沒有任何負罪感的時候,你就必須知道,你已經墮落了。不是說書本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讀書這個行為意味著你沒有完全認同於這個現世和現實,你還有追求,還在奮鬥。」希望大家能用讀書證明自己還沒有墮落,還有追求,還在奮鬥,還願書寫。

加油干!厲害了我的水手



五、甘於清苦,守住花開前的寂寞和生長


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是對文化人最基本的要求。


古人講「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講「板凳甘坐十年冷」,說的都是讀書治學要甘於清苦,特別是在原始積累階段,必須屁股坐得住,爾後才能站得起。


這方面的故事很多。范仲淹小時候家境貧寒,他每天早上煮一鍋粥,等涼了就分成三份,然後早中晚各吃一碗涼粥,留出足夠的時間讀書。有個同學的父親愛惜范仲淹好學上進,便送來了美味佳肴,卻被退了回去。范仲淹講,我吃粥讀書已經習慣了,如果吃了美食,可能以後就不能靜下心來了。還有一個很有名的割席斷交的事。講三國時管寧和華歆是好朋友,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有一天讀書時街上有車隊通過,華歆放下書跑出去看熱鬧。管寧覺得華歆讀書太容易受外界影響,就把席子割開說,「子非吾友也。」在這兩個歷史典故里,不管是美食也罷,車隊也罷,並不是說有多麼罪大惡極,而是從拒美食、拒熱鬧里,體現了靜心靜氣,這是讀書治學的必要條件。所謂,寧靜以致遠,成大事者必有靜氣。


我們講甘於清苦,首要的就是像范仲淹、管寧一樣,甘於物質上的清苦。古語講,「五色使人盲,五音使人聾」。十八大以來,上下大力改作風,政治生態有了很大變化,觥籌交錯少了,燈紅酒綠遠了,我們應該張開雙臂歡迎這樣的變化,讓自己儉以養德,靜以修心。


甘於清苦還有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精神上的修行。1958年,「兩彈元勛」鄧稼先在受領原子彈研製任務後,下班回家對夫人許鹿希說:「我最近可能要調動工作。」夫人問他:「去哪?」鄧稼先回答:「不能說。」夫人又問:「幹什麼?」鄧稼先回答:「不能說。」夫人再問:「那去多長時間?」鄧稼先回答:「不知道。」過了8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橫空出世。在鄧稼先埋首西部荒漠的日子裡,他的同學楊振寧獲得了諾貝爾獎,而鄧稼先在兩彈成功後得到的獎金僅有20元,核彈10元,氫彈10元。這20元與巨額諾獎,孰重孰輕?在鄧稼先的天平上,他更傾心的不是物質、不是名利,而是精神層面的價值。忍得了精神上的苦旅,才能有精神上的崇高。古人講: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說的就是這種執著理想的追求者。


甘於清苦,還有一點,就是要能正確面對名利得失。報社是清水衙門,一不管人,二不管錢,有沒有同志羨慕那些管錢管人的部門?平時,從社領導到處領導,下去採訪人家也尊你一聲「長」,編輯記者下部隊,基層官兵也叫你一聲「老師」,這也算另一種名。但,我們的同志切不可被名所累。古人說得好:「我貴而人奉之,實非奉我,奉此峨冠大帶也;我賤而人侮之,實非侮我,侮此布衣草履也。我胡為喜,我胡為怒。」正確對名利,需要畢生的修為,作為一名黨報記者,應以黨性紀律和道德修養雙雙律己,看淡名利,笑對人生。


當然,甘於清苦不是只為了苦而苦,而是要在苦中學,在苦中煉,在苦中積累。科學研究發現,新生的竹子用了4年時間,僅僅長了3厘米,從第五年開始,卻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瘋狂生長,僅僅用了6周的時間就長到了15米。其實,在前面的4年,竹子將根須一直在向更廣更深的土壤里延伸。做人做事做學問概莫如此,多少人,沒熬過那3厘米!希望大家能耐得寂寞,守住花開。


今年,掐指算來,是海軍黨委機關報《人民海軍》創刊60周年。忠於信仰、勇於戰鬥、精於出新、樂於書寫、甘於清苦,是我們海軍報人在60年金戈鐵馬、60年戰風斗浪、60年筆耕不輟、60年挑燈夜戰中,一點一滴凝結起來的精神;是我們上萬期報紙上每一篇文章、每一幅圖片、每一個版面,一文一字累積出來的筋骨。作為海軍報的傳承者,我們要切實在工作和生活中銘記、實踐、篤行。


清朝詩人龔自珍的《乙亥雜詩》中有一句,「科以人名人可重,人以科名人可知。」說的是清朝3年取一榜進士,這榜進士成就和名氣的大小,取決於最有名的幾位,這些人就是「科以人名」,還有些人庸碌無為,僅在提到每榜時,才會讓人想到他,這就是「人以科名」。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裡,牢記使命,聞雞起舞,擼起袖子加油干,讓我們的《人民海軍》報以你而名,讓強大的人民海軍以你而名。


| -- |


「當代海軍」(微信號:ddhjzz)


合作電話:010-66960370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代海軍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我驕傲,因為我是深山裡的「絕壁」水兵
厲害,新型直升機亮劍遠海大洋
只要3分鐘,兵哥哥教你查缺補漏小妙招!
春節後找不到狀態?兵哥哥為你來支招
離下一個春節戰備值班還有378天!

TAG:當代海軍雜誌社 |

您可能感興趣

厲害了,我的韜。加油
厲害了我的哥!
厲害了!我的哥!
厲害了,我的福袋,手都搶沒了!
厲害了我的粘毛滾
厲害了,我的油——健康石油
徒手除去鯊魚嘴裡拳頭大的魚鉤,厲害了我的潛水員!
厲害了我的「椅子」!
厲害了,我的哥唉。
厲害了,我的八戒!
厲害了我的哥!這樣都下的去手!
厲害了!白開水裡加點這一物,皮膚白了,口臭消失了,肝火降了
厲害了,我的襪!防水抗菌除腳氣,還能穿著跑步
厲害了,我的牛頭梗!
這些水果刮油很厲害
厲害了我的哥,傻了吧我的弟!
厲害了我的哥,騙子越來越有手段了。
厲害了我的牛頭梗!
檸檬汁滴眼睛,厲害了我的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