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吳鉤:為爭大位手足相殘,這事兒怎麼破?

吳鉤:為爭大位手足相殘,這事兒怎麼破?

吳鉤:為爭大位手足相殘,這事兒怎麼破?



文 |吳鉤

張明揚兄刊發於「騰訊·大家」的大文《帝王父子政見之爭背後》,講述了一組發生在歷史上的帝王父子之爭,並指出政爭背後存在著帝王意志與儒家理念之間的深刻分歧。讀後覺得意猶未盡,便順著明揚兄的話題,從另外的角度再作闡述。不過我分析的重點不是父子政爭,而是放在圍繞奪儲而展開的骨肉相爭上。


稍微了解歷史的朋友大概都會知道,幾乎每一個朝代都發生過為爭奪皇位繼承權而骨肉相殘、同室操戈的事情。我們且略舉數例,秦朝:太子扶蘇與胡亥集團明爭暗鬥;漢朝:有明揚兄提到的「巫蠱之禍」;魏晉時代:曹丕、曹植兄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隋朝:楊廣弒父殺兄而登上皇位;唐朝:有「玄武門之變」;宋朝:有「斧影燭聲」的懸案;元朝:元文宗弒天順帝,復弒兄長元明宗;明朝:有「靖難之役」;清朝:有「九王奪嫡」的傳聞。

吳鉤:為爭大位手足相殘,這事兒怎麼破?


曹植賦詩


其實,在西方的歷史上,王宮內也從不缺少骨肉相殘的血跡,比如查理曼帝國在公元9世紀便發生了國王與兒子的戰爭。


為什麼宮廷之內這麼容易出現父子反目、手足相殘的人倫悲劇呢?在我看來,最重要的原因有二:一是皇位所代表的榮耀與權力太有誘惑力了,當初秦始皇出巡,威儀萬千,威風凜凜,項羽見了,便想「彼可取而代之」;劉邦見了,則想「大丈夫生當如此」。項羽與劉邦還是草莽之人,都忍不住生出覬覦皇位之念,而那些距皇位只有一步之遙的皇子皇孫們,更是難免垂涎欲滴。為奪得大位,什麼父子之親、兄弟之情,都可以拋之腦後。


二是歷朝未能建成一套預期穩定、可操作性強的制度化皇位繼承方案,立嗣的不確定性太大,往往受皇帝意志、權臣態度、皇子勢力左右。儒家主張的「嫡長制」,倒也符合預期穩定、可操作性強的立嗣原則,但從歷史實踐來看,嫡長制並未獲得嚴格執行,有研究者統計過,「在中國從秦至清二千餘年的歷史長河中,只有2/5的皇帝是依靠嫡長子繼位制登上皇位的。」可見嫡長制雖為儒家心儀,卻未能落地生根,成為穩固不易的制度。


如果我們同意上面的分析,那麼便可以對症下藥提出化解奪儲之爭的方案。針對「皇權太誘人」的問題,解決之道便是「虛君化」,即只保留君主的尊貴地位,限制君主的權力。皇位所代表的權力如果非常有限,就不太容易激勵周邊的人起覬覦之心,鋌而走險。

這幾年我潛心研究宋史,確信宋代士大夫在政治上有一個重疊共識:大體上都贊同「虛君共治」。比如北宋理學家程頤解《周易》,提出:「進居其位者,舜、禹也;進行其道者,伊(伊尹)、傅(傅說)也。」意思是說,天子(舜禹)只是天下的主權者(進居其位),宰相(伊傅)才是天下的治理者(進行其道)。余英時先生認為,「程頤理想中的君主只是一個以德居位而任賢的象徵性元首;通過『無為而治』的觀念,他所嚮往的其實是重建一種虛君制度,一切『行道』之事都在賢士大夫之手。我們還可以肯定地說,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想法,而代表了理學家的一種共識。」


余先生目力過人。我再引證兩條宋代士大夫的言論,以支持余先生的立論。南宋理學家陸九淵說:「人主高拱於上,不參以己意,不間以小人,不維制之以區區之繩約,使其臣無掣肘之患,然後可以責其成功。故既已任之,則不苟察其所為,但責其成耳。」表達的也是「虛君共治」的意思。


另一位理學家朱熹亦認為,君主的責任是「修德」為天下垂範,同時任命賢能的宰相治理天下,再任命台諫對宰相的權力進行監察和制衡:「只消用一個好人作相,自然推排出來。有一好台諫,知他不好人,自然住不得。」顯然朱熹也贊成「虛君」,他心儀的政體是君主端拱於上,下面設「二權分立」:政府執政;台諫監察。

吳鉤:為爭大位手足相殘,這事兒怎麼破?


朱熹


我當然不會認為宋代已經實現了「虛君立憲」,但說「虛君共治」是宋儒追求的理想政治,應該沒有疑問。「虛君」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即可以降低覬覦者對皇位的興趣與熱情,至少從理論來說是如此。一個「聯即國家」(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名言)的位子,顯然要比一個「快意事也做不得一件」(宋神宗語)的位子更能夠吸引野心家。


針對皇位繼承不確定性太大的問題,儒家主張的「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所謂「立嫡以長不以賢」,即嗣君的人選,以出生時間為標準,而不考慮其人賢或不肖的後天因素,長子為嗣,哪怕他的才德在其他兄弟之下。「立子以貴不以長」則是針對多妻制提出的補充,即皇后(王后)所出的嫡子比嬪妃所出的庶子具有成為嗣君的優先性,哪怕庶子的年紀比嫡子大,也應該以嫡子為皇嗣(王嗣)。這便是前面我們提到的「嫡長制」。


嫡長制的好處是,可以通過先天性的、非人力所能改變的條件,將嗣君的人選限定為一個人。哪一位皇子可以成為皇位的繼承人,完全取決於先天,這樣,便可以避免諸子為爭奪繼承人的資格而手足相殘。相比之下,「立賢」的繼承方案,雖然「看上去很美」,但實際上,如何衡量一個皇子賢還是不肖,從來都缺乏客觀的標準,這就非常容易引發競爭、鬥爭乃至戰爭。用南明士大夫路振飛的話來說,「議賢則亂,議親則一」。

明朝算是歷朝中最為嚴格實行嫡長制的王朝。在明朝16任繼位皇帝中,至少有10任是按照嫡長制繼位的,還有4任是因為先帝沒有子嗣而按血緣近遠的原則成為嗣君,只有2名嗣皇帝完全不具嫡長子的身份。萬曆年間,神宗皇帝遲遲不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意欲以鄭貴妃所生的福王朱常洵為嗣,卻遭到眾大臣的抵制和抗議,從而拉開一場長達十五年之久的「國本之爭」,最後,身心交瘁的明神宗不得不讓步,遵從嫡長制,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吳鉤:為爭大位手足相殘,這事兒怎麼破?



明神宗


然而,明王朝立國之後所確立的「洪武體制」,卻與嫡長繼承製極不匹配。這是因為,嫡長制儘管有利於消彌奪儲之爭,但它也有一個很大的缺點:「立嫡立長」的標準,無法保證能夠遴選出一位有才德的嗣君。嫡長制下,很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個平庸的皇子因為嫡長子的身份,幸運地成為皇位的繼承人。


那麼應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需要「虛君制」的配套。也就是說,嫡長制與虛君制,是相輔相成的。在虛君制下,君主並不需要太能幹,中人之資足矣,因為具體執政的是以宰相為首腦的政府團隊,而不是君主。黃宗羲說,「天子傳子,宰相不傳子。天子之子不皆賢,尚賴宰相傳賢足相補救,則天子亦不失傳賢之意。」由於執政權歸宰相,因此,皇位的繼承採取「立嫡立長不立賢」的原則,是問題不大的。


但是,偏偏明王朝在朱元璋時代便廢除了宰相制,朱元璋還嚴厲警告:「以後嗣君,其毋得議置丞相。臣下有奏請設立者,論以極刑。」宰相既廢,皇帝兼政府首腦,日理萬機,如此一來,皇帝就必須具有過人的才智與精力,方能勝任。可是,明朝又比較嚴格實行「立嫡立長不立賢」的皇位繼承製度,能不能遴選出賢能的嗣君,就看老天爺的安排了。從實際效果來看,老天爺倒是給朱家選擇了不少奇葩繼承人,君權也常被閹寺巧取豪奪。所以黃宗羲感慨說:「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也。」


清朝雍正皇帝建立的「密建皇儲」制度,也可以避免發生諸子奪儲的爭端,同時又不失「立賢」之意。所以不少人對「密建皇儲」制也是大為讚賞。但是,我們認為,「密建皇儲」制其實存在著更嚴重的問題:一是強化了「天下為一人之私器」的性質,二是強化了君主專制的合法性與必要性。不若嫡長制與虛君制的組合,多多少少還有些「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意思。


現代的君主制國家,比如英國與日本,基本上都實現了「虛君立憲」,並且都建立了制度化的王位(皇位)繼承順序。我們去看看今日英國等君主制國家的王位繼承順序,其實都還保留著「立長不立賢」的古老遺意呢,比如說,國王長子為第一順位繼承人,長子所生子女的繼位順序也優先於國王的其他兒子。這些現代君主制國家也從根本上解決了奪儲紛爭的難題。


張明揚兄說,「在儒家的政治框架下,是無法產生漢武帝此種意義上的偉大帝王的。」而我的結論是,儒家心儀的「虛君制」與「嫡長制」相互配套,不失為一套解決奪儲之爭的好方案。


【作者簡介】


吳鉤|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歷史研究者。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王勤伯:法國山農偷運難民,只為20年後不留遺憾
張石:日本和尚的新問題——找對象難
廠礦子弟,廢墟上的家園記憶
楊早:孝子魯迅為母借債買房
王笛:清末,婦女挑戰男人的世界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同類相爭,手足相殘,大自然動物間的殘酷法則!
兄弟相殘,這才是戰爭
一代偉君康熙大帝唯一犯下的錯,導致他的兒子們明爭暗鬥手足相殘
袁世凱的兩個兒子為何會手足相殘?臨死前袁世凱竟說了這樣一句話
這兩位美男成就了李世民的帝王夢,為何事成後卻爭風吃醋自相殘殺?
為什麼康熙大帝的兒子們會因為皇位之爭而自相殘殺呢?
最新看點:一代偉君康熙大帝唯一犯下的錯,導致他的兒子們明爭暗鬥手足相殘
鄰國兄弟相殘這種事,朱棣是怎麼處理的|文史宴
鬼谷子的兩大徒弟為什麼要自相殘殺?終於懂了!
朱元璋一生殘暴寡恩,唯對一人情深義重,卻造成了手足相殘
火影:四大令人匪夷所思的手足相殘,最後一個理由太奇葩了!
手足相殘的領袖
這兩位美男成就了李世民的帝王夢,為何事成後卻爭風吃醋自相殘殺
此王朝皇帝個個變態,權力相爭不斷,兄弟相殘是常事
歷史上最奇葩的一位母親,為什麼逼著兩個兒子自相殘殺?
華川:你以為的「手足相殘」,不過是孩子在表達親昵
廢立皇儲是天大的事,偏心父皇當斷不斷,骨肉相殘的禍亂貽笑千年
真相殘酷!對付癌症,醫生多數 「蒙著眼掃射」,患者則「白挨刀」
兄弟相殘最多的皇帝你知道是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