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紀念這位老人,與其刷屏,不如……

紀念這位老人,與其刷屏,不如……

紀念這位老人,與其刷屏,不如……



2017年2月19日,是鄧小平先生逝世20周年紀念日。這一天的社交媒體,滿屏皆是鄧小平逝世,20年後,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意識到這位政治家的偉大之處。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鄧小平在1993年說:「我已經交卷了。」但改革並未隨著鄧小平的「交卷」而結束,在他去世後,中國在各個領域的改革得到進一步推進和深化。


今天的中國,怎樣做才是對鄧小平最好的紀念?在給《Vista看天下政商智庫》撰寫的這篇獨家文章中,知名評論家鄧聿文先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和思考。


本文選自《Vista看天下政商智庫》「觀察」欄目


全文共4497字,主要內容:

從文明史角度認識鄧小平:中國現代化的過程中雖然強調仍然要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但引入資本主義的生產和分配方式,使西方的知識和文化得以廣泛傳播。自由和人權因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尊重和保護。


鄧小平對中國的做出了三方面的貢獻:一是撥亂反正,二是減貧,三是引入了市場機制,初步建立起了市場經濟。


今天的現實和鄧小平時代,尤其是改革開放初期有諸多不同。人們對改革的看法和支持力度主要不是基於觀念——當然這也很重要——而是基於利益,今天很難像改革初期那樣對某件事情有一致意見。


鄧小平曾說:「我們要趕上時代,這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完成鄧小平未竟的改革是對他最好的紀念。


本篇為節選,全文是《政商智庫》付費內容。

鄧小平曾說,歷史宜粗不宜細。這個評價歷史的方法論,同樣適用於已成為歷史人物的他。


2月19日是鄧小平逝世20周年紀念日。在鄧誕辰110周年紀念日時,習近平總書記曾對鄧作了高度評價,其中特別指出鄧小平留給中國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遺產,是他帶領中共和人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鄧小平理論。習近平進而總結說,中國近代以來的全部歷史告訴我們,中國的事情必須按照中國的特點、中國的實際來辦,這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正確之道。

紀念這位老人,與其刷屏,不如……



2月17日,鄧小平同志逝世20周年之際,四川廣安各界來到鄧小平銅像前敬獻花籃

實事求是地說,鄧小平對當代中國的貢獻,是巨大的,他扭轉了國家的發展方向,將中國引導到現代化的正確道路上來了。沒有鄧小平,中國可能也會走向這條道路,但時間要晚,成本要大得多。


▌從文明史角度認識鄧小平


今天我們評價鄧小平,一定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分歧。要準確客觀地認知和評價鄧小平,就需要我們不局限於一些具體事件。對鄧小平而言,從大歷史即文明史和中國現代化的角度去認知,可能會是一個好的視角。


鄧小平出生於110年前。那正是晚清末期,是中國皇權社會和帝制走向最終解體的前夜。傳統中國在有明一朝其實就在開始緩慢發生變化,一些類似於資本主義萌芽的因子已經出現,但直到19世紀中期,隨著東西方文明以戰爭的形式相遇,特別是隨著甲午戰敗,這個老大帝國才被驅趕到近代文明的軌道上,開始真正的變革。可以將之稱為中國現代化的第一波,它以洋務運動為起點,中間經歷了晚晴的改良與革命之爭,繼而民國建立和五四運動,一直到國民黨政權對大陸的短暫統治,抗日救亡。

這段歷史大約近百年,它是中華民族的一段苦難史,外侮與內亂交織,而從文明的角度看,則表現為儒家文化徹底臣服於西方文化,從西方尋求救國救民之真理,不過傳統文化的深層結構仍然沒有遭受大的破壞。


中國現代化的第二波是新中國的建立,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改革開放,時間跨度約30年。中國結束了外侮的歷史,但國際環境仍然險惡。由於急於趕超,徹底擺脫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認知和命運,以及實現領導人心目中純而又純的烏托邦共產主義理想,中國在這一階段文明的選擇上,倒向了蘇聯,全盤借鑒和接受蘇聯式的社會主義,建立了一個高度集權的體制,以計劃機制、國有企業、分配上的平均主義、城鄉隔離以及權力壟斷為特徵。


在文化上,表面是要打碎和破壞一切舊的傳統文化,包括資本主義文化,實際上是以另一種形式復辟了傳統文化最腐朽的部分,即封建的人身依附關係和血統論。「文革」是它登峰造極的表現形式。這段歷史可以說是中國在探索現代化過程中走過的彎路,是一種以現代形式的對現代文明的背離。


現代化的第三波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啟的改革開放,至今也走過了30多年。這一段歷史以改革開放和社會走向正道為標誌,用官方的語言說,改革開放是它最鮮明的時代特徵,這是對前一段歷史的糾錯,是對蘇聯式社會主義的拋棄。將過去束縛生產力發展的各種舊制度和舊體制,主要是計劃體制打破,引入市場機制,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同時打開封閉的國門,向西方世界開放。


從文明史的角度看,這段歷史雖然強調仍然要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但引入資本主義的生產和分配方式,與西方文明接軌,致使西方的知識和文化得以廣泛傳播。自由和人權因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尊重和保護。

紀念這位老人,與其刷屏,不如……



1992年,鄧小平南巡深圳時的照片


▌鄧小平最主要的貢獻是將中國帶回現代化正軌


鄧小平參與了中國現代化這三個階段的大部分,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見證人。但在每波現代化中,角色和所起作用不同。在第一波中,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一個「跟隨者」;在第二波中,是一個重要的參與者;到了第三波,則變成了一個主要的決策者和設計者。鄧小平對中國的貢獻主要表現在第三階段。具體而言,做出了三方面的貢獻:一是撥亂反正,二是減貧,三是引入了市場機制,初步建立起了市場經濟。


撥亂反正不但指的是解放了當時被打倒的一大批中共老幹部和廣大知識分子,更指的是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恢復了毛澤東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將在「文革」發展到極致的階級鬥爭為綱扭轉到經濟建設上來,從此中國告別了以階級鬥爭挂帥的歷史,走向了務實的以經濟建設為主的發展道路。


減貧是撥亂反正和推進經濟建設的結果。中國在改革開放的30餘年,貧困人口從改革前的6億多(當時的總人口是8億)降低到目前的3千多萬——按照中國自己的減貧標準——這是人類減貧史上了不起的奇蹟和貢獻。這個功勞很大程度上也要歸於鄧小平實行的改革開放和以經濟建設為主的發展道路。


市場經濟是鄧小平的又一貢獻。沒有對市場機制的承認和引入,就不可能有中國快速的發展,也不可能有這麼大的減貧成就。新舊時代的一個顯著區別,就是市場。承不承認市場的作用,並讓市場發揮它的作用,決定著社會能否擺脫貧困和走向現代化。


鄧小平帶領中國進入了現代化的發展正軌,同人類的主流文明相擁抱。儘管中國在這條路上還要走很久,但畢竟開弓沒有回頭箭。


我始終堅信,每個國家的現代化目標是一致的,即都是為了實現自由、民主、法治和市場,且這幾個目標的內涵在每個國家也是相通的,但實現這個目標的形式和途徑則必須根據本國國情去闖去試,尤其對中國這樣一個有著5000年文明、國土廣大、人口眾多、內部差異很大的國家來說,更不能脫離本國歷史和國情去發展,在這一點上,是有路徑依賴的。這也是中國在百多年現代化中會有反覆,走過很多彎路的原因。


……


本文作者為Vista政商智庫特約觀察員鄧聿文


掃描二維碼,可訂閱智庫>>>


更多智庫內容


熱點分析 | 住單間卻不給開小灶,「太子爺」李在鎔身陷囹圄,但三星集團還留著一口氣


「三星家族人才輩出,首順位繼承人的跌倒,可能激發家族內爭位衝突,卻未必對三星以及韓國經濟的根基有太大撼動。」>>>


智識 | 打「飛的」上下班都不能滿足迪拜土豪了,他們要坐中國產無人機


迪拜雖是一個彈丸之地,卻擁有世界上最令人驚嘆的城市景觀,比如世界上最高的塔——迪拜塔,最大的人工島——棕櫚島,以及最豪華的酒店——帆船酒店,然而它好像並不滿足於此,還想在前沿科技領域捲起一些波瀾,比如打個「無人飛的」。>>>


下載微刊APP,試讀政商智庫>>>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未來有多好 取決於你的經歷有多少
失去色情產業三年後,東莞找到它的方向了嗎?
創舉與崩壞:中國古代選官制度如何影響當下?

TAG:Vista看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個老人去世後,留下了一句話,讓人睡不著覺……
聖誕老人也會老,也會患病……這個視頻,讓無數人淚崩……
坐月子不能只聽老人的經驗之談,尤其是這些事,一定不能忍!~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說的就是這8句老人言
忘了帶鑰匙,這哥們想出了聖誕老人的招數……然而童話里都是騙人的……
聽老人說在家見了這4種動物絕對不能打,尤其是最後一種!
夏天帶娃,這幾件事真的不能聽老人的,照做就是坑娃!
不是嚇唬你,有些老人的帶娃方式是錯誤的,尤其是第六種!
這四位老人家的花鳥,真的看不夠!
故事:收留一對母子,卻是想做人的狐仙,老人一善念換回十年命
寶寶的這個行為,老人通常不贊成,但好處竟然這麼多!
這些惡習,老人歷來不碰的事,你有沒有碰了?
不是嚇唬你,這些老人的帶娃方式是錯誤的,千萬要不得,尤其是第六種
不用鉤針,這位老人的「編織」仍穿越時空,驚艷世界!
我爸癱瘓在床,老婆非但不照顧,還這麼對待老人!
億萬退休老人的真實寫照,我們這一代真不敢老去!看哭了!
當年的妲己竟然沒有死去!只是變成了老人家!現在這幅摸樣?
老人總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這個在北京街頭乞討的老人,是人人喊打的國家罪人!而這背後的真相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