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他是幼教界的泰斗級人物,改變了中國的幼兒教育,卻到死都無法回到大陸!

他是幼教界的泰斗級人物,改變了中國的幼兒教育,卻到死都無法回到大陸!

他是幼教界的泰斗級人物,改變了中國的幼兒教育,卻到死都無法回到大陸!



在浙江寧波海曙區公園路192號,有座飽經風霜、卻極富現代氣息的獨特建築——寧波市第一幼兒園。這是寧波最早的一所由中國人自己創辦的幼兒園(前身為星蔭幼稚園),它的首任園長,是民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家張雪門先生。

他是幼教界的泰斗級人物,改變了中國的幼兒教育,卻到死都無法回到大陸!



張雪門先生


早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我國幼教界湧現出了兩位泰斗級人物,人稱 「南陳北張」,「南陳」是南京的陳鶴琴,「北張」即北京的張雪門。

張雪門從青年時期就對幼兒教育產生興趣,並立志投身幼教事業,他一生著述無數,成為中國現代幼兒教育體系的奠基人之一,對我國乃至東南亞地區的幼兒教育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強調兒童本位


1842年後的寧波,在「五口通商」後,有了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外國人通過教會勢力,先後在寧波城鄉,開辦了不少幼稚園和中小學。


作為地道的寧波人,出生於1990年代的張雪門,從小熟讀四書五經,國學根底頗深。但承載他成長的頭二十年,並不是一個美好的年代——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此時中國的幼兒園教育,在「西學為用」的洋文化盛行的觀念下,基本走上了「複製粘貼」國外所謂的先進教學模式的道路。


放眼當時的中國,仿效日本辦理的蒙養院,是為造就士大夫服務的;教會辦的幼稚園,是以宗教為本位的,為奴化教育而服務的。正是這些民族和社會現狀,刺激青年張雪門開始思考:教育的本質不是為了兒童的成長和民族強盛嗎?

他是幼教界的泰斗級人物,改變了中國的幼兒教育,卻到死都無法回到大陸!



張雪門立志要改變中國的幼兒教育。


1912年,張雪門受邀出任鄞縣私立星蔭學校(現寧波市海曙中心小學前身)校長。到1918年,星蔭學校校董、鄞縣潘火橋旅滬富商蔡琴蓀,欲耗銀400元,為其母作50大壽,後經母勸說:「不如將此款籌劃辦一所幼稚園」。


8月,蔡琴蓀遵其母囑,就在星蔭學校附近的參議廟,創辦了星蔭幼稚園,聘請張雪門為首任園長。張雪門由此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男性幼兒園教師,開始了貫穿一生的實踐和研究。

星蔭幼稚園成為張雪門投身幼教事業的第一塊試驗田。他完全摒棄了蒙養院和教會幼稚園的教學方式,強調釋放幼兒天性,提出著名的「兒童本位」思想,主張不要「老雞罵小雞,你這蠢東西!我教你的啯啯啯,你偏說是嘰嘰嘰」,使兒童被動地變作不幸的小雞。他認為幼稚園就是要讓孩子會玩、能玩,增進兒童身體的健康與快樂,從遊戲中獲得交換知識技能等學識,長大後才能擁有適應社會的能力。

他是幼教界的泰斗級人物,改變了中國的幼兒教育,卻到死都無法回到大陸!



張雪門的「兒童本位」思想核心,是利用生活環境中日常所見所聞的事物為教學材料,按時令的變化,從兒童的動機和需要出發設計和編製課程。

他為此進行了大量的社會調研,並明確提出:


稚園的課程就是「給三歲到六歲的孩子所能夠做而且歡喜做的經驗的預備」,主張把「技能、知識、興趣、道德、體力、風俗禮節種種的經驗,都包括在課程里,為幼兒適應生長提供有價值的材料。


重視行為課程


「他(張雪門)是清季的優貢生,為著愛好幼稚教育,引起家庭問題,更因家庭問題而愈加愛好幼稚教育」,據現代幼兒教育家張宗麟後來回憶,以及歷史中一鱗半爪的信息,張雪門曾因為熱愛的幼教事業,引發了重大的家庭問題,而這個問題即與妻子杜氏婚姻關係的破裂。


這其中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是1930年前後,張雪門應北平香山慈幼院院長熊希齡之聘,編輯幼稚師範叢書,並在香山見心齋開辦北平幼稚師範學校,任校長。這時期的張雪門,開始了更系統地研究幼兒園的行為課程,提出「生活就是教育,五六歲的孩子們在幼稚園生活的實踐,就是行為課程」。

他是幼教界的泰斗級人物,改變了中國的幼兒教育,卻到死都無法回到大陸!



張雪門對行為課程的提倡,可謂開時代之先,他認為幼稚園「首先應注意的是實際行為,凡掃地、抹桌、熬糖、炒米花以及養雞、養蠶、種玉米和各種小花,能夠實在行動的,都應讓他們(兒童)實際去行動」。


張雪門的行為課程,與同時期的陳鶴琴的活動課程、陶行知的生活課程,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內容均來源於兒童的生活環境(社會的、自然的) ,涵蓋領域則包括了健康、社會、藝術、科學等方方面面。


把張雪門這一時期的教育思想翻譯成一句大白話,就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他認為「幼童一定先有了直接經驗,然後才可以補充想像」。


蒙台梭利也有類似的說法,認為6歲之前的兒童本身具有一種吸收知識的自然能力,即所謂的「吸收的心智」。


一生不曾停歇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張雪門,竟然發現幼稚園裡的兒童競相模仿日本浪人在中國的殘暴行為,這使他進一步意識到民族的危機本質是上是教育的危機。


這樣的切膚之痛,使得張雪門終其一生都在為教育之初心不懈努力。他希望通過幼兒教育拯救中國,因為幼兒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兒童才是改變世界的未來主人。

他是幼教界的泰斗級人物,改變了中國的幼兒教育,卻到死都無法回到大陸!



他認為只有做好這一源頭性工作,才能真正 「剷除我民族的劣根性,喚起我民族的自信心」。


這大概就是張雪門作為一個教育家真正的抱負。1946年遠赴台灣後,張雪門一度被日本奴化的台灣教育深深刺痛,並下定決心要徹底改變這一現狀。於是,他一邊創辦育幼院,一邊培養幼教師資幹部,把在大陸積累的教學和研究經驗不斷在台灣進行複製和創新,最終使得台灣幼兒教育呈現一片蓬勃。


他本人也被台灣教育界後輩尊為「幼教泰斗,萬世名師」。

他是幼教界的泰斗級人物,改變了中國的幼兒教育,卻到死都無法回到大陸!



晚年的張雪門,患上眼疾,最終導致一隻眼睛失明,另一隻眼睛只剩下微弱的視力,這使他不得不結束了育幼院的工作。此後的1960年,他又突患腦病導致半身不遂。


即便如此,他也沒有完全放棄幼教工作,演講、授課、著述,一樣也沒有拉下,《幼稚教育》、《幼稚園課程活動中心》、《幼稚園行為課程》等十幾本專著,都是在眼睛幾乎失明、手腳失靈、耳朵失聰身體狀況極度糟糕的情況下完成的。


據不完全統計,他一生的著述達三四十部,發表相關論文三百餘篇,總計逾200萬字。唯發自內心的熱忱無以阻擋,一代大師幾十年如一日的親身實踐,最終都轉化成指導和鞭策後來人最鮮活的教科書。

他是幼教界的泰斗級人物,改變了中國的幼兒教育,卻到死都無法回到大陸!



直到1973年,張雪門因舊疾複發病逝於台灣,享年83歲 ,一代幼教宗師就此隕落。而他一生中唯一留憾的事,是自客居台灣之後再也未曾有機會回到大陸這片故土。


本文選自《心理育兒》雜誌10月刊

他是幼教界的泰斗級人物,改變了中國的幼兒教育,卻到死都無法回到大陸!



END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國藩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皇上駕崩,後宮三千佳麗該何去何從?
孟子精華15句:獨善其身,兼善天下
曾國藩教子:不稀罕做大官,不在於功名富貴
蔣勛:自信不應建立在比較之上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綠

TAG:曾國藩讀書會 |

您可能感興趣

英國抑鬱病人到中國全好了:在這兒活著,才叫活著!
中國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尤其是爸爸!
從胡適的家庭,看中國式父母在教育上的普遍失敗
有血性的中國人:看到這些都哭了
震驚!到中國遊玩,三位國王病逝,結果都想葬在中國,不想回家了
一個把中國女人的美,畫到極致的老人!
泰媒 | 中國遊客:我們也被泰人騙過,從不覺得泰國人都是壞人
美國這艘無人機遭到無情的謾罵,美國喊冤,中國才是真正的導火線
新娘大比拼:被中國的嚇到了,竟然是她
中美法三國隱身無人機為何長的這麼像?法國抱怨被中國甩的太遠了
一個曾經屬於中國,現在卻被國人遺忘的群島,我們到底該叫它什麼
中國四大美女墓地在何處?你看到的或許未必就是真的
在中國古典名著中,真的是誰厲害誰就悲劇?
中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明教,教主有兩個,卻都不姓張。
中國十大奇葩地名,實在雷人,你有去過的嗎?
看到這中國風的肯德基,我整個人都震驚了!
中國古代的兒童節,孩子們都怎麼玩
他是中國歷史上的「黃金家族」,但他卻給 亞歐 培養出了個惡魔
義大利人已經不是當年的軟柿子!竟然把武器都賣到中國身邊的國家
鐵原之戰,讓「聯合國軍」認識到?,中國人的骨頭,絕不是好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