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衰容易導致心臟病,中醫從「治心入手」效果更佳
中醫在延緩慢性腎衰進展方面顯示了良好的應用前景,在中醫藥領域內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法和藥物,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目前臨床仍存在一些待解決的問題。如對於慢性腎衰患者脾腎陽虛證的治療,局限於健脾溫腎,忽略了既病防變,忽略了從五行生剋和整體觀念,從而限制了療效的提高。
張仲景《金匱要略》提出「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給我們提供了疾病五行傳變治療的示範。根據五行生剋理論,見腎之病,知當傳心,治腎應同時治心,以防傳變。因為心腎均屬少陰經,足少陰腎經有一分支從肺中分出,絡於心,關係十分密切。同時,心在五行屬火,位居上面屬陽;腎在五行屬水,位居下面屬陰。心火必須下降於腎,腎水必須上濟於心,心腎相交、水火既濟在生理功能上才能協調。由於心腎陰陽之間的密切關係,在心或腎發生病變時,亦能相互影響。如腎的陽虛水泛,能上凌於心,而見水腫、驚悸等「水氣凌心」癥狀。
筆者曾有幸跟隨曙光醫院已故的上海市名老中醫鄭平東教授學習,初步學習過其治療腎衰的臨床經驗。鄭老曾指出,慢性腎臟病患者往往具備多種傳統與非傳統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脂代謝紊亂、蛋白尿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其心血管疾病事件發生率顯著高於非慢性腎臟病患者。而慢性腎衰患者初期即多伴有高血壓等心血管併發症,隨著病情進展,多出現腎病及心、陽竭邪陷的病理機轉。我們在臨床上也可以看到很多慢性腎衰患者都合并有心血管疾患,二者往往相互影響。據統計,慢性腎衰患者心臟病變的發生率是普通人群的10~30 倍,雖然有替代治療的保障,但仍約有50%的患者死於心臟病變及其心血管相關的併發症。心血管病變是慢性腎臟病患者的主要併發症之一和最常見的死因。因此慢性腎臟病患者已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的「極高危險人群」。近年「心腎綜合征」概念的提出,以及2011 年第6 個世界腎臟日的主題「保護腎臟,拯救心臟」,都提示西醫學也逐步注意到腎臟病變易累及心臟,心腎同治的策略正逐步成為中西醫學的共識。見微而知著,見危而知機,心腎同治,溫補心腎則在戰略上守其必攻之處,可防止疾病的進一步惡化。
真武湯出自張仲景《傷寒論》,是治療慢性腎衰脾腎陽虛證的主要代表方劑,臨床運用較多。既往研究表明,本方主要具有增加尿量,降低肌酐、尿素氮,提高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缺血等作用。我們在既往研究的基礎上,參考老中醫的經驗,臨床選取真武湯加減,增強溫補心腎功效,溫陽化濕,佐以補肺泄濁排毒,治療早中期慢性腎衰,取得了較好效果,部分血肌酐在200μmol/L以下的患者腎功能恢復了正常,長期隨訪也顯示出穩定的療效。故而腎病治心的五行生剋觀念值得大家重視及進一步研究。
友情提示:文章或作者來源於中醫古籍APP,希望獲得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偏方,進入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中醫古籍」下載!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TAG:神黃中醫智庫 |
※治療慢性心力衰竭,中醫效驗方挽救你的心跳
※嚴重腎囊腫可致腎衰竭,中醫治療效果極佳
※眼睛容易疲勞多為肝血不足,中醫治療效果極佳
※口太咸口不咸都是病,中醫從腎入手治療效果極佳
※中醫治療慢性腰腿痛的方法有很多,葯浴方治療慢性腰腿痛效果好
※動則出汗可能是過敏性鼻炎導致的,中醫御風通鼻湯治療效果極佳!
※男子肌肉萎縮上肢無力,中醫健脾補腎治療效果極佳
※尿石症反覆發作太痛苦!或許中醫治療效果更好
※如何治療腎炎 中醫治腎炎效果好
※癌症太猖狂?中醫治療癌症,舒服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肝火擾心型失眠的中醫診治
※震驚老中醫,治哮喘,風濕性腰腿痛,它效果真好
※老中醫推薦的慢性胃炎特效食療方,效果很好,用了胃炎好得快
※老中醫用清心豁痰湯治抑鬱症,效果顯著!
※中醫藥治療可以緩解癌性疼痛嗎
※肝火擾心型失眠的中醫診治?
※中醫厚朴三物湯治腹脹痛效果極好!
※看老中醫如何治療急性腎功能衰竭
※中醫治療心臟病 心臟神經官能症是什麼?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