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高樹中教授的針灸心得(臨床乾貨,用之捷效)

高樹中教授的針灸心得(臨床乾貨,用之捷效)

導讀相信有很多中醫學子和小編一樣,針灸入門教材之一就是高樹中老師的《一針療法》,書中皆是臨床乾貨,用之捷效,高老師循序善誘,引經據典,精悟靈樞、求學若渴的風範,讓人敬佩。本文節選高老師的針灸心得,以饗讀者。

高樹中教授的針灸心得(臨床乾貨,用之捷效)

高樹中教授的針灸心得(臨床乾貨,用之捷效)

【作者簡介】

高樹中,男,1962年出生,山東省臨朐縣人。1985年畢業於山東中醫學院中醫專業獲學士學位,1992年獲針灸專業碩士學位。現為山東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教授、院長、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學術兼職有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外治專業委員會委員,《中醫外治雜誌》、《針灸臨床國際雜誌》、《陝西中醫藥研究》雜誌編委。

筆者臨證近二十年來,宗扁鵲「醫之所病病道少」和孫思邈「針灸而不葯,葯不針灸,皆非良醫」之訓,當針則針,當灸則灸,當葯則葯,且每針葯並用以祛疾,內外合治以療病,臨床療效滿意,今不揣淺陋,介紹數病的治療經驗於下,以供同道參考。

高樹中教授的針灸心得(臨床乾貨,用之捷效)

1.周圍性面神經麻痹

俗稱「面癱」,古人多以風痰阻絡立論,常用牽正散治療,但臨證用之,療效並不令人滿意。現代醫學根據面神經的發病部位,將其分為顱外型與顱內型(後者有同側舌前2/3味覺減退或消失,有的還兼有聽覺過敏和淚腺分泌異常),一般顱外型容易恢復,對顱內型病人,西醫多主張加用激素治療,我個人的經驗體會是:

西醫書中所言此病發病一周內不能針灸純屬「本本主義」,並無臨床依據,誤人不淺,最應破除;只要針葯得當,完全可以不用激素治療,加用激素治療,反而會延長痊癒時間。

對本病的辨證治療,第一要辨經絡臟腑,第二要辨外感內傷。《靈樞· 邪氣臟腑病形》曰:

「中於面則下陽明,中於頰則下少陽,中於項則下太陽。」

★顱外型面癱

多屬外邪客犯經絡,只有口眼歪斜者為邪客陽明,兼有耳後疼痛者為邪犯陽明少陽二經。

高樹中教授的針灸心得(臨床乾貨,用之捷效)

★顱內型面癱

情況較為複雜,只有味覺減退或消失者(臨床發現,部分病人是雙側味覺減退或消失)證屬外邪已由胃經影響到胃腑,因為舌能知味全賴舌苔,而舌苔乃胃氣熏蒸而成,《內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證之臨床,此類病人多屬胃氣素虛而復感外邪者。

顱內型兼有聽覺過敏或淚腺分泌異常者,證屬外感內傷相兼為病,證之臨床,此類病人發病前除有感受外邪的病史外,多在發病前數天有生氣發怒的病史,實屬外邪兼肝膽鬱火為患,這是因為少陽膽經入耳中,厥陰肝經「從目系,下頰里,環唇內」的緣故。根據以上認識,針葯結合治療本病,療效明顯提高,治療發病在一周之內者,一般10天左右即可痊癒,經治數十例至今尚未見不愈者。

【針灸基本處方】

陽白透魚腰、太陽透下關、四白透顴髎、地倉透頰車、頰車透地倉、翳風,合谷(取雙側),余穴均取患側,留針30min,可加TDP照射,每日1次,翳風針後可加用艾條灸20min~30min。

有味覺改變者必加足三里,有耳後疼痛或聽覺過敏者必加陽陵泉,有淚腺分泌異常者必加太沖。

顱內型者應配合中藥內服,以楊粟山《寒溫條辨》升降散合小柴胡湯加雙花、連翹、公英、蜈蚣、防風、荊芥;面癱用升降散治療,是已故恩師張殿民教授的獨到經驗,其中大黃宜用酒大黃,用量6g~9g,以大便每日暢行1次~2次為度。

高樹中教授的針灸心得(臨床乾貨,用之捷效)

2.牙痛

我對牙痛的認識與治療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識牙痛辨火牙、蟲牙,辯症論治

第一階段認識到牙痛有火牙、蟲牙(即齲齒)之分,許多書籍認為,針灸對火牙疼痛有較好效果,常有針入痛止之效,常用穴位有下關、頰車、合谷,被稱為牙痛三要穴。

★風火牙痛,可針翳風,單用即有良效,

★胃火牙痛,宜針內庭

★虛火牙痛必加太溪,而對齲齒牙痛針灸療效則不理想;

★下牙痛,此外,因手陽明大腸經入下齒中,足陽明胃經入上齒中,所以下牙痛可針合谷、三間等大腸經穴,

★上牙痛可針內庭等胃經穴

★三焦鬱火引起的牙痛,可針「耳門絲竹空,住牙痛於片刻」

第二階段,牙痛分清牙齦痛、牙齒痛,辨證論治

第二階段受葉天士「齦為胃之絡,齒為骨之餘」的啟發,認識到治療牙痛還應分清是牙齦痛還是牙齒痛,前者應治胃,後者應治腎;

高樹中教授的針灸心得(臨床乾貨,用之捷效)

★牙齦痛

針取牙痛三要穴加內庭,藥用清胃散

★牙齒痛

針取太溪、大杼(齒為骨之餘,骨會大杼),藥用玉女煎(必用生地),可針可葯,皆可應手取效。

同時認識到,古代書籍中尚有許多寶貴經驗待發掘,如治一牙痛病人,針之不效,用《惠直堂經驗方》所載之「哭來笑去散」

川芎、雄黃、乳香、沒藥、生石膏各6g,火硝15g,研末吹鼻牙痛立止;

十年前我自己患齲齒牙痛,遍用上穴針之不效,後用古書記載的睡前陽溪穴貼大蒜,晨起揭去,使之起泡的天灸療法一次即愈,後用數人多效,方知齲齒不是針葯適應症的說法不確。

第三階段,牙痛的特效穴位―偏歷穴

第三階段,發現了一個治療牙痛的特效穴位――偏歷穴。據《靈樞· 經脈》記載:

手陽明絡脈遍歷齒中,偏歷為手陽明大腸經絡穴,「齲」為其主病之一

近年來受此啟發,發現牙痛病人偏歷穴處多條索狀物,且壓痛明顯,試治各種牙痛病人,尤其是齲齒病人,以雙手拇指按壓偏歷穴,用力以病人能耐受為度,皆能疼痛立止;若按揉後再行針刺,其效更佳。至此益信《靈樞· 九針十二原》所說:「言病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誠屬至理名言。

★酉時病症,針太溪皆得痊癒

此外,還治療近十例每入暮時分(酉時,17時~19時)牙痛病人,只針太溪一穴,疼痛前半小時針之,留針2h,皆一次疼止。此因酉時屬腎經主時,《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曰:

「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

故也。明此理,凡酉時病症(已經治療酉時腹痛、酉時頭痛、酉時痹痛等病人數十例),針太溪皆得痊癒。

高樹中教授的針灸心得(臨床乾貨,用之捷效)

3.麥粒腫

一般多在太陽、耳尖用三棱針點刺放血,有一定效果。

★上眼瞼麥粒腫

我遵循中醫經絡理論,凡上眼瞼發病者病在足太陽膀胱經,在背部肩胛區足太陽經循行部位可見數個到數十個小紅點,可用三棱針挑刺出血,以血變為度;

★下眼瞼麥粒腫

下眼瞼發病者病在足陽明胃經,可在足中趾趾腹用三棱針點刺出血,以血變為度。用此法治療麥粒腫一般1次~2次即愈,不必用藥。

4.鼻炎

針灸可取鼻通、迎香、印堂、通天、合谷過敏性鼻炎可加飛揚

此外,我發現凡鼻炎病人,第五頸椎有明顯壓痛或有條索狀物,常用

斑蝥研末貼於此穴,4h~6h取下發泡,10d貼1次,連貼3次為1療程。

如此針葯並用常收佳效。

5.複發性口腔潰瘍

高樹中教授的針灸心得(臨床乾貨,用之捷效)

★外治方法一:

一是用吳茱萸10g,研末,醋調成膏狀,貼雙足心湧泉穴,傷濕止痛膏或膠布固定,1d~2d換藥1次;

★外治方法二:

用細辛3g,研末,醋調成膏狀,貼於神闕穴,傷濕止痛膏或膠布固定,2d~3d換藥1次。

★內服甘草瀉心湯

內服中藥可用《金匱要略》甘草瀉心湯加減,(《傷寒論》、《金匱要略》均有甘草瀉心湯,一用炙甘草,一用生甘草,此其區別)

藥用:

生甘草10 g,人蔘6 g,炮姜3 g,肉桂3 g,黃芩6 g,黃連9 g,公英15 g,水煎服,連服20付~30付,

也可用生黃芪30g,黃連9g,水煎服,或研末口服,每服3g,每日服2次~3次。

高樹中教授的針灸心得(臨床乾貨,用之捷效)

6.落枕

宜分經論治。

★督脈或太陽經

疼痛部位和壓痛點在後項部者,病在督脈或太陽經,可針取雙側後溪穴,隨咳進針,同時令患者活動頸項部;

★少陽經

疼痛部位或壓痛點在頸項一側者,病在少陽經,可針取同側懸鐘穴,隨咳進針,同時令患者活動頸項部。此法的關鍵有二:

一是隨咳進針

此法見於竇默《針經指南》,其作用既可轉移病人注意力,減輕進針時的疼痛,預防暈針,又可宣散經絡氣血,提高臨床療效;

二是進針後一定要活動頸項部

進針後一定要活動頸項部,否則療效不佳。應用上法一般1次~2次即可緩解,若配合頸項部位的推拿或刮痧、拔罐,療效會更好,不必用藥。

高樹中教授的針灸心得(臨床乾貨,用之捷效)

7.肩周炎

我對肩周炎的認識和治療經過了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辨肩周炎為外感風寒

認為肩周炎又稱「漏肩風」,以疼痛和活動障礙為主,為外感風寒之症,針灸常取肩三針等局部穴位為主,再加TDP照射或拔罐,中藥內服則以祛風散寒止痛類中藥為主,但驗之臨床,療效並不理想。

第二階段,參考其他醫家經驗

參考古今其他醫家的經驗,配合三間、條口透承山、陽陵泉等遠端腧穴,或運用全息理論取第二掌骨側之肩穴,隨咳進針,同時令患者活動肩部,臨床療效有了明顯提高,部分病人可有立桿見影之效,但仍有部分病人療效欠滿意。

第三階段,參悟內經,辨肩周炎「痹證」

近年來通過苦讀《內經》,結合多年來的臨床實踐,又有了兩點新的認識與體會。經言:「年過四十,陰氣自半。」肩周炎又稱「五十肩」,多在五十歲左右發病,實屬肝腎陰血虧虛,筋失所養,又復感風寒之邪所致,為本虛標實之證,純以實證論治自然療效欠佳,此新認識之一。

肩周炎屬中醫「痹證」範疇,針灸治痹之法,《靈樞·周痹》也有論述:

「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經,視其虛實,及大絡血結而不通,及虛而脈陷空者而調之,熨而通之,其瘛結,轉引而行之。」

高樹中教授的針灸心得(臨床乾貨,用之捷效)

細讀《靈樞》,始悟肩周炎之治法已詳於「經脈篇」。綜合《內經》所述,方知肩周炎之治首宜辨經,次宜審穴。當今臨床許多針灸醫生不分經絡而漫治之,無怪乎其效不佳,所謂「不明十二經絡,開口動手便錯。」此新認識之二。

根據以上體會,我現在治療肩周炎先以針灸止其疼痛,其功能障礙治其標,繼以中藥內服鞏固療效治其本,每能應手取效,方知肩周炎決非難治之疾。

針灸方法是經絡理論與全息理論結合,只取一穴,

★肩前側疼痛

若疼痛部位在肩前側為甚者,病在手太陰肺經循行線上,針魚肩穴(穴在魚際穴下約0.5寸,第一掌骨側赤白肉際,按全息理論對應於肩部穴處,可找到一針柄大小的條索狀物,壓痛十分明顯)。

★大腸經肩骨禺穴處疼痛

若疼痛部位以肩骨禺穴處為甚者,病在手陽陰大腸經循行線上,可針三間穴處條縮狀物和壓痛點(第二掌骨側肩穴處);

★肩後側側疼痛

若疼痛部位以肩後側為甚者,病在手太陽小腸經循行線上,可針後溪穴處條縮狀物和壓痛點(第五掌骨側肩穴處);

★活動障礙

高樹中教授的針灸心得(臨床乾貨,用之捷效)

若以活動障礙為主者其病在筋,可獨取筋會陽陵泉穴,多取對側,壓痛點多在陽陵泉下0.5寸左右稍後方。

【取效關鍵】

取效的關鍵除隨咳進針和活動肩部外,取穴準確和進針手法也非常重要,條縮狀物和壓痛點僅有針柄大小,一定要扎准;進針手法宜先直刺(針柄與掌骨側成90度角)穿透條縮狀物至掌骨,然後將針柄立起將針尖刺入條縮狀物與掌骨側之間,此時針感最強。以上方法只要用之得當,皆能針入痛緩或肩部活動立刻改善,一般針3次~10次即可。針後若配合局部阿是穴針刺拔罐,其效更佳。

【中藥內服】

針數次疼痛緩解後可加用中藥內服,藥用山萸肉30g~45g,酌配桑枝、桂枝、薑黃、細辛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之品,但配用藥物只1味~3味即可,藥量也不宜過大,以免喧賓奪主,反而影響療效。

考山萸肉一葯,《本經》言其主風寒濕痹,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言其「補益之中大有條暢之性」,並創曲直湯治療肝虛腿痛,即以山萸肉為主葯,證之臨床,不論肩痛、腿痛,凡屬陰血不足、筋失所養而痛者重用山萸肉皆有良效!

高樹中教授的針灸心得(臨床乾貨,用之捷效)

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中醫思維十平台無關,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本文來源:高樹中教授著書《一針療法》,由中醫思維+編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中醫 的精彩文章:

青龍、玄武、白虎,《傷寒論》獨少朱雀?——朱雀湯闕疑
人體神奇三扇「門」:一個管失眠,一個管腎虛,一個管胃炎
12個治療骨折的外用散劑,值得收藏
桃花盛開謹防情志病
金針王樂亭老十針及臨床應用

TAG:雲南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灸療師砭石針的用法:砭石,針灸之母也
董洪濤:針灸是最高明的醫療手段
中醫妙用針灸和黃連素,剎住糖尿病繼續惡化的腳步!
痛風的針灸治療,效果有奇效!
看圖!針灸特效穴匯總(純乾貨)
中醫簡史(九)|中醫的精銳軍——針灸(下)
中醫簡史(八)|中醫的精銳軍——針灸(中)
瑜伽、針灸對慢性疼痛更為有效
中國古代十大中醫之祖,黃帝針灸之祖,華佗外科之祖,孫思邈藥王
漢白玉成了「理療床」,效果賽針灸?
邱茂良:針灸「對穴」治療頭痛
中醫針灸治療心動過速的特效穴——少海穴
病機與針灸的關係,簡單、快速的進行中醫診斷和治療疾病
針灸「祛濕」真的有效嗎?帶你見識針灸的奧妙之處!
中醫針灸拔罐——用艾灸簡單消除眼袋的好方法
中醫針灸治療腹脹的特效穴——建里穴
劉氏刺熨療法傳承人劉光瑞:中國三大針灸高手之一,醫易相通治病治心
針灸、艾灸、體針治療陽痿的取穴及治法
中醫針灸治療肋間神經痛的特效穴——陽陵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