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斬殺魏延,乃是背主求榮的真小人!

此人斬殺魏延,乃是背主求榮的真小人!

魏延,字文長,三國時蜀漢名將,巔峰時曾被劉備封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後因在北伐戰略方針與諸葛亮意見不一,認為自己無法發揮才能。


諸葛亮死後,魏延與楊儀爭權失敗被殺,並被夷滅三族。



此人斬殺魏延,乃是背主求榮的真小人!


很多人知道魏延是看《三國演義》,魏延第一次出場是在襄陽開城門迎接劉備。第二次是其投靠長沙太守韓玄後,因為得不到重用,率領軍民斬殺韓玄,進而投降劉備。這時,諸葛亮開口說了一句話,把魏延弄得懵逼了:「此人腦後長有反骨,日後必反。」


於是,大將魏延此後就被貼上了「反骨」的標籤。


魏延腦後長「反骨」,當然是不存在的。魯迅曾經評價《三國演義》寫諸葛亮「多智而近妖」,其對於魏延反骨之評價毫無根據。

事實上,率軍與魏延爭權,並派馬岱斬殺魏延的楊儀才是日久必反的真小人!小編將從以下幾點還原一個真實的楊儀!



此人斬殺魏延,乃是背主求榮的真小人!



一、叛傅投關


楊儀本是襄陽人士,起初他是荊州刺史傅群的下屬,主管文書一類的工作。後來幹得不稱心,招呼也不打就投奔了當時任襄陽太守的關羽。關羽任命他為功曹,也就是記錄人員工作績效工作。這是楊儀第一次背主的鐵證。

二、性情急躁狹隘


雖說長期從事文職工作,但楊儀性格孤傲,自私狹隘。與諸多蜀中大臣不和,其中包括為人清高,人品貴重的尚書令劉巴。


諸葛亮死後,接替其職務的蔣琬評價楊儀「為人稟性過急,不能容物」。


孫權評價他說:「牧豎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


元代的名士郝經認為,楊「以私忿殺大將,罪浮於延」。意思是說,楊儀因為自己個人的憤怒斬殺大將,他的罪過比魏延大得多。

三、權力欲極強


諸葛亮北伐病逝於五丈原後,楊儀認為自己功勞很大(其實也就是幫著諸葛亮籌措糧草,參與軍務而已),想當然地認為自己可以接替諸葛亮執掌朝政。於是,他興緻勃勃地讓軍中一名懂得周易的軍官給自己算前程,卦象顯示為「家人」,楊儀面色不悅。



此人斬殺魏延,乃是背主求榮的真小人!


諸葛亮病逝前已經對身後事做了安排,蔣琬繼任,楊儀任軍師而已。回到成都後,還是不思悔改,這廝也許是老糊塗了。有一次,後軍師費禕前去看望他,楊儀口無遮攔,竟然說:「之前丞相去世的時候,我真該率領屬下投奔曹魏,否則怎麼會混到現在這步田地?現在真是追悔莫及!」


費禕聽了後,表面上用言語安慰楊,暗中秘密地將這些話奏報給後主劉禪。於是,楊儀被廢為庶民,並被流放。可這廝還是不思悔改,憤青言語源源不斷傳到劉禪的耳朵里。劉禪派兵捉拿楊儀,最終楊儀在家中畏罪自殺,正應了「家人」的卦象。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奇聞看點 的精彩文章:

你見孫權哭過嗎,孫權曾為這個人深深哭泣
大唐榮耀中,廣平王真的輕薄素瓷了嗎?

TAG:歷史奇聞看點 |

您可能感興趣

這五種面相的人,偽君子相,背主求榮且多有不孝!
最強大腦張松:《三國》里的猥瑣小人,記憶力超群比諸葛亮還牛,背主求榮差點被曹操殺掉
三國最悲劇的將領,被主公拋棄,又因背主而死
曾三次背主,後為大明開國功臣,卻被逼親手斬殺兩子
晚清最底層百姓珍貴老照片:光腳的乞丐,背主人過河,最後挺可愛
晚晴最底層百姓珍貴老照片:光腳的乞丐,背主人過河,最後挺可愛
呂布多次背主遭唾棄,為何他屢次背主卻成為忠義典範
康熙帝污衊漢臣誤國背主,為何放縱幾個漢臣踐踏國法
見風使舵,屢次背主,叔孫通依舊能混的風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