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出師未捷身先死:熱血忠魂的北伐名將

出師未捷身先死:熱血忠魂的北伐名將

中國古代的北方大地,總是血火交融,遭受磨難。這片中華文明發祥的沃土,不斷成為野蠻入侵的前沿陣地,成為弱肉強食、生靈塗炭的砧板。然而在戰火的洗禮中,它又表現出偉大而頑強的生命力。主客相搏,山川震眩,聲析江河,勢崩雷電」。於是熱血忠魂之士,為恢復舊日山河,不惜效死疆場,書寫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悲壯往事。



出師未捷身先死:熱血忠魂的北伐名將


秦開:戰國時燕國名將。是後來隨荊軻一起刺秦王的秦舞陽的爺爺。燕國與東胡相鄰,東胡是鮮卑和烏桓的先族,《後漢書》說它因居匈奴之東而得「東胡」之名,是「與匈奴並盛」的強大游牧部族。東胡經常南下騷擾燕國,搶奪財物,來去無蹤。就像大街上搶包的,防不勝防,很讓燕國頭疼。為了邊境安寧,秦開不得不給東胡當人質而「為質於胡」。這也為他日後的勝利奠定了基礎,相當於公開「潛伏」於敵人內部,因此對東胡的風俗,特別是戰術情況,摸得一清二楚,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秦開逃回燕國後,率大軍與東胡作戰,退敵千餘里,「歸而襲破走東胡,東胡卻千餘里。」解除了燕國的北境邊患。


蒙恬:匈奴是與中原產生摩擦紛爭最早的古老部族,黃帝「北伐獯粥」,堯帝「北教八狄」,指的都是這個部族。可以說自三皇五帝伊始,便與中原征戰不斷。其民風彪悍,流動性大,戰鬥力強,是中原最早最強大的對手。中原對匈奴的一次決定性打擊,出自秦國大將蒙恬之手。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秦始皇派蒙恬統率十萬大軍「威振匈奴」,收復了河套地區,「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打出了中原雄威,換得了邊境的一度和平。


衛青:匈奴自冒頓單于時開始強盛,剛剛在廢墟上建立起來的漢室根本不是對手,劉邦在白登山被圍,險些做了俘虜,最後不得不採取和親政策,以緩解雙方的緊張局勢。文帝時,曾派灌嬰「發車騎八萬五千」擊退匈奴,但總體上還是以和親為主,並不能完全擺脫匈奴的威脅。漢室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武帝時,國力鼎盛,於是改變了初期的和親政策,對匈奴發動了大規模的反擊,衛青也因此得以名垂史冊。漢武帝派衛青、公孫賀、公孫敖、李廣兵分四路進軍匈奴,只有衛青一路獲勝,衛青自此一役成名。衛青打仗身先士卒,作戰勇敢,有勇有謀,得到漢武帝重用,之後衛青又6次領兵北擊匈奴,皆獲全勝。


霍去病: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跟隨衛青抗擊匈奴,勇猛善戰,「漠南之戰」中,以「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斬殺2000多匈奴兵,匈奴被追殺的如此狼狽還是第一次。霍去病被漢武帝拜為驃騎大將軍,與衛青並重。之後霍去病獨挑大樑,數次擊敗匈奴,向北深入到匈奴腹地,斬殺匈奴10餘萬,迫使渾邪王率部眾降漢,大大傷了匈奴元氣,為後來匈奴的徹底降伏、消除北境邊患打下了基礎。《史記》中說霍去病「為人少言不泄,有氣敢任」,是一個有個性的人,並且「不至學古兵法」而每戰必勝,是個戰爭天才。霍去病年紀輕輕(死時僅24歲),卻抱負遠大,漢武帝想給他建官邸,他卻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何等的氣魄。

姜維:蜀漢末期的軍事統帥。諸葛亮六出祁山,壯志未酬身先死。姜維繼承諸葛亮的戰略,以攻代守,九伐曹魏,聲憾中原,一心致力於匡扶漢室、興復大業。《三國志》中說姜維「據上將之重,處群臣之右」,卻「側室無妾媵之褻,後庭無聲樂之娛」,位高權重卻不驕不躁,是個老成持重、作風正派的好乾部。可惜前有曹魏強敵,後有小人弄權,最終無力回天。羅貫中有詩云:「姜維獨憑氣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勞。鍾會鄧艾分兵進,漢室江山盡屬曹。」從中能讀出一種英雄的無奈。



出師未捷身先死:熱血忠魂的北伐名將



祖逖:西晉末年,五胡亂華,司馬氏退避江南。祖逖是河北人,也舉家南下,由於他為人「輕財好俠,慷慨節尚」,被流民推舉為首領。祖逖目睹中原喪亂,每日「聞雞起舞」,欲圖光復大業,又上書晉元帝司馬睿,力請北伐。司馬睿「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還沒將此事列入議事日程。難得有人主動請纓,於是封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了些錢物,讓他自己招兵買馬,祖逖於是招募2000人誓師北伐。祖逖軍紀嚴明,又「愛人下士」,部隊戰鬥力很強,北伐進展順利,一路勢如破竹,打到黃河邊上,使「黃河以南盡為晉土」,就連以兇悍著稱的胡皇石勒都「不敢窺兵河南」。功高蓋主歷來是政治上的大忌,祖逖戰功顯赫,朝廷便不放心了,於是派遣戴若思為都督監督祖逖,祖逖「意甚怏怏」,最終憂憤而死。


桓溫:東晉權臣,曾執掌朝政。《晉書》說其面相,「眼如紫石棱,須作猥毛磔」,很是威武。桓溫從小便膽識過人,18歲時為報父仇,「枕戈泣血」,手刃仇家。在任荊州刺史時,率眾西伐,滅了十六國中最早建立的成漢政權。隨後進行了三次北伐。第一次,主要對手是氐族苻鍵的前秦政權,一直打到霸上(長安以東),北伐軍很受歡迎,「持牛酒迎溫於路者十八九」,但是由於糧草不濟,不得不退了回去;第二次,對手是羌族建立的後秦政權,這次又大獲全勝,收復了洛陽。但隨後被剛剛崛起而入據中原的前燕慕容氏擊退。第三次,與前燕慕容氏對峙,開始時勢不可擋,佔盡先機,最終在枋頭(今河南汲縣東北)一役,遭到前燕大將慕容垂的騎兵伏擊,鎩羽而歸。

劉裕:即南朝劉宋的建立者。最初為東晉大將,後來取代桓玄成為東晉王朝的實際操控者。劉裕為了樹立更多威望,達到最終取晉而代之的目的,以大將檀道濟為先鋒,開展了一些列的北伐征戰。先是於409年滅掉南燕政權,又趁後秦內亂之時,直取長安,滅掉了北方稱雄一時的後秦政權,但因為怕後方變故,隨即班師回朝,以致於長安留守空虛,將士又互相攻伐,大夏王劉勃勃便趁機攻佔了長安。劉裕北伐收復青、兗、司三州,擁有黃河以南的廣大地區,建宋稱帝後,成為南朝時期疆域最大的一個王朝。


陳慶之:南朝時梁朝將領,傑出的軍事家。北魏後期,內亂頻仍,義軍突起,爾朱榮趁機控制朝政,北海王元顥降梁,並請梁朝出兵助其稱帝。梁武帝蕭衍以陳慶之為飆勇將軍,率兵7000人護送元顥北上洛陽。元顥想當皇帝,但並沒有奪取洛陽之心,「於渙水即魏帝號」,不走了,封陳慶之為衛將軍、徐州刺史,讓他自己北上。於是陳慶之率領七千部隊,開始了一段神話般的北伐之旅。陳慶之手下將士都穿白袍,打仗勇敢,所向無敵,「麾下悉著白袍,所向披靡」。不到5個月便打到洛陽,大小47戰全勝,攻下了32座城池,「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戰,所向無前。」洛陽一帶有歌謠唱到:「名軍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後來爾朱榮採取避實就虛之法,攻打元顥,陳慶之失去了後方支撐,只得回撤南梁,結束了北伐。



出師未捷身先死:熱血忠魂的北伐名將



岳飛:南宋抗金將領,曾在郾城大捷中大敗金軍。岳飛為了光復中原,還一度揮師北伐,收復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失地。1131年,金軍打到長江一線,隨後回撤,在河南立了劉豫偽齊政權。1133年劉豫派大將李成南侵,佔領襄陽、唐、鄧、隨、郢、信陽六郡,也就是今河南南部、湖北北部等地,準備與洞庭湖的楊幺起義軍會和,「趨兩浙與么會」,夾擊南宋。岳飛認為「襄陽等六郡為恢復中原基本」是「心膂之病」,主張先打李成,再消滅洞庭湖的起義軍,「後加兵湖湘,以殄群盜」,於是朝廷派岳飛渡江北伐。渡江時岳飛對同僚們說:「飛不擒賊,不涉此江。」打不贏我們絕不回來了,信心十足,軍威大振,很快便盡收豫南鄂北失地,大大壯大了南宋國威。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爾古雷 的精彩文章:

相煎何太急!細數那些殺兄奪嫡的皇帝
大明救世宰相於謙:何以被冤死?
天子守國門:崇禎帝不肯遷都 弔死煤山

TAG:王爾古雷 |

您可能感興趣

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十大名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天公將軍張角
此人曾是四川軍閥卻出師未捷身先死,死後大呼抗戰到底
大唐鐵血宰相武元衡——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未捷身先死,折戟沉沙的「大黃蜂」戰鬥機!
出師未捷身先死:細數那些夭折的戰機
歷史小說素材:關於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十大帝王
出師未捷身先死,動畫死完遊戲死——《赤龍戰役》三部曲
出師未捷身先死:揭露諸葛亮前後六次北伐
出師未捷身先死,諸葛亮去世是為了逃避?
出師未捷身先死!殲7戰機家族的最強改進版竟是它
出師未捷身先死,日本出雲級還沒改裝成航母先毒倒十幾名己方人員
抗日戰爭第一大刀師長「出師未捷身先死」:犧牲前斬殺五千多日軍
出師未捷身先死:盤點諸葛亮一生中的遺憾事
諸葛亮為劉備定下「小目標」 為何會出師未捷身先死?
出師未捷身先死 黑莓代號「安大略省」智能機胎死腹中
「安卓之父」的手機出師未捷身先死!首個商標糾紛...
美國大兵出師未捷,沒上戰場,就有死傷,戰鬥力「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