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傅月庵一本讀書之書,告訴你如何與許多好書不期而遇

傅月庵一本讀書之書,告訴你如何與許多好書不期而遇

向敬之

十多年前的那一次情感變故,使我經歷了一定程度的失落和孤獨,也在無形中助長了我奔走於舊書攤、新書店的興緻。近似瘋狂的書中事,充滿著通俗的雅興,帶給了我些許滿足、慰藉和思想激進。每每歸家途中,我手中都會拿著幾本新書,或拎一袋舊籍。原來打算預留給悲傷和蒼涼的時間,就被這些新歡擠佔了。當然,這裡難免有些「書中自有顏如玉」的意味,而莫由追悔,無可奈何。

後來,在傅月庵《我書》的第一篇中,我看到了「女友分手離開」的字樣,似乎有了某種意義上的感觸。他那滿頭捲髮飄逸、笑臉燦爛如花的女友,只能成為其對二十多年前的幾點回憶。他如今該早已陪伴了使之情感濃厚的伴侶。這些年來,他與新書舊籍締結情緣的點點滴滴,同樣在他心裡,也讓我同感,舊愛新歡兩不忘。忘不了的,也自然是那些相伴難離的書,以及與書相關的人和事。

傅月庵記錄自己愛書、讀書的瑣事,敘述同作家、學者的面對面交談、書信交流,或由閱讀而展開對作者的遙思與理解。真誠的情思,切身的感受,在《我書》的21篇主體文章中,展現著一個讀書人對書的擇取,對人的尊重和憐惜,還夾雜著對特殊時世的意識形態的憤懣與抗議。

傅月庵一本讀書之書,告訴你如何與許多好書不期而遇

傅月庵自許「買書第一,讀書第二,編書第三,寫書第四」

他原是一名土木科畢業的工科生,服完預官役後,帶著與日不減的歷史興趣,報考台灣大學歷史系。準備考試時,他一邊兼職補習班的導師,一邊熱心看閑書和權力意志以外的雜誌。一年過去,這位寫過《魯迅與阿Q正傳》與《陳獨秀與新文化運動》的文學愛好者,卻因作文不及格,差了一點五分,名落孫山。

而命運之神依然是眷顧他的。他一次回家在樓梯間,無意中踢到一張報紙,看到了「政大招收轉學生」的公告——這個機緣,使他成為了政治大學歷史系的學生,成為了看書打球、四季吃火鍋的翹課生。平日里的廣泛涉獵,使他受益而最終如願進入台大史研所,可以經常「會一會台灣最好的史學人才」。遺憾的是,韓國室友的猝然而逝,親愛女友的離情而別,他沒有讀完便離開學校,正式開始了在書路上的長期的疾走漫步,並不時產生了充滿歡欣、驚喜和期待的緣分與情意。

傅月庵有過15年的編輯生涯,擔任過總編輯。他喜歡去舊書店,很是殷勤。他是一個為新書「接生」的高手,又欣然給散落在角落裡的好書安置一個生命落腳處。他談著賣著新書,想著念著舊書,對舊書有了很多不能自禁的戀愛、鍾情和憧憬……他在主持的遠流博識網上建起了舊書社群,忙碌著跳蚤書市、珍品拍賣會,品鑒各種各樣的舊書店、二手書店的裝潢和展示,與人交流古本、善本與訪書、淘書的心得,又收穫了不少喜愛之書和有趣的書事。

慢慢地,他就連在睡夢中,也常是逛舊書店,與好書不期而遇。久而久之,夢書的次數,遠比夢見親朋多。在夢幻舊書店一號,他找到了一本魯迅、周作人兄弟編選的《域外小說選》。在夢幻舊書店二號,他曾見到一本宋本張岱《陶庵夢憶》。他知道張氏為明人,可能有仿宋本,卻不會有宋本存在。而在夢酣幸福時,卻遽然夢醒,不無哀傷,他沒有拿到那本好書,甚至連和商家的辯論還沒分出明白。因書而夢,夢的是白日所思、平時所記,足以看出其愛書的痴迷與激烈。

傅月庵一本讀書之書,告訴你如何與許多好書不期而遇傅月庵談書,大多連同作家一起評說。他沒有把從網路發跡的安妮寶貝,看成人們愛閑談並加上不少能刺激感官的修飾語的美女作家,而是平靜而理性地悅讀她作品中的感性和出色。在他眼裡,安妮如同一位鄰家女孩,親切,堅毅,懂得內省,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存在,故不隨著網路泡沫的幻滅而被湮沒。他將劉震雲在題材上的選擇取向,稱讚為一種驚險而精彩的衝浪,從小河到大海,無懼風浪,粗線條地勾勒出其之所以成功的漫長曆程。他由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聯想到林彪吹捧毛澤東思想「一句頂一萬句」,又感嘆林氏的「一句也不照辦」,從而意會到知心者之間與講不上話者之間,在豪言壯語上截然不同的具體表現。

隨著傅氏讀不同作家、學者的感悟,我從中獲悉或重溫了許多雖已遠去而又有趣的信息。畢飛宇以一部《推拿》,榮獲《當代》長篇小說年度獎、《人民文學》優秀長篇小說獎後,拒絕了大眾看重的「華語文學傳播大獎年度小說家獎」,讓我納悶。如此做法,是他作為體制內的專業作家看重國家級大獎,還是不想在眾目睽睽下戴上最佳小說家桂冠,或者其他緣故,不得而知,也不便過多猜疑,否則就是對他的個性與自由的一種不尊重。畢飛宇那句「個人因素」,與傅月庵那句「時代特質」契合,很有意味。傅氏在一次聆聽唐德剛「口述史」講座後,懷著景仰、歆羨的心理,寫信求教,沒想到老先生在大洋彼岸引莊子語錄回覆,激勵他「無用之用,是為大用」。唐德剛極其欣賞李敖為不世出的史才,卻不希望傅氏效仿李氏的高蹈張揚。傅氏每每讀及魯迅、胡適那一輩五四人物對青年的疼惜與愛護,也自然想起了歷史大家唐德剛,不由感嘆胡適夫人江冬秀的評價:「唐德剛是胡老師最好的學生。」能獲此評價,在天堂的唐先生,應該欣慰足矣。

傅月庵是一個有思想與時代感的知識分子,對於當局的長期嚴禁高壓,備感窒息和痛心。他苦悶過,彷徨過,曾經被某些事件觸動得心碎,而多月不能靜下心來讀書。當然,有時他禁囿在特殊政治情勢下的心思和思想,也顯得稚嫩、衝動和感性。但當他重溫《戰時相》、《抗戰八年木刻選集》和《魯迅的思想和生活》三本書,卻分別想到豐子愷試圖在台灣過些安寧日子,卻因語言隔閡而不得不重返內地;想到黃榮燦無畏於白色恐怖下的陰森,而慘遭莫名的槍決;想到許壽裳推崇魯迅、宣揚新文化思想,而被暴徒砍殺在睡夢裡……此情此景,足以見證他記憶里的清醒和憧憬。他雖沒目睹親歷「二二八事件」的慘烈,但從史料記載中台灣民眾所表現的愛國愛鄉情懷中,感覺了當年反動勢力遏制與剿殺的慘酷、凄厲和恥辱。六十多年過去了,「二二八事件」作為台灣人民的夢靨,長時間籠罩在血腥與暴力的陰影中,讓每一個不乏思想與血性的人如傅月庵,刻骨銘心,日夜不忘。讓人沒想到的是,民進黨及別有用心者,多番曲解炒作,惡意激化,意圖顛覆一次正義的愛國傷痛為中國分裂的虛假。我們只有公正地認識歷史,也自會看到人們由台灣光復的興奮到失望、怨恨,興起的一次反專制、反獨裁、反飢餓、爭民主、求自治的群眾運動,而決非陳水扁之流糊弄的「台獨」藉口。今日,中共一再倡導的「祖國統一,一國兩制」,予以台灣人民高度自治的夙願,兩岸高層不定期互訪,經濟文化交流,民眾旅遊頻繁及台海直航頻增,又何嘗不是對「二二八事件」最真誠、最勇敢的祭奠和安慰?

傅月庵一本讀書之書,告訴你如何與許多好書不期而遇

二二八事件後,接到宣慰台灣命令時,白崇禧正在華北督導綏靖區政務,左為山西綏靖公署主任閻錫山。

傅月庵感念歷史真實中的林林總總,回味對新書舊籍、書皮書店的不同印象,追憶在台大附近淘書、赴上海夤夜訪書的好些情景,想起老蓋仙夏元瑜晚年隨筆中的老北京遺韻、政壇閣揆劉兆玄年輕時續寫小說惹得古龍後悔的趣事、亦舒二三十年寫專欄形成的不讓人生厭的世故、柏楊在與他離別時堅持送至電梯門口的笑影,很有韻味。這些都留在傅月庵的內心深處,流成了《我書》中豐富的與眾不同的佳話和情趣,讓我油然想起在朦朧年月里不曾遠去的熱衷、尋找、迷惘和欣悅,以及說不盡的也揮之不去的溫柔與感傷。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禮觀書 的精彩文章:

為了做好書林一隻啄木鳥,徐雁坐擁雁齋讀書閱古今
藏書並非高尚事?謝其章為研究而藏,為藏書而藏,樂在搜書而不疲
止庵不好酒卻以與酒有關的沽酌,比喻在好書中讀出思想來
尋蹤缺席者,微言曉大義: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多少失蹤者?
秦良玉雖不在四大巾幗之列,卻是真實被封侯、正史顯將名的偉女子

TAG:以禮觀書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你覺得讀書無用,可以看看這13本書
如何選一本好書:會選書,才談得上會讀書
還不會寫讀書筆記,那這一年的書豈不是白看了?
世界讀書日,讓這16本好書遇見你,讓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這本書沒看過,別說你愛讀書
如果不知道這五種讀書方法,你就根本就不會讀書
與你讀書——未來可期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我們堅決不看不讀這些書!
馬云:不讀書也挺好的,我就不讀書!
這位亡國之君,好讀書、講書,卻為何以焚書收場?
如果你的書架如此炫酷,你還會偷懶不讀書嘛!
汪涵的存在就是告訴我們,要多讀書
讓你手不釋卷的創意書籤,從此刻愛上讀書!
魯迅反對不讀書,也反對死讀書,但他自己苦讀書並讓書「活」起來
如果你從小很調皮,還不好好讀書,看了這幅漫畫,請反思
說讀書沒用的,是那些從來不讀書的人
你愛書,卻沒在讀書,這究竟是為什麼?
讀書無用論?並不是讀書沒用,只是沒有讀對書罷了!
讀書和看書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