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中國和式創新:引領未來

中國和式創新:引領未來

導讀


面對「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以及將中國看作「山寨大國」「經濟怪物」的偏見,「和式創新」對中國的崛起與創新發展模式,作出了獨特的解讀。

中國和式創新:引領未來


和式創新基於中國的「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一種剛柔相濟、智者求同的共建、共享、共贏的戰略模式, 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模式與解決方案。


和則成體,合則聚勢。和式創新將有助於中國企業打造全球化思維、戰略思維和全球競爭力。


今天的人口紅利已不在,工資上升,成本加大,經濟放緩,中國經濟如何軟著陸?中國經濟能否可持續性發展?

和式創新的精髓,即:「擁抱矛盾,與時俱進,求同存異,和諧包容」——這便是和式創新的四大支柱。四大支柱各領風騷,相互依存,助推可持續發展,引領未來。


其價值體系可以用「三個融合」高度概括:


前瞻性戰略和應急性戰略的融合;


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融合;


東西方管理思想和智慧的融合。

和式創新更多體現在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領域。它包含有兩個層次:


一是理念和哲學上的創新。


它作為頂層設計的指南,打破精神桎梏,幫助啟發人們的思維和解決上層建築領域的問題,促進社會可持續性發展。


二是技術和管理上的創新。


它平衡和協調「自主創新」和「模仿創新」,促使經濟和生態可持續性發展,幫助打造堅實的經濟和環境基礎。兩個層面的創新相輔相成,使得「和」式創新成為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

技術和管理上的創新,其中包含「技術轉移之上的創新」。中國只用了不到7年的時間建設運營了1.9萬公里高速鐵路,超過世界其他國家高鐵運營里程的總和。目前,中國高鐵已經完全擁有自主的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掌握了集設計、施工、裝備、製造、列車控制、系統集成、運營管理於一體的高速鐵路承載技術。


「模仿創新」與「自主創新」並不是一個對立的命題。從19世紀的美國、日本,到20世紀的蘇聯,這些後發大國崛起的過程中,都曾大規模地引進先進國家的技術,通過技術追趕,技術轉移,技術跨越,技術創新,後來居上,成為行業引領者,取得了跨越式發展。中國高鐵從「追趕者」到「引領者」的華麗轉身,充分體現了「技術轉移之上的創新」的威力。


和式創新的「四大支柱」


擁抱矛盾

中國向來不缺乏擁抱矛盾的哲學思想。中國傳統哲學從來不是一個單一的學派,而是集合了多種哲學流派的智慧,有些甚至是矛盾的。


比如,孔子說:「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恭敬而不符合禮就會勞倦,謹慎而不符合禮就會畏縮,勇敢而不符合禮就會作亂,直率而不符合禮就會尖刻傷人。)」。


「禮」在這裡的根本目的是產生中和作用,使「恭、慎、禮、直」不至於過度,達到和諧統一的境界。由此看來,「禮」與「和」之間無疑是既相矛盾又相統一的辯證關係。按照孔子的禮治哲學,就是希望人們在遵守禮法的前提下和睦相處。正所謂「禮之用,和為貴。」可見,孔子所崇尚的人生意境是在矛盾中謀求調和與融通,一種和諧的意境。


老子「無為而治」的哲學思想,說到底就是「擁抱矛盾」的大智慧。張載對於辯證法規律的歸納中,核心也是「仇必和而解」。他還把事物的矛盾變化概括為「兩與一」的關係,說:「兩不立則一不可見,一不可見則兩之用息。」認為兩與一互相聯繫,互相依存,「有兩則有一」「若一則有兩」。


上述中國哲學思想是和式創新的精髓「擁抱矛盾」這一理念的根源所在。「擁抱矛盾」引領中國社會創新和政治改革。鄧小平提出的「白貓和黑貓論」「一國兩治」,不僅形成了治國之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中國人「創新詞典」中擁抱矛盾、激勵創新的經典案例。


與時俱進


「與時俱進」源自中華文化的總源頭——《易經》。《易經》的「益卦」中有這樣一句話:「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 與時偕行。」意思是, 給人民大眾帶來利益, 就像高天降下雨露, 大地滋生萬物, 沒有什麼固定的方法。如果抓關鍵, 就是隨時令前進, 把握時機施行。


在激烈的爭辯中,中國在2001年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 在2014年建立了「中國自由貿易區」,2015年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以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諸如此類的重大戰略舉措,促進了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更進一步講,「與時俱進」體現時代性。把國家的建設同當今世界先進生產力和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聯繫起來,同中華民族在21世紀實現現代化的奮鬥目標聯繫起來,與時代脈搏緊緊相扣,與時代發展息息相通,是時代精神最集中的體現。它更加突出了思想路線的進取性。它昭示和要求人們要有一種時不我待、不進則退的緊迫感,一種深切的歷史憂患意識,一種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一種不甘落後、奮起直追、實現民族復興的雄心壯志和能力。它更加突出了思想路線的時代性。它要求人們的認識要跟上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不僅要與時代同步,正確反映時代的主題和本質,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認清並把握時代和世界發展的大趨勢,進而始終站在時代發展和世界潮流的前列。


與時俱進更加突出了思想路線的開放性。它昭示和要求人們要具有全球化眼光和戰略眼光,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既要著眼國內,也要著眼世界;既要著眼現實,也要著眼未來。它更加突出了思想路線的創新性。它要求人們不斷發現和掌握新的真理,從而避免真理可能因跟不上事物的發展變化而變為謬誤,避免認識可能因跟不上事物的發展變化而產生偏差。


求同存異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同的東西和諧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間彼此不同;相同的東西相加或與人相混同,叫做同——各方面之間完全相同。孔子認為,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調。君子可以與他周圍的人保持和諧融洽的關係,但他對待任何事情都必須經過自己大腦的獨立思考,從來不願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則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只求與別人完全一致,這是在處事為人方面。


「和」是指一種多樣性有差別的統一,不同是指有自己的理念不盲目遵從他人。總的來說就是堅持自己的理想信念並包容理解別人的想法。《道德經》認為「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將矛盾對立雙方互相衝突交和作為達到和諧狀態的必要條件。


「求同存異」不是目的,而是為大家的共同目標服務,求同存異之後要做什麼是最重要的。周恩來在1955年萬隆會議上提出的「求同存異」思想無疑是一種創新。「和而不同」的實質是追求內在的和諧統一: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衝突;和諧以共生共長,不同以相輔相成。「求同存異」則是找出共同的地方而又不排斥不一樣的意見。兩者都是對寬容的一種解釋。「和而不同」是達到一定高度後的一種境界,「求同存異」則是為達到這種高度的修鍊方法。


和式創新中的求同存異,不僅僅成為中國參與環球治理、制定對外政策的基石,而且也是中國企業創建跨國公司理論,參與環球治理髮揮積極作用的支柱。


和諧包容


《左傳·襄公十一年》:「晉侯以樂之牛賜魏絳,曰:『子教寡人和諸戎狄,以正諸華,八年之中,九合諸侯,如樂之和,無所不諧。請與子樂之』」。社會和諧是人類社會的永恆理想。早在先秦時代,古人即從樂律的和諧發現了「萬物並育而不相害」的自然理性,並把它推進為「道並行而不相悖」的社會理性,由此提出「德行寬容」的主張。


《易經》中的《象傳》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此言不僅告誡人們要有大地的包容性、寬厚性、容忍性;而且告誡人們要有負載萬物的胸懷,不計較個人得失、個人恩怨;要有包容一切的高尚品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追求社會和諧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和世界人民的普遍社會理想,是各種文化中一種恆久的普世價值。在當今世界上,人與自然、人與人、國與國之間存在著種種矛盾和不協調,需要人類以正視現實的政治智慧和道德勇氣去解決、去調適。和諧社會理念的提出,反映了中國的一種內在需求,反映了世界的期盼,勢必激起一種普遍的心靈呼應和關注。


和諧世界理念與我們的外交基本理念一脈相承。中國外交的根基是獨立自主以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諧世界的提法來源於這一根基,同時又在此根基上有所發展。和諧世界要求各個國家、各種制度和各種文明之間不僅僅是和平共處、互不干涉內政、井水不犯河水,還進一步發展為和諧共存,增添了彼此尊重、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等一些新的內涵,增加了各類國家和各種力量之間積極互動的新要素。從和平共處到和諧共存,體現了中國外交理念既與時俱進,求同存異,又一脈相承。


和式創新與中國企業在全球治理中的


積極作用


30年前,有西方管理學者斷言,儘管中國企業雄心勃勃,但短期內難於加入跨國企業行列。事實上,今天不僅有很多中國企業加入了跨國企業行列,而且成為了國際著名品牌和全球性公司。


中國企業成功的案例證明,追隨者不僅可以追趕先驅者,而且可以用和式創新的方式,通過技術轉移、技術跨越和技術創新超越先驅者。華為、聯想、海爾、TCL等企業在短時間成長為國際知名品牌,聯想和吉利國際併購取得成功,這些不僅僅是公司經營的成功,更是企業擁抱矛盾,求同存異,和式創新的成功。


聯想與外籍員工一道成功地吸收和消化了IBM現有的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並在此基礎上使得自己的技術創新能力有了極大的提升,從而使公司成為一個世界著名的技術導向型企業。


吉利面對中國汽車行業過去以「市場換技術」的被動局面走出了自己的發展道路。李書福高瞻遠矚,憑藉對引進「核心技術」的執著,走出去,藉助經濟危機海外抄底,獲取關鍵技術和高端品牌,使吉利的技術戰略和公司總體戰略相匹配。在成功收購後,吉利公司便積極地在中國為沃爾沃定址建廠。通過自己深耕市場十幾年的經驗,帶動沃爾沃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一起獲得成功。


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公司中湧現許多「走出去,海外抄底」的先行者。由於國家戰略的帶動,中國企業具有新的產業優勢,企業的品牌方陣和信譽優勢也正在形成。然而,就跨國公司的發展理論而言,中國公司在國內獲得的成功和經驗並不能照搬到國外。要成為全球市場上的競爭者,必須具有全球化思維和全球競爭力。「具有全球競爭力」不僅要看企業發展規模,更重要的是具備全球意識、國際思維和戰略思維能力的企業領袖和經營團隊,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擁有全球認同的品牌和信譽,具備重組和整合全球資源的能力。


30多年來,中國不僅是抱著「國外知名企業擁有先進的理念和管理經驗」這一宗旨引進外國公司的,而且抱著這一宗旨加強與它們的合作。這一做法毫無疑問是正確的。然而,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在走向世界,收購不同的企業和技術。在國外很多企業看來,中國公司正在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化公司。


中國企業要擁有與企業社會責任相匹配的綜觀全局和高瞻遠矚的企業發展戰略,作為企業發展戰略,中國在積極推進大企業集團向國際化公司轉型的同時,應著重研究和探討下述問題:


1


中國公司的先進理念及價值體系是什麼?


中國和式創新理論闡釋了中國崛起的路徑。毫無疑問,它也解讀了中國企業的發展和壯大之道。王利平教授把「中國企業管理模式」概括為「中魂西治」:中為實,西為形,中西混搭,中西融合。在闡述中國企業獲得成功的因素時,陸亞東教授和孫金雲教授提出中國企業制勝的「合理論」。「合理論」體現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和則成體,合則聚勢」的哲學思想。


筆者認為,這些研究為中國企業的價值體系提供了很好的框架,並與和式創新理論一起形成中國公司的理念。


2


中國國際化公司的理論是什麼?


跨國公司要能與時俱進,求同存異,適應日新月異的技術和創新,順應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創新跨國公司理論在中國公司參與環球治理中至關重要。從傳統意義上講,跨國公司是西方大國侵略和整合世界資源的經濟工具。但中國的崛起與西方大國的崛起不同。因此,在創建新的跨國公司理論時,要保持與中國崛起的理論和實踐的統一性。中國公司應藉助「一帶一路」的戰略思維,利用對外投資,把握企業微觀目標和國家宏觀目標的有機結合,推動駐在國經濟轉型和經濟發展,與駐在國形成利益共同體。


3


中國企業領袖的素質。


中國企業家和高管團隊要有全球化視野,國際化眼光,通曉國際化和跨文化。通曉複雜環境中的戰略定位,戰略選擇和戰略實施。具有整合全球資源的能力,成為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組織者。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數字入詩,妙趣無窮
馮友蘭:談陽明心學
一撇一捺一世界之「書法九勢」
教子育人的10個經典小故事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三星在創新中引領未來生活的新常態
蘋果式創新與高通式創新 誰是引領者
創新指數再創新高,7大領域中國領跑全球!
創新引領,重塑豪華
新華社:多國主流媒體稱讚中國正成為全球創新引領者
談中國畫的傳統與創新
致力於中國畫的創新
5G引領創新 合作共贏未來
創新引領未來,6款各具黑科技的國產手機
點贊!外媒稱中國新四大發明將引領全球創新
「蛟龍」點燃我國走向深藍的創新引擎
中國陸軍擁有件連美軍都沒有的新武器:創新引領世界
中國傳統中草藥的創新演化
創新與未來的代表,央視重點報道中國製造出征IFA展
中國金主佔領英國,今夏來英血拚數將再創新高!
中國盆景的繼承與創新
特稿:創新中國的大勢所趨
新華社特稿:中國創新成為全球進步的新動力源
活躍度與創新度領先全球,中國或將成為共享經濟創新的實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