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他是研究科學的清華教授,又是虔誠的佛教徒,帶著無數人走進了智慧如海的經典

他是研究科學的清華教授,又是虔誠的佛教徒,帶著無數人走進了智慧如海的經典

他是研究科學的清華教授,又是虔誠的佛教徒,帶著無數人走進了智慧如海的經典



2月4日,悉尼,北京。

我按約定的時間撥響了清華大學蔣勁松教授的電話,「阿彌陀佛」,他的這句問候語,似乎一下抹平了9000公里的空間距離,讓我頓生親切感,也自然而然地問出了第一個問題:


在許多人眼裡,科學與宗教是背道而馳的,那麼是什麼因緣使得身為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的他,成為了一名虔誠佛教徒?


生不能解惑,死何以解脫?


原以為,他會說是「從小家人信佛,受他們熏陶」之類的話,(看過不少學者都如此解釋他們的學佛因緣),沒想到他給出的答案卻是如此具有科學家的特質——「我選擇學佛,那是對生命的意義,理性探索的結果。」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有人以「理性探索」為由,信仰了被不少人視作封建迷信的佛教。


「我很小就開始探究生命的意義,人都會死,那我為什麼活?我再優秀,得到了一切,到死那一刻全部清零,使得人生的所有努力,變得毫無意義,這太可怕了……我想知道,人死後,還是否會以某種形式存在,如何存在?」


在別人懷揣著壯志豪情, 憧憬著錦繡前程的青春, 他考慮的卻是生命的終極意義。


上大學時,喜歡物理學、注重邏輯思維的他,卻陰差陽錯地學了生物學…… 他不喜歡那種從實驗室里得出的結論,於是經常翹課,去上哲學系的課、去逛文學院的圖書館、去在邏輯推理中找尋事物的答案。


當時他所在的華東師大,有一位年輕老師,對《資本論》的內在邏輯講解得非常精彩,這使得他狂熱迷上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繼而又追本朔源,讀了在大多數人看來晦澀難懂的黑格爾的著作……這些探索,使得他對人生的理解更進一步,但仍然沒達到他想要的通透境地。

偶然的機會,他讀了莊子的《逍遙遊》,那種從未有過的、讓靈魂徹底放鬆、解放的滋味,使他好似觸摸到了自己一直渴望的人生究竟智慧的一角……他又接觸了《金剛經》,雖讀得不知所云,卻歡喜心現前。


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陪著一位父親剛剛患了癌的同學來到南京棲霞寺,尋找些心靈安慰 ……沒想到的是,此次拜訪讓他自己找到了心靈的歸所。


一位法師送了他們一本《維摩詰經》,這部充滿智慧的禪宗經典, 使得他找到了在東西方哲學著作中未曾體悟到的圓融智慧,也正是他一直苦苦追尋的生命終極意義。

他是研究科學的清華教授,又是虔誠的佛教徒,帶著無數人走進了智慧如海的經典


一個喜歡物理學、喜歡邏輯思維的年輕人,在博覽群書後,終於選擇用佛教為人生的全部意義作註腳。而他說,宗教信仰與科學毫不矛盾。


「諾貝爾科學獎的得主,相當一部分有宗教信仰……」(編者註:自從 1901年設立的諾貝獎以來,美國獲得該項科學獎的 286位科學家中, 73%的獲獎者是基督徒, 19%是猶太教徒。)


「目前的科學水平,只能在一定範圍內解釋世界的真相,超出這個水平,它就無能為力。至少,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能證明六道輪迴不存在,三世因果不存在,極樂世界不存在……「


「成為了佛教徒後,我發現煩惱並沒減輕,於是我參加了柏林寺生活禪的夏令營去實修……「

這就是他,萬事都要落在實處。


「那次夏令營後,回到家,吃完了冰箱里最後一袋速凍餃子,便一直吃素到今天。生活中,我也處處以一個佛教徒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他是研究科學的清華教授,又是虔誠的佛教徒,帶著無數人走進了智慧如海的經典



為所當為


「以一個佛教徒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這或許是為什麼,他沒有僅僅滿足於自己品味到自在人生,而是不辭辛勞,積极參与了楊新宇博士發起的「大眾閱藏「活動,他要把經典中的智慧滲入到更多人心裡。


在佛教史上,閱藏,從來是只有部分出家人才有機緣去做的事, 而蔣勁松教授和他的夥伴們,卻使得這過去要閉關修行三年才能完成的「大工程「,變成了普通居士都能實現的常態修行。


他們把佛經按由易到難的順序重新編排,選擇最好的譯本,並將難字、生字注音釋義,使得即使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也能通過網路、冬令營、夏令營的閱藏活動深入經典。


「一些山西晉城的農民讀經比我們多,他們已經把第一輯200多部佛經都讀完了,這是讓我們感到很吃驚的。」他們或許不會用漂亮的言辭表達佛經智慧給身心帶來的變化,但是當你看到他們的家庭比過去更和睦、身體比過去更健康、笑容比過去更多,你會知道這流傳了兩千五百年的圓融智慧,正滲透進世界最平凡的角落,滋潤著一顆顆淳樸的心……


「一位朋友說,讀佛經讓他性格中的貪嗔痴在減少,人變得自在平和, 他甚至感覺到,在自己讀經時,連家裡的貓都會安靜下來……你看,佛經中的智慧,可以讓沒把佛教當作終極真理的人都受益無窮……」

他是研究科學的清華教授,又是虔誠的佛教徒,帶著無數人走進了智慧如海的經典



在蔣教授說這番話的時候,相隔萬里,我依然能感受到他話語中的溫暖與慈悲,這也讓我想起了一件小事:


幾周前,我在朋友圈轉發了自己的心聲不求祝福、不求鼓勵,文中寫道:惟願遍訪高僧大德,用一支筆和三年來積累下來的些許自媒體經驗,為傳播他們的智慧盡一絲綿力……「


在一片點贊中,我看到了這樣一條評論:


「南無阿彌陀佛!發心是好的,很努力,影響也足夠大了,但在所推廣的高僧大德的選擇上,竊以為需嚴謹一點……「


一句話,讓我感受到師長般的溫暖與呵護……


我遠在海外,的確更加需要謹慎地選擇每一位採訪對象, 確保通過我的每一個字傳遞出去的,是負責任的、經得起推敲的見地。


我掃了一眼評論的落款,竟是來自素昧平生的他……


大到不遺餘力地推廣大眾閱藏,小到對平凡如我的一個小居士的微不足道的發心的呵護,都浸透著他作為一個佛教徒的擔當……


聲明:本文轉自公眾平台「令見」、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不當請與我們聯絡,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感恩!


愛出者愛返 福往者福來 隨喜轉載 功德無量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教慧日 的精彩文章:

現在人為什麼多病?跟浪費有關
真正的不執著,是怎樣的境界?
傳喜法師:佛要幫你,你願意嗎?
一葉蓮舟曼妙時——緬懷一代國學大師葉曼先生
傳喜法師:不讀《法華經》不知成佛之殊勝

TAG:佛教慧日 |

您可能感興趣

秘老祖宗的這些古物無法複製,古人的智慧帶著防偽!
教授帶著患有老年痴呆的老母上課,傾情演繹中華精神「孝道」!
帶著感恩的心啟程,學會愛
狗狗帶著道士拜佛,用心念經,大片人成為它的信徒!
巴恩斯帶著勇士的腿神和囧神嫖去了?
中國十大最靈驗的寺廟,帶著虔誠的心出發!
她是乾隆皇帝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乾隆皇帝走到哪裡都帶著她
喇叭牛仔褲永遠是時尚界的寵兒,帶著自由和復古情懷的女神飛一會
魯迅稱她是最偉大的女藝術家,只有帶著血液溫度的作品才能打動人心
逛街帶著婆婆,她的雷人演技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果然姜還是老的辣
帶著野心去讀書的女人,最可怕
主人帶著泰迪去逛寺廟,結果這貨學著主人一起跪拜,還很虔誠
愛讀書的女人,靈魂帶著香氣
琅琊榜:林殊帶著最信任的人祭祖,四人的位置藏著無數秘密!
他被稱為最會畫女人肖像的插畫師,唯美憂傷中帶著個性!
清史探秘:清宮之中,唯一帶著遺憾而死的皇后是誰?
陽明教育:項羽為什麼敗給了劉邦?帶著孩子從歷史人物身上學習人生之道!
這個星座有著長不大的心,帶著無法掩飾的理智,堅強得讓人心疼
直擊中東的人性化監獄,可以學習新技術,女囚犯還能帶著孩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