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修鍊探索:形意拳的十二種勁

修鍊探索:形意拳的十二種勁


修鍊探索:形意拳的十二種勁



一、內勁

所謂內勁,是指通過形意樁功(三體式)套路的演練而獲得一種能隨意識轉換方向、變化大小與強弱的一種力,因為這種力的運轉特點是隱蔽於內而不顯於外,故名「內勁」,例如同行們常講的「氣沉丹田」、「氣沖百合」、「邁步如生根」等等,都是指「內氣」而言。「內勁」的鍛煉,貴在以意識來引導動作,以呼吸來配合力的蓄髮,從而提高駕馭全身肌肉張弛的機能和以氣催力的能力。練習「內勁」的關鍵是由松靜入手,以靜練氣,以松練體,逐將顯露於外表的剛勁隱藏於內,從而達到外柔內剛、綿里藏針的境界。


二、整勁


拳譜所云:「姿勢安合勁要整」,所謂「整勁」,是指整個人體所具備的勁力在瞬間匯聚為一。「整勁」大於人體某一個部位肌肉的收縮力,「整勁」用於進攻對手時,它可彙集於攻擊著力部位,能極大地加強攻擊力;在防守時,整勁彙集於防守部位,能加大該防守部位的抗擊力。「整勁」貴在一個「整字」。整勁的培養和鍛煉,要求身體各個部位必須在高度集中的唯一意念的指導和支配下,遵循同一個技法的要求,一動無有不動地進行專一的配合。先全身放鬆,聚氣于丹田,再從丹田送達於四梢,根節催中節,中節催梢節,依次催送,節節靈通。這裡的關鍵是意念專一,意守丹田,循序漸進,久而久之,便可將全身各部的散勁聚合成整,攻擊時可瞬間達於梢端。


以左步炮拳為例,在蓄勁與發勁攻擊的過程中,先是細微呼氣,與此同時,在意識的指導下,由上而下放鬆肌肉,全身的關節隨著肌肉的放鬆而呈現出收縮蓄狀,全身力量均彙集於腿的下部,通過足作用於地面,這時地面就會產生一種方向相反、力量等同的反作用力。這種反作用力隨著雙腿的蹬地和伸展,經膝送達於胯和腰,再經腰送到兩膀,再由兩膀送到肘,肘再送達梢(拳或掌),與此同時,在雙腳蹬地時要配合短促的呼氣,使拳的攻擊動作與呼氣的過程同時完成。這樣左步炮拳所表現出來的力量,就不僅僅是單純右臂右拳的力量,而是右臂右拳的力量再加上整個身體所獲得的地面反作用力,即蹬地、展膝、轉胯、擰腰等一連貫動作所增添的力量,再加上短促呼氣所促成的快速力量,這樣,左步炮拳對對方攻擊所發出的力量就是「整勁」。許多形意高手往往在較技中,一個劈拳就能將對手打出幾米開外,其奧妙就在於此。

三、丹田勁


所謂「丹田勁」,是指藉助丹田氣而配合蓄髮的勁力。此勁以丹田為根,勁由丹田發,勁歸丹田蓄,發勁時,由意念支配丹田之氣運行至四梢。此氣上行時,可形成肩催肘,肘催手;此氣下行時,可形成胯催膝,膝催足,使整個身體成重心下沉、勁往外發的狀態。蓄勁時,意氣由四梢歸丹田,其氣下行時,形成肩帶動肘,肘帶動手;其氣上行時,則是胯帶膝,膝帶足,使全身之氣都歸聚于丹田,成為蓄勁待發的狀態。


四、蓄勁


在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中,「蓄勁」指積聚勁力,蓄而不發,一旦戰機出現,就會以所向無敵、勢如破竹的氣勢一觸即發,制服對手。蓄勁,類似於丹田勁,但又與丹田勁有著許多的不同。蓄勁的鍛煉方法是將馳散的意識收斂集中,將散向四梢的意氣收歸於丹田,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與吸氣配合,盡量放鬆全身各部的肌肉,整個身體的外形適度的屈曲(例如含胸、雞腿、沉肩、塌腰),使被收斂的意氣好似被壓緊的彈簧,有一松即彈之勢;放鬆的肌肉被屈曲的關節預先拉長,身體四肢如弓胎,筋肌如拉滿的弓弦,有一觸即發之勢,這就是形意拳譜中所講的「全身備五弓,以腰為大弓」和「雞腿、龍身、熊膀、猴相」意義之所在。



修鍊探索:形意拳的十二種勁


五、發勁


所謂「發勁」,是指將人體內部積蓄的勁力,在攻擊對手時,找准戰機瞬間爆發出去,達到攻擊目的的具體過程。在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中,發勁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以有意識的蓄勁為前奏,蓄而後發,這種發勁,要求意氣先回斂,匯聚成一點,再通過身體的某一部位迅速向攻擊目標發出。


與此同時,必須與呼氣相配合,收縮主攻部位的主動肌肉與協同肌肉,整個肢體的外形要適度展開。另外一種發勁,是以任何一種形態為預備式,「一觸即發」。這一類的發勁,大多數運用於較技散手搏鬥的過程中,它是通過加快呼吸和收縮肌肉,在瞬間完成發勁。「拳無拳,意無意,無拳無意是真意」,是說形意功夫到了爐火純青、隨心所欲的境界,這第二種發勁的方式就會隨時爆發出來。


六、橫勁

橫勁是指從左向右、或從右向左發出的橫向力量。橫勁的施發,必須以腰的擰轉來帶動上肢發力,同時與呼氣相配合。在實際散手較技中,多以這種橫勁來破壞對手的直勁和豎勁,也有以橫勁來斫擊對手頸項部位的。形意五行拳的橫拳,有里橫和外橫之分,無論里橫外橫,都是主練橫勁。而人們往往練直勁多、橫勁少,這無疑是練功者的一大誤區。因為在散手較技中,對手的攻擊和防守是千變萬化的,所以要求每一位練功者的技法必須全面系統,才能適應散手技擊運動的需要。


七、豎勁


所謂「豎勁」,是指由下而上發出的勁力。這種豎勁的發力,大多是上肢用的多,發豎勁時,應保持頭頂項順,同時要塌腰松胯,重心穩定,松肩墜肘。運用豎勁的目的,是要掀起對方的重心,迫使其失去根基,爾後相機攻擊。形意拳五行拳的劈拳,就是先豎後劈;鑽拳也是由下而上的豎勁攻擊對方。劈拳的起勢歌訣講:「兩手抱起胸前生,前拳鑽出與鼻平」;鑽拳的起勢歌訣則云:「鑽拳出勢如泉涌,一手陽拳一手陰,前拳鑽出打鼻準,後手陰拳護臍門」。五行拳為形意母拳,劈、崩、鑽、炮、橫五行中就有兩行強調了豎勁,可見豎勁在形意拳中的重要地位。


八、直勁

所謂「直勁」,是指直線向外發出的勁,多指由後向前發出的衝擊力和扎刺力。在形意散手的技法中,人體的著力點應對準攻擊目標順直線出擊。同時,隨著力點運動,肢節也必須儘可能地沿直線運動。例如五行拳中的崩拳,槍術中的扎槍,棍術中的平刺,刀術中的扎刀等等,都是直勁的應運。必須指出,無論拳械的直勁動作,兩肘關節都要緊護兩肋,出入緊對攻擊目標。這也就如拳譜所云:「兩肘不離肋,兩手不離心(心口),出洞入洞緊隨心」。直勁的攻擊力一般來講要大於橫勁和豎勁,而且直勁較易應用,這是人們應用直勁較多的原因。



修鍊探索:形意拳的十二種勁



九、螺旋勁


所謂螺旋勁,是一種支配肢體作螺旋式轉旋進退的勁力。螺旋勁在用於進攻的動作時(例如形意拳五行拳中的橫拳),其勁力的源泉在腰脊,通過意識的指導,旋腰轉脊而送於肩、催於肘、達於梢;其下行時,則送於胯、催於膝、達於足。螺旋勁的運用,能使對方來的直勁沿我螺旋勁的運轉方向而化解。例如形意拳所講的側身調膀、順手牽羊的動作,即是螺旋勁的具體應用。


十、抖勁


所謂抖勁,是指通過迅速變換腰與肢體的幅度和方向而發出的一種突如其來的爆發力。要想使抖勁用的恰到好處,其關鍵是在發勁前要充分使肢體放鬆,發勁時才能突然爆發,瞬達梢端,並且一發即止,充分體現了快速、短促、猛烈的特點。抖勁多用於在散手較技中的貼身靠打,例如形意拳傳統套路中的「金雞束翅接金雞抖翎」、十二形中的蛇形、崩拳在接觸目標的瞬間,無不突出一個抖勁、寸勁。


十一、寸勁


所謂「寸勁」,指距離攻擊目標很近,或者是攻擊動作接近終了時的瞬間,突然加速收縮肌肉而發出的短促、剛脆的爆發力。這裡的「寸」表示發勁的距離短促。正如形意拳「十六」練法中的第一要意「一寸」所指,邁步不過尺,其中的含意就是短促、剛脆。另外,形意拳強調出拳伸臂要留有餘地,不能使臂百分之百伸直,這樣就失去了彈性和及時迴旋的餘地,不利於「寸勁」的突然爆發。


發好「寸勁」的關鍵是要把握好動作加速度的時機,這一時機應在我肢體的著力點出擊至沾貼對方衣服(即距對方肢體一寸左右)時,才以閃電式的速度來發勁,形意拳稱為「貼身近打」,「打人如親嘴」。「寸勁」的使用,必須與步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


十二、崩勁


所謂「崩勁」,也就是一種在短距離內的瞬間爆發力。「崩勁」分為直崩、立崩和橫崩三種。「直崩」如形意五行拳的「崩拳」、「形意六合槍」中的「崩槍」等等,都用的是直崩。在刀術和劍術中的「崩劍」、「下截」等動作則用立崩和橫崩。「崩勁」在發力時,必須在肢體向下松沉的同時,通過腕部驟然而發、嘎然而止的快速微小動作來將勁發出,達到攻擊對方的目的。直崩時,腕部要突然挺直前催,而立崩和橫崩的發勁,腕部要突然上挑和下彎,向拇指和腕部外側靠攏側屈。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修鍊探索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陽氣?為什麼要補陽氣?怎樣補陽氣?
圓石灘配對賽第三輪斯皮思6桿領先 沖美巡第九冠
X大看線秘訣助你果嶺爭雄!
聊聊「彈道」控制

TAG:修鍊探索 |

您可能感興趣

修鍊探索:渾圓站樁歷程十七關
十二星座各不一樣的探索方式
修鍊探索:四禪五眼通
修鍊探索:幾個練丹的小秘密
修鍊探索:佛教十小咒
修鍊探索:孫不二坤訣
太空探索麵臨的三種風險
反思進化論之十二:探索創造的智慧與完美
修鍊探索:站樁治病的秘訣!
修鍊探索:劈叉的正確打開方式
修鍊探索:站樁的要領
十招克服跑步厭倦情緒:交叉練習 探索新路線
修鍊探索:樁功是最大的工程
探索世界三大未解之謎:聲控石頭是真的么?
佛教探索:從第四度空間邁向無色界的追尋!
《鬼吹燈之牧野詭事》:摸金二代的探索之路
修鍊探索:九轉還丹功之築基功
修鍊探索:卧式氣功,卧禪功
十個匪夷所思的未解之謎,人類還需要很長的科研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