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位抗清英雄悲涼過世,留下「武器」終令清朝滅亡

一位抗清英雄悲涼過世,留下「武器」終令清朝滅亡

全球通史


「全面展現全球歷史文化風貌,趣味解讀世界史。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從上古神話到當今各國八卦,我們為您一一講述」


1692年2月18日,湖南湘西草堂一位病故的老人,他走得非常孤獨,孤獨到那已經是剃髮易服好多年的滿清,他依然是一副漢族的衣冠頭飾,屍骸下葬時,墓志銘更極盡凄涼:抱劉越石之孤忠而命無從致,希張橫渠之正學而力不能企。就是在這孤孤單單里,走完最後人生路。

可就是這個孤獨的老頭,在二百五十年後,卻給中國鬧出了大動靜,他遺留下的一樣「法寶」,彷彿一桶滾熱的油,在華夏大地上,掀起此起彼伏的革命烈火,那個他一生不肯承認,且最終落後挨打的滿清王朝,終於在這滾滾洪流里滅亡。而以諸多那個年代的風雲人物們的共識說:這個時刻病故的老先生,就是二百多年後選擇戰鬥的他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這位神奇老人,正是明末清初傑出抗清老英雄,亦是中國思想史上重量級的巨匠:王夫之。

一位抗清英雄悲涼過世,留下「武器」終令清朝滅亡


作為一位畢生忠誠於大漢民族的遺民,與好些明末學問家的富庶顯貴出身不同,王夫之不但草根,而且還受夠了晚明王朝的刁難,生在衡陽的書香門第家庭,雖說家境不太富裕,卻自幼遺傳了父親剛烈正直的品格。


但他碰上的,卻是一個越發不正經的明王朝,父親王朝聘原本在國子監讀書,就因拒絕官員索賄,竟就此斷送晉陞之路。這事都要索賄?明朝的腐敗,已到骨頭裡。


生活在明朝行將就木的年頭,又是剛正脾氣,王夫之當然屢屢碰壁,特別是科舉考試,歷經了種種黑幕,但和早已看開科舉黑暗的顧炎武不同,王夫之卻倔強的很,哪怕朝廷再黑暗,也一定要走這條路,以他詩文里的話說,明知道黑暗,卻也要闖進去,要以一己之力匡正士風。


於是,在經過了多少次落榜磨難後,崇禎十五年,王夫之總算中了舉,可當他憋足力氣,打算朝著進士衝擊時,卻再也沖不動了:第二年張獻忠攻克了蘄州,北上京城考試的路斷了,再等一屆?接下來崇禎都上吊了,沒法等!


大明亡國的災難,就這樣驟然襲來!更可怕的是,如果僅僅是民變導致的改朝換代倒也罷了,隨後滿清入關,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王朝的覆滅,更是漢族政權和文化的空前危機。

這場災難到來時,王夫之二十五歲,換到今天,也就是個剛走上社會沒兩年的小年輕,雖然無比悲憤,卻也十分迷茫,最初的兩年,主要就是逃難和寫詩,聽說亂兵打來就避難,聽說皇帝殉國了,就悲憤寫詩悼念,就這樣連悼念帶逃跑,逃到二十八歲,大難也臨頭了:


清軍攻破衡州,沒來得及逃掉的王夫之一家人,父親叔父叔母盡數遇難。擦乾眼淚的王夫之,終於做出了決定:不能這麼逃了!抗清去!


這位曾經迷茫的書生,經過這場家變後,終於變身成堅強的戰士,先和朋友在湖南起兵,然後加入了永曆政權,從此開始為抗清奔走,他曾經和諸多南明大臣一起戰鬥,也曾經在軍營里奔波,甚至歷經了桂林等多地保衛戰,除了打仗,他也沒有放下筆,很多南明王朝的歷史真相,都在他的書中有完整的記錄,那雖然悲情失敗,卻始終不屈不撓抵抗的南明歷史,因為他,才不曾被滿清的御用文人們抹黑。


但比起這些來,他的軍事水平,確實只是一般,好多場戰爭里,他只是一個見證者,比起同樣投身抗清戰爭里的顧炎武,他的武藝水平更是差得多,所以雖然他一直堅持,可是短短几年間,南明永曆政權還是在不斷的失敗,王夫之也不斷被通緝,甚至一度進入瑤族聚居村落避難。顛沛流離的艱辛,多年盡嘗。


而在康熙元年,當永曆皇帝殉國的消息傳來時,深感希望破滅的王夫之悲憤難忍,留下了諸多詩篇。他沒有能力去挽救最後的漢人王朝,沒能阻擋滿清對漢族傳統文化的迫害,但從此之後,他選擇了另一種方式來堅持!

他開始隱居在湘西草堂,埋頭於學問之中,這位科舉的多年失敗者,矢志不移的抗清志士,終於找到了他最佳的發力方向:哲學。他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重新反思了明朝滅亡的教訓,正因他出身坎坷,所以也看到了許多明朝遺民們看不到的明朝真相,那隱藏在明朝末年繁華背後的種種醜惡,他比好些人都看的精。

一位抗清英雄悲涼過世,留下「武器」終令清朝滅亡



因為看的精,所以他寫了下來,晚年找到了獨特的思考角度,竟提出了一個離經叛道的思想:君主專制。在他看來,明朝的滅亡,就是君主極度專制的苦果,而中國未來的發展,也必須要從否定君權開始。他把這所有思想,凝合在一件他六十九歲起開始打造的寶物上:讀通鑒論。

這部六十萬字的心血巨著,王夫之一直寫到生命最後時刻,終於在臨終之前定稿,裡面包括了對中國歷代教訓的反思,更有對未來中國政治文明走向的預言,其中一句石破天驚的呼喊,更是在二百多年後,震驚了喪權辱國中苦苦思考的清朝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在王夫之過世二百多年後,他的思想學說,已在清末洋務運動後的新一代學者中廣為流傳,甚至激勵了無數人的戰鬥人生,就連維新派的譚嗣同等人,都對他讚不絕口,許多革命派的志士們,更是讀著他的書,踏上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之路。清末風起雲湧的革命烈火中,那些義無反顧的革命者,幾乎都是他的忠實粉絲。


清朝滅亡,這件中華近代自強路里的驚天變革,以國學大師章太炎的評價說:船山(王夫之)學說為民族光復之源,近代倡義諸公,皆聞風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於斯。


能有此價值,這位一生抗清的老英雄,當無憾!


名勝古迹:mingsheng-guji


如果生活沒有旅行,靈魂將安放何處,帶你遊歷世界各地的名勝古迹,讓你每次旅行都是一次心靈征途。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通史 的精彩文章:

為了實現對女兒的承諾,他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建了個國…
一場春雪,讓北京變成了北平,故宮變成了紫禁城
有福之人的10種心態
誰說仙俠魔幻當道,這一次讓我們回到血氣方剛的大秦帝國!

TAG:全球通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上的今天:一位抗清英雄悲涼過世,留下「武器」終令清朝滅亡
這幾位皇帝沒能留下子嗣,難道預知清朝滅亡?還是跟慈禧有關?
元朝滅亡後,蒙古人被趕回北方,大清滅亡後,為何滿人卻能留下?
和珅死前留下的一首詩,詩中暗藏大清滅亡之因
和珅被嘉慶賜白綾,臨死前留下一首絕命詩,詩中暗藏大清滅亡真相
清朝歷史上唯一一位被皇帝踢襠而死的皇子,只留下一隻怪異的獅子
慈禧「臨終前」留下的遺言,難道晚清的「滅亡」也不遠了嗎!
離奇死亡的明星們,給世界留下震驚和痛
清朝後宮留下不少照片,看得人直為清朝皇帝心塞
日本建立滿洲國後,為何對清朝遺留下來的宮女傷害最大?
清朝滅亡前留下的一組珍貴照片,第三張看著太揪心!
明英宗臨死前為何留下遺詔廢止後宮妃子殉葬?
清初這位傳奇女子,死後給康熙留下一難題,直到雍正登基才解決
西羅馬帝國的滅亡也許並不光因為蠻族,而是早在滅亡前就留下種子
古希臘文明雖然滅亡了,但是卻留下了十件東西,影響至今
隋朝雖然短暫但為中華文明留下不可磨滅的貢獻
清朝皇陵第二位-景陵!為何說他給後人留下許多感慨和遺憾
千古之謎,元朝皇帝死後為何沒有留下一座陵墓?
為了推翻清朝,他起義前留下兩封家書慷慨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