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從小學到初中家長要做的事,這8件必重視!另外7件千萬別做

從小學到初中家長要做的事,這8件必重視!另外7件千萬別做


從小學到初中家長要做的事,這8件必重視!另外7件千萬別做



小學一年級培養學習興趣

對小學生活既新鮮,又不習慣,因而一時難以適應,好奇、好動、喜歡模仿,但很難做到專心聽講,特別信任老師,並且有直觀、具體、形象等思維特點。


溝通:首先看看家長是不是沒有時間管孩子,我們主要教孩子如何安排時間,和孩子相處,培養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熱愛學習的好習慣。以適應為主,告訴孩子什麼是學習。知識不是最關鍵的,關鍵是培養學習興趣。


小學二年級培養學習習慣


個性差別大,二年級是小學生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期,要多表揚肯定孩子,隨時注意孩子心態的變化,情緒不穩定容易衝動,自控力不強。學習上還是要注重習慣的培養和基礎知識的把握。

溝通:孩子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從可塑性強轉向逐漸定型的重要過渡階段,適應了小學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為習慣,我們要對其不良行為進行及時糾正,培養學習興趣。以習慣為主,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如寫字、看書、做作業等。


小學三年級解決情緒問題


8、9歲是孩子情感發生變化的轉折時期,從情感外露、淺顯、不自覺向內控、深刻、自覺發展。情緒控制能力還是有限的,需要家長和老師的悉心呵護和耐心引導,由於交往範圍擴大,認識能力不斷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種困擾也隨之而來,開始產生不安情緒,家長和老師需要及時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溝通:孩子普遍馬虎大意,做作業磨蹭,我們要注意並及時糾正這種不良習慣,培養學習興趣,為進入高年級學習奠定基礎。



從小學到初中家長要做的事,這8件必重視!另外7件千萬別做


小學四年級提升綜合能力


孩子已經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有限,社會交往經驗缺乏,經常會遇到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果不注重引導,孩子可能會因為一些小的困擾干擾了學習,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但通過正確的教育,這種不安可以轉化成對自然和社會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慾望,綜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


溝通:孩子的學習知識點已經增多加深,孩子開始出現小學階段第一分化,家長和老師要及時幫助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樹立信心。注意孩子上課時注意力的問題,書寫習慣,培養孩子演算、檢查的習慣。


小學五年級自我意識發展

出現變聲現象,男孩會很明顯,變聲期經常會發出一些自己控制不了的怪聲調,引起鬨笑這是正常現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是增強學習技能訓練,培養良好的智力品質,激發學習興趣,求知慾望和勤奮學習的精神,培養正確的競爭意識,鼓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做事情的堅持性,建立進取的人生態度,促進自我意識發展。



從小學到初中家長要做的事,這8件必重視!另外7件千萬別做



小學六年級關注心理變化

學生進入青春早期,青春期是少年向成年過渡的階段。學生的自主意識逐漸強烈,喜歡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時還對師長的正當干涉感到反抗抵制。情緒不穩定。注意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人的記憶力增強,注意力容易集中,敏銳,特別是由於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加強了,自我意識、評價和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發展,初步形成了個人的性格和人生觀。


溝通:預初年級的孩子意志力不堅強,分析問題的能力還在發展中,所以遇到困難和挫折容易灰心,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使他們學好的同時,有個健康的心理發展。


初中一年級加強心理輔導


進入少年期,身體形態發生顯著變化,身體機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應地產生變化。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也開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好評,在學習和紀律方面會認真努力,力爭給老師和同學留下好印象,但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處於萌芽階段。雖然不願讓大人管,但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具體困難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幫助。


關鍵詞「心理」:加強養成教育,注意心理輔導、自我意識的教育、情緒輔導、青春期教育。開展學法指導,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及時間分配等。還要注意不要放任不管不問,不要嚴管不解決問題。



從小學到初中家長要做的事,這8件必重視!另外7件千萬別做



初中二年級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性成熟帶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進青少年性意識的發展,怎樣去認識愛情﹑處理對異性的好感﹑性行為,這些問題他們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引導。另一心理特點是表面什麼都不在乎,實際上從眾心理很重,既想標新立異又擔心脫離集體。於是,有的學生出現了緊張﹑焦慮﹑自卑等不健康心理。


關鍵詞「分化」:初二隨著對周圍環境的熟悉,對中學緊張、陌生的感覺逐漸淡化;同時距離中考還有一段時間,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加上初二是青春期萌芽的時期,學生的性格逐漸顯示出逆反的特點;這個階段如果教育得當,學習成績是一個很難得的鞏固和上升期,為中考奠定非常良好的基礎;但如果不注意,學習成績就會大幅度地退步,同時造成學生厭學、沾染壞習氣、自暴自棄等嚴重後果。


初中三年級培養獨立能力


心理趨於定型,學習成績相對穩定。觀察力接近成人水平,意義識記佔主導地位,思維活動已有抽象、概括的水平。要抓住一切有利的機會,促使學生的心理更加成熟,為將來的學習和生活做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同時,要繼續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學習態度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有很強的升學緊迫感。


關鍵詞「獨立」:初三學生獨立性獲得較大發展,學習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們喜歡同老師平等的討論問題,喜歡自己自由獨立地組織、開展一些活動。初三學生的「成人感」更加明顯,自尊心大大增強,要充分利用初三學生的這些特點,培養和發展他們獨立學習、獨立生活的能力。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想做自己」,為了證明自己能作主,多數情況不願意順著父母的意思走,因為孩子想告訴你:「我跟你不一樣,我長大了,你沒發現嗎?」在這個時期有哪些行為是不受孩子待見的呢?作為家長又該怎麼和孩子相處呢?以下七種行為,你一定要注意!



從小學到初中家長要做的事,這8件必重視!另外7件千萬別做



批評孩子的行為


有位學生去補習班補習,在公車上睡著了,老師打電話到家中查問,回家時媽媽便興師問罪:「那麼短的距離,你也睡得著……我早告訴你,晚上不要一直上網,那麼晚睡。」


雖然媽媽說得都對,但當父母賺到道理後,得到的卻是小孩對你的不滿。本來孩子應該責備自己,但因為被罵,他開始遷怒,將倒霉的氣轉到你身上,覺得父母也該負責!


建議媽媽們換個角度想,改以獎勵的方式,鼓勵孩子解決補習不能準時抵達的問題,否則下次發生同樣的情形,小孩很可能被情緒帶著走,坐過站就乾脆不去了。


批評孩子的朋友


多數父母知道子女的朋友有品行問題,都會希望子女能保持距離。如果父母說,「不要與某某人交往,他會把你帶壞」或「某某人簡直是你的最佳損 友」,孩子不會覺得妳在關心他,只覺得:「媽媽在攻擊我的朋友」,基於正義感,一定要保護朋友,對抗父母。「怎麼大人都是這樣,他只是不愛讀書而已,並不 是壞孩子。再說,你不信任我嗎?你覺得我沒有判斷事情的能力嗎?」


這時,如何溝通是媽媽的最大挑戰,單純的好心不表示子女聽得進去, 若想把自己的人生經驗與智慧送給孩子,不妨換個角度和子女討論:「如果你不能 穩住自己,就會害他被別人說是他把你帶壞的。」當然,這樣的討論暫時到此為止,但仍要持續注意子女後續的表現,並適時地關心與提醒,才不會惡夢成真。



從小學到初中家長要做的事,這8件必重視!另外7件千萬別做



糾正口頭禪


青少年多有口頭禪,但只要父母一糾正,彼此溝通關係就結束了。


我們可以對他的表達有所疑問,但不要直接反應他是不對的。例如:可以問他:「屁是什麼意思?」「會不會被誤解你很愛放屁?」或「你說『屁啦!』是生我的氣嗎?」


如果孩子偶爾脫口而出髒話、三字經,可能是同儕間流傳的語彙,或自覺很酷,故意說出口。父母如果覺得聽起來刺耳,不妨用經驗和智慧接受挑戰,不直接把孩子說的話當成是對父母的攻擊。


找尋適當時機,和孩子討論:說髒話或罵三字經給人的感覺。


如果孩子嘴硬認為,「不會呀,我覺得很酷!」千萬不要繼續辯下去,只要心平氣和提醒孩子:這個家是大家共有的,家長有權利規範這個空間的「環保」標準,所以至少在22歲以前,不可以在家說粗話、罵三字經,以示對家長的尊重。


至於將來他們為人家長,想規劃什麼家規,由他們自己決定。


喜歡做結論


父母提供經驗分享時,最好讓子女自然而然有心得,而不是將結論告訴他。當然,這需要過程和時間,如果父母的分享只是分享,讓教化隱藏於無形,子 女通常會參考。若一定要子女遵循,子女就會問「為什麼」,反而不會去想對自己有何好處,尤其是和媽媽關係親密的兒子,此時會把媽媽看扁,甚至和媽媽對立。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想做自己』,只要結論是媽媽說的,為了證明自己能作主,也會有其它好主意,絕對不會順著媽媽的意思走,因為小孩想告訴你:我跟你不一樣,我長大了,你沒發現嗎?」所以媽媽要有更寬大的心胸來原諒孩子,承認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否則日子會很難過。



從小學到初中家長要做的事,這8件必重視!另外7件千萬別做



不信任子女


愈信任孩子,孩子愈會讓你信任。即便孩子曾嚇唬妳:「有很多事我並沒有完全告訴妳!」或媽媽擔心孩子受到同儕影響,對孩子所說的話,還是要99%相信,千萬不可坦言:「我覺得你一定會被誰影響。」


當然,這並非意味著媽媽就不能查證,或再次確認孩子是否言行一致,只是方法需要更有技巧。例如:當發現孩子這陣子行為比較浮動,可試著關心他: 是不是發生什麼事?」同時藉由電影或電視劇情談論:「如何不受魔力的誘惑、「電影《魔戒》的主角為何將魔戒丟掉?他怎麼做到的?」找到共同的話題點。


偷看隱私


為了解子女,有些媽媽常忍不住偷看子女的日記,看了又擔心,擔心就忍不住去問,問了就穿幫,親子關係因此破裂,得不償失。其實了解對方的正當方法是學習如何溝通,例如:與子女分享自己小時候的糗事或失戀經驗等,孩子只要心有所感,一定會發問或分享自己的想法。


曾有個女孩提到,母親送她最好的禮物,就是尊重她的隱私權。事實上,父母尊重及相信孩子,青少年會很感激,所以千萬不要偷看他們的信件或日記。或許媽媽會想:又沒什麼見不得人的事,看看會怎樣?但孩子的想法是:希望不受干擾,擁有一片自由不受監視的天空。


維持良好關係比問清楚每日行蹤細節更重要。「其實建立好關係,他們什麼都肯跟你說。」所以面對孩子青春期時,父母應關心「如何讓親子關係不要斷掉」,而不是「你做了哪些行為?」


例如:當孩子沉迷電玩時,只是一味地不准他上網,或扣除零用錢,不讓他到外面上網,就是指關心他的「行為」,但如果父母可以問孩子,沉迷是什麼 樣的心情?什麼時候開始的?當時有什麼事情發生嗎?在逃避什麼事情?我可以協助你嗎?反而會讓孩子覺得窩心,了解父母是真的想幫助他解決問題。



從小學到初中家長要做的事,這8件必重視!另外7件千萬別做



過度關心


不要讓孩子覺得媽媽的愛有負擔。有位做老師的家長,每天都要等兒子放學一起回家,中午還會逛到兒子班上看他,讓兒子備受壓力,覺得受到監視,似乎成績稍稍不好,媽媽都會第一個知道。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爸辣媽 的精彩文章:

所有家長,再難,也要陪孩子度過這段時間!
2017年考研人數首超200萬,就業壓力是考研主因
上大學讀什麼專業就業率高?高考選專業靠興趣還是看市場?

TAG:虎爸辣媽 |

您可能感興趣

這4件上小學前必須做的事,99%的爸媽後悔沒有早點看到!
小學家長要記住6個字,做好3件事
這100多個小學常考的多音字,孩子看一遍就記牢了真神奇!
這幾道小學「難題」,300個大學生一個都做不出來!
小學語文做好這2點,孩子成績一路上升,每天只需要10分鐘!
媽媽做了幾件小事,她小學6年都考第一
這種病毒有點凶,短短一個月,幼兒園和小學就已經感染100多起
一件T恤穿3次,背後卻偷偷捐了80所希望小學,為這個明星點贊
小學數學老師哭訴:強調了800遍,這26個易錯點竟無人滿分!
80後讀過的小學課本,這裡有我一去不復返的童年
一道小學題,10個人看完卻有9個人懵圈!
這就是日本小學生書包一個最貴要5460元,但仍遭搶購的原因
媽媽含淚自白:回首女兒的6年小學之路,這幾個坑家長們千萬別踩!
買家花1200萬買某老式小區的一個一居,只為了孩子可以讀小學
此人被黑化了兩千多年,連小學一年級都學過這個成語 | 看鑒好文
這個人出道多年帥氣無緋聞,捐了幾十所小學,如今46歲依舊單身
很多家長就強迫孩子從小學這個學那個,沒有任何意義。孩子最重要的是讓他慢慢的成長。
求打分丨我24歲了,但別人都說我像小學生
幫孩子達到中小學生400萬字的最低課外閱讀量,就靠這些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