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說行書沒基礎,不宜學《蘭亭》

為什麼說行書沒基礎,不宜學《蘭亭》

總第663期;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shufarumen關注。


不知大家發現沒,當代書法學習有一個時弊,人們總是習慣於抱著王羲之的《蘭亭序》不放。就連三歲的小孩子入門,也對著《蘭亭序》比劃。


其實,這是書法的一個誤區,更甚者,成為負石趕月、自不量力的悲劇。

為什麼說行書沒基礎,不宜學《蘭亭》



晉唐書法是一門大學問,歷代書法家大多在晚年才用心研究。其中以趙孟頫、董其昌為主的書法家就是典型。今人以為,不學王羲之無法談及書法,殊不知沒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沒有一定的學識厲煉,攀登晉唐只是盲目自大。晉唐書法他是中國書法的頂峰,學書者必須從最低的台階開始起步,方可到達。


我們不妨看看,當代學書者有幾個學到了王羲之的真經呢?

那些埋頭於《蘭亭序》的人們,從黑髮到白髮依舊是一事無成,滿紙浮躁。近現代的沈尹默先生就是在晉唐上吃了大虧的書法家。儘管他的書法有《蘭亭序》的味道,但只是形式上,神采上依舊沒有達到。對書法深有研究的人,都會發現他的書法過於做作,過於拘謹,缺乏氣與勢。那麼,有人會問,不學晉唐,何以取真法?是的,這個過程是高尚的,也是艱難的。

為什麼說行書沒基礎,不宜學《蘭亭》



學書法不妨宋元開始,立一家之本,方可取萬家之長。相對而言,宋元書法在法度和筆墨上沒有晉唐嚴謹,在意趣上較為豐富,只要學書者能夠用心鑽研,方可收穫。不過,宋人書法過於誇張,沒有一定基礎性的人,容易走火入魔,毀其終身。當代的大批書法家因其淺薄而毀在了「米芾」和「黃庭堅」的身上。


如果你無法克服這些困難,建議你學點趙孟頫的東西,他至少不會讓你覺得無法把持自己的用筆。相反,會對你學習王羲之起到促進的作用。

我們所說的並非適合每一位書法家,但學書者必須思維清晰,對中國的書法傳承關係有一定的了解。你比如,你無法學習米芾,你大可退一步去研究董其昌或者王鐸,他們二者都是具備了很多的米芾的書法精神;你無法學習黃庭堅,你可以退步去研究沈周、文徵明。沈周是一生之研究黃庭堅一人的書法家。學習王羲之也是這樣,可以學習智永、孫過庭、李邑,可以可惜學習趙孟頫、鮮於樞、王寵等。道理是,以退為攻也是事半功倍。相反,一事無成。

為什麼說行書沒基礎,不宜學《蘭亭》



中國書法是一脈相承的,王羲之是根本,以後其他的歷代書法都是分枝。唐、宋、元、明的任何一位被認可的大家,其書法都是經典,學一家之長,完全可以取書法真法。歷史上沈周一生專註於對黃庭堅的學習上,最後成了大器。所以,今人,尤其是沒有牢固基礎的愛好者,真的沒有太大必要,不切實際地去直接追求晉唐


董其昌說,行書必須得學《蘭亭序》,草書必須得學《十七貼》。這個理論是針對董其昌層次上的書法家而言的。客觀的說,正宗書法,不研究《蘭亭序》和《十七貼》是不能達到高度的。只可惜,今人的文化修養不具備這個學說,所以我們只能把它當作一種理論與教條。切合實際,還是臨習孫過庭來得實際。楷書打底最現實,更明確地說明,今人直接地學習和取法王羲之是不現實的。

為什麼說行書沒基礎,不宜學《蘭亭》



編輯/老伍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入門 的精彩文章:

如何處理銳鉤與鈍鉤筆法?——田蘊章《每日一字》
為何一塊壽山石璽拍賣1.6億
豐子愷:不寵無驚過一生!

TAG:書法入門 |

您可能感興趣

行書沒基礎,不宜學《蘭亭》
學行書從哪學起?才女徐靜蕾行書臨摹的《蘭亭序》如何?
黃庭堅書法:行書《懶殘和尚歌》,喜不喜歡你看了再說!
文徵明行書詩卷,看他是怎樣學黃庭堅的?
鮮於樞這行書,趙孟頫自稱不如!
什麼!《蘭亭序》並非天下第一行書?
說自己寫不好,卻又寫得這麼好——「書法大神」黃庭堅行書《牛兒帖》
黃庭堅行書《顏師古幽蘭賦》欣賞
文徵明行書詩卷,看他是怎樣學黃山谷的?
為什麼《集字聖教序》是學習行書的必修帖?
看文徵明《岳陽樓記》,才知道什麼是行書
祝枝山草書《後赤壁賦》行書《牡丹賦》欣賞
楷書學歐陽詢,行書學唐伯虎,好嗎?——田蘊章「每日一字」
「帖學的最後殉道者」白蕉行書《楊慎詩》欣賞
唐 褚遂良 行書《摹蘭亭真跡》書法欣賞
文徵明行書詩卷,看他學了黃庭堅了嗎?
很少見的行書:《蘭惹帖》,真難想像是歐陽詢所書
沒有撇捺的行書,那還叫行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