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專家:長期跑馬壽命比普通人多19年

專家:長期跑馬壽命比普通人多19年

專家:長期跑馬壽命比普通人多19年



美國科學家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長期跑馬拉松的人,平均壽命比普通人可以長19年左右,這對於那些熱愛跑步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激勵。

本-羅辛(Ben Rosin)教授是一位心臟病專家,在心臟修復領域屬於權威人士,同時他也是一位長期的馬拉松運動愛好者。幾年前當媒體紛紛宣揚「過多的運動可能會殺了你」的時候,本-羅辛教授依然保持著非常客觀的態度,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提出新的觀點。

專家:長期跑馬壽命比普通人多19年



本-羅辛還有一點親身體會,那就是在他的馬拉松跑友中有很多是70歲甚至是80歲的老人,而且其中大部分看上去都非常健康,在跑馬拉松的時候也顯得遊刃有餘,這給了本-羅辛非常直觀的感受。

為了驗證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已經76歲的本-羅辛決定更深一步進行研究,他仔細統計了他之前所有跑友的死亡日期,而最近他得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這篇論文近日發表在《外科醫生與體育醫學》(The Physician and Sportsmedicine)期刊上,標題是《跑馬拉松有毒么:對54名男性馬拉松跑者心血管病患病率及壽命的觀察性研究》

專家:長期跑馬壽命比普通人多19年



研究的結果表明,本-羅辛的那些馬拉松跑友,比普通的美國男性壽命居然長了19年左右,這些人大部分是在1975年年滿40歲,屬於正常的成年人範疇。


羅辛和這些跑友是在四五十年前人士的。自1969年起,他們每個星期天早晨都會在加州的一個小鎮相約一起跑步,最初人數只有五六個,每次跑6英里左右,後來大家會在跑步後一起吃早餐,很快他們就自稱「早餐俱樂部」(The Breakfast Club)。此後十年間,這個「早餐俱樂部」不斷壯大,跑的路程也變得越來越遠。

從1970年到80年代中期,「早餐俱樂部」每次約跑的人數都在35-50之間,距離在20英里英里。每一年隨著當地馬拉松比賽日的臨近,俱樂部的人氣都會變得更高。俱樂部中水平較高的跑友馬拉松成績在2小時30分-2小時40分左右,還有一些人的目標則是跑進3小時,當年的一位俱樂部成員約翰-魯德博格(John Rudberg)表示:「這在當年這可算是個大目標。」


羅辛的研究對象主要就是俱樂部中長期堅持跑步的54人,他們有很多已經跑過上百次馬拉松,這其中有一部分是從大學時期就開始跑步,而大多數是從30歲以後才開始跑步的——羅辛自己也屬於這一類。他迄今為止已跑過60場馬拉松,最好成績3小時30分。


「早餐俱樂部」目前依然存在,只是和以前相比發生了一些變化,星期天來參加跑步的大約只有20多人,一些上了年齡的人大多以走代跑,但仍有一些人每周堅持跑幾次,儘管他們已經年過80。

專家:長期跑馬壽命比普通人多19年


自1970年代中期至今,這54名研究對象已有18人去世,平均壽命位81歲。主要死因是癌症——有7人因此死亡,平均壽命77.2歲;另有5人死於心臟病,平均壽命86歲。而在36名依然健在者中,17%存在某種形式的心臟疾病,平均年齡76歲。


本-羅辛在研究報告中表示:「我的數據充分顯示,「早餐俱樂部」成員的心血管病和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病率很低,且壽命延長了19年。」這一結果遠好於其他鍛煉方式的研究結果,例如對環法自行車賽騎手的調查顯示,他們平均能多活8年。不過羅辛也承認,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為「早餐俱樂部」的成員大多擁有良好的教育、職業和保險等優勢,而這些都有益於健康和長壽。


不過即便如此,本-羅辛的研究結論還是很令人鼓舞。他在報告結尾處指出:「這裡報告的對54名馬拉松跑者的長期觀察數據,支持了部分馬拉松跑者心血管疾病風險較低、壽命較長的看法。對於自願參加馬拉松跑步的健康個人來說,沒有任何已知理由反對他們參與這種高強度的鍛煉。」

專家:長期跑馬壽命比普通人多19年


本期話題:這次你是站在專家這邊同意專家的觀點?還是反對專家的調查數據?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跑步 的精彩文章:

港馬除了黑人冠軍還有他們:詹宇豪半馬88分,36E女神完成首半馬
廈門馬拉松好評如潮他們功不可沒!從凌晨兩點工作到下午兩點
負重40斤完賽廈馬!為冬奧助力,他的目標是100場馬拉松
馬拉松關門兔: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夜跑,這些安全問題不可忽視!

TAG:騰訊跑步 |

您可能感興趣

每日科學家:1934年3月21日,羊毛學專家劉守仁誕生
每日科學家:1933年3月29日,老年心臟病學專家王士雯出生
每日科學家:1989年4月20日,我國林業專家朱志淞逝世
每日科學家:1921年4月12日,有色金屬冶金專家邱竹賢出生
每日科學家:1932年5月3日,我國水工結構專家陳厚群出生
英國專家:2016年加閏秒 2017年將遲到一秒鐘
每日科學家:1915年3月2日,我國建築設計專家莫伯治出生
每日科學家:2016年3月7日,石油化工專家閔恩澤逝世
國產轟20明年首飛 專家:比轟6k強太多 可比肩美B2
5歲就重達150多斤,專家幾句話讓家長急死了
45 59歲為「生命高危期」 專家總結中年健康「三字經」
每日科學家:1922年4月23日,發光學專家徐敘瑢出生
每日科學家:1923年4月27日,兒科血液學專家胡亞美出生
提醒55歲+50歲,生殖專家:劉德華夫婦二孩是奇蹟!43歲以上不到5%概率
每日科學家:1922年2月17日,化學工程專家陳家鏞出生
每日科學家:1936年3月28日,爆炸力學專家朱建士出生
每日科學家:1936年3月31日,核武器工程專家胡思得出生
走近大師:1931年2月14日 水利水電工程專家谷兆祺出生
美國專家:2030年中國將有99艘潛艇遠超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