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詩吟道學見人情 白玉蟾道學詩詞中的人文情懷

詩吟道學見人情 白玉蟾道學詩詞中的人文情懷

作為專研道學的一代道學宗師白玉蟾,按說是可以不問世事,而非常超脫於人世之事的,但我們從他存留至今的詩詞作品裡,卻分明看到了他對於人世頗為眷切乃至極為關懷的人文精神。


作者簡介


阿袁,原名陳忠遠。詩人,學者,書畫家,研究員。先後出任溫州市及北京市兩地報社記者、編輯和北京一國家級出版社編輯、國學部主任、北京一國家級畫報社總編輯,兼任特聘教授和百科學術委員會委員等。現為北京一書院執行院長。

南枝才放兩三花,雪裡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煙濃著月,深深籠水淺籠沙。



白玉蟾的詩詞

我最早知道白玉蟾的大名,大抵是小學三年級時在《千家詩》(其全稱應是《增補重訂千家詩註解》)中拜讀了這首題為《早春》(其實,該詩的完整題目應是「《奉酬臞庵李侍郎·五首之二》」。然而,我們現在已不復詳知該詩題何以被改成了流傳至今的《早春》,這當系編者謝枋得據其詩意而重行題寫的吧。同時,詩中的「吟」原作「吹」,似亦更為貼切些的;表過不提。)的詩作。這首七言絕句詩頗佳,其語句清新,其詩意盎然,讀起來又是那麼琅琅上口;再就是該詩以「對結」的詩學技巧性做法也使我對之青眼有加於是乎,我便一下子記住白玉蟾這個人和他名下的這首詩了。只是在該書「卷上」的註解里,儘管其說解簡略得很,但卻居然稱說什麼「白玉蟾字羽士」,這解說分明就是不確的了。——之後隨著詩學涵養的加深,我發現同書中如此之類的錯訛便更多了。——誠然,白玉蟾儘管確實正是一位「羽士」,也就是「道士」的另一稱呼,但「羽士」卻固然並非就是他的「字」的。

詩吟道學見人情 白玉蟾道學詩詞中的人文情懷



白玉蟾(資料圖)


此後我繼續披覽了有關書卷資料,知道作為南宋時期著名道士的白玉蟾(1134?-1229?)原名葛長庚,字如晦、紫清、白叟,號海瓊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等等。他不僅是位頗具建樹的內丹理論家,而且還是一位因創建道教內丹派南宗而成了道教全真南宗祖師,為金丹派南五祖之一;此外他飛升後的封號為「紫清明道真人」,世稱「紫清先生」。他雖然祖籍福建閩清,但卻生於海南瓊州。白玉蟾幼時即極為聰慧,熟稔九經,尤其擅長詩賦和書畫等高雅文化。而年幼聰慧的他後來卻篤志玄學,離家遍訪名師,苦志修鍊,參游各地,於惠州得遇泥丸真人學道,師事陳楠九年。

《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四九·陳楠本傳》說陳氏曾以丹法授瓊山白玉蟾,「其出入,玉蟾常侍左右」。而陳楠仙逝後,白玉蟾又遊歷羅浮、龍虎、天台諸名山,據說他時而蓬頭赤足,時而青巾野服,或狂走,或靜坐,或終日酣睡,或長夜獨立,或哭或笑,狀若瘋癲(一如白玉蟾在其長篇七古詩《純陽會》中所自稱的「明月清風為活計,蓬頭跣足走寰區」,又如在他另一長篇七古詩《快活歌二首》(其二)中所自供的「或狂走,或兀坐。或端坐,或仰卧。時人但道我風顛,我本不顛誰識我。熱時只飲華池雪,寒時獨向丹中火。飢時愛吃黑龍肝,渴時貪吸青龍腦」;如此等等);這說明他曾經過了一段頗為神奇的修行生活。待到學有所成後,白玉蟾便仍舊返回羅浮;其後客居廣東省海豐縣蓮花山得道,被稱為瓊綰紫清真人。嘉定十年(1217),他接收彭耜、留元長為弟子,以金丹火候之法教授門人,南宋金丹派的門戶由此肇建;此後,又有葉古熙、詹繼瑞、陳守默等人相繼受業入室。經過一個階段的發展,白玉蟾門下弟子也漸次增加,並有了相對穩定的活動場所和一套較為嚴密的宗法教規。


誠然,白玉蟾作為南宗第五代傳人亦即「南五祖」之五,「南宗」也從他之後才正式創建了內丹派南宗道教社團,但其哲學思想卻是引儒家理學入道,丹法與道儒相結合的;而且出家為道士的白玉蟾儘管隱居著述,其主要的「公事」固然只能是致力於傳播丹道,然而他卻依然不廢吟事,而且在某種程度上說,他較之真正的傳統文人不但一點兒也不遜色,而且還要方駕他人不少的。因為截至目前,一代道學宗師白玉蟾存留於世的詩詞大抵還有1200餘首(至於有關資料稱1211首,其確數尚有待於進一步考證),這比其他一些著名詩人所能留存的詩集中的作品還要豐富;不用說,其詩詞質量也委實不弱。因此,他的詩文歌詠山水,記敘故實,宣揚道法,抒發情感,足跡踏遍南宋半個天下,詩文也傳遍了半個天下。當時熱愛其才情的人很多,有人將其詩文搜編成集,如《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廬山集》《瓊管集》等等即是,——得以流播於世。


這在以往道家中是一個極不尋常而且也是一個令人十分驚喜的現象。


我們知道,此前的道家能夠寫詩雖說並非沒有過,比如唐末的呂岩(即世俗所稱的仙人呂洞賓),便寫有為數並不很少的詩作;而其先師輩的張伯端也有詩詞存世,但他們的詩詞作品大多只是為了借詩詞形式來闡述道法玄理,而於文學價值卻大多並不很高。而白玉蟾就不一樣了,他不但喜寫也善寫詩詞,而他在詩詞中儘管也寄寓著道學義理,但重要的是他用一種「詩家語」的作法使所寫詩詞顯得既能講出深湛的道學義蘊,又能見出其飛動著的詩歌形象及其絕對盎然勃發的詩意;而這,無疑就達到一個全新的境界了。而且更為難能可貴的,他在有關道學詩詞中還包舉著不無精深的人文關懷的情愫,用現今的語詞來說,也就是白玉蟾具有致力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道化天下,世界玄同」這一不凡襟抱的。


誠然,作為專研道學的一代道學宗師白玉蟾,按說是可以不問世事,而非常超脫於人世之事的,但我們從他存留至今的詩詞作品裡,卻分明看到了他令人驚喜甚乃感嘆的的另一面,亦即他對於人世頗為眷切乃至極為關懷的人文精神——亦即他對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玄同」(《莊子·胠篋》「天下之德玄同矣」,成玄英注曰:「與玄道混同也。」)觀念甚深。而且,從他這些詩詞里,我們當可論定,白玉蟾儘管在道教歷史中並非最為出名的人物,在中國詩歌史上他也並非最為有名的詩人,但他卻委實是道教人物中最傑出的詩人,是歷代詩人中最著名的道家;我們說他就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道宗仙詩大家,想必也是毫無疑義的。而且,在某種意義上說,這自然跟他的詩詞往往寄寓著不無深切的人文情懷正乃大有干係。


白玉蟾詩詞中的意象


我們從他的詩詞集中可以發現,作為道士的白玉蟾長年攀山越嶺,且不時飢餐野果,渴飲山泉,煙霞作伴,猿鶴隨行,其詩詞描述景象大為常人所罕覯,而其意趣感發處的境界亦大多為常人所難以達到。這裡,誠如他自己在《玉隆宮會仙閣記》中所說的:「淡煙芳草可以入吾畫,古藤怪木可以入吾書」。故此,如其詩中所涉之事物便甚為廣泛駁雜的了,其中如有鳳、鸞、鶴、雁、猿、魚、鴛、鷺、蟾、蛇、鳩、鳧、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青鳥、沙鷗等動物,又有松、柏、竹、桂、荷、柳、梅、蘆、柏子、芷草、芍藥、白蘋、紅蓼、芭蕉、海棠等植物,此外還有白雲、紫氣、虹霓、明月、丹爐、空山、瑤池、清溪、冰雪、岫洞、蒼岩、草廬等什物。而白玉蟾正是借用這些動物、植物、什物的具象,來感發其不無高妙的詩情畫意。


對此,有人說,就像佛教的蓮花、楊枝、白馬、白象有著特定的含義一樣,道教也有一些意涵明確的藝術形象,比如明月,表示心有所悟;空山,意喻道性自在;蒼崖白鶴,象徵無牽無掛……白玉蟾精通道教,自然熟稔這些物象的寓意;而且,他創造性地營造了許多詩境,引領讀者走入那從自然存在並經升華而成的藝術境界(如其詩句「日暮山屏增紫翠,曉來天籟自簫笙」「有客放船芳草渡,何人吹笛夕陽樓」「煙迷洞口苔三徑,風吼松梢月一痕」「蝴蝶夢殘天拂曉,杜鵑聲斷月黃昏」「紫麟曉舞丹丘雲,白鹿夜嚙黃芽蕊」等等)。故此,他除了純熟地描繪奇觀異景之外,他也不時寄寓著濃厚的古今人文氣息和眷切的人間關愛情懷。如此一來,其詩詞自然便既能瀟洒出塵,而又富有十足的人情味兒了。

詩吟道學見人情 白玉蟾道學詩詞中的人文情懷



淡煙芳草可以入吾畫,古藤怪木可以入吾書(資料圖)


這裡,我們不妨試舉幾個詩詞例子予以品鑒。


在南宋末年那些不時出現的兵荒馬亂的歲月里,普通百姓是需要積貯糧食以備不時之需的;對此,白玉蟾在諸如撰寫《仙岩行》這樣本可純粹描寫景物的詩篇里也不忘對普通百姓的關切之


「醉攜七尺霜前竹,雲錦山前灣幾曲。溪頭秋雨添寒綠,蛟龍冷浸一壺玉。蓼花錦岸紅欲流,稻田高下鋪棋局。碧岩聳出碧天半,鳥不敢飛雙縮足。古洞無人石酒酢,峭壁仙倉積天粟。」


而在送友人這個既不朽但亦容易寫成俗濫的題材里,而白玉蟾因富有人文情懷的支撐而使其詩寫得令人別有會心,其感染力無疑便極為強勁的了。且看他這題為《短歌行》的長篇七言古風,其全篇道是:



我適越,君適秦。舟掛越帆猶柳下,馬回秦首更江濱。江濱綠柳多煙顰,岸下碧水生風鱗。四海交遊不易得,一州雲月聊相津。向來君亦何為者,空自紅生滿袖塵。君行無遽行,感我思古人。詩禮謾撩頗牧笑,弓刀自取荀楊嗔。君不見趙璧生還燕圖死,輕肥關心不顧身。又不見鴻門舞罷已成陳,怒撞玉斗豈無因。夫誰擊笏血朱泚,或者明年貴買臣。題柱高司馬,棄繻壯終軍。君去幾時回,此別休愴神。百萬呼(按:原作「吁」,據明抄本、乾隆本改)盧銀燭夜,十千買酒玉樓春。



該詩中使用了歷史上有關的著名人物(所涉時間從先秦直至漢代和唐代)的大量典故,來表明白玉蟾對離別之際友人的不無關愛之情以及他對世事的無窮嘆息之心。


而在一闋長調詞《蘭陵王》里,白玉蟾也不忘通過身邊所處境地的描寫而曲曲傳達出了他這種對世人極為關切的最為本衷的情懷了:


「一溪碧。何處桃花流出。春光好,尋個,小小籃輿漫行適。蒼苔滿白石。澗底陰風凜栗。疑無路,幽壑琮琤,峽轉山回入林僻。 千峰呈翠色。時亦有聲聲,樵唱漁笛。忽然一樹櫻桃白。又回頭一顧,掀髯一笑,詩情酒思正豪逸。虎蹄過新跡。 冪冪。霧如織。見異草珍禽,問名不識。山靈勒駕雨來急。欲游觀未已,仆言日夕。看來看去,似那裡,似少室。」


當然,他在《水調歌頭》詞中所說的:


「杜宇傷春去,蝴蝶喜風清。一犁梅雨,前村布穀正催耕。天際銀蟾映水,谷口錦雲橫野,柳外亂蟬鳴。人在斜陽里,幾點晚鴉聲……」可見作者正乃通過對時令和景物的描摹,來見出道士白玉蟾其本質里作為文人的原生態的一面,可謂關愛世人的生活,絲毫不爽。


另如他在長調詞《念奴嬌》中所說:


「廣寒宮裡散天花,點點空中柳絮。是處樓台皆是玉,半夜風聲不住。萬里鹽城,千家珠瓦,無認蓬萊處。但呼童且去,探梅花,攀那樹。 垂簾未敢掀開,獅兒初捏就,見佳人偷覷。溪畔漁翁蓑又重,幾點沙鷗無語。竹折庭前,松僵路畔,滿目都如許。問要晴,更待積痕消,須無雨。」

詩吟道學見人情 白玉蟾道學詩詞中的人文情懷



一犁梅雨,前村布穀正催耕(資料圖)


這裡,白玉蟾儘管一如既往地寫他的仙家生活,但更為重要的是他在自己所處時,還不忘連帶說及「偷覷」的「佳人」,「溪畔蓑又重」的「漁翁」,加以凄清環境的如許渲染,我們便大可見出其人心的廣大和道心的博愛了的。


此外,他如《行香子·題羅浮》這闋介於小令與中調之間的詞作里所透露出來的,則既有本我自在的瀟洒,又對身邊風物的留戀,但更多的則是對銅臭世界的譏刺乃至無奈的嘲諷;當然了,其間也有對古代賢哲的嚮往之情。尤其是後者,則似乎更為普通道人所不該當有的情懷了;而一旦擁有了這種思緒,則無疑更能見出白玉蟾其實並未忘懷人間世,看似曠達的背後越發見出其古道熱腸的世道人心,這自然便顯得尤為難能可貴了。其全詞如下:


「滿洞銅錢,買斷風煙。笑桃花、流落晴川。石樓高處,夜夜啼猿。看一更雲,三更月,四更天。 細草如氈,獨枕空拳。與山麋、野鹿同眠。殘霞未散,淡霧沉綿。是晉時人,唐時洞,漢時仙。」


至於他《題丹樞先生草庵》中所說的「數朵奇峰如削玉,一溪秋水生寒綠。幸有白雲深處茅,更兼明月壇前竹。誅茅伐竹結遽廬,現成山水可樵漁。隨緣隨分山中住......一廬瀟洒空無物,身中有寶不求人」云云,也不由不使人頓覺他其實並未忘世而超然物外;而他之所以擁有這種情懷,正是其廣大博愛情懷在通過物化後的折射所致。而這,毋庸置疑是他這難能可貴的情感外露。


至若他的古風名篇《悲秋辭》,庶幾可與唐人王若虛那有著「孤篇壓全唐」這一盛名之作《春江花月夜》相媲美了的。其間的詠景寫情,毋庸置疑地達到了一個極高的標度和極深的向度。同時,白玉蟾也從中透露出他對世人的關切情懷絲毫不稍減弱。而全詩寫得一如珠走玉盤,用語鏗鏘適切,音節華美瀏亮,聲情頓挫有致,這在被大多數學者稱為「有宋一代無詩」的時段里出席,而且,該詩竟然還出自一位方外人士之手,便尤其令人不但足可耳目一新,而且更見出其非凡的詩思詩才與迥出時輩的詩藝錘鍊功夫來。其全詩道是:



蟲聲樹聲各已變,吾知流年暗中換。晝烏夜兔忙如箭,各光漸入蘆花岸。蘆花白兮蓼花紅,鴻雁跧蹲滿荻叢。牡丹海棠如夢中,蓮藕香散池館空。人生歲月去如水,燕去鶯歸一彈指。星霜磨老道人心,滿目世人紛如蟻。感今慨昔令人愁,乃知宋玉非悲秋。 江山紫翠餞漢唐,風物不復追商周。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紛紛知何限。古人憐今今憐古,夕陽影里雲影亂。此身飄飄如游塵,身體髮膚皆他人。尚余方寸管喜怒,不敢漏世天公嗔。 向時歡娛成冷落,誰與感慨憐蕭索。定知悲喜取取勝散因,世間果無揚州鶴。 所可悲者仇且孤,覽鏡自笑清而癯。安能十事九如意,定數豈復人能逾。秋風起兮秋水寒,秋心悲兮秋興酸。佳人一去不復還,顧影度此時光難。此心寥寥秋夜月,孤光散入寒光闊。夜深月落無人知,江上漁翁空網撒。不堪舉此向愁人,使人泣下肝腸裂。何人為我調素琴,疊疊為我寫孤襟。庶令鬼神伴伊泣,山空樹冷風蕭森。




白玉蟾詩詞中的人文關懷


事實上,白玉蟾幼時即能背誦九經,長大後便又能夠飽覽群經,達到無書不讀的地步,以至於他精參三教(儒、釋、道),淹貫九家(儒、道、墨、法、農、名、雜、陰陽、縱橫),遊歷山川,廣結師友,最終得成大器,以至於成為道教南宗世祖。其人知識淵博,當時不僅道教中人都向他求教,就是一些著名的儒家、文人、禪家、官吏也都向他請教;其詩詞名氣極大,所謂「隨身無片紙,落筆滿四方」。紀曉嵐在《四庫全書》中評價他「綜羅百家,廣博精微」,這委實是確鑿不虛的。而他這「綜羅百家,廣博精微」,亦即詩詞經常引述經典,雜用故實,且能信手拈來,於舉重若輕中顯得圓融一體,韻味覃覃。有些詩句看似平常,反映到詩詞創作上,尤其是有關人文關懷的詩詞上時,便尤其顯得既含蘊豐富,又顯得高雅多方了。所以,他除了能夠幾乎純用白描的手法寫景寫情外,還不時驅遣古代典實來抒發他的人文關懷,並志其「道化天下,世界玄同」的思想境界來。

詩吟道學見人情 白玉蟾道學詩詞中的人文情懷



漸流觴曲水,修禊山陰(資料圖)


比如他的《沁園春·三首(寄鶴林)》詞句:「嘆折腰為米,棄家為酒」,引用《晉書·陶潛傳》里的典故,說的是陶淵明不肯為了五斗米折腰的倔強人格的事迹;又如其中句子「琴書外,且樂天知命,復用何疑!」則系引用《易·繫辭》里的寓意,來表明不與世人爭持的曠達情懷。而如其《賀新郎·雪》中的詞句「天女不知維摩事,謾三千世界繽紛集」,徵引的正是《智度論》《俱舍論》和《維摩詰經觀眾生品》等書卷中的典故,來表明他對眾生世界的關切和不舍;其「乍雨還晴,似寒而暖,春事已深」,則分明系引用《書·堯典》典故;「漸流觴曲水,修禊山陰」,卻是引用王羲之《蘭亭序集》所寫的他們一干文人上巳佳節雅聚蘭亭曲水流觴飲酒賦詩之事;至於其《摸魚兒》里的詞句「身游樞府,奈詔入玉樓,猛騎箕尾」,「樞府」引自《通考·職官考》,「玉樓」引自李商隱《李賀小傳》,而「騎箕尾」則引自《莊子·大宗師》;至於其《菊花新九首》中「五雲」、「天真」則引自《雲笈七籤》,「勞生」引自《莊子·大宗師》,「東皇」引自《楚辭·九歌》,此外如「操觚」、「弄翰」、「鶴書」、「太虛」等語詞亦引自《文選》各名篇……由此可見,白玉蟾委實是諳熟經史子集,驅遣文詞簡直就像是在點擊一台全新的電腦般便捷而準確,如果那時也確有電腦的話。


如果說鄙人在十多年前撰寫並出版拙著《宋詞故事》一書時,其中關於白玉蟾的事迹,亦即如他在《自贊二首》描述他自己的「千古蓬頭跣足,一生伏氣餐霞。笑指武夷山下,白雲深處吾家」以及「神府雷霆吏,瓊山白玉蟾。本來真面目,水墨寫緗縑」,還只是看似自贊,實是以自嘲或調侃口吻來表明他浪跡江湖以及傳道作詩繪畫,可謂「不由學識而能,不假思維而得」的高人韻士般的生涯和況味的話,那麼,他的組詩《秋霄》(其一)「秋色何凄凄,奈此可憐霄。銀河望不極,萬籟涼蕭蕭。雲花遠縹緲,月影寒寂寥。一雁蹲滄洲,群螢飛斷橋。仰盼蒼松枝,黯然不自聊」,以及《秋霄》(其五)「長天與遠水,極目煙冥茫。暮鴻孤悲鳴,霜林萬葉黃。倚松望翠微,數點寒螢光。吾非長夜魂,墮此寂寞鄉。衷情憑誰訴,空山草木長」,其間參錯使用「漢樂府」《古詩十九首》的情韻與語詞,則分明尤可見出他為心愛黎民而不得為之解紛的惆悵之情了的。須知這可已是一種突破個人自我的「小我」,而傾向了人間大愛的「大我」啊。而這些典故的有效運用,都使白玉蟾的人文情懷更顯蘊藉有致而並不令人一覽無遺,耐人一再咀嚼之下而又使人頓覺其富有風神而餘味無窮。


而他的長調詞《滿江紅·詠白蓮》中的「昨夜嫦娥游洞府,醉歸天闕。緣底事,玉簪墮地,水神不說。持向水晶宮裡去,曉來捧出將饒舌。被薰風吹作滿天香,誰分別。 芳而潤,清且潔。白似玉,寒於血。想玉皇后苑,應無此物,只得賦詩空賞嘆,教人不敢輕攀折。笑李粗梅瘦,不知他真奇絕。」此詞分明可見出他的一腔諄諄教導的心意,雖重在寫景,而其「道化人間,世界玄同」的美好寓意仍在其中不時跳躍,並令人不禁思而得之的。又如他的《摸魚兒》說:


「這身兒,從來業障。一生空自勞攘。生生死死皆如夢,更莫別生妄想。沒伎倆。只管去、天台雁盪尋方廣。幾人不省。被妻子縈纏,生涯拘束,甘自歸黃壤。 世間事, 一斤兩個八兩。問誰能去俯仰。道義重了輕富貴,卻笑輪迴來往。休勉強。老先生、從來恬淡無妝幌。一聲長嘯,把拄杖橫肩,草鞋貼腳,四海平如掌。」


這首詞雖然表達的幾乎同《勸道文》一致的化人思想,但它卻因為有著體己的人文情懷而使人特別受到了感染。


此外,他所寫的《安分歌》雖說也是「勸道」之歌,但無疑也可看出他那絕不菲薄的人文情懷,道是:



神仙底事君知否,君若知兮求不苟。先且回頭自揣量,須量瞞心方開口。神仙有術非不傳,也要儂家有夙緣。若也人人皆會得,天機容易向人言。學道學仙須篤志,時然一念無疑意。如是操心無始終,又道辨金將火試。你們心地荊棘多,善根才發便成魔。若能先合神仙意,已分無時也奈何。心地不明言行惡,做出事來須是錯。自家無取他無求,思量何似當初莫。恁地思量本故然,且教自己故心堅。君看古今得事者,一片靈台必不然。未見志人須願見,逢著人時心百變。何緣傳授有易難,自是玄門未歷煉。問你如何不料量,自家窮達任穹蒼。但且奈心依本分,人言有麝自然香。玉蟾本是山林客,尋個好心人難得。於今且趁草鞋壯,臉似桃紅眼正黑。玉蟾你也好獃頭,何似拂袖歸去休。有可度人施設處,便還鍾呂逞風流。無人知,獨自去,白雲千里不回顧。依前守取三腳鐺,且把清風明月煮。



與此相類似的,白玉蟾在詞作方面頗具代表性的一首當屬《水調歌頭》,曰:


「堪笑廛中客,都總是迷流。冤家纏縛,算來不是你風流。不解去尋活路,只是擔枷負鎖,不肯放教休。三萬六千日,受盡百年憂。 得人身,休蹉過,急須修。烏飛兔走剎那,又是死臨頭。只這眼前快樂,難免無常兩字,何似出塵囚。煉就金丹去,萬劫自逍遙。」


我們讀罷,自然便不能不受到了他的深深啟迪和幽幽感化。


誠然,他的長調詞《水調歌頭》中所說的「一個江湖客,萬里水雲身。鳥啼春去,煙光樹色正黃昏。洞口寒泉漱石,嶺外孤猿嘯月,四顧寂無人。夢魂歸碧落,淚眼看紅塵。煙蒙蒙,風慘慘,暗銷魂。南中諸友,而今何處問浮萍。青鳥不來松老,黃鶴何之石爛,嘆世一傷神。回首南柯夢,靜對北山雲。」——讀者固然也是可以深深地體會到了他的一腔關愛之情和對友人慾濟乏術的感傷之意了的。還有如他的長調詞《沁園春》所說的:


「大丈夫兒,冰肝玉膽,礪山帶河。算此身此世,無過駒隙;一名一利,未值鴻毛。相府如潭,侯門似海,那得煙霄爾許高。當初我,是乘雲御氣,幾百千遭。 此生勛業無多,也手種梅花三百窠。又只曾嗅著,廟堂鐘鼎;只曾拈得,帷幄弓刀。玉帝遙知,金書何晚,時有鶴鳴於九皋。如今且、向風前浪舞,月下高歌。」


這也同樣可見出他的高妙的人文情懷,雖然其間用韻因系宋人方音之故,在今天看起來顯得不無彆扭。但總之,作為深思有得的道家和成就卓著的詩人,白玉蟾的詩不乏訴說情感之作,有觀物動情的,有憂國憂民的,有喜逢詩友的,有讚歎學道欣悅的,而且其思深情切,著實不可多得。

詩吟道學見人情 白玉蟾道學詩詞中的人文情懷



雪霽兮雲收,思我故人兮傷懷(資料圖)


而白玉蟾的《紅岩感懷》四首大多頗具悲天憫人的高亮情懷,而這情懷使得他的凄苦之情業已外化為別具震撼的動人力量。如該組詩的其二道是:「猿啼兮鳥哀,風嗖嗖兮雪皚皚。雪霽兮雲收,思我故人兮傷懷。」而其四則說的是:「草青兮煙冷,山蒼蒼兮水楚楚。山深兮地僻,青鳥不來兮凄苦。」若沒有自身具有悲憫情懷的人,則是斷斷乎寫不出如此凄苦而又關切世人的風調的;而這風調,則又正好見出其心底里的人文關切情愫。


至於如他看到天旱時便立馬創作《祈雨歌》,這更是白玉蟾絕對不會放過的這一絕好表達人文情懷的契機了:


「天地聾,日月瞽,人間亢旱不為雨。山河憔悴草木枯,天上快活人訴苦。待吾騎鶴下扶桑,叱起倦龍與一斧。奎星以下亢陽神,縛以鐵扎送酆府。驅雷公,役電母,須臾天地間,風雲自吞吐。欻火老將擅神武,一滴天上金瓶水,滿天飛線如機杼。化作四天涼,掃卻天下暑。有人饒舌告人主,未幾尋問行雨仙,人在長江一聲櫓。」


不難看出,他這一憐憫農家之情極為深重,而且詩味濃郁,深深顯出他的曠世高懷,自然是令人分外動容。


白玉蟾還喜寫組詩來表達其特有情懷的,如《華陽吟三十首》《曲肱詩二十首》《贊歷代天師》(三十二首)等即是。此處恕不贅述。但總之,而且也由此可見,白玉蟾雖為入道之士,但其文學造詣卻委實頗為高妙,其作品中存有大量傳達世人情懷之作,其中贈別者有之,懷人者有之,思鄉者亦有之。對此,晚清著名詞學家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中曾評論其詞曰:「葛長庚詞,一片熱腸,不作閑散語,轉見其高。其賀新郎諸闕,意極纏綿,語極俊爽,可以步武稼軒,遠出竹山之右」,「脫盡方外習氣」。我們從中也不難看出,著名詞論家陳廷焯這一論斷無疑是「具眼之見」。大抵也正是因為這,我們且再來看看一首題為《水調歌頭·自述·其八》的長調詞,便不覺別有一層意會的了:


一個清閑客,無事掛心頭。包巾紙襖,單瓢雙笠自逍遙。只把隨身風月,便做自家受用,此外復何求?倒指兩三載,行過百來州。 百來州,雲渺渺,水悠悠。水流雲散,於今幾度蓼花秋。一任烏飛兔走,我亦不知寒暑,萬事總休休。問我金丹訣,石女跨金牛。


一如上文所闡述的,白玉蟾在其該長調詞中所自許的「一個清閑客,無事掛心頭」,這其實並不確鑿。也就是說,若說他是「一個清閑客」,或許有其合理的內核和事實存在,但若果真相信他這「無事掛心頭」的自述,則固然是謬以千里了,因為這只能是他最為謙虛的說法罷了。因為我們從以上所評點到的詩詞里,分明可看到白玉蟾正是一位活脫脫關愛人生和世人的仁人志士,而不僅僅只是一個身處方外的所謂「無為」的道士而已。


說到這裡,筆者忽然記起有人說在1206年春,時年12歲的白玉蟾赴廣州貢院參加童子科,考官韓世忠以《織機》出題,白玉蟾便當場作詩:「山河大地作織機,百花如錦柳如絲。虛空白處做一匹,日月雙梭天外飛」云云,究其實,這大抵也只能是後來好事者臆造所致。因為該詩第二句出韻(雖則白詩中出韻情況倒也並非僅見),而且首句「失律」,加以次句「失對」,至於三四句雖屬「隔句拗救」句格,但其用語措意距離白玉蟾精熟詩法及其技巧的絕高水準甚遠,當是可以斷定的。此外就更別推究「考官韓世忠出題」云云,跟事實是否相符的了。但世人之所以如此以訛傳訛而不予細究,也許就是由於受到白玉蟾《大道歌》「山河大地幾年塵,陰陽顛倒入玄谷」或《呈萬庵十章·參同》「山河大地自群動,蠢動含靈共一龕」等句子的影響,抑或就是受到其中《清靜經》「大地山河一卷經,拈來題目甚分明」的恣意截取並予以肆意推演所致的訛誤傳聞吧。



總 結


但總而言之,白玉蟾具有如此高妙的詩詞成就,卻是明擺著的一個巨大事實存在。只是他何以會擁有如此高妙的詩詞成就?其實,他自己在總結詩詞寫作時,也曾不由自主地泄露了個中因由之一斑的。如白玉蟾在《春興七首》之七中曾自我申明道:「煙嫩靄弄晴暉,誰見詩人太息時。風主庭前花壽夭,水占溪上柳安危。」可見,他的「詩人太息時」,正是由於其「道化天下,世界玄同」的人文情懷使然,以至於他一旦落筆,便把這種擁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情懷貫注其間,使得他的詩詞作品具有非凡的魅力和魔力。同樣地,白玉蟾《武夷有感十一首·結末》也寫道:「道人心與物俱化,對景無詩詩自成。詩句自然明造化,詩成造化寂無聲。」白氏這首詩無疑既道出了他自己詩歌的成因,同時也透露出了其詩詞作品所蘊含的真諦。


白玉蟾自稱「對景無詩」,就是說自己無心作詩,這其實也是客氣話而已;這是因為,須知同題而寫有多達數十首作品的人,哪裡會是一個「無心作詩」的呢!?至於為凈化心靈,在本我的藝術煉丹爐里點化物象,經過「進火」「退符」「溫養」等一些列自然程序,原始物象化成詩歌意象——這大抵就是白玉蟾在修道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詩歌創作體驗的吧。而通過所創作的一系列詩歌意象的成功顯露,白玉蟾不僅加深了自己對大自然的感受,而且也用以反觀自我,進一步認識內在的丹功造化。他的這種因任自然的創作手法乃得自唐末呂洞賓和張伯端諸位南宋祖師的啟迪,同時又對南宋以後的全真道派詩人的創作有著較深的影響,從而在我國道教文學史上也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因此,他的許多詠物、述懷之詩寫得富有靈性和飽含詩意,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審美價值。至於白玉蟾有一首自稱是在「我祖」也就是「九世」祖白居易啟發之下,他這個所謂的「九世孫」所作的不無踵事增華式的《琵琶行》,其中有句道是:


……居士悲樂似此婦,此婦激發居士情。居士還朝此婦死,琵琶古聲今已矣。……亭空江闊情何極,一思古人一嘆息。……江國凄涼人自愁,香山一去三百秋。長江不管愁人恨,淚與江波不余流。九江風月嗟無主,孤月依然幾今古。江頭愁絕到三更,琵琶不作亦凄苦。我來適是九世孫,思賢懷古獨銷魂。悲風如舞琵琶調,哀鳥如歌琵琶弦。古人去去不復返,孤亭寂寂寒江遠。琵琶無聲萬艇橫,留得廬山遮醉眼。

詩吟道學見人情 白玉蟾道學詩詞中的人文情懷



古人去去不復返,孤亭寂寂寒江遠(資料圖)


這詩句里既說出了寫好詩詞的一些機竅,同時更是將時間和空間對照著寫來,且以宇宙渾化的思緒在其間綿亘著,顯得別具蘊含而令人無限低回。可以說,正是由於白玉蟾這一人文情懷的始終貫注其間,所以使得其詩詞不但韻味盎然,而且也深深地能夠移人情性而不二話。自然,白玉蟾不但很早便以其詩被選進了所謂「人手一冊,家置一編」的《千家詩》而不朽,而且以其自身一再關愛人間的「道化天下,世界玄同」的博厚情懷,更是令人景仰不已,乃至為之三嘆不置。


走筆至此,阿袁不覺有小詩為證,曰:


眼下樂王春,風雲上下巡。身為高道士,心識好詩人!


然而終覺意猶未盡,阿袁便在此再吟錄七絕一首以殿尾並用以向方家叨教焉:


幾回天畔越煙雲,指目三山遣六軍。道上詩詞誰不愛,知他心裡識人文。(編輯:憶慈)


溫馨提示


「道化天下 世界玄同」有獎徵文活動投票環節開始啦!歡迎投下您尊貴的一票。投票以後,移步評論區留言,就有機會在投票結束後獲得精裝版《白玉蟾真人全集》一套哦,快來吧!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全真教不只是修行煉丹 悲天憫人才是最高理想
謙卑恭敬 智慧曲全 才是制勝之策
人心多混亂 一念轉純真
作為自由出入天門的天庭「順豐速運」CEO為何不要工資,甚至連辦公室都不要?
凈明道的忠孝思想及對當代社會的價值與意義

TAG:騰訊道學 |

您可能感興趣

詩詞丨吟端午詩詞,感古人情懷
著名畫家陳永鏘談梅社:這裡沒有學術爭論,只有文人情懷的交流
古代豪宅和文人情懷
梁信志 人情世故
《陰符經》思維,人性伏藏天道,天道相通人情
南師箴言:所謂「人情」
文人情懷,張冬峰
三本奇書《小》《菜》《圍》,讀懂人情世事,學會為人處世
紀錄片《講究》詮釋身邊人的「匠人情懷」
人情薄如紙(深度美文)
《水滸》里的人情
歷史名人情書系列,魯迅最悶騷,稱愛人為「小刺蝟」!
《紅樓夢》4:人情世故中的史湘雲
幽默故事:人情禮
李白的四次婚姻:揭秘詩仙李白的私人情感世界
唐朝白話詩《吾富有錢時》,寫盡人情冷暖,句句扎心
《歡樂頌2》最厲害的女人:比安迪智慧精明,比樊勝美通人情世故
夫鵲之聲 人情喜之——玉雕中的喜鵲文化
《楚喬傳》林更新終於學聰明了,知道讓趙麗穎欠自己一個人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