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總第657期;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shufarumen關注。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這是目前網路上


頗受好評的書法講座


香港「黃簡藝術工作室」出品──


書法三級課程「裹束」

第十集|讀懂小圈


小圈的妙用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筆記|


L3-10 讀懂小圈


一、讀懂小圈


現在是什麼情況?二級課程講筆勢,很多同學讀帖看大圈越來越熟,就這麼大半年時間,一個字包括幾個筆勢,一眼就看出來了。但讀小圈卻遇到困難,王羲之在小圈處做了什麼動作,沒看懂。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如上次的思考題,《蘭亭序》中這個「係」字,左邊是立人勢,大家都知道。但一豎怎樣收筆,很多人就糊塗了。這個字筆勢沒幾個,但節點就一大堆,讀帖時如果沒讀懂,臨寫起來就是大問題。


今天就要補充講講怎樣讀懂小圈。

用筆中的常見問題


筆鋒一用,經常遇到的就有兩個問題,一是筆心會彎,二是筆鋒會扁。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當然還會有絞鋒、破鋒等等問題,那是較少發生的,發生了也有辦法糾正。但經常出現的就是筆心彎和筆鋒扁這兩大問題。


如果沒有這些問題,筆心不會彎,筆鋒不會扁,那寫字就容易多了,好像用鉛筆、鋼筆、圓珠筆,沒有用筆問題。毛筆筆心會彎和筆鋒會扁,是缺點也是優點,硬筆線條單一沒有變化,毛筆線條就時時在變。


我們不怕筆心彎和筆鋒扁,只要會糾正就可以,筆心彎了可以直,筆鋒鋪開後可以恢復聚鋒,這就是用筆技巧的重點。節點就是因為你用筆而產生的。


二 糾正的方法


筆心彎,筆鋒扁,有些人就習慣重新點墨,在硯台上掭筆,這樣理鋒把筆心弄直,把毫毛聚集成一個尖。這不是好方法,你不可能寫一筆就去硯台上弄一次。正確的方法是在運筆中用技法調整,這樣才可以連續書寫。


2.1 筆心直和彎的變化


我在第七中講到,書寫時筆心在直和彎這兩種狀態中交替變換。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筆心怎麼會由直變彎呢?客觀原因是尖鋒和紙面有摩擦力,運筆時這個力拖住尖鋒,導致筆心彎曲。筆心直立用尖鋒書寫,「九用」中稱為趯鋒,趯鋒時筆心彎曲原因就是這一種。


另一個原因是你特意給筆心壓力,「九用」稱為蹲鋒,這是存心要筆心彎,用側鋒取分數時你就要做這個動作。壓得重彎的多,取三分筆比一分筆就要多彎一些。


還記得《玉堂禁經》這句話嗎?「四曰蹲鋒,緩毫蹲節,輕重有準是也。」往下蹲,就產生一個節。往下壓要慢,太重太快筆鋒就容易開叉。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真書中最粗的筆畫往往是一捺,尖鋒入紙從第一折一分筆開始,到第二折達到三分,這時候筆心最彎。


「永」字八法怕你死命往下壓,想出個辦法就是戰行。本來是一波三折,現在變成了一波五折、 六折、七折,一段一段往前寫,一段一段往下壓,節節加勁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但捺筆最後從三分筆急速地要收出尖鋒,那就要使用我們講過的按鋒和揭筆這兩招。關鍵是箭頭所指的這個節點,往後回一回。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搖腕向後回,其實是使彎曲的筆心直一直,你能回到正鋒五號位當然是最理想了。筆鋒一直立就等於重新開始,寫那最後的尾巴就十拿九穩。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又如挫筆,你看王羲之《二謝帖》這個「左」字,第一橫奮力一挫,好大的力量,用足三分筆。此時筆心必然很彎,手腕在右,只要手腕向左搖動,筆心就可以豎立起來。挫筆就是這樣收尾的。


再次提醒各位溫習一下運筆的四個方向,前後左右,不是你自己手腕的方向。筆心彎曲的方向總是和毛筆行進的方向相同,也就是彎向前,只要你搖腕向後,筆心就可以直起來。


簡言之:


行筆方向,前和後對立,左和右對立。


筆心向前彎曲,搖腕向後可以使它直。


一次來回沒直,可以兩次來回。


2.2 筆鋒聚和鋪的變化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聚鋒就是有一個尖,毫毛聚集。鋪鋒就是筆鋒扁成油畫筆那樣,毫毛鋪平。注意聚鋒時候,筆心可能是直的,也可能是彎的,像左邊這個圖,聚鋒,但筆心是彎的。


現在的問題是,怎樣把鋪成扁平狀的筆鋒回到聚鋒狀態?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當筆鋒成為扁平形狀,你光靠前後搖腕,是改變不了扁形的。這時候只要向左右方向運動,筆鋒就可以回到聚鋒狀態。這個左右,未必是正左方、正右方,左前方、左後方、右前方、右後方都可以收攏毫毛的。


這樣我們得到一個結論:


當你運筆向前導致筆心彎曲,只要向後搖腕就可以使筆心直。當你運筆向前導致筆鋒扁平,只要向左右方向搖腕就可以聚鋒。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三 撥鐙法的好處


撥鐙法包括推拖撚拽四個動作,「推拖撚拽」不大好懂,如果我們把它講的通俗一點,那恰好是前後左右四個動作。在大圈中,「推拖撚拽」寫出來就是十字勢,一個十字形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如果我們把它縮小到一個節點之中,前後可以糾正筆心彎曲,左右可以糾正筆鋒扁平,那不是正好用來收筆或者轉折嗎?


如「永」字八法中的橫和豎兩筆組成的曲尺勢,這個關節點上,一前一後可以把筆心收直,然後一左一右等於一豎藏鋒起筆。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永」字八法的橫筆張旭規定是用尖鋒寫的,沒有鋪鋒的問題,這是給你練習用的,將來自己發揮也可以用側鋒寫。


王羲之《蘭亭序》的「永」字,橫筆就是鋪鋒寫的,那一左一右就把扁鋒都收為聚鋒了。在轉折處用撥鐙法畫十字,就很容易扶直筆心和聚鋒。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又如「永」字中間的努,寫到尾巴是一挫,這時候筆鋒又扁,筆心又彎,怎麼辦呢?只要先向右前方側(注意這是線條的前後左右,不是你自己),就可以解決扁平的問題,筆毛馬上聚集了。然後回上去,這一回筆心就取直了。最後再來一次右左,就順利趯出了。


我用虛線畫的這四筆,就是「永」字怎樣趯,其實它也是個「推拖撚拽」撥鐙法。我經常說的畫十字,就是這方法。這種節點非常有用,也非常有效。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扁鋒不是壞事,利用它的扁橫橫向入紙就很鋒利。上次講到這個「暫」字,「車」字中間一豎的收筆處,挫筆兩次,這是前後動作,可以收直筆心,但扁鋒收不了。沒關係,飛出以後下一筆扁鋒水平向右劃過去,這一下起筆就很尖,很細,而且立即聚鋒,然後加節點往七號位寫撇。這個字還有一處,豎筆下來向左平劃,同樣是聚鋒的動作。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傳為張即之《杜甫詩》的「外」字,一努挫下來,筆鋒扁了怎麼辦?沒關係,先向後直一直筆心,然後飛出以扁鋒水平劃入紙,起筆寫下一個點。這樣用筆是不是很巧妙?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王羲之《喪亂貼》中的「墓」字,箭頭所指處怎樣寫的?它明顯分了兩層。上面一層是橫筆挫,然後向後回,我們現在知道,這個動作會把筆心直一直。然後他向右前方出來,我們看見這次不是挫,尾巴不是斷筆,有個尖端,這個動作會聚一聚毫毛,然後換面向下畫圓弧。


現在有些人寫字太性急,忘記「筆筆斷而後起」,王羲之不慌不忙,節節加勁,每一節非常細緻清晰。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其他如「頓」字右旁這一橫一豎的節點,處理方式和「墓」字完全一樣。


現在講講王羲之《蘭亭序》中的立人勢,這是上次的思考題。王羲之怎樣寫立人勢,我建議把《蘭亭序》中的立人勢都找出來比較。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這個「仰」字,一豎收筆是簡單的一挫,兩面換起筆,行筆右左右,弧度很小近於直線。下來後,收尾回搶。注意一橫中線左右左,一豎中線右左右,是基本格式。你看這個字有三個豎,中間的豎也是右左右。最後這個豎筆,收尾是撥鐙法,寫了個十字形。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這個豎筆用了弧線,右左右很明顯,最後的挫筆是斜的,這時筆鋒應該有點扁,沒有其他的調鋒動作,飛上去以後以扁鋒橫入紙。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這個豎筆收尾有兩個斷筆,也就是挫了兩次。第一次挫應該是右邊短的,這是一根弧線,還是右左右。回上去後再次下來挫,這次是折線,左右。挫完以後飛出,這個字右旁第一筆入紙,我想也是扁鋒入紙,如刀那樣削入的,拖得很長,把筆鋒聚起來後換面寫向背勢。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這個豎筆開始也是右左右,行筆以後開始加力下蹲,所以後半段很肥。挫了以後收筆以弧線在右邊轉上,所以右邊也形成了弧線。這可以歸入頓筆收尾,只是這頓筆節點相當大。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這一個,上次請各位思考的。這一豎還是右左右,頓筆收尾之後,還加了一個動作往下拉出,所以我們看見一個小小的尖。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這一豎寫成裹,很細。尾巴箭頭所指處有一個尖,這就是出口。所以也是頓筆收,方向逆時針。總的手腕動作是右左右左,第二個右非常短,但沒有這個右就轉不了身。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這個豎筆收法我們很熟悉,是用撥鐙法四個動作寫成的。這些節點上的動作,用筆的方法,我以前都講過。張旭的「九用」,已經足以解釋和寫出這些節點


希望各位多多練習,謝謝。


黃老師示範(請觀看視頻)


有時候我們寫一橫的收尾,用兩個動作。比如說你這個一橫寫過來,現在筆心彎的。向後豎起來,然後...你看現在扁的,筆心是直了,但筆鋒是扁的。然後我用這個角出去,這麽一下子,就把那個筆尖聚鋒了。


那實際來做一下。看,這麼過來,一挫。向後收,然後用這個角寫出去。上面實際上是個挫, 下面用扁的鋒這兒出去,那麼上下之間有個缺口。這跟以前講的揭筆不一樣,揭筆是來到這兒,側,然後平推。那麼這兒是沒有缺口的,沒有缺口。


那剛才王羲之寫的那一個兩層的,他是這麼過來,一挫一收,然後出來,你看這個地方尖了,上面有個缺口,兩層。來到這兒,然後寫下去,轉下去。這個地方就是兩層的。這兒是尖的,不是挫。實際上就是這一種寫法。


本節要點:


行筆向前筆心彎曲,向後可扶直。


筆鋒扁平,左右搖腕可以聚鋒。


撥鐙法包括了前後左右四個動作。


複習思考: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一橫挫筆,寫完後收筆向後,為什麼向七號位搶出,而不是向四號位搶出?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王羲之這個「多」字箭頭所指處,很明顯也是分兩層的。這節點上王羲之做了什麼動作?

讀懂書法中的小圈——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0集



「黃簡講書法」


三級課程|裹束


01、什麼是裹束?


02、裹束得到什麼?


03、筋的作用


04、取勢


05、如何結字(1)


06、如何結字(2)


07、節的作用(1)


08、節的作用(2)


09、節節加勁


一級課程:用筆(共51集)


二級課程:用筆(共35集)


可在底部菜單中隨時調取閱讀


編輯/老伍


【歡迎轉載,歡迎轉發】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入門 的精彩文章:

元宵趣話
康熙《御定全唐詩錄》
于右任的草書標準化——田蘊章「每日一字」
小楷極古處,謙謙君子風——鍾繇《宣示表》

TAG:書法入門 |

您可能感興趣

什麼是書法之「皮」——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4集
讀懂墨色——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8集
什麼是書法之「血」?——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5集
骨肉技法要點——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13集
用筆和裹束的要點——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22集
書法學習-楷書的八十八法
160幅書法貫穿中國書法史
如何變換取勢?——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20集
隋唐五代書法——中國書法史七
如何變換取勢?——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21集
書法簡史——一篇文章看完三千年書法作品
書法5秘訣
書法最俊美的216個字,解讀中國書法之謎
甲骨文書法第七課
180幅書法!縱貫中國書法史
文徵明書畫冊頁中書法十二
160幅書法,貫穿中國書法史!
三分鐘讀懂中國書法三千年!
元代書法——中國書法史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