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品藻》 吉人之辭寡

《品藻》 吉人之辭寡

《品藻》 吉人之辭寡



品藻指評論人物高下。本篇主要做法是就兩個人對比而論,一般是指出各有所長;只有部分條目點出高下之別。有時也會只就一個人的不同情況而論,這實際也是不同方面的對比。

拿記述清談的幾則來看。第48則記劉尹到王長史那裡清談,事後王長史的評價是:「韶音令辭不如我,往輒破的勝我。」這指出各人擅長之處。第39則說:「人問撫軍:殷浩談竟何如?答曰:不能勝人,差可獻酬群心。」這是從不同角度說明同一人的清談效果,其中有高下之別,但是沒有顯出貶損。從中可以看出品評者總是迴避排斥、指責別人,都是善意的。所對比的兩人多是同時代的,個別也會用古今對比.正因此,不一定要說出所比的內容,只說明某人跟某人相當,某人超過或不如某人,大概人家就能了解何所指,只是後人有時很難了解是比什麼,例如第18則記:「王丞相二弟不過江,曰穎,曰敞。時論以穎比鄧伯道,敞比溫忠武。」這裡並沒有指明是從哪些方面對比,也沒有記述語言環境,就不易從中看出要點。


評論所涉及的內容也如上一篇一樣很廣泛,諸如品德、才學、功業、聲威、風度、骨氣、高潔、尊貴、出仕、歸隱、清談、吟詠,等等,都受到重視。所記載的也是士族階層所講究的各個方面。

《品藻》 吉人之辭寡


(1)汝南陳仲舉、潁川李元禮二人,共論其功德,不能定先後。蔡伯喈評之曰:「陳仲舉強於犯上,李元禮嚴於攝下。犯上難,攝下易。」仲舉遂在三君之下,元禮居八俊之上。


【注釋】


強:指有勇氣;敢。攝:整飭。


「仲舉」句:陳仲舉和李元禮都是東漢人,是知名大官,地位影響不相上下,就用某一標準決其高下。當時一些人士互相標榜,給予各種稱號,上等的有三人,叫三君,即竇武、劉淑、陳蕃三個為當時所崇敬的人,次一等的有八人,叫八俊,即李膺、王暢等八個才能出眾的人。所謂君,指的是能做時代楷模的人;所謂俊,指的是士人中的英俊。


【譯文】

汝南郡陳仲舉、潁川郡李元禮兩人,人們一起談論他們的成就和德行,決定不了誰先誰後。蔡伯喈評論他們說:「陳仲舉敢於冒犯上司,李元禮嚴於整飭下屬。冒犯上司難,整飭下屬容易。」於是陳仲舉的名次就排在三君之後,李元禮排在八俊之前。


(2)龐士元至吳,吳人並友之。見陸績、顧劭、全琮而為之目曰:「陸子所謂駑馬有逸足之用,顧子所謂駑牛可以負重致遠。」或問:「如所目,陸為勝邪?」曰:「駑馬雖精速,能致一人耳;駑牛一日行百里,所致豈一人哉?」吳人無以難。「全子好聲名,似汝南樊子昭。」


【注釋】


龐士元:龐統,字士元,輔佐蜀漢劉備。當吳國將領周瑜幫助劉備取荊州併兼任南郡太守時,龐統任功曹,名聲很大。周瑜死後,龐統送喪到吳地。參看《言語》第9則注。


駑馬:劣馬,跑不快的馬,是對比著千里馬說的。逸足:疾足;捷足。指代步。

樊子昭:劉曄評論他是「退能守靜,進不苟競」的人,指閑居時能安於清靜、保持節操,做官時不隨便爭奪。按:「全子」一句也是龐士元的評論。


【譯文】


龐士元到了吳地,吳人都和他交朋友。他見到陸績、顧劭、全琮三人,就給他們三人下評語說:「陸君可以說是能夠用來代步的駑馬,顧君可以說是能夠駑車載重物走遠路的駕牛。」有人問道:「真像你的評語那樣,是陸君勝過顧君嗎?」龐士元說:「駑馬就算跑得很快,也只能載一個人罷了;駑牛一天走一百里,可是所運載的難道只一個人嗎?」吳人沒話反駁他。「全君有很好的名聲,像汝南郡樊子昭。」


(3)顧劭嘗與龐士元宿語,問曰:「聞子名知人,吾與足下孰愈?」曰:「陶冶世俗,與時浮沉,吾不如子;論王霸之餘策,覽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劭亦安其言。

【注釋】


陶冶:熏陶;給予良好的影響。與時浮沉:跟著時代、世俗走,能順應潮流。按:《三國志·蜀志·龐統傳》注,這句作「陶冶世俗,甄綜人物,吾不及卿。」


王霸:王道和霸道,指用仁義治天下和用武力治天下的策略。余策:遺策,前代留下的策略。倚仗:一本作「倚伏」,《龐統傳》注也作「倚伏」,這是對的。倚伏,互相依存、制約。《老子》五十八章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有一日之長:比你年紀大一天,這裡指擅長些。


【譯文】


顧劭曾經和龐士元作過一次夜談,他問龐士元說:「聽說您因善於鑒識人才而聞名,我和您兩人誰更好些?」龐士元說:「移風易俗,順應潮流,這點我比不上您;至於談論歷代帝王統治的策略,掌握事物因果變化的要害,這方面我似乎比你稍強一些。」顧劭也認為他的話妥當。


(4)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


【注釋】


「諸葛」句:三國時,諸葛瑾在吳國,任大將軍兼豫州牧;諸葛亮在蜀國,任丞相;諸葛誕在魏國,任征東大將軍,並被召為司空。三人名望都很大。


「於時」句:龍、虎、狗,只是表明才智品德等級的不同,虎低於龍,狗低於虎。《爾雅·釋獸》:「熊虎丑,其子狗」,狗是熊虎幼子。


【譯文】


諸葛謹和弟弟諸葛亮以及堂弟諸葛誕都有很大的名望,各在一個國家任職。當時,人們認為蜀國得到了其中的龍,吳國得到了其中的虎,魏國得到了其中的狗。諸葛誕在魏國,和夏侯玄齊名;諸葛謹在吳國,吳國朝廷官員佩服他的寬宏大量。

《品藻》 吉人之辭寡



(5)司馬文王問武陔:「陳玄伯何如其父司空?」陔曰:「通雅博暢,能以天下聲教為己任者,不如也;明練簡至,立功立事,過之。」


【注釋】


「陳玄伯」句:陳泰,字玄伯,其父陳群,任司空。


通雅博暢:通達正直,淵博流暢,聲教:聲威和教化。


明練簡至:明察精練,簡約扼要。


【譯文】


晉文王司馬昭問武陔:「陳玄伯和他父親相比,該怎樣評價?」武陔說:「說到通雅博暢,能負責在全國樹立君主的聲威和推行教化這方面,比不上他父親;至於明練簡至,建功立業這方面,就超過他父親。」


(6)正始中,人士比論,以五荀方五陳;荀淑方陳寔,荀靖方陳湛,荀爽方陳紀,荀彧方陳群,荀覬方陳泰。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康方王綏,裴綽方王澄,裴瓚方王敦,裴遐方王導,裴頠方王戎,裴邈方王玄。


【注釋】


正始:魏齊王曹芳的年號。方:相比;並列。


【譯文】


正始年間,知名人士對比評論人物時,拿荀氏家族中的五位和陳氏家族中的五位對比:荀淑比陳寔,荀靖比陳湛(chén),荀爽比陳紀,荀彧(yǜ)比陳群,荀覬比陳泰。又拿裴氏家族中的八位和王氏家族中的八位對比:裴徽比王祥,裴楷比王夷甫,裴康比王綏,裴綽比王澄,裴瓚比王敦,裴遐比王導,裴頠比王戎,裴邈比王玄。


(7)冀州刺史楊淮二子喬與髦,俱總角為成器。淮與裴頠、樂廣友善,遣見之。頠性弘方,愛喬之有高韻,謂淮曰:「喬當及卿,髦小減也。」廣性清淳,愛髦之有神檢,謂淮曰:「喬自及卿,然髦尤精出。」淮笑曰:「我二兒之憂劣,乃裴、樂之優劣。」論者評之,以為喬雖高韻,而檢不匝,樂言為得。然並為後出之俊。


【注釋】


楊淮:應作楊准,參看《賞譽》第58 則注。成器:有成就的人才。


弘方:寬宏正直。高韻:高雅的風度。


清淳:清廉淳厚。神檢:高貴的品德修養。


而檢不匝:《晉書·樂廣傳》作「而神檢不足」,檢就是神檢。匝(zā),繞一圈,這裡指普遍、滿。


【譯文】


冀州刺史楊淮的兩個兒子楊喬和楊髦,都是幼年時就成名的。楊淮和裴頠、樂廣兩人很友好,就打發兩個兒子去見他們。裴頠稟性寬宏正直,所以喜歡楊喬那種高雅的風度,他對楊淮說:「楊喬將會趕上你,楊髦稍差一點。」樂廣稟性清廉淳厚,所以喜歡楊髦那種高貴的品德,他對楊淮說:「楊喬自然能趕上你,可是楊髦更會高出一頭。」楊淮笑道:「我兩個兒子的長處和短處,就是裴頠、樂廣的長處和短處。」評論家評論這兩人的看法,認為楊喬雖然風度高雅,可是品德修養還不夠完美,還是樂廣的話說對了。不過兩個孩子都是後起之秀。

《品藻》 吉人之辭寡



(8)劉令言始入洛,見諸名士而嘆曰:「王夷甫太解明,樂彥輔我所敬,張茂先我所不解,周弘武巧於用短,杜方叔拙於用長。」


【注釋】


解明:精明。《晉書·劉訥傳》此句作「王夷甫太鮮明」(鮮明,義同精明)。《晉書·王衍傳》說王衍(字夷甫)「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這大概就是鮮明的內容。


【譯文】


劉令言初到洛陽,見到諸多名士,就感慨他說:「王夷甫過於精明,樂彥輔是我所崇敬的人,張茂先是我所不理解的人,周弘武能巧妙地使用自己的短處,杜方叔則不善於發揮自己的長處。」


(9)王夷甫云:「閻丘沖優於滿奮、郝隆;此三人並是高才,沖最先達。


【注釋】


郝隆:《晉書·郗隆傳》作郗隆。


先達:優秀顯貴。


【譯文】


王夷甫說:「閭丘沖勝過滿奮和郝隆;這三個人同是優秀的人才,閭丘沖是其中最優秀顯貴的。」


(10)王夷甫以王東海比樂令,故王中郎作碑云:「當時標榜為樂廣之儷。」


【注釋】


王東海:王承,字安期,曾任東海郡太守。參看《政事》第9、10 則。王中郎:王坦之,曾任北中郎將,王承的孫子。


標榜:讚揚;宣揚。儷:成對的。


【譯文】


王夷甫拿東海太守王承來和尚書令樂廣並列,所以北中郎將王坦之給王承寫的碑文上說:「當時稱揚他和樂廣齊名。」


(11)庾中郎與王平子雁行。


【注釋】


庾中郎:庾敳,字子嵩,曾任太傅從事中郎。雁行:飛雁的行列,指如飛雁一樣並列有序,同等。按:王衍曾評論說:「阿平第一,子嵩第二,處仲第三。」可是庾子嵩以為王平子和王處仲比不上自己。後來王平子、王處仲一死一敗,只有庾子嵩的名聲依舊。


【譯文】


從事中郎庾子嵩和王平子並列。


(12)王大將軍在西朝時,見周侯,輒扇障面不得住。後度江左,不能復爾。王嘆曰:「不知我進伯仁退?」


【注釋】


「王大」句:按:沈約《晉書》載:「周顗,王敦素憚之,見輒面熱,雖復臘月,亦扇面不休。其憚如此。」所記和這裡稍有不同。「輒扇障面」疑即輒扇面,障字是衍文。王敦在洛陽時畏懼周顗,過江後逐漸躊躇滿志,就不再怕了。西朝,指晉室還沒有南渡的時代,即西晉時代。


【譯文】


大將軍王敦在西晉時期,每次見到武城侯周伯仁,總止不住要拿扇子遮住臉。後來到了江南,就不再這樣了。王敦嘆道:「不知是我有了長進還是伯仁退步了?」


(13)會稽虞馬斐,元皇時與桓宣武同俠,其人有才理勝望。王丞相嘗謂馬斐曰:「孔愉有公才而無公望,丁潭有公望而無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馬斐未達而喪。


【注釋】


虞(馬斐)(feí):字思行,歷任吳興太守、金紫光祿大夫。同俠:據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說「同俠蓋同僚之誤」,同僚指同在一個官署任職。按:《晉書·虞馬斐傳》載,虞馬斐和桓宣武(桓溫)的父親宣城太守桓彝俱為吏部郎,交情很好。如此則桓宣武應為桓宣城。勝望:美好的聲望。


公才、公望:三公的才能、三公的名望。


達:顯貴。按:當時的議論認為虞馬斐可以做丞相,而他終於未能登上三公之位就死了,所以有人稱屈。


【譯文】


會稽郡虞馬斐,晉元帝時和桓溫是同僚,這個人既有才思,聲望又很高。丞相王導曾經對他說過:「孔愉有三公的才能,卻沒有三公的名望;丁潭有三公的名望,卻沒有三公的才能;這兩方面兼而有之的,大概就是你吧!」虞馬斐還沒有登上高位就死了。


(14)明帝問周伯仁:「卿自謂何如郗鑒?」周曰:「鑒方臣,如有功夫。」復問郗,郗曰:「周顗比臣,有國士門風。


【注釋】


功夫:功力;素養。


國士:一國的傑出人物。門風:家風。參看《賞譽》第122 則。


【譯文】


晉明帝問周顗:「你自己認為你和郗鑒相比,誰更強些?」周顗說:「郗鑒和臣相比,似乎更有功力。」明帝又問郗鑒,郗鑒說:「周顗和臣相比,他有國士家風。」


(15)王大將軍下,庾公問:「聞卿有四友,何者是?」答曰:「君家中郎、我家太尉、阿平、胡毋彥國。阿平故當最劣。」庾曰:「似未肯劣。」庾又問:「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問:「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論。」左右躡公,公乃止。


【注釋】


「君家」句:中郎等四人即庾敳、王衍、王澄、胡毋輔之四人。阿平指王澄,字平子。


其右:其上。按:古人以右邊為尊位。


「左右」句:按:王敦不肯說出誰屠右,因為他以為自己居右。庾亮似乎沒有領會王敦的意思,而且也瞧不起王敦,手下的人便踩他的腳,示意他不要再問。


【譯文】


大將軍王敦從武昌東下建康後,庾亮問他:「聽說你有四位好友,是哪幾位?」王敦答道:「您家的中郎、我家的太尉、阿平和胡毋彥國。阿平當然是最差的。」庾亮說:「好像他還不同意最差。」庾亮又問:「哪一位更出眾?」王敦說:「自然有人。」又追問:「是哪一位?」王敦說:「唉!自然會有公論吧。」手下的人踩了一下庾亮的腳,庾亮才沒有再問下去。

《品藻》 吉人之辭寡



(16)人問丞相:「周侯何如和嶠?」答曰:「長輿嵯櫱。」


【注釋】


和嶠:字長輿。參看《方正》第9 則注。嵯櫱(cuóniè):即嵯峨。形容高峻。


【譯文】


有人問丞相王導:「周顗比和嶠怎麼樣?」王導回答說:「長輿像高山屹立。」


(17)明帝問謝鯤:「君自謂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注釋】


謝鯤:是個放蕩不羈的人,很有名望,輿論界把他和庾亮並提。曾任王敦的長史,知王敦將謀反,便縱酒作樂,不管政事。他隨王敦到京都,人朝,當時明帝還是太子,在東宮接見了他,作了長時間的交談。


端委:禮服,這裡指穿著禮服。廟堂:朝廷。


一丘一壑:指山水勝境,比喻寄情山水,隱處岩壑。


【譯文】


晉明帝問謝鯤:「您自己認為和庾亮相比,誰強些?」謝鯤回答說:說:「用禮制整飭朝廷,使百官有個榜樣,這方面,臣不如庾亮;至於寄情于山水的志趣,自以為超過他。」


(18)王丞相二弟不過江,曰穎,曰敞。時論以穎比鄧伯道,敞比溫忠武,議郎、祭酒者也。


【注釋】


「王丞相」句:王導的兩個弟弟年少時跟王導一樣都很有名,王穎曾任議郎(掌管顧問應對),王敞曾被召為丞相祭酒(三公的屬官),沒有到任。兩人都死於晉室南渡以前。所以不過江。


溫忠武:溫嶠,謚忠武。


【譯文】


丞相王導有兩個弟弟沒有到江南,一個叫王穎,一個叫王敞。當時的輿論把王穎和鄧伯道並列,把王敞和溫嶠並列,兩人分別任議郎和祭酒。


19)明帝問周侯:「論者以卿比郗鑒,云何?」周曰:「陛下不須牽顗比。」


【注釋】


「明帝」句:按:這一則和上文第14 則可能是同一事而記載不同。


「陛下」句:按:陛下是對君主的尊稱,周顗死後,明帝才即位,故周顗不會稱他為陛下。


【譯文】


晉明帝問武城侯周顗 :「評論界拿你和郗鑒並列,你認為怎麼樣?」周顗說:「陛下不必拉著顗去比較。」


(20)王丞相云:「頃下論以我比安期、千里,亦推此二人。唯共推太尉,此君特秀。」


【注釋】


「頃下」句:按: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引證《太平御覽》,「頃下」作「洛下」,這是對的。洛下,指洛陽。安期,王承,字安期。千里,阮瞻,字千里。


太尉:指王夷甫。


【譯文】


丞相王導說:「洛陽的輿論把我和安期、千里相提並論,我也推重這兩個人。希望大家共同推重太尉,因為這個人才能出眾。」


(21)宋褘曾為王大將軍妾,後屬謝鎮西。鎮西問褘:「我何如王?」答曰:「王比使君,田舍貴人耳。」鎮西妖冶故也。


【注釋】


謝鎮西:謝尚。謝尚曾為南中郎將,兼任江州刺史,後調為西中郎將、豫州刺史,再升為鎮西將軍。下文稱謝尚為使君,可見此事發生在他任刺史之時,因為州郡長官才稱使君。其次,據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說,宋褘屬謝尚時年已老,大概是因善吹笛,故謝尚取以教歌伎。


【譯文】


宋褘曾經是大將軍王敦的侍妾,後來又歸屬鎮西將軍謝尚。謝尚問宋褘:「我和王敦相比怎麼樣?」宋褘回答說:「王氏和使君相比,只是農家兒比貴人罷了。」這是謝尚容貌艷麗的緣故。


(22)明帝問周伯仁:「卿自謂何如庾元規?」對曰:「蕭條方外,亮不如臣;從容廊廟,臣不如亮。」


【注釋】


庾元規:庾亮,字元規。按:這一則和上文第17 則意思差不多。


蕭條:逍遙自在。方外:世外。


從容:指周旋應付。


【譯文】


晉明帝問周伯仁:「你自認為和庾元規相比,誰強些?」周伯仁回答說:「說到退隱山林,逍遙世外。庾亮比不上臣;至於周旋於朝廷之上,臣比不上庾亮。」


(23)王丞相辟王藍田為掾,庾公問丞相:「藍田何似?」王曰:「真獨簡貴,不減父祖,然曠澹處故當不如爾。」


【注釋】


獨:指獨特,與眾不同。曠澹:曠達、不求名利。


【譯文】


丞相王導聘請藍田侯王述做屬官,庾亮問王導:「藍田這個人怎麼樣?」王導說:「這個人真率突出,簡約尊貴,這點不比他父親、祖父減色,可是曠達、淡泊這方面自然還是比不上的呀。」


(24)卞望之云:「郗公體中有三反:方於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貞,大修計校,二反;自好讀書,憎人學問,三反。」


【注釋】


郗公:郗鑒。方:正直。佞:諂媚。


治身:修身,加強身心修養。清貞:清廉、有節操。計校:計較,計算。這裡指對財物斤斤計較。


【譯文】


卞望之說:「郗公身上有三種矛盾現象:侍奉君主很正直,卻喜歡下級奉承自己,這是第一個矛盾;很注意加強清廉節操方面的修養,卻非常喜歡計較財物得失,這是第二個矛盾;自己喜歡讀書,卻討厭別人做學問,這是第三個矛盾。」


(25)世論溫太真是過江第二流之高者。時名輩共說人物,第一將盡之間,溫常失色。


【注釋】


溫太真:溫嶠,字太真,忠誠帝室,功業顯著。


【譯文】


世人評論溫太真是從江北來的第二等人物中名列前茅的人。當時,名士們在一起品評人物,第一等人快要舉完的時候,溫太真經常緊張得臉色發白。


(26)王丞相云:「見謝仁祖,恆令人得上。」與何次道語,唯舉手指地曰:「正自爾馨。」


【注釋】


「見謝」句:余嘉錫以為「此言見謝尚之風度,令人意氣超拔。」(《世說新語箋疏》518頁。)


「正自」句:從《賞譽》第59、60 則可以看出,王導一向推重何次道,對他的意見多所贊同,所以會這樣說。爾馨,這樣。


【譯文】


丞相王導說:「見到謝仁祖,常常使人能夠意氣高昂。」和何次道談話時,他只是用手指著他說:「正是這樣。」


(27)何次道為宰相,人有譏其信任不得其人。阮思曠慨然曰:「次道自不至此。但布衣超居宰相之位,可恨唯此一條而已。」


【注釋】


「何次道」句:按:《晉書·何充傳》,何充「所呢庸雜,信任不得其人。」


「但布衣」句:何充早就歷任顯官,而阮思曠仍說他是布衣超居宰相,這是出於門閥觀念,因為何充不是出身名門望族。超:指超遷,越級提升。


【譯文】


何次道就任宰相以後,有人指責他信任了不值得信任的人。阮思曠很感慨他說:「次道自然不會做到這一步。只不過是一個平民越級提到宰相的地位,令人遺憾的只有這一條罷了。」

《品藻》 吉人之辭寡



(28)王右軍少時,丞相云:「逸少何緣復減萬安邪!」


【注釋】


何緣:緣何,憑什麼。萬安:劉綏,字萬安。參看《賞譽》第64 則。


【譯文】


右軍將軍王逸少年輕時,丞相王導說:「逸少憑什麼還要次於萬安呢!」


(29)郗司空家有傖奴,知及文章,事事有意。王右軍向劉尹稱之,劉問:「何如方回?」王曰:「此正小人有意向耳,何得便比方回!」劉曰:「若不如方回,故是常奴耳。」


【注釋】


傖奴:指奴僕是北方人。


方回:郗愔,字方回,是司空郗鑒的兒子,純樸沉靜,歷任會稽內史。徐兗二州刺史、司空。


【譯文】


司空郗鑒家有個僕人,懂得文辭,對什麼事都有一些見識。右軍將軍王羲之對丹陽尹劉惔稱讚他,劉惔問道:「和方回相比,怎麼樣?」王羲之說:「這只是小人有那麼點志向罷了,哪裡就能和方回相比!」劉惔說:「如果比不上方回,那仍舊是個普通的奴僕罷了。」


(30)時人道阮思曠:「骨氣不及右軍,簡秀不如真長,韶潤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淵源,而兼有諸人之美。。」


【注釋】


骨氣:剛直的氣概。《晉書·王羲之傳》稱右軍將軍王羲之「以骨鯁稱,尤善隸書。」簡秀:簡約內秀。《晉書·劉惔傳》說劉真長性簡貴、雅善言理、為政清整。韶潤:指品性華美柔潤。思致:才思和韻味。


【譯文】


當時人士評論阮思曠說:「他的骨氣比不上王右軍,簡約內秀比不上劉真長,華美柔潤比不上王仲祖,才思韻味比不上殷淵源,可是卻兼有這幾個人的長處。」


(31)簡文云:「何平叔巧累於理,嵇叔夜俊傷其道。」


【注釋】


何平叔:何晏,字平叔,是唯心主義玄學的一個代表人物。參看《言語》第14則注。嵇叔夜:嵇康,字叔夜,有奇才,志趣不凡,喜好道學。參看《德行》第16 則注。


【譯文】


簡文帝說:「何平叔的精巧言辭連累到他所說的道理,沒有很大說服力;嵇叔夜的奇才妨害了他的主張,得不到實現。」


(32)時人共論晉武帝出齊王之與立惠帝,其失孰多。多謂立惠帝為重。桓溫曰:「不然,使子繼父業,弟承家祀,有何不可!」


【注釋】


「時人」句:晉武帝和齊王都是晉文帝的兒子。武帝即位後,立皇子司馬衷為太子(後來繼位為惠帝),封其弟司馬攸為齊王。齊王后任司空,參與朝政,聲望很高。這時武帝的寵臣荀勖、馮紞看到太子無能,懼怕司馬攸將來會繼承帝位而對自己不利,就向武帝進讒言,要武帝逼令齊王離開京都,回到自己的封國去,以確保太子的繼承權。齊王憂憤成病而死。


「使子」句:承家祀,指接續王國的祭祀,即回到王國去。家指所封的王國。按:古時諸侯所封之地稱國,大夫所封稱家。桓溫是東晉人,評價西晉的得失,他以為出齊王和立惠帝兩事,從禮制上說,都是天經地義的。


【譯文】


當時人士都評論晉武帝令齊王歸國和確立惠帝的太子地位兩件事,哪一件事失誤最大。多數認為確立惠帝一事失誤最大。桓溫說:「不是這樣,讓兒子繼承父親的事業,讓弟弟治理王國,有什麼不行!」


(33)人問殷淵源:「當世王公以卿比裴叔道,云何?」殷曰:「故當以識通暗處。」


【注釋】


王公:王侯公卿,指顯貴。


「故當」句:殷淵源和裴叔道兩人都擅長清言,這句是說明兩人的共同點。


【譯文】


有人問殷淵源:「當代的顯貴把你和裴叔道並列,怎麼樣?」殷淵源說:「這自然是因為都能用識見疏通疑義。」


(34)撫軍問殷浩:「卿定何如裴逸民?」良久答曰:「故當勝耳。」


【注釋】


撫軍:簡文帝司馬昱,他未登位時任撫軍大將軍。


【譯文】


撫軍問殷浩:「你和裴逸民相比,到底怎麼樣?」過了很久,殷浩才回答說:「自然超過他呀。」


(35)桓公少與殷侯齊名,常有競心。桓問殷:「卿何如我?」殷云:「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注釋】


殷侯:指殷浩。侯是敬稱,等於「君」。


「我與」句:《晉書·殷浩傳》作「我與君周旋久,寧作我也。」殷浩並不看重桓溫,既不甘退讓,又不願和他競爭,所以這樣說。


【譯文】


桓溫年輕時和殷浩同樣有名望,所以常常有一種競爭心。桓溫問殷浩:「你和我相比,誰強些?」殷浩回答說:「我和自己長期打交道,寧願作我。」

《品藻》 吉人之辭寡



(36)撫軍問孫興公:「劉真長何如?」曰:「清蔚簡令。」「王仲祖何如?」曰:「溫潤恬和。」「桓溫何如?」曰:「高爽邁出。」「謝仁祖何如?」曰:「清易令達。」「阮思曠何如?」曰:「弘潤通長。」「袁羊何如?」曰:「洮洮清便」「殷洪遠何如?」曰:「遠有致思」「卿自謂何如?」曰:「下官才能所經,悉不如諸賢;至於斟酌時宜,籠罩當世,亦多所不及。然以不才,時復托懷玄勝,遠詠《老》《庄》,蕭條高寄,不與時務經懷,自謂此心無所與讓也。」


【注釋】


溫潤恬和:溫和柔順、恬靜平和。第30 則評價王仲祖為「韶潤」。


清易令達:清廉平易、善良通達。《晉書·謝尚傳》說,謝尚(字仁祖)不拘小節,不為流俗之事,為政清簡。


弘潤通長:弘潤指心地寬大。品性柔潤;通長指才思精深廣闊。《晉書·阮裕傳》說,阮裕(字思曠)以禮讓為先,以德行知名,有歸隱之志,不為寵辱動心。雖不博學,而論難甚精。許多方面不及別人,而兼有眾人之美(參看本篇第30則)。


洮洮:同「滔滔」,形容談論滔滔不絕。清便(pián):清雅、能說會道。」


致思:同思致,新穎的思想和情趣。殷洪遠是殷浩的叔父殷融,善清言,參看《文學》第74則。


玄勝:指玄妙的。超越世俗的境界,即玄理或老莊之道。高寄:寄情高遠,實指隱居。與:同「以」。按:孫興公(即孫綽)少有高志,早年住在會稽,游放山水十多年。


【譯文】


撫軍司馬昱問孫興公:「劉真長這個人怎麼樣?」孫興公回答說:「他的清談清新華美,稟性簡約美好。」又問:「王仲祖怎麼樣?」孫回答:「溫和柔潤,恬靜平和。」「桓溫怎麼樣?」孫說:「高尚爽朗,神態超逸。」「謝仁祖怎麼樣?」孫說:「清廉平易,美好通達。」「阮思曠怎麼樣?」孫說:「寬大柔潤,精深廣闊。」「袁羊怎麼樣?」答:「談吐清雅,滔滔不絕。」「殷洪遠怎麼樣?」答:「大有新穎的思想情趣。」「你認為你自己怎麼樣?」孫興公說:「下官才能所擅長的事,全部比不上諸位賢達;至於考慮時勢的需要,全面把握時局,這也大多趕不上他們。可是以我這個沒有才能的人而論,還時常寄懷於超脫的境界,讚美古代的《老子》《莊子》,逍遙自在,寄情高遠,不讓世事打擾自己的心志,,我自認為這種胸懷是沒有什麼可推讓的。」


(37)桓大司馬下都,問真長曰:「聞會稽王語奇進,爾邪?」劉曰:「極進,然故是第二流中人耳!」桓曰:「第一流復是誰?」劉曰:「正是我輩耳!」


【注釋】


會稽王:指簡文帝司馬昱,登位前封為會稽王。他喜歡清談,劉真長是他的談客。


【譯文】


大司馬桓溫到京都後,問劉真長道:「聽說會稽王的清談有了出人意料的長進,是這樣嗎?」劉真長說:「是有非常大的長進,不過仍舊是第二流中的人罷了!」桓溫說:「第一流的人又是誰呢?」劉真長說:「正是我們這些人呀!」


(38)殷侯既廢,桓公語諸人曰:「少時與淵源共騎竹馬,我棄去,己輒取之,故當出我下。」


【注釋】


「殷侯」句:殷浩曾任中軍將軍、都督五州軍事,北征時大敗。桓溫一向忌妒他,就乘機上奏章請求懲辦他,結果他被廢為庶人。


【譯文】


殷浩被罷官以後,桓溫對大家說:「小時候我和淵源一道騎竹馬玩,我扔掉的竹馬,他總是拾來騎,可知他本就不如我。」


(39)人問撫軍:「殷浩談竟何如?」答曰:「不能勝人,差可獻酬群心。」


【注釋】


差:比較地;大體上。獻酬:本指主人一再給賓客敬酒,這裡指應酬。


【譯文】


有人問撫軍司馬昱:「殷浩的清談究竟怎麼樣?」撫軍回答說:「不能超過別人,大體上能滿足大家的心愿。」


(40)簡文云:「謝安南清令不如其弟,學義不及孔岩,居然自勝。」


【注釋】


謝安南:謝奉。參看《雅量》第33則注。其弟:指謝聘,字弘遠。孔岩:據《晉書》,當作孔嚴。自勝:原注「言奉任天真也。」指不受禮俗影響。


【譯文】


簡文帝說:「謝安甫在清雅善美上不如他的弟弟,學識上不如孔岩,但是顯然有自己的優越之處。」


(41)未廢海西公時,王元琳問桓元子:「箕子、比干,跡異心同,不審明公孰是孰非?」曰:「仁稱不異,寧為管仲。」


【注釋】


「未廢」句:公元365 年,晉哀帝死:他弟弟司馬奕繼位。公元371年桓溫仗其聲威,廢晉帝為東海王,立簡文帝,接著又降封東海王為海西縣公。王元琳:王珣,字元琳。桓元子,桓溫的字。


箕子、比干:商代紂王的兩個叔父。紂王無道,箕子進諫,不被採納。就披髮佯狂,降為奴隸。比干也不斷進諫,被紂王殺死。這兩個人做法不同。而不忍看到紂王的殘暴和國家的危亡這點心思卻是相同的。孔子曾稱他們是仁人(參看《論語·微子》)。


管仲:春秋時代齊桓公的宰相,幫助齊桓公稱霸諸侯,孔子也稱讚過他的仁德(參看《論語·憲問》)。


【譯文】


還沒有罷黜海西公的時候,王元琳問桓元子說:「箕子和比干兩人,行事不同,用心一樣,不知道您肯定誰、否定誰?」桓元子說:「如果都一樣稱為仁人,那麼我寧願做管仲。」


(42)劉丹陽、王長史在瓦官寺集,桓護軍亦在坐,共商略西朝及江左人物。或問:「杜弘治何如衛虎?」桓答曰:「弘治膚清,衛虎奔奔神令。」王、劉善其言。


【注釋】


膚清:指外表情麗。奕奕:同「奕奕」,精神煥發。神令:精神美好。按:衛玠小名叫虎。


【譯文】


丹陽尹劉惔和司徒左長史王濛在瓦官寺聚會,護軍將軍桓伊也在座,一道評價西晉和江南有聲望的人士。有人問:「杜弘治和衛虎相比,哪個好?」桓伊回答說:「弘治外表清麗,衛虎神采奕奕。」王濛和劉惔認為他的評論很好。


(43)劉尹撫王長史背曰:「阿奴比丞相,但有都長。」


【注釋】


「劉尹」句:劉惔和王濛很要好,而且名聲相同,劉惔和丞相王導卻不相投。


阿奴:對王濛的愛稱。都長(zháng):指容貌漂亮、本性淳厚。


【譯文】


丹陽尹劉惔拍著長史王濛的背說:「你和王丞相相比,只不過比他漂亮、淳厚。」


(44)劉尹、王長史同坐,長史酒酣起舞。劉尹曰:「阿奴今日不復減向子期。」


【注釋】


向子期:向秀,字子期。這裡指王濛有向秀超塵脫俗的韻味。


【譯文】


丹陽尹劉惔和長史王濛坐在一起,王濛喝酒喝到痛快的時候就跳起舞來。劉惔說:「你今天趕上向子期了。」

《品藻》 吉人之辭寡



(45)桓公問孔西陽:「安石何如仲文?」孔思未對,反問公曰:「何如?」答曰:「安石居然不可陵踐其處,故乃勝也。」


【注釋】


孔西陽:孔嚴,字彭祖,歷任丹陽尹。尚書,封西陽侯。仲文:指桓溫之婿殷仲文。


陵踐:欺壓。處:決斷;處理。


【譯文】


桓溫問西陽侯孔嚴:「安石和仲文相比,誰強些?」孔嚴考慮著沒有回答,反問桓溫:「您以為怎麼樣?」桓溫回答說:「安石顯然使人不能壓制他的決斷,自然就是勝一籌了。」


(46)謝公與時賢共賞說,遏。胡兒並在坐。公問李弘度曰:「卿家平陽何如樂令?」於是李潛然流涕曰:「趙王篡逆,樂令親授璽綬;亡伯雅正,恥處亂朝,遂至仰藥。恐難以相比!此自顯幹事實,非私親之言。」謝公語胡兒曰:「有識者果不異人意。


【注釋】


遏、胡兒:謝玄,小名遏;謝朗,小名胡兒。是謝安的侄兒。


平陽:李重,字茂曾,任平陽太守。後來趙王司馬倫任相國,調他做相國左司馬,他知司馬倫有篡位意圖,憂憤成病而死。


潸然:流淚的樣子。


「趙王」句:晉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趙王司馬倫起兵謀反,廢賈后,殺司空張華等,自為相國。次年,又以惠帝為太上皇,自稱皇帝,由司隸校尉滿奮和尚書令樂廣等捧著皇帝的印綬進獻可馬倫,以表示惠帝讓位。不久齊王等起兵殺了司馬倫,惠帝複位。璽綬,皇帝的印和拴印的帶子。


仰藥:服毒。按:《晉書·李重傳》只說李重」以憂逼成疾而卒」,《晉諸公贊》也只說他有病不治,終於病死。


【譯文】


謝安和當時賢達一起讚賞、評論人物,謝玄和謝朗都在座。謝安問李弘度:「你家平陽和樂令相比,怎麼樣?」這時李弘度淚流不止他說:「趙王叛逆篡位時,樂令親自奉獻璽綬;亡伯為人正直,恥於在叛逆的朝廷中做官,終至於服毒身死。兩人恐怕難以相比!這自有事實來表明,並不是偏袒親人的話。」謝安於是對謝朗說:「有識之士果然和人們的心愿相同。」


(47)王脩齡問王長史:「我家臨川何如卿家宛陵?」長史未答,脩齡曰:「臨川譽貴。」長史曰:「宛陵未為不貴。」


【注釋】


臨川:王羲之,曾任臨川太守。宛凌:王述,曾任宛陵縣令。


【譯文】


王脩齡問長史王濛說:「我家的臨川和你家的宛陵相比,誰強些?」王濛還沒有回答;王脩齡又說:「臨川名聲好,而且尊貴。」王濛說:「宛陵也不算不尊貴。」


(48)劉尹至王長史許清言,時苟子年十三,倚床邊聽。既去,問父曰:「劉尹語何如尊?」長史曰:「韶音令辭不如我,往輒破的勝我。」


【注釋】


苟子:王修的小名,是王濛的兒子。


尊:對父親的稱呼。


韶音令辭:美音美辭。破的:射中箭靶,指談論中理,能說明要旨。


【譯文】


丹陽尹劉惔到長史王濛那裡清談,這時苟子十三歲,靠在坐床邊聽。劉惔走後,苟子問他父親:「劉尹的談論和父親相比怎麼樣?」王濛說:「要論音調的抑揚頓挫,言辭的優美,他不如我,至於一談就能切中玄理,這點卻比我強。」


(49)謝萬壽春敗後,簡文問郗超:「萬自可敗,那得乃爾失士卒情?」超曰:「伊以率任之性,欲區別智勇。」


【注釋】


「謝萬」句:晉穆帝昇平三年(公元359年),謝萬任豫州刺史,受命北伐。因他平時驕做自誇,輕視別人,不安撫將士,失了軍心,結果未遇敵而兵潰,自己狼狽單歸,大片土地相繼被燕國攻佔,因此被廢為庶人。


【譯文】


謝萬在壽春縣失敗後,簡文帝問郗超:「謝萬自然可能打敗,可是怎麼竟會如此失掉士兵們的愛戴之情?」郗超說:「他憑著任性放縱的性格,想把智謀和勇敢區分開。」


(50)劉尹謂謝仁祖曰:「自吾有四友,門人加親。」謂許玄度曰:「自吾有由,惡言不及於耳。」二人皆受而不恨。


【注釋】


「自吾」句:其中的「四友」疑是,『回」字的錯寫。《尚書大傳》說:「孔子曰『文王有四友。自吾得回也,門人加親,是非胥附邪!自吾得由也,惡言不入於耳,是非禦侮邪!.這裡的「回、由」指孔子的學生顏回和仲由(字子路)。劉惔把謝仁祖看成顏回,在下文把許玄度餚成仲由,是把對弟子說的話用來對待同輩。


【譯文】


丹陽尹劉惔對謝仁祖說:「自從我有了顏回,學生就更加親密。」又對許玄度說:「自從我有了仲由,不滿的話就再也聽不到了。」兩個人都容忍了他的說法而沒有怨言。


(51)世目殷中軍:「思緯淹通,比羊叔子。」


【譯文】


世人評論中軍將軍殷浩:「思路寬廣通暢,可以和羊叔子並列。」


(52)有人問謝安石、王坦之優劣於桓公。桓公停欲言,中悔,曰:「卿喜傳人語,不能復語卿。」


【注釋】


停:正要。


【譯文】


有人向桓溫問起謝安石和王坦之兩人的優劣。桓溫正要說,中途後悔了,便說:「你喜歡傳別人的話,不能再告訴你。」


(53)王中郎嘗問劉長沙曰:「我何如苟子?」劉答曰:「卿才乃當不勝苟子,然會名處多。」王笑曰:「痴!」


【注釋】


苟子:王修的小名。


會名:融會貫通名理。按:談名理是魏晉時代清談的一個內容。


【譯文】


北中郎將王坦之曾經問長沙相劉奭:「我和苟子相比,怎麼樣?」劉奭回答說:「你的才學本來是不會超過苟子,可是領會名理的地方卻比他強。」王坦之笑說:「傻話!」


(54)支道林問孫興公:「君何如許掾?」孫曰:「高情遠致,弟子蚤已服膺;一吟一詠,許將北面。」


【注釋】


許掾:許詢,字玄度,曾被召為司徒掾。參看《言語》第69 則注。


高情遠致:高遠的情趣。弟子:因為支道林是和尚,所以孫興公謙稱弟子。服膺:銘記在心;衷心信服。


一吟一詠:指寫詩作文。按:《晉書·孫綽傳》載,孫綽(字興公)博學,很有才華,擅長寫文章,曾作《遂初賦》《天台山賦》等。


【譯文】


支道林問孫興公:「您和許掾相比,怎麼樣?」孫興公說:「要論情趣高遠,弟子對他早已心悅誠服;說到吟詩詠志,許掾卻要拜我為師。」


(55)王右軍問許玄度:「卿自言何如安石?」許未答,王因曰:「安石故相為雄,阿萬當裂眼爭邪!」..


【注釋】


安石:一本作安、萬,即指謝安、謝萬,這是對的,下文也同時談及這兩人。


相為:指向你,對你。一本作相與。裂眼:指睜大眼睛,形容憤怒的狀態。


【譯文】


右軍將軍王羲之問許玄度:「你自己說說你和安石、萬石相比,誰強些?」許玄度還沒有回答,王羲之便說:「安石自然對你稱雄,阿萬可要和你怒目相爭吧!」


(56)劉尹云:「人言江虨田舍,江乃自田宅屯。」


【注釋】


江虨(bīn):字思玄,歷任長山令、長史、吏部尚書、尚書左僕射。


【譯文】


丹陽尹劉惔說:「人們談論江虨像農家子,土氣,江虨其實是在村莊里自營田地,房舍,自種自收。」


(57)謝公云:「金谷中蘇紹最勝。」紹是石崇姊夫、蘇則孫。愉子也。


【注釋】


「金谷」句:金谷,園名,是晉人石崇在洛陽城外金谷澗修建的。石崇是富豪,官至荊州刺史,曾在金谷園大宴賓客,計三十人,飲酒賦詩,不賦詩的罰酒三杯。事後寫成《金谷詩敘》記載其事,附錄其詩。三十人中,蘇紹,年五十,為首。


【譯文】


謝安說:「在金谷園的聚會中蘇紹的詩最優秀。」蘇紹是石崇的姊夫。蘇則的孫子。蘇愉的兒子。


(58)劉尹目庾中郎:「雖言不情情似道,突兀差可以擬道。」


【注釋】


愔愔(yīn yīn):靜寂無聲的樣子。道:道家哲學體系的核心,指聲生天地萬物的本源。突兀:高聳突出。


【譯文】


丹陽尹劉惔評論從事中郎庾敳說:「雖然他的言談不像道那樣寂靜無為,但是其中突出之處大體能和道相比擬。」


(59)孫承公云:「謝公清於無奕,潤於林道。」


【注釋】


無奕:謝奕,字無奕,是謝安(即這裡說的謝公)的哥哥。林道:「陳逵,字林道,任西中郎將,兼梁、淮南二郡太守。


【譯文】


孫承公說:「謝公比無奕高潔、比林道溫和寬厚。」


(60)或問林公:「司州何如二謝?」林公曰:「故當攀安提萬。」


【注釋】


司州:王胡之,字脩齡,曾召為司州刺史。參看《言語)第81 則注。


攀安提萬:仰攀謝安,提攜謝萬。指介於兩人之間,不及謝安,超過謝萬。


【譯文】


有人問支道林:「司州和謝家兩兄弟相比,怎麼樣?」支道林說:「當然是仰攀謝安,提攜謝萬。」


(61)孫興公、許玄度皆一時名流。或重許高情,則鄙孫穢行;或愛孫才藻,而無取於許。


【注釋】


「或重」句:《續晉陽秋》說:「綽(按:即孫興公)雖有文才,而誕縱多穢行,時人鄙之。」《晉書·孫綽傳》說孫興公博學善屬文,和許詢俱有高尚之志,但是喜歡譏諷嘲笑別人。按:這一則可以和上文第54則互相參考。


【譯文】


孫興公、許玄度都是當時的名流。有人看重許玄度的高遠情趣,就鄙視孫興公的醜惡行為;有人喜歡孫興公的才華,就認為許玄度無可取之處。


(62)郗嘉賓道謝公:「造膝雖不深徹,而纏綿綸至。」又曰:「右軍詣嘉賓。」嘉賓聞之云:「不得稱詣,政得謂之朋耳。」謝公以嘉賓言為得。


【注釋】


造膝:指促膝交談。纏綿綸至:指謂意最為深厚。


「又曰」句:並非承接上文而來,而是指有此一說。又,通「有」。詣,指造詣深。「詣嘉賓」中的「嘉賓」疑是衍文。這一則是講王羲之和謝安對名理的造詣。與郗嘉賓無涉。


政:同「正」,只,僅僅。朋:同等。


【譯文】


郗嘉賓評論謝安說:「議論雖然不很深透,可是情意特別深厚。」有人說:「右軍造詣根深。」嘉賓聽到後說:「不能說造詣很深,只能說兩人不相上下罷了。」謝安認為嘉賓的話說對了。


(63)庾道季云:「思理倫和,吾愧康伯;志力強正,吾愧文度。自此以還,吾皆百之。」


【注釋】


庾道季:庾和,字道季。《晉書》說他「好學,有文章。」名重當時,常稱揚韓康伯和王文度。


倫和:條理和諧。


百:一百倍,作動詞用。


【譯文】


庾道季說:「要論思路條理清楚,我自愧不如康伯;要論志氣堅強不屈,我自愧不如文度。除此以外的人,我都超過他們一百倍。」


(64)王僧恩輕林公,藍田曰:「勿學汝兄,汝兄自不如伊。」


【注釋】


王僧恩:王褘之的小名,是王藍田(王述)的兒子。


汝兄:指王坦之(王文度)。坦之與支道林合不來,所以藍田告訴僧息「勿學汝兄。」


【譯文】


王僧恩輕視支道林,藍田侯王述告訴他:「不要學你哥哥,你哥哥本來比不上他。」


(65)簡文問孫興公:「袁羊何似?」答曰:「不知者不負其才,知之者無取其體。」


【注釋】


體:根本,這裡指道德品質。按:孫興公意指袁羊有才而無德。


【譯文】


簡文帝問孫興公:「袁羊這個人怎麼樣?」孫興公回答說:「不了解他的人不會看不到他的才能,了解他的人瞧不起他的品德。」


(66)蔡叔子云:「韓康伯雖無骨幹,然亦膚立。」


【注釋】


無骨幹:指韓康伯身體肥胖,好像沒有骨骼一樣。膚立:指外表、形象能立起來。


【譯文】


蔡叔子說:「韓康伯雖然像沒有骨架似的,但是體型壯美,形象也還能立得住。」


(67)郗嘉賓問謝太傅曰:「林公談何如嵇公?」謝曰:「嵇公勤著腳、裁可得去耳。」又問:「殷何如支?」謝曰:「正爾有超拔,支乃過殷,然噴噴論辯,恐口欲制支。」


【注釋】


林公:支道林。下文又只稱支。


「嵇公」句;《高僧傳》作」嵇努力裁得去耳」,指嵇康要努力前進,才能趕上支道林。「努力」正是「勤著服」的意思。裁。通「才」。


超拔:超塵拔俗。按:支道林是和尚,才這樣說。斖斖(wěiwěi):參看《賞譽》第76 則注。


【譯文】


郗嘉賓問太傅謝安:「林公的清談比嵇公怎麼樣?」謝安說:「嵇公要馬不停蹄地走,才能前進呀。」嘉賓又問:「殷浩比支道林怎麼樣?」謝安說:「只是能超脫塵俗,支道林才超過殷浩,可是在娓娓不倦的辯論方面,恐怕殷浩的口才會制服支道林的。」

《品藻》 吉人之辭寡



(68)庾道季云:「廉頗。藺相如雖千載上死人,懍懍恆如有生氣。曹蜍、李志雖見在,厭厭如九泉下人。人皆如此,便可結繩而治,但恐狐狸貒貉啖盡。」


【注釋】


廉頗、藺相如:戰國時代趙國人。藺相如完壁歸趙,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上。廉頗本為大將,不服,想羞侮藺相如,最後受感動而負荊請罪,與藺相如成為至交。懍懍:同「凜凜」,可敬畏的樣子。


曹蜍(chú)。李志:兩人憨厚而缺乏才智,做官而功業不顯。見在:現在還活著。厭厭(yānyān):形容精神不振。


結繩而治:遠古時代沒有文字,用結繩記事的方法來處理政事。貒貉(tuānhé):豬獾和狗獾。


【譯文】


庾道季說:「廉頗和藺相如雖然是千年以上的古人,依舊正氣凜然,經常使人感到虎虎有生氣。曹蜍、李志雖然現在還活著,卻精神委靡像墳墓里的死人一樣。如果人人都像曹、李那樣,就可以回到結繩而治的原始時代去,只是恐怕野獸會把人都吃光。」


(69)衛君長是蕭祖周婦兄,謝公問孫僧奴:「君家道衛君長云何?」。孫曰:「雲是世業人。」謝曰:「殊不爾,衛自是理義人。」於時以比殷洪遠。


【注釋】


君家:君;您。


世業人:管世事(塵俗之事)的人。


殷洪遠:殷融,字洪遠。參看《文學》第74 則注。


【譯文】


衛君長是蕭祖周的大舅子,一次謝安問孫僧奴:「您說衛君長這個人怎麼樣?」孫僧奴說:「聽說是個俗事纏身的人。」謝安說:「根本不是這樣,衛君長本是個研究名理的人。」當時人們把衛君長和殷洪遠並列。


(70)王子敬問謝公:「林公何如庾公?」謝殊不受,答曰:「朱輩初無論,庾公自足沒林公。」


【注釋】


「林公」句:林公指支道林和尚,庾公指庾亮。


沒:淹沒;超過。


【譯文】


王子敬問謝安:「林公比庾公,怎麼樣?」謝安很不同意這樣相比,回答說:「前輩從來沒有談論過,庾公自然能夠超過林公。」


(71)謝遏諸人共道竹林優劣,謝公云:「先輩初不臧貶七賢。」


【注釋】


謝遏:謝玄,小名遏,是謝安的侄兒。竹林:指竹林七賢。參看《賞譽》第29 則注


臧貶:褒貶。按:竹林七賢,在當時聲望都很高,所以一般不評論其中的優劣。


【譯文】


謝遏等人一起談論竹林七賢的優劣,謝安說:「前輩從來不褒貶七賢。」


(72)有人以王中郎比車騎,車騎聞之曰:「伊窟窟成就。」


【注釋】


窟窟:同「搰搰(gǔ gǔ)」,用力的樣子。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538頁說:」言坦之隨事輒搰搰用力,故能成就其志業也」,「其稱坦之之言、殆即聽以自也。」


【譯文】


有人把北中郎將王坦之和車騎將軍謝玄並列,謝玄聽說這事就說:「他努力做出了成績。」


(73)謝太傅謂王孝伯:「劉尹亦奇自知,然不言勝長史。」..


【注釋】


王孝伯:王恭,字孝伯,是長史王濛的孫子。奇自知:非常了解自己。


【譯文】


太傅謝安對王孝伯說:「劉尹也是非常了解自己的,可是他不說超過長史。」


(74)王黃門兄弟三人俱詣謝公,子猷、子重多說俗事,子敬寒溫而已。既出,坐客問謝公:「向三賢孰愈?」謝公曰:「小者最勝。」客曰:」何以知之?」謝公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推此知之。」


【注釋】


王黃門:王徽之、字子猷、是王羲之的兒子,曾任黃門侍郎。子重。是王操之的字,子敬是王猷之的字。子敬最小。


「吉人」句:語出《周易·繫辭下》。吉人,善良的人,賢明的人。躁人,急躁的人。


【譯文】


黃門侍郎王子猷兄弟三人一同去拜訪謝安,子猷和子重大多說些日常事情,子敬不過寒暄幾句罷了。三人走了以後,在座的客人問謝安:「剛才那三位賢士誰較好?」謝安說:「小的最好。」客人問道:「怎麼知道呢?」謝安說:「善良的人話少,急躁的人話多。是從這兩句話推斷出來的。」


(75)謝公問王子敬:「君書何如君家尊?」答曰:「固當不同。」公曰:「外人論殊不爾。」王曰:「外人那得知!」


【注釋】


「君書」句:王子敬擅長草書、隸書,當時有人認為他的書法骨力比不上他父親王羲之,而比較秀媚;有的認為他父親比不上他。謝安很尊重王羲之的書法,才有此問。


【譯文】


謝安問王子敬:「您的書法比起起令尊怎麼樣?」子敬回答說:「本來是不同的。」謝安說:「外面的議論絕不是這樣。」王子敬說:「外人哪裡會懂得!」[1]


公眾平台簡介


此公眾平台由禪藝國際藝術機構主辦,為簽約畫家、古琴家、全真派道士郭關道長設置公眾平台號,歡迎關注。本平台發布郭關道長藝術創作內容之外另涉及書畫、音樂、藝評、哲學等文化藝術類內容,您若有好文好畫歡迎來稿,請先關注此公眾平台,再投稿至郵箱:ybbud2008@126.com

《品藻》 吉人之辭寡


《品藻》 吉人之辭寡



郭關簡介:出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書畫、音樂、詩文、斫琴、裝置等領域;知周易、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曾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後於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概古吟》 古琴演奏:郭關道長




《品藻》 吉人之辭寡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文待詔論畫》
樓宇烈 中國的品格
讀懂《書譜》,學書不愁
東風解凍,散而為雨
寫意—中國晚期繪畫衰落的原因

TAG:郭關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眾
這裡有三顆痣,財祿豐盛之人,兵權富貴之人,吉人之相!
為人處世:大賢不露 足者不誇 吉人辭寡
醫人醫心——吉人寡語,不譏他過
地善苗茂盛,宅吉人興旺
屬什麼生肖的,大吉命,吉人有吉福,走吉運,發吉財!
生肖虎,吉人天相!
吉人自有天相!如何成為「吉人」
這幾天出生的吉人,命運呈現祥瑞之兆、大富大貴!
吉人寡語,貴人言慢,水平流緩,心平不語
黃百鳴:比電影更精彩的逢凶化吉人生
吉人自有天相!什麼樣的屬於吉人?
這幾天出生的吉人,菩薩保佑、橫財連連!
屬相是啥生肖的人,吉人自有天相,今年發財明年陞官
農曆幾月份出生的吉人,婚前窮人,婚後富豪!
這3個生肖,吉人自有天相,心善人品好,財運旺一生
你是吉人,自有天相,但什麼樣的人屬於吉人?
吉人自有天相的相理氣色
吉人自有天相!未來十年吉星高照,好運連連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