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百歲之後,周有光這樣回望人生

百歲之後,周有光這樣回望人生

2017年1月14日,「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去世,享年112歲。


周先生104歲時出版了一部近20萬字的文集《朝聞道集》,大都是他百歲前後所寫。他曾說,自己的最後一本書要題名為《朝聞道集》。因為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本文是幾個摘自《朝聞道集》的片段,在回溯了周先生人生經歷後,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讀一讀先生自己在百歲之後的所思所悟。

百歲之後,周有光這樣回望人生



懷念《拼音小報》


2008年12月25日

時年103歲


《漢語拼音方案》公佈於1958年。在全國多方面推行的工作中,最先傳播拼音知識的上海《拼音小報》,成績最為突出,曾經在當時的文化啟蒙教育中,發揮了影響深遠的作用。五十年過去了,回顧往事,使人不能不懷念它篳路藍縷的開創業績。


上海是當年中國最大的城市,長江流域的文化高峰。《拼音小報》是最早推廣拼音的極少幾種刊物之一。它小巧玲瓏,簡單明了,對推廣拼音起著先鋒作用。它是「拼音啟蒙運動」的前哨。它從上海影響到整個長江流域,擴大到大半個中國。它的歷史功績不可低估,不可埋沒。


1949年新中國成立,面對一個文化建設的嚴峻問題。人民百分之八十是文盲,如何建設現代化國家?1955年舉行「全國文字改革會議」,提倡三項文改工作: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訂和推廣漢語拼音方案。


中國一向大家說方言,國語推廣效果不好,同胞們見面不能談話。大多數人不識字,文明古國是文盲古國。清末開始提倡文字改革,直到「改革開放」以後,經過足足一個世紀,方才出現「初步普及普通話」和「基本掃除文盲」的新局面。

中國需要一套適合現代需求的漢語字母。1918年的「注音字母」不便出國,印一張名片,國外無人認識。1928年「國語羅馬字」太繁複,向來沒有進入小學。1933年的「拉丁化新文字」太簡單,它是民間設計,沒有學術界和政府的認可。1958年的《漢語拼音方案》是第一個國家法定的羅馬字方案,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公布當年的秋季開始在全國小學教學。這是建設現代化國家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奠基工作。


推廣初期,拼音是在反對聲中謹慎前進的。當時有權威人士說:羅馬字是西方文字,反對西化首先要反對羅馬字。其實,這是歷史誤解。字母起源於東方(亞洲),最早不是西方(歐洲)的創造(見注)。還有著名學者說:採用拼音,中國將會分裂成多個國家。直到「改革開放」之後還有學者公開這樣宣傳。這個說法違背常識,文字哪能分裂國家?何況拼音不是文字,只是文字的輔助工具。


拼音能夠站住腳跟,保持方案的完整性,沒有被推翻,沒有被肢解。這要感謝《拼音小報》等刊物的初期傳播工作,還要特別感謝全國小學教師們的初期教學努力。他們在方案公布之後的短短几年中間(1959-1965),做了劃時代的方案紮根工作。


歐美常有人說,字母是最平凡的發明,也是最偉大的發明。由於它滲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無所不在,人們反而不感覺它普遍存在的重要作用。我們可以說:拼音是最平凡的文化設計,也是最有用的文化設計;一旦設計成功,它自己會不脛而走,遍地開花。


全球化時代,中外往來頻繁,中國人名的拼寫方法,已經從拼法混亂改進為拼法統一,便利了國際的交往。

航空時代,全世界的地名必須「單一羅馬化」。拼音使中國地名順利進入航空時代。


20世紀末,美國國會圖書館花了2000萬美元,把70萬部中文圖書,完全改為拼音編目。根據拼音,制訂了漢語「聾人手指字母」。可惜漢語盲文未能跟拼音掛鉤。檢索和索引技術,由於《現代漢語詞典》和《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帶頭,已經普遍採用拼音序列。大海撈針,一撈就得。


「手機時代」忽然來臨。「人手一機」,遠的親友來到眼前和耳邊,人人在手機上利用拼音傳輸漢字簡訊。「萬碼奔騰」時代結束了。


拼音的作用,無所不在,方興未艾。

「食衣住行信」


2006年12月9日


時年101歲


十五年之前,北京人家很少有電話。我家的電話是全國政協給裝的。我的兩家鄰居都借用我的電話。


今天,在北京,人人有「手機」,到處「人手一機」。吃飯時候打手機,走路時候打手機,工作時候打手機,沒有手機幾乎無法生活了。這在北京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變化真快!


美國成為每家有電話的「電話社會」是在長時期中逐步普及的。北京成為每人有手機的「手機社會」是在極短的時期內忽然出現的。遙遠的「信息時代」來到了我們的身邊了。


我國傳統說法:「衣食住」,人生三大需要。後來改說「食衣住」,因為「民以食為天」。孫中山加了一個「行」字(交通),成為「食衣住行」,人生四大需要。今天北京滿街都是汽車,這才明白孫中山加上一個「行」字,反映了生活的實際。


現在,要再加上一個「信」字(信息),改說「食衣住行信」,人生五大需要。


人是「信息動物」。「人為萬物之靈」,依靠善於利用信息。語言是最基本的信息載體。語言擴大人腦的信息儲存,組織信息成為知識,利用知識應付環境。


「語言使人類別於禽獸,文字使文明別於野蠻。」文字把語言傳到遠處、留給未來,開創「有史時代」。以語言和文字為基礎,人們進一步創造各色各樣的「傳信技術」:電話、電報、錄音、錄像、廣播、電視、電腦、手機。日新月異,層出不窮。手機小巧玲瓏,集多種功能於一掌:通話、簡訊、攝影、會面、名錄、計時、電筒、定位,功能不斷增加。將來還會有翻譯電話,我說漢語,你聽到英語。在這樣的生動活潑的「信息時代」,不能不更新我們的生活概念。


建議改說:「食衣住行信」,人生五大需要。


「終身教育,百歲自學」


2005年6月24日


時年100歲


新世界出版社張世林先生說:「我們準備為你出版一本書,紀念你的百歲。」百歲不值得紀念,可是張先生的誠意應當認真報答。我手頭沒有現成的書稿,只有一包雜亂無章的資料,叫作《見聞隨筆》。


《見聞隨筆》的內容是所見、所聞、所悟,無所不有,主要是文化演變的蹤跡,中外學者的箴言,我記錄下來給自己查看和思考,原來沒有發表的打算;現在發表出去,喜歡瀏覽和思考的讀者們或許也可以從中得到樂趣和啟發。


書中有一個有趣的例子:「韓國不怕罵!」


池原衛,寄居韓國26年的日本人,寫了一本大罵韓國的書,書名叫作《做好被人打死準備而寫的對韓國和韓國人的批判》,提出大量十分辛辣的批判。想不到,這本書成了暢銷書,一下子賣出幾十萬本。書中大罵韓國人:不懂禮貌,不知廉恥,不講信義,不遵守交通規則,不重視子女教育,執著於偽善和名分,這樣下去韓國將是一個沒有明天的社會。韓國人感謝他在21世紀即將來臨的時候,給韓國人提出別人不肯說的忠告。韓國人舉行了許多次罵韓國人的聚會。最後請他出席再罵。他說,韓國人已經覺悟,不必再罵了。評論家說:一個有新聞自由而不怕罵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解放日報》)


《見聞隨筆》中還有一些關於看報和讀書的經驗談。例如有一條:「看報有門道」。


八十年前,我初進大學。老師教我如何看報。老師說,看完報,要問自己:今天哪一條新聞最重要?再問自己:為什麼這一條新聞最重要?還要問自己:這條新聞的背景是什麼?如果不知道,就去圖書館查書,首先查百科全書,得其大要。我按照老師的教誨,看報興趣頓時提高,感覺自己進入了歷史的洪流。


還有一條:「讀書按比例」。既要讀文藝欣賞的書,更要讀知識理性的書,一方面培養形象思維,一方面培養邏輯思維。偏食病不利於保護健康,偏讀病不利於發展思維。


這些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學習方法,對我來說,終身遵行,自覺有益。這裡介紹出來,不知道讀者們會不會笑我幼稚而迂拙。


「終身教育,百歲自學」,是我對自己的鞭策。


摘自《朝聞道集》,周有光著,後浪出版公司,2010年3月


因篇幅限制,略刪減


看天下371期文化


《Vista看天下》團隊出品


做最好看的新聞故事

百歲之後,周有光這樣回望人生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快遞小哥都被拐去送外賣了,你的快遞可咋辦?
這個被稱為「秘密武器」的男人,治住了特朗普的狂妄和大嘴
掃黃三年後,再重遊一次東莞
3000萬「剩男」和不願嫁「窮男」的「剩女」

TAG:Vista看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大海這邊有座山——人生回望之起航,人生路上的初次思考
回望過去的歲月
一眼回望數十載 金壇的這些老巷 刻滿歲月的痕迹 夢回時你可曾憶起
一年到頭,只願回望,你的四季!
回望五月份古錢幣成交記錄,六月市場受歡迎的是這幾樣
又一次在一月里回望
汶川地震8周年 回望那些軍人的身影
12月,回望一年的勤勉,收穫一年的感悟
回望「地獄之火」墜向人間的那一天……
畢業五年回望:一個人的城
回望天地,回望古人——為了在歸途中獲得一段助跑
請回答1999:回望16年前千禧年元旦,以及改變這個時代的人們
八月臨行,你是否還在回望?
回望千年轉身為塵2
一百年前,這些山東人奔赴歐戰戰場!回望山東兩淚流
豆瓣日記:這裡是上海,這裡是無法回望的
經歷時,是一種艱辛;回望時,是一種惆悵
回望兵之初,這些你還記得么?
趁著8天長假,回望九月開學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