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陽明心學是功夫 不是知識

陽明心學是功夫 不是知識

心學是功夫,不是知識!知識可以傳播,功夫要靠自己去體悟。



那麼如何做功夫,煉心的過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先生曰:人需要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動亦定,靜亦定」。此處「動」,「靜」都是指身體物理上的行動和靜止,「定」只去除私慾後,「心定」的狀態。

先生用嬰兒之比喻:嬰兒在母腹,出胎後,方能啼哭,然後能笑,接著認識父母兄弟,繼而能立能行,精力日強,聰明日開,各種事都能做,不是一出胎就能做各種事情。立志用功,猶如種樹,先有根,後有芽,然後由樹榦,樹枝,葉子,花和果子。

具體如何用功夫:去私慾

問:克服私慾具體該如何?

先生曰:克服私慾如貓之補鼠,一眼看著,一耳聽著,才有一念萌動,即克去,斬釘截鐵,不可姑容。到無私可克,自然瀟洒自在。

問:克到什麼程度呢?


先生曰:克己需要掃除廓清,一毫不存方式,若有一毫在,則眾惡相引而來。

問:克服私慾要等我知道了才能克服啊,現在我的私心還沒有完全知道,我怎麼去克服呢?

先生曰:人若真實切己用功不已,則與此心天理之精微日見一日,私慾之細微亦日見一日。若不克己用功,終日只是說說而已,天理終不自見,私慾終不自見。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認得一段,走到歧路時,有疑便問,問了又走,方能到得欲到之處,今人於已知之天理不肯存,已知之人慾不肯去,且只愁不能盡知,只管閑講,何益之有?



該段解析:


陽明回答說:「人若能堅持真正地下克己功夫,則對於此心天理的精深微妙,就會一天比一天清楚,對於心中私慾的細微之處,也會一天比一天更明了。如果不用克己功夫,那就是成天講廢話罷了,天理終歸不會自我主動顯現出來,私慾也終歸不會自動察覺出來。像人走路一樣,走了一段才認得一段,走到岔路口時,有了疑惑就問,問清楚了又接著走,才能逐漸走到想要去的地方。現在的人對於已經知道的天理不肯切己踐行,已經知道的人的私慾不肯果斷革除,卻只在那裡發愁對於天理人慾不能盡知,只管閑講,有個毛用?只等到自己已經知曉的私慾克無可克,再來發愁不能盡知天理人慾,也並不遲。」



此段文意曉暢易懂,陽明說的相當精細徹底。



這段話重點是強調人要「真實切己用功不已」,後面全是談「真實切己用功不已」的感受,事實上是「克己」功夫的方法論。




其表達的意思在美國人寫的一本暢銷書中也曾經出現過,那本書就是卡耐基寫的《人性的弱點》,卡耐基在書中是這樣說的:「最重要的不是去看遠方模糊的,而是動手去做手邊清楚的事情。」卡耐基說這番話,本意是為那些對生活充滿憂慮感的人開一劑心靈雞湯般的藥方。按照卡耐基的分析,人產生憂慮的根源就是對未發生事情的恐懼以及對已發生事情的懊悔,他這句話是指示人們要活在當下,專註於當下。




「活在當下」這種思想,從某個方面來看也就是陽明講的「致良知」的實現方式。有人說「活在當下」的思想其實是來自禪宗,實際上,儒家思想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重視現實,重視當下,說是儒家的正宗家法也未必不可。陽明也是為了讓人克服憂慮而說這番話的,他的這番話是回答了懷有這種憂慮的一種人:我要剋制私慾遵循天理,但天理和私慾還沒能全部了解,如何克己?




完全了解了天理和私慾,也許只有聖人才可以做的到,心學的終極目的是將一個普通的人改造為一個聖人,現在說讓你從現在開始到生命終止都要按照聖人的行為準則為人處事,肯定會嚇壞你;那你就當一年的聖人吧!還是太難;當一個月的?還是沒信心;當一天的吧?我盡量吧!陽明說,你不需要當一生的聖人,不需要當一年的聖人,不需要當一個月的聖人,甚至也不需要當一天的聖人,你只需要做好一分鐘的聖人,

只需要一分鐘,只需要一分鐘,你還在猶豫什麼?

快點投入到當下的這一分鐘內去吧!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陽明先生激情四射地向我們推廣他的心學思想的情景。




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你只需要把自己當下這一刻的心拿捏好就行,沒有人能一口吃成個胖子,也沒有人能用一天的功夫就成為聖人。就在你當下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到最好的你,先從「當一分鐘聖人」這個最微不足道的一小步開始。時間永是流逝,人的心體卻難保永久太平,但是你能堅持一分鐘不棄天理,相信你也能堅持五分鐘,然後再慢慢延長,當一天的聖人,當一周的聖人,一月的聖人,一年的聖人……,當你把自己「拿捏」的時間足夠漫長,「拿捏」有一天會成為你的本能,那時,你的心學功力也就基本入門了。




如果只需要當一分鐘的聖人,你就只要把現在已存的不正之念扭轉為端正即可,相信對大多數人都不是太難的,別想太多,天理和人慾伴隨著時間老人的腳步會一一登場。現在,你只需要照顧好心體上的這對天理和人慾即可。你不需要在眼下就洞徹一切,做你力所能及的最適宜的事情吧!做一個快樂輕鬆的心學踐履者吧!除此之外,沒有第二法門可以帶你踏步在「致良知」之途。






問:做功夫一段時間,沒有效果怎麼辦?


先生曰:聖賢的學問是為自己的學問,注重功夫不注重效驗,仁者天地萬物於一體,若沒有意識到於天地萬物於一體,只是己私未忘。




聖人的學問是為自己學問,重努力的過程,不重結果,重培養心根,不重花枝。若沒有意識到天地萬物與心是一體的,那是自己還沒有忘記自己的私心。

致良知的功夫在於過程,不在於結果,有過程自然有結果,如樹木自然,有根必有果。把別人的花卉果實摘來戴在自己身上,雖然暫時華麗好看甜蜜,但是最終陷入凋落枯萎。




做功夫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給別人看。

做功夫不在於對信息的收集,在在於對私心的克服。

照心的方向堅持下去,當你覺得「很難」的時候,實際心境不誠,私慾未忘記。




今天先說這麼多,再重複一遍,心學是功夫,不是知識。



王陽明心學


|

為往聖繼絕學——

心學思想傳播第一平台

|



|

長按二維碼 掃描關注

|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此心光明:心體的自我澄明與價值實現表達
心外無物:生命境界的無限圓融

TAG:王陽明心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南懷瑾老師:真正的學問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識
學知識不一定能長本事,但是有本事必須要學知識
這些性心理學冷知識,許多人可能都不懂?
你不得不學的健康美白小知識
知識不完全是學,更多的是思考!
為什麼女人總是被騙?不可不知的心理學知識大揭秘
學染髮,這些知識不能少
清明時節,你不得不知道的養生知識!
九成陽痿是心理原因 這些陰莖小知識沒人知道
既要「明道理」,也應「學知識」
你 如果不學習,永遠不會知道的的幾個汽車冷知識
知識是普適的,「國學」是一門可恥的偽學問!
不懂道理,學一堆知識有毛用?
他在藍翔學汽修,竟然不知道這些冷知識
你不知道的明朝冷知識,可以專治隔壁老王
神奇寶貝的冷知識,肯定有你不知道的
明朝三個冷知識,不知有沒有雷到你
為何懂得很多心理學的知識,卻依然治不好自己?
多少冷知識,你是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