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印度一箭104星創紀錄 究竟技術多難水平多高?

印度一箭104星創紀錄 究竟技術多難水平多高?

2017年2月15日,印度東南部安得拉邦斯里赫里戈達島的印度航天發射中心,印度航天部門通過運載火箭一次性發射104顆衛星,用印度媒體的話講,實現「創紀錄的驚人壯舉」。那麼,一箭多星有什麼技術難點?印度航天此次發射意義在哪?我們做一番深入解讀。

航天強國一箭多星你追我趕、屢破記錄

我們梳理一下,近年來一箭多星的發射記錄。

首先是美俄。

2013年11月19日,美國宇航局發射過一箭29星。

2013年11月21日,美國一箭29星僅僅兩天後,俄羅斯實現一箭32星(其中的一顆義大利衛星採用子母模式,在入軌一個月後,將釋放出其攜帶的多顆子衛星,從而使發射載荷總數達到32個)。

2014年6月20日,俄羅斯創造一箭37星的記錄。33顆衛星以精確的30秒時間間隔在軌相繼部署,避免了碰撞,另有1個裝載了4顆衛星的母體航天器也被部署,並在隨後不久釋放了4顆衛星。

然後是亞洲的中印。

2007年,印度完成一箭4星,創亞洲記錄

2008年4月,印度一箭10星,再創亞洲紀錄。

2009年9月,印度一箭7星。

2013年2月25日,印度航天部門利用一枚PSLV-C20極地衛星運載火箭,再次一箭7星。

2013年4月26日,中國長征二號丁火箭將「高分一號」對地觀測衛星和其他3顆衛星分別送入不同軌道,實現一箭4星。

2015年9月20日,中國用長征六號火箭實現一箭20星,創造了國內單次發射衛星數量之最,當時也奪得亞洲記錄。

2016年6月22日,印度利用PSLV-C34極地衛星運載火箭火箭將20顆衛星送入太空,追平不到一年前中國創造的亞洲記錄。

一箭多星技術難在哪?

目前,掌握「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和組織並不多,僅有美俄歐中印,還有一個日本,據說也掌握。印度此次發射如果完全成功,標誌著印度繼成功完成火星軌道探測器發射任務後進一步增強了太空技能。

此次一箭104星(最大的730公斤,最小的5公斤)的挑戰在於,不到600秒內,101顆外國衛星將以每小時2.7萬公里的迅猛速度被送入天空——相當於客機平均速度的40倍,按順序依次序發射,使它們不相互干擾並進入各自單獨的軌道,正如印度專家所言,在近乎零重力的情況下,這麼多衛星避免互相爭搶和推推搡搡,並不容易。

「一箭多星」可以充分利用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餘量,經濟便捷地將衛星送入地球軌道,為衛星發射服務提供多種選擇模式,對微小衛星的發展而言尤其重要。用一枚運載火箭發射多顆衛星,按入軌模式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把一批衛星送入基本相同的軌道,當火箭抵達預定軌道後,所有的衛星就像天女散花一樣被釋放出去,我們可形象的稱之為「天女散花」;另一類則是把多顆衛星分別送入不同參數的軌道,通常需要專門的分配器。兩种放射都需要火箭多星發射裝置的規格化、集成化,便於星與箭的便捷結合。

以2015年9月20日中國長征六號一箭20星為例,採用的就是「天女散花」方式。該火箭副總設計師周遇仁透露,光是要在有限的整流罩空間內安置下20顆小衛星就相當不容易,這些衛星被分成3層,像金字塔般分別排列,最底層安放5顆主星,其中2顆主星各自抱著2顆子星;中間層有4顆主星,其中1顆主星的懷中抱著5顆子星,最上面一層則是1顆主星抱著1顆子星。

對於「天女散花」這種釋放方式,還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是防止大量衛星釋放時的碰撞問題。中國長征六號一箭20星採用的新火箭,創造性地採用支承艙+多星分配器的布局方式,確保衛星分離速度、方向各不相同,保證分離的安全性。10顆主星按照一、二、三層依次釋放,第三層的5顆主星分2次釋放,另外10顆子星擇機釋放。此外,火箭末級還可以高精度調姿和實現正推軌道控制。

當然,隨著小衛星技術以及「一箭多星」發射的不斷提高,人類進入太空的門檻越來越低,一些小國、企業,甚至學校都可以發射小衛星。印度此次火箭搭載的大多是很小的衛星,功能不強、壽命不長,主要用於對地觀測和科技試驗等,所以,說印度此次發射是對「製造太空垃圾做出重大貢獻」,也不為過。

因此,印度此次一箭104星,確實創造了世界紀錄,但這只是一箭多星技術的量變過程,並不是實現人類衛星發射技術的質變突破,並不值得過分拔高。中國航天從發展伊始就穩紮穩打,並不過於追求所謂「世界第一、人類記錄」等華麗的展示,近些年,中國航天發射亮點頻出,尤其是大推力運載火箭的進程有目共睹,我們對中國航天信心十足。而印度專家自己也承認,「對於重型運載火箭,我們仍缺乏像樣的設備。」

印度航天的價格成本優勢有多大?

近年來各國紛紛加入「一箭多星」競爭中,目的並非完全是為炫耀火箭技術,更多是爭奪市場這塊「大蛋糕」。目前,衛星研製小型化、模塊化、集成化是國際衛星研製的基本趨勢之一。有航天專家表示,鑒於衛星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顯著,越來越多的私人公司、大學等機構也有意參與衛星研製,其中技術門檻低的微小衛星備受青睞。與大衛星相比,單顆小衛星的功能相對較低,但用多顆小衛星組合起來合作完成某項特定任務,性價比可能更高。

然而擺在小衛星面前的一個重要難題是單獨發射的成本過高。「一箭多星」能分攤發射成本,這為小衛星的高速發展擺平了最後一道障礙。每次發射的衛星數量越多,單顆衛星的花費就越低,如果有批量化運載火箭的訂單,火箭的研製成本還會更低。此外,由於發射低軌衛星的運載火箭比高軌衛星的火箭便宜,而小衛星一般採用500公里以下高度的軌道,這也為進一步降低小衛星的發射成本指明了方向。

航天發射除了能夠提升民族精神層面的信心和雄心,提升國家戰略地位之外,還可以轉化為「切實的經濟利益」,爭搶豐厚商業利潤。根據政府數據,迄今印度已為21個國家發射了79顆衛星,包括來自大公司谷歌和空客的衛星,這為印度帶來至少1.57億美元的收入。美國CNN提及,近年來美國的私人公司發現,委託印度發射航天器確實便宜。比如,印度首顆火星探測器發射耗資7400萬美元,比好萊塢太空科幻大片《地心引力》的製作費還要低1億美元。印度航天發射的「低成本」部分原因固然在於擁有工程師等人力成本較低的優勢,更有來自印度政府層面的大力支持,無論是預算資金支持,還是各項經濟便利。

印度航天的實力還表現在火星探測方面

實際上,關於印度航天事業,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是在火星探測方面的成績。印度於2013年,2014年進入環火星軌道並工作至今,印度由此成為全球首個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就獲得成功的國家,那顆探測器也是亞洲首個成功抵達火星的探測器。印度的火星登陸計劃定於2021-2022年,很可能派遣機器人登陸火星表面,而首次金星任務可能是環繞飛行的勘測計劃。(文/綜合 環球網軍事 霹靂弓 鳴謝:環球戰略與評估中心)


來源:環球網

原標題:獨家解讀印度一箭104星創紀錄 技術多難水平多高?

新聞報料

商務合作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南京這座森林塔好棒棒啊
美國稱俄羅斯違反中程核武條約
自毀前程 一顆美軍將星隕落於沉迷酒色
白宮:特朗普希望俄羅斯返還克里米亞
希特勒曾想打游擊?西方徵召納粹老兵對抗蘇軍

TAG:界面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火箭也有「掛票」?印度一箭104星創世界紀錄
印度一箭104星創紀錄 美媒:節儉創新
「A Pink」「新聞」170415 六個星星創造的六年 說好的永遠一起走?
印度一箭104星創造歷史 專家:比肩航天大國仍需時日
一箭20星創造新紀錄看不上中國長征7:日本是對手
黃金左腳比肩梅西,這位90後球星創造一項神奇紀錄!
行星創世紀,不管大如木星小如水星都要經歷這7個階段才能形成
中國高技術衛星創造史無前例人類奇蹟:印度網友醋罈子徹底被打翻
IFA最優美展館!三星創造未來智享生活
恥辱!皇馬第一巨星創生涯恐怖新低,衣錦還鄉歐冠決賽竟成告別戰
洛陽市再添4家省級「星創天地」
個創平台星創會上線 開啟個人互聯網商業新紀元
5G概念風口再起:華星創業 中興通訊 美格智能
Galaxy Note8進一步鞏固三星創新的領先地位
大疆否認收購零度智控,後者實際上獲得了三星創投的投資
從明星創業者到牆倒眾人推,僅需三年做一事,陳歐輸了
盤點明星創下的奇葩世界吉尼斯紀錄,小鮮肉黃子韜和鹿晗也上榜,第五個我是真服!
向來是巨星創造歷史的季後賽,詹姆斯、庫里的命運竟被小人物左右
華星創業,華為中興背後的「女人」,5G最大受益者,連板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