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圖文教程:中國仕女畫技法之體姿塑造法

圖文教程:中國仕女畫技法之體姿塑造法


圖文教程:中國仕女畫技法之體姿塑造法








體姿是體現仕女風韻美之關鍵,傳統強調要「愈隱愈顯」,要隱里藏顯,體現窕窈身段。要「潛在含蓄」,體現其內韻氣向與節奏,使之風韻舒展。因此在塑造體姿時,一定要強調外態體姿與內韻骨氣相結合,使之同步相應,有節奏、有韻律地迴旋呼應,使其體姿整體貫一,才能創造出瀟洒舒展之風韻美。


仕女體姿內韻一般以頭和手勢動向為「主線」,身姿、足勢為「輔線」,風帶為「貫線」,使之迴旋相應相貫,把「主線」、「輔線」統合成一整體,才能含味耐看。古代仕女體姿一般分為坐式、立式、倚式、游式四個基本形式,掌握其外態與內韻規律,默識於心,在創作體姿時就能潛移默化,觸類旁通,達到遷想妙得之效果。

本文內容摘錄自江西美術出版社《中國仕女畫技法》,黃輝著,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一)坐式

圖文教程:中國仕女畫技法之體姿塑造法



外態內韻同向同步:此坐像體姿,其內韻如圖所示,以頭為「主線」,其骨氣由頭至手勢同向同步延成貫動,身姿、足勢成為「輔線」,再安排風帶「貫線」,使之轉側迴旋,把「主線」、「輔線」統合成整體。根據這內韻骨氣,再塑造外體姿態與衣紋,就能貫氣諧韻。

圖文教程:中國仕女畫技法之體姿塑造法



外態內韻異向交聚:有些體姿外態,其內韻是由「主線」、「輔線」作異向交聚,形成視覺中心,再延行貫動,統合成為整體。


此像內韻骨氣,「主線」從左手理髻簪花,貫延頭向。「輔線」從右手回曲執鏡,貫動回上,兩向交聚形成視覺中心,然後再統合,從身姿沿足勢貫下,「主線」按右足伸張沿行,「輔線」以左足盤迴,輔助「主線」貫動,再巧妙安排「貫線」,使風帶垂旋助勢,加強律向,形成整體。

根據內韻骨氣,再塑造體姿外態,使整個體姿按內韻骨氣走向組合,按節奏氣勢組織衣紋,就能整體韻調,形成節奏律感,達到靜中寓動、典雅蘊藉之美感。


(二)立式

圖文教程:中國仕女畫技法之體姿塑造法



外態內韻顧盼貫動:此立像內韻,「主線」由頭側下,轉至左臂回曲至手,再貫向身段至足。「輔線」由右臂垂下,輔助「主線」顧盼而行,再以「貫線」之風帶統合助勢,形成整體調韻。


外態體姿塑造,亦要根據內韻之「主線」、「輔線」,及風帶、披帶之「貫線」,按內韻骨氣進行體姿塑造,使之顧盼相應,特別要注意頭向、肩向、腰向、足位,使之自然相應,達到外態內韻統一協調。組織衣紋,亦要按其體姿內韻走向,組織衣紋之氣勢,形成整體調韻,才有美感。


多作體認,默識於心,在塑造體姿時自能觸類旁通,應變運用。

圖文教程:中國仕女畫技法之體姿塑造法



外態內韻回聚揚展:此立像內韻,「主線」起自頭側,由頭側下沿至肩臂,由左臂回曲而上,再聚停於臉面,然後由右臂垂揚,回升至身段,再揚展而下,形成氣勢。「輔線」只在足位,協助平衡穩定,並運用「貫線」使佩帶統合揚展,形成整體節奏律韻。


在塑造體姿外態時,亦要按這內韻之回聚揚展,進行安排組合。體姿重心要體現不穩定之平衡,先使其不穩定帶有傾動感,再用佩帶、風帶之飄揚拉力使之平衡,這種不穩定而平衡之身姿,頗婀娜生動。組織體姿衣紋,亦需結合這種回聚揚展之骨氣,使之筆意相應,氣貫整體,才能生動有風韻。


回聚揚展之內韻,在古代仕女畫之衣紋體姿中經常運用,默識於心,自能應變運用。


(三)卧倚

圖文教程:中國仕女畫技法之體姿塑造法



外態內韻迴旋呼應:倚式分卧倚與立倚,體姿重心多在倚點。


卧倚內韻,其骨氣多是盤曲迴旋,舒捲呼應,婀娜生動,很具美感。其內韻「主線」由頭側下,由左臂向下回上至手,再貫向右臂垂下。「輔線」由身姿盤曲迴旋至足勢,與「主線」呼應,隨從貫下。風帶「貫線」繞臂迴旋,與「主線」、「輔線」之走向,同步呼應,加強律動,形成韻調。


塑造體姿亦需按這內韻骨氣進行調度,使之盤曲舒捲,婀娜迴旋,前後交替,形成迴旋呼應之節奏。組織衣紋,筆意氣勢亦需與內韻合拍,強化其內韻之迴旋呼應效果,才能形成整體之風韻美,將此類內韻骨氣默識於心,自能隨機應變,創造舒美之體姿。


(四)立倚

圖文教程:中國仕女畫技法之體姿塑造法



外態內韻波曲回動:立倚重心多在倚點,其內韻骨氣,「主線」由頭側下至右肩,從右臂回上至手,再從左臂垂下。「輔線」從身姿接「主線」波曲貫下,使整體內韻骨氣形成S波。再把風帶「貫線」繞臂相應,輔佐「主線」骨氣,加強律韻與動感,使之呼應相生,形成整體韻調。


塑造體姿時,在其頭向、肩向、腰向、足位皆要有波曲之分,按其「主線」、「輔線」內韻骨氣進行調度,使身姿、手勢與內韻骨氣同步合拍。衣紋組織,亦需相應,使其筆氣、筆勢與內韻相合,加強內韻動向與律感。「貫線」之風帶起著統合作用,把主、輔線之走勢貫合成整體。默識於心,自能筆滲造化。


(五)游式

圖文教程:中國仕女畫技法之體姿塑造法



蓮步(外態內韻回傾衡動):游式亦稱步式,體姿關鍵是足部,即使長裙蔽足,亦要隱示其步型,游式一般有蓮步、折腰步、碎步、雲步四種主要類型。


此圖為蓮步骨式,蓮步足位小而緩,輕盈移動,若行若止,重心微傾,手勢要曲揚相濟,協助平衡,其內韻骨氣:「主線」由頭傾下,至左肩回曲向上,交聚於臉,再從右臂斜展貫下;「輔線」從身姿斜貫足位;再用「貫線」之風帶,披肩繞臂,貫合助勢,形成節律與韻調。


身姿塑造要與這內韻合拍,才能舒展,頭向、肩位、手勢、腰向、足步皆要和諧相應,衣紋組織亦要強調與身姿內韻同步,使之相應相促,強化節奏與律感,才能體現風韻美。


蓮步在古代仕女畫中頗為常見,默識於心,才能化合。

圖文教程:中國仕女畫技法之體姿塑造法



碎步(外態內韻斜展揚動):碎步足位小而快,似蜻蜓點水,快速挪動,身姿、手勢要蹁躚顧盼,輕盈靈動,這在古代仕女畫中亦常體現。


其內韻骨氣,「主線」從頭至右肩,再從右臂回上至左臂,從左臂斜展揚開,體現動感。「輔線」從身姿斜貫足位,隱示兩足前後交替,形成碎步。「貫線」要以風帶繞臂貫合,飄揚助勢,形成整體動感與氣勢。


塑造身姿時,亦必須體現這種內韻骨氣,頭向、肩位、手勢、腰向、足位皆要按內韻主輔線之骨氣走向,進行調度刻畫,極力體現其內韻之節律與動感。組織衣紋,筆意筆勢要強化體姿與內韻,使之整體合一,才能生動完整。


將其內韻、體姿默識於心,亦能加強造型能力。

圖文教程:中國仕女畫技法之體姿塑造法



折腰步:折腰步是行而折腰,輕盈搖曳,動而不穩,身姿多是傾斜迴旋,顧盼平衡,窈窕婀娜,頗具美感,古代仕女畫常有此足步。


其內韻骨氣,「主線」從頭至右肩、右臂盤曲回上,至左肩,左臂搖曳以助平衡。「輔線」從身姿斜貫足位,體現折腰傾動。再用「貫線」以風帶繞臂回揚,以助其內韻骨氣,形成律感。


體姿塑造,亦要根據其內韻骨氣,按主輔線走向、走勢進行形體刻畫安排,衣紋之筆意筆勢需按內韻骨氣進行組合,體現其動勢與節奏,才能突出其體姿風韻美。折腰步在古代仕女畫中亦為多見,默識於心,能豐富造型手法。

圖文教程:中國仕女畫技法之體姿塑造法



雲步(外態內韻弧迴旋動):雲步足位大而緩,翩翩翱翱,如緩雲流暢,迴旋波動,在塑造古代仕女體姿中尤為多見。


其內韻骨氣是將「主線」分為兩股,迴旋交聚後再揚出,形成視覺中心;「輔線」由胸位向下弧形貫動至足位,兩足交替回動;再用「貫線」之風帶繞臂垂揚,協助內韻骨氣,形成整體氣韻。


體姿外態的塑造,亦按內韻骨氣走向,進行調動組合,使頭向、肩位、手勢、足步迴旋波動。衣紋組織亦需按其內韻骨氣走向相應,才能生動自然有韻律感。


古代仕女體姿還有大動勢之歌舞樂伎、俠女刀馬人、神話仙女飛天等等,不管是手舞足蹈、刀光劍影,還是騰雲飛翔,其內韻骨氣皆要按「主線」、「輔線」、「貫線」進行骨式走向安排,然後再著手塑造體姿與組織衣紋,使之與內韻骨氣合拍相應,才能塑造出體姿的風韻美。


傳統仕女畫體姿不外以上幾種基本形式,臨摹默記,潛移默化,自然可以塑造出相應的優美體姿。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畫藝術 的精彩文章:

趙孟頫行書欣賞:《谷仙賦冊》
畫牡丹須知:牡丹的花型
資源分享:潘韻《樹石畫譜》(4)
有福之人的十種心態!

TAG:國畫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仕女畫技法之儀容面妝法
圖文教程:寫意仕女的畫法解析
中國仕女畫技法:兼工帶寫法
圖文教程:《簪花仕女圖》局部設色步驟示範
中國畫-白伯驊 · 寫意仕女畫法
《妙玉》工筆仕女的畫法方法步驟
國畫名家鄭慕康,工仕女,法唐寅、仇英。亦擅肖像畫;其作品形神俱佳、賦色清麗
藝術品鑒 《仕女圖》清 焦秉貞
黃偉《蕉蔭仕女圖》技法示範講解,全面細緻!
張大千精湛絕倫的國畫《仕女圖》
東方式傳統美人:劉繼卣國畫仕女圖欣賞!
「國畫精賞」張大千《荷屏仕女圖》
雲廬·文化‖楊仁愷:唐人《簪花仕女圖》研究
中國畫人物-劉旦宅仕女圖 作品欣賞
名畫欣賞:藏在世界各地的中國古代仕女圖
明代中國仕女畫賞
手繪人物仕女圖畫冊鑒賞
工筆仕女圖技法示範詳解,難得的好教材!
仕女畫素材古裝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