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調泠泠松下琴

古調泠泠松下琴

古調泠泠松下琴



歷代帝王之中,雍正皇帝是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他在位十三年間,僅批閱奏摺留下的批文便多達上千萬字,相傳他每天平均睡不到四小時,一年之中僅自己生日時休息一天。但工作狂歸工作狂,骨子裡的文士情致卻總會忙裡偷閒地流露出來,尤其到了天高風清的秋夜,撫琴、熏香、參禪、揮毫……樁樁件件,無不洋溢著生活雅趣,為忙碌的日常增添無盡的精彩。

雍正的琴桌:二尺七寸長、一尺二寸六分寬、八寸一分高


雍正喜琴,且常撫琴,並在琴聲中修身,參悟玄妙佛法。他的《圓明居士語錄》有《書齋述心》寫道:「風花雪月天真佛,幾簟琴書迦葉身。不是懶於拈妙句,只緣無處覓詩心。」


當然,帝王之琴,自舜「作五弦琴,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每每蘊治世之旨。如雍正所作《夏日勤政殿觀新月作》自述:「勉思解慍鼓虞琴,殿壁書懸大寶箴。獨攬萬幾憑溽暑,難拋一寸是光陰。絲綸日注臨軒語,禾黍常期擊壤吟。恰好碧天新吐月,半輪為啟戒盈心。」


然而,到了爽氣漸來殘暑退的秋夜,這位勤勉的帝王撫琴的心情也隨之輕鬆了起來——「秋宵噭噭雲間鶴,古調泠泠松下琴。皓月清風為契友,高山流水是知音。」

古調泠泠松下琴



雍正帝書法

古調泠泠松下琴


雍正行樂圖


有趣的是,身為天子富有四海,雍正對一張張如良友般與自己相伴的古琴卻呵護得異常小心,甚至親自安排琴的等級鑒定、琴桌的尺寸、琴囊的顏色、琴墊的數量。


雍正四年,中秋節剛過,他便於八月十六日吩咐人在宮中四十餘張琴里,選出最好的六張,並編號保管。《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據圓明園來帖內稱,首領太監夏安交來琴四十二張,內四十張有套,二張無套。傳旨:『此琴內著會彈琴人選好琴六張,分做頭等一二三四五六號數。欽此。』」

古調泠泠松下琴


故宮藏唐「飛泉」琴


過了幾天,到八月二十日,雍正又選擇了中意的材料,一種一丈四尺二寸的香色錦和一種一丈四尺三寸的藍錦,「著做琴套二件。」


雍正對古琴的熱情,隨著年齡有增無減。四年後,又是中秋節剛過,八月十七日,琴興正濃的皇帝竟開始親自設計起琴桌來,並細心的要求配套製作琴墊:「著做長二尺七寸、寬一尺二寸六分、高八寸一分楠木琴桌一張,紫檀木桌一張,漆桌二張。其漆的做下,預備用時再安。琴墊做三副。」

古調泠泠松下琴


故宮藏紫檀方勝紋琴桌


雍正的香幾:幾腿中空,幾面透眼


雍正愛香,並如《華嚴經》中香嚴童子,由「非本非空,非煙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的香氣中發明無漏,領悟圓通。他的《燒香》一詩耐人尋味:「我香我焚,我煙我聞。香聞合一,我我誰分。」


香對雍正意義如此特殊,他在香事上免不得細緻入微。香品配方、製作數量,方方面面無不親自指示。例如,製作兩斤三色宮香餅,明確要求「降香丁八兩、白檀香丁八兩、沉香方丁八兩」;垂恩香料盤香,明確要求做二十八盤。有趣的是,雍正很有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特意吩咐:「香方不可傳出。」


秋夜裡,雍正尤其喜歡焚香靜坐。他在《秋夜》一詩中抒懷:「新秋秋月照虛檐,寂歷山扉夜不關。默坐焚香遺萬慮,瀟瀟梧竹水潺湲。」

古調泠泠松下琴



雍正十二美人圖局部


明清之時,文人焚香往往是以「爐瓶三事」相伴,即在香几上陳放燃香的香爐、盛置香品的香盒,以及插有用來揀取香品的匙、箸的香瓶。想來是皇帝靜坐時嫌几上瓶、盒繁累,於是在某一年的八月里,親自設計了一種「擱爐小香幾」:其香幾面子見方六七寸、高二三寸,下安四腿,腿心挖空,從香幾面透眼,一邊插匙,一邊插箸,中間安爐。……安抽屜不必長方,做見方的。


這袖珍小香幾兼具了香幾、香瓶、香盒的功用,幾面放爐,幾腿替代香瓶插置匙、箸,抽屜替代香盒盛放香品。清寧簡約的風格,令人耳目為之一新。

古調泠泠松下琴



故宮藏清白玉爐瓶三事


雍正的佛龕:一龕九尊佛或一龕十一尊佛


雍正的中秋之夜,留下不少對著一輪皓月參禪的文字。有他自己的《中秋》詩為證:真空世界中秋月,旋碾清霄無障遮。盤古至今明此夜,何曾有意照天涯。


此類借月言道的文字在雍正的遺作中不勝枚舉,如——


《對月談心》:不是惺惺不是痴,箇中滋味幾人知。試看秋夜搏空月,湛湛清光誰可移。


《寶月》:一輪明月當虛空,萬國清光無障礙。收之不聚撥不開,前之不進後不退。彼非遠兮此非近,表非外兮里非內。同中有異異中同,問你傀儡會不會。

古調泠泠松下琴



雍正行樂圖


而在雍正登基前,更留有中秋夜,身為親王的他與高僧打機鋒的有趣記錄——中秋。僧問:「清凈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王云:「只此十二字也少他不得。」僧云:「作么生行履?」王云:「客來我便出,何怕不相親。」僧云:「向上還有事也無?」王云:「切忌賞中秋。」僧拍手。王云:「我醉欲眠君且去。」

古調泠泠松下琴



雍正行樂圖


參禪興濃,禮佛亦虔誠。雍正常住的紫禁城養心殿中設有佛堂,佛堂內一龕九尊佛,一龕十一尊佛。而在他的圓明園住地,同樣設有佛堂,其內有一龕十一尊佛。雍正四年中秋前,八月初九日,他特意命人依照兩佛堂的三種佛龕式樣進行複製,以白檀、紫檀等香木為佛龕材料,內供銅胎滲金佛像。

古調泠泠松下琴



故宮藏銅鍍金無量壽佛像


雍正的硯台:硯旁配爐,爐下安足,火氣透入硯底


清人蔣良騏《東華錄》論雍正帝書法:「幼耽書史,立就萬言。書法遒雅,妙兼眾體。」《清世宗實錄》中也記載雍正曾在元年八月自述:「朕早蒙皇考庭訓,仿學御書,常荷嘉獎。」


他於中秋期間曾作《宴月》詩「花好枝頭月色新,看花賞月屬閑身。姮娥更是多情甚,個個樽中送一輪。」並反覆揮毫寫下,贈與臣子。

古調泠泠松下琴



雍正帝書法


作為書法愛好者,雍正對硯台這一文房之寶也有與眾不同的妙想。他說:「朕看從前做過的暖硯,其形俱高,因火在硯底,不得不如此做高。何必將火做在硯底?硯旁另做一爐,爐下安足,上安銅絲罩,使火氣透入硯底。硯既可熱,爐亦可以燒香。」


如此設計,既可防止墨汁冰凍,又可熏香,可謂一舉兩得。

古調泠泠松下琴



故宮藏雍正御用松花江石硯


公眾平台簡介


此公眾平台由禪藝國際藝術機構主辦,為簽約畫家、古琴家、全真派道士郭關道長設置公眾平台號,歡迎關注。本平台發布郭關道長藝術創作內容之外另涉及書畫、音樂、藝評、哲學等文化藝術類內容,您若有好文好畫歡迎來稿,請先關注此公眾平台,再投稿至郵箱:ybbud2008@126.com

古調泠泠松下琴


古調泠泠松下琴



郭關簡介:出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書畫、音樂、詩文、斫琴、裝置等領域;知周易、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曾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後於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山居吟》 古琴演奏:郭關道長




古調泠泠松下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寒山子詩集》一百零八首
古籍工作所需工具書、資料書
漢服衣制別色及道服禪衣
啟功評說何紹基

TAG:郭關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琴事 古調
復古調 極簡飾
空間|復古調 極簡飾
國畫清風雅集:仁心有古調 妙墨無俗緣
白謙慎談張充和 一曲微茫 古調自愛
國畫佳作選:仁心有古調 妙墨無俗緣
國家文物局公布致遠艦水下考古調查成果
千古調經第一方:溫經湯,還女人健康!
古巴提議FBI赴古調查聲波攻擊事件 美國驚呆了…
考古調查發現:雄安新區存在約18平方公里東周、漢代遺址群
打造夢幻復古人像!中村十字服裝Lolita私影復古調色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