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初寫黃庭」是個什麼鬼?——品評書法窮詞了看過來

「初寫黃庭」是個什麼鬼?——品評書法窮詞了看過來

「初寫黃庭」是個什麼鬼?——品評書法窮詞了看過來



筆酣墨飽:筆墨運用得很暢快,很充分。多形容書法、詩文酣暢渾厚。

筆走龍蛇:筆下龍蛇騰躍。形容書法筆勢雄健洒脫。也代指揮毫寫字。

「初寫黃庭」是個什麼鬼?——品評書法窮詞了看過來



初寫黃庭:黃庭:道家經典《黃庭經》,晉人有《黃庭經》小楷書帖。舊時評論書法有「初寫黃庭,恰到好處」的成語。後用來比喻作事恰到好處。

「初寫黃庭」是個什麼鬼?——品評書法窮詞了看過來



春蚓秋蛇:比喻書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跡那樣彎曲。


劍拔弩張:劍從鞘里拔出來了,弓也張開了。形容形勢緊張,一觸即發。後也比喻書法雄健,有氣勢。


舉例發凡:左丘明為《春秋》作傳,把《春秋》書法歸納為若干類例,加以概括的說明。後因稱分類舉例以說明一書的體例為「舉例發凡」。參「發凡起例」。

「初寫黃庭」是個什麼鬼?——品評書法窮詞了看過來



力透紙背:原指書法遒勁有力,現也用來形容詩文生動,深刻有力。


龍飛鳳舞:如龍飛騰,似鳳飛舞。原形容氣勢奔放雄壯。現多形容書法筆勢活潑,形容靈活熟練地書寫,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龍鳳造型藝術。


龍蛇飛動:形容書法筆勢的勁健生動。蘇軾《西江月?平山堂》詞:「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鸞飄鳳泊:鸞: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原來形容書法瀟洒,毫無拘束。也比喻進修生夫妻離散。


鸞翔鳳翥:翥:高高地飛起。比喻書法筆勢飛動的姿態。


美女簪花:形容書法或詩文風格的娟秀多姿。

「初寫黃庭」是個什麼鬼?——品評書法窮詞了看過來


入木三分:原形容書法筆力強勁(相傳晉?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墨汁滲入木板有三分深),現多形容分析、描寫、議論的深刻有力。


鐵畫銀鉤:畫:筆畫;鉤:鉤勒。形容書法又剛勁又漂亮。


信筆塗鴉:信筆:隨便書寫。塗鴉:比喻字寫得很拙劣,隨便亂畫。後用「信筆塗鴉」、「塗鴉」形容書法拙劣或胡亂寫作。


信手塗鴉:信:聽憑,隨意;信筆:隨便書寫;塗鴉:比喻字寫得很拙劣,隨便亂塗亂畫。後來用「塗鴉」或「信筆塗鴉」形容書法拙劣或胡亂寫作。

「初寫黃庭」是個什麼鬼?——品評書法窮詞了看過來



【評論書法述語】


法書


書法術語。指有較高藝術水平的書法作品。古代將書寫於縑楮紙帛而有法度的書法作品均稱「法書」,或稱「書」。今通稱所作之書法作品為法書,還含有尊重作者之意。


翰墨


義同」筆墨」。原指文辭。後世亦泛指書法和中國畫。


金石


古銅器、石刻的總稱。金,指鐘鼎銅器之類;石,指碑碣石刻之類。是撰文於金石上,記創造,勒箴銘,頌揚功德等而產生的一種鐫刻品。


真跡


真實可靠的手跡而不是出於他人的假託和偽造。


墨跡


用墨書寫的手跡。


拓本


從碑刻、銅器上墨拓下來的書跡或圖像。


刻石


專指鐫刻於碑石和摩崖上的字畫。



刻石中的一類。



刻石中的一類,也稱「獵碣」。


碑額


碑刻術語。碑頭的通稱。


篆額


碑刻術語。漢代以後的各種碑刻之上端,稱碑頭或碑額,因碑額上所題字多用篆書,遂稱「篆額」。


篆蓋


碑刻術語。唐代的墓志銘,通常有石蓋,因蓋上文字多用篆體,故名。


碑陰


碑刻術語。古代碑刻,除正面碑文外,往往將門生、故吏或出資建樹者的姓名鐫刻於背面,故稱。


碑版


泛指碑誌之屬。參見「碑學」。


碑學


亦稱「碑版學」。研究考訂碑刻起源、體制及新舊異同等學問。指清代阮元、包世臣提倡北碑後,學書崇尚碑刻風氣大盛,遂有北派碑學、南派帖學之分。


勒石


碑刻術語。指將法書鉤摹本背面加朱複印到石面上的工序。


朱背


亦稱「背朱」。即「勒石」。


摩崖


把文字直接書刻在山崖石壁上稱「摩崖」。


剝蝕


指古代碑刻年久風化石有剝落。


法帖


亦稱「帖」。指古代名人的墨跡和摹刻在石(或木)版上的法書(包括它的拓本)。


帖學


損崇尚魏晉以 下,如 鍾繇、王義之、顏真卿等書風體系的學派。以區別於碑學。 指研究考訂法帖源流、版本優劣、字跡真偽的一種學問。盛行於清代。


南帖


碑帖術語。清代阮元分書法為南北兩派,以南朝碑碣絕少,而多為啟牘之帖,故名。參見「南北派」。


書丹


碑刻術語。指用硃砂直接將文字書寫在碑石上。


臨摹


學習前人書法的一種方法。置碑帖於一旁,仿照其筆畫書寫的稱「臨」;以薄紙蒙碑帖上,依其形跡而複寫的稱「摹」,或稱「影書」。小學生習字,用描紅本子,也屬摹。臨摹之外,尚有「鉤」法,用油紙蒙碑帖或真跡上,以極細之筆畫將油紙下字跡雙鉤下來,再用墨填滿雙鉤內空處,稱「鉤填」。


響拓


碑帖術語。複製法書的一種方法。由於法書墨跡因年代久遠,紙色沉暗,字口難辨,故在模製時,須向光照明,以紙覆帖,鈞勒其原字筆畫,然後再以墨筆填充。響拓亦曰「影書」、「影覆」。


影書


見「臨摹」、「響拓」。


鉤填


書法術語。複製法書的一種方法。以較透明的紙蒙於法書上,先以細筆雙鉤,後用墨廓填,故稱。亦稱「雙鉤廓填」。


洗碑


碑刻術語。古碑因風化剝蝕或人為磨損,後人依據原有舊畫加以剔刻,謂之「洗碑」。但碑刻一旦被洗,字畫精神難免大遜,如今存西安碑林的顏真卿書《顏家廟碑)即是被洗者。


篆書


字體名。1 泛指漢代隸字以前的古代文字。如小篆、籀文、金文、 甲骨文等。2指春秋戰國時通行於秦國的籀文(如石鼓文);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的小篆;漢代的繆篆。


籀文


也叫「籀書」、「大篆」。因見於《史籀篇》得名。字體多重疊。春秋戰國間通行於秦國。今存*石 鼓文即其代表。


甲骨文


亦稱「契文」、「卜 辭」、「龜甲文字」、「殷墟文字」、「貞卜文字」。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文字。因多鐫刻、書寫於龜甲、獸骨之上,故名。


契文


甲骨文之別稱。契通栔,因以契刀刻於龜甲、獸骨上 , 故名。清代孫詒讓著有《契文舉例)二卷,為考釋甲骨文之始。


科斗文


亦稱「科斗書」、「科斗篆」。篆字(包括古、籀)手寫體的俗稱。因以筆蘸墨或漆作書,筆道起筆處粗,收筆處細,狀如蝌蚪,故名。此名初見於漢末,盧植上書稱「古文科斗,近於為實」。


金文


亦稱「鐘鼎文」。即古代青銅器上的文字。因多鑄或刻在金屬器皿(如鍾、鼎之類)上,故名。


大篆


字體名。狹義專指籀文。廣義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戰國時通行於六國的文字。


鐘鼎文


即「金文」。


小篆


也叫「秦篆」。通行於秦代。形體偏長,勻圓齊整,由大篆衍變而成。


爰書


秦代小篆的別稱。


刻符


秦代一種有特殊用途的篆書體。


鳥蟲書


亦稱「蟲書」。篆書中的花體。春秋戰國時就有這種字體,大都鑄或刻在兵器和鍾鎛上。往往用動物的雛形組成筆畫,似書似畫,饒有情趣。此類書體多用於旗幟和符信,在漢印中也不乏鳥蟲書入印的實例。


繆篆


漢代摹制印章用的一種篆書體。王莽六書之一。形體平方勻整,饒有隸意,而筆勢由小篆的圓勻婉轉演變為屈曲纏繞。具綢繆之義,故名。亦稱「摹印篆」。


玉筯篆


亦稱「玉箸篆」。篆書的一種。其書寫筆道,圓潤溫厚,形如玉筯(筷子),故名。


玉著篆


即「玉筯篆」。


鐵線篆


小篆的一種。由秦代《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等玉筯書風中脫出。用筆圓活,細硬似鐵,劃一首尾如線,故名。後世稱唐代李陽冰的篆書為「鐵線篆。」


草篆


書體名。飛白的別稱。指以草書筆法書寫的篆字。


隸書


亦稱「佐書」、「史書」。字體名。形體扁平方折,便於書寫。始於秦代,通用於漢魏。


漢隸


漢代隸書的統稱。因東漢碑刻上的隸書 ,筆勢生動,風格多樣,而唐人隸書,字多刻板,稱為「唐隸」,故學寫隸書者重視東漢碑刻,把這一時期各種風格的隸書特稱為「漢隸」,以別於「唐隸」。


八分


即「隸書」。魏晉至唐代,楷書也稱隸書,原先有波磔的隸書,則被稱為「八分。」


佐書


即「隸書」、「史書」,亦作「左書」。近來學者進一步認為隸書之名隸,是起於徒隸所書;佐書之佐,或是起於書佐(漢代職掌起草和繕寫的低級官吏)所書,故名。


今隸


正書的古稱。正書 由漢隸發展演變而成,在唐代仍把正書沿稱為「隸書」。


草隸


草書的別稱。今人也有稱漢代竹木簡上的隸書為草隸的。


草書


字體名。別稱「藁書」。廣義指不論時代、字體,凡寫法潦草者;狹義專指筆畫連綿、書寫便捷的字體。


藁書


草書的別稱。


章草


早期的草書。始於漢代。「今草」的前身。由草寫的隸書演變而成。與」今草」的區別,主要是保留隸書筆法的形跡,上下字獨立而不連寫。


今草


亦稱「小草」。草書的一種。始於漢末。是對章草的革新。筆畫連綿迴繞,文字之間有聯綴,書寫簡約便。為東晉王羲之所發揚完善。


狂草


亦稱「大草」。草書中最放縱的一種。擺脫東晉王羲之一路草書溫文爾雅風格,筆勢連綿奔突,字形變化多端,極龍飛蛇舞之致,得名於唐代張旭、懷素。傳世的張旭《古詩四帖》及懷素《自敘帖》即為代表。


正書


亦稱「楷書」、「正楷」、「真書」。字體名。為了端正草書的漫無準則和減省漢隸的波磔,由隸書發展演變而成。始於漢末,為魏晉通用至今的一種字體。筆畫平整,形體方正,故名。


楷書


即「正書」。


正楷


即「正書」。


真書


即「正書」。


行書


亦稱「行押書」。書體名。相傳為漢末劉德升所創。行書一般在楷書形體的基礎上,作流暢便捷的書寫,既不象草書縱放難辨,又較楷書生動簡便,是社會上廣泛使用的手寫書體。書寫行書湏行筆而不停,著紙而不刻,輕轉而重按,如水流雲行,無少間斷,永存乎生意也。


榜書


亦稱「榜署」。泛指書寫於匾額上之大字。古稱「署書」。漢代蕭何用以題「蒼龍」、「白虎」二闕。今亦稱「擘窠書」。


署書


亦稱「榜書」。


擘窠書


大字的別稱。古人寫碑為求勻整,有以橫直界線劃成方格者,叫「擘窠」。後泛指大字。


漆書


書體名。 以漆書寫的文字。相傳在孔子住宅的壁中發現的古文經書,以漆為之,故名。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漆書壁經。」 書法形體。清代金農把字的點畫破圓為方,橫粗直細,似用漆帚刷成。


飛白


亦稱「草篆」。一種書寫方法特殊的字體。筆畫呈枯絲平行,轉折處筆路畢顯。今人將書畫的乾枯筆觸部分泛稱為「飛白」。


瘦金書


亦稱「瘦金體」。楷書的一種。宋徽宗趙佶楷書學褚遂良、薛曜、薜稷而出以新意,運筆挺勁犀利,筆道瘦細峭硬而有腴潤洒脫的風神,成一家法,自號「瘦金書」。今之仿宋體,亦是從此中脫出。


指書


亦稱「染指書」。用手指蘸墨作書,故稱。北宋時已有。


院體


書法術語。用以對書法氣格的品評,一般含有貶意。


經生書


書法術語。唐代佛教盛行,信徒多以佛經敬奉,佛經多以端正工穩的小楷手抄而成,抄寫佛經的人被稱為」經生」,其字則你為「經生書」。這類手抄的經卷,在書法上亦有較高的水準,反映了唐代書法藝術已相當普及。但後人襲稱之「經生書」,則含有貶意。


六分半書


清代鄭燮(板橋)法書的別稱。鄭燮以隸書筆法形體摻入行楷,又時以蘭竹面筆出之,自成面目。此書體介於楷隸之間,而隸多於楷,隸書又稱「八分」,因此送燮謔稱自己所創非隸非楷的書體為「六分半書」。


南北派


南宋趙孟堅《論書》「晉、宋而下,分而南北,……」阮元此說,在晚清頗具影響,但據近代考古發現的南北朝書跡,雖體勢多樣,性情有別,然並不因南北位置而有巨大的差異。然自阮元倡南北書派之說後,遂有人稱碑學為北派,帖學為南派。


執筆法


寫毛筆字以手指執筆管的方法。執筆,是進行寫字活動的基本手段。大致有如下幾點:如雙苞(即*雙鉤)、單苞(即*單鉤)、回腕、撮管、握管、搦管等。傳自鍾繇、王羲之、虞世南,陸彥遠等綜合而成的「五字執筆法」(即擫、壓、鉤、格、抵),經歷代書法家長期書寫的實踐,咸認為是符合生理機能而又行之有效的正確方法。


撥鐙法


運筆的一種技法。


雙鉤


書法術語。複製法書的技法。法書上石,沿其筆面的兩側外沿以細線鉤出,稱為「雙鉤」。 一種書寫「空心字」的技法。執筆法的指法名稱,與「單鉤」相對。今以食指與中指上節、中節之間相疊,鉤住筆管,稱為「雙鉤」。


單鉤


書法術語。執筆法指法名稱.以食指鉤筆管與拇指形成鉗制狀,余指皆墊於筆管後方。因只以一食指主鉤,故稱「單鉤」。與「雙鉤」相對。


枕腕


書法術語。寫字時把左手掌背平墊於右手腕下,稱為「枕腕」。多用於書寫小字,也有使用臂擱(多以竹、木製)等物代替左手墊於腕下的。


懸腕


書法術語。執筆法中的一種。手腕靈活與否對運筆至關重要,肘部不靠桌面,腕憑空懸起,稱為「懸腕」。寫字僅僅堤腕還不能上 下縱橫自如地運筆。懸腕能使肩部鬆開,全身之力由於無所罣礙,才得集注毫端,點畫方能勁健。


回腕法


書法術語,執筆法中的一種。腕掌彎回,手指相對胸前,故稱。清代何紹基寫字即採用此法,執筆時腕肘高懸,能提能按,然不能左右起倒,有違常人的生理機能,故一般多不採用。


腕平掌豎


書法術語。論述執筆時的腕掌關係。由「指實掌虛」引申而來。近人沈尹默稱:「掌不但要虛,還得豎起來。掌能豎起,腕才能平;腕平,肘才能自然而然地懸起,肘腕並起,腕才能夠靈活運用。」「豎掌」之說,乃書法界中對執筆法的一種論點。有人認為「豎掌」作書,書壁則可,俯桌書寫,易影響運筆的靈活。


鳳眼


書法術語,執筆法的指法名稱,握管時,大拇指節骨挺直,里側呈微凸伏,與內彎的食指構成狹長形的縫隙,因美其名為「鳳眼」。大指骨外凸,虎口空圓者稱「龍眼」,是另一種執筆法。


執使


書法術語。執筆和用筆的通稱,參見「運筆」。


運筆


書法術語。指字的點畫書寫之過程。


提腕


書法術語。執筆法中的一種。指手腕不靠桌而提起者。其法以肘著案而虛提手腕,多用以寫中等大小的字。由於腕雖提而肘部著案,不能盡全身之力,故為大多數書家所不取。


肘腕法


書法術語。書寫時使用肘、腕的方法。


按提


書法術語。寫字運筆中起落的功作。按,是筆往下頓;提,是筆向上拎,行筆有按提動作,就能保持筆鋒居中。參見「行筆。」


運腕


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由於毛筆性能柔軟,因此書寫漢字,除要有正確的執筆法,還需要有正確的運腕法。北宋黃庭堅稱謂「腕隨己意左右」,手腕上下提按和左右調正筆鋒,「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寫出的筆道,才堅勁圓渾,富有質感。



書法術語。點畫用筆的一種技法。「永字八法」稱短撇為「啄」。啄筆的書寫宜迅疾。唐太宗李世民《筆法訣》謂:「啄須卧筆疾罨。」元代陳繹曾《翰林要訣》載:「啄,點首撇尾左出微仰,如鳥喙之啄物。」清代包世臣亦稱:啄「如鳥之啄物,銳而且速,亦言其畫行以漸,而削如鳥啄也」。



書法術語。點畫用筆的一種技法。「永字八法」稱捺筆為「磔」。古代祭祀時裂牲稱為磔,捺法用磔,意思是筆亳儘力鋪散而急發。又,斜捺叫磔,卧捺稱波。唐太宗李世民《筆法訣》稱:「磔須戰筆外發,得意徐乃出之。」「貴三折而遺亳。」寫時虛勢向左逆鋒落筆,著紙折鋒翻筆,有控制地儘力鋪亳下行,等到長度合適時捺出。


戈法


永字八法以外的又一筆法。相傳:「(唐)太宗工隸(楷書),以(虞)世南為師,常患難於戈法,一日書『戩』字,乃空其落,(虞)世南取筆填之,以示魏徵,徵稱:仰觀目聖作,惟戩字戈法頗逼真,上深嘆魏為藻識。」戈畫較長,寫時如不從容行筆,必然頭尾重,中間輕薄。漢隸戈法*落筆 顧右,楷從隸出,以免僵直。唐太宗李世民稱:「為戈必潤,貴遲疑而右顧。」


中鋒


書法術語。指行筆時將毛筆的主鋒保持在點畫的中線,以區別於偏鋒。用中鋒寫出的錢條圓渾而有質感。


聚墨痕


書法術語。中鋒運筆,因筆鋒常在點畫中間行迸,筆畫的中央線著墨最力,凝聚成一道濃重的墨線痕迹,故名。


側鋒


書法術語。起筆的一種技法。謂在下筆時筆鋒稍偏側,落墨處即顯出偏側的姿勢。這種筆法最初在隸書向楷書演變時形成。它使方筆字體中增添瀟洒妍美的神情。側鋒多用來取勢,勢成則轉換為中鋒。晉人多用之。


折鋒


書法術語。筆畫轉換方向時的一種用筆技法。指筆勢摺疊帶方者,以別於轉筆,即筆鋒在轉換方向時,由陽面翻向陰面,或由陰面翻向陽面。折鋒利於點畫方勁和創造姿勢。清代包世臣書《劉文清四智頌》後,稱其筆法「以搭鋒養勢,以 折鋒取姿。」


裹鋒


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起筆呈反方向運行,「欲上先下,欲左先右」。以後凡是取圓勢用筆,筆鋒內斂於點畫中間的稱「裹鋒」。如《曹全碑》、《石門銘》等多用之。


逆鋒


書法術語。運筆的一種技法。為了藏鋒鋪亳,用逆入的方法,「欲下先上,欲右先左」,以反方向行筆的稱「逆鋒」。用逆鋒作字,往往具有蒼勁老辣的意趣。清代劉熙載稱:「要筆鋒無處不到,須是用逆字訣。勒則鋒右管左,努則鋒下管上,皆是也。然亦只暗中機括如此,著相便非。」


蹲鋒


書法術語。蹲,有停留的意思。與「蹲」本為一字。在書法中,蹲鋒、蹲鋒卻為兩法。大致蹲鋒指筆緩行中的蹲勢,蹲鋒則是欲趯先蹲,退而復進。


金錯刀


對書法用筆顫掣波發筆道的美稱。字體名。


筋書


書法術語。勁鍵遒麗的點畫謂之「筋書」。書法言筋、骨,均寓褒獎之義,如歷來稱顏真卿、柳公權書為「顏筋柳骨。」


一筆書


書法術語。指草書文字間自始至終筆畫連綿相續,如一筆直下而成,故名。漢代張芝首創。


顫筆


亦稱「戰筆」,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科技法,因筆畫呈顫動狀,故名。


懸針


書法術語。書寫直畫下端尖銳,如針之倒懸,故名。與垂露為兩種形體。


垂露


書法術語。書寫直畫的一種形態。其收筆處如下垂露珠,垂而不落,故名。具有藏鋒的筆勢,不同於「懸針」。


護尾


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指行筆至筆畫尾部而反收其筆鋒。東漢蔡邕《九勢》稱:「護尾,點畫勢儘力收之。」護尾與藏頭的用筆方法,筆勢逆入而反收,逆則強健得勢,收則顯示筆有餘力。北宋米芾「無垂不縮,無往不收」的論點,即從「護尾」擴展而來。


逆入平出


書法術語。筆畫起落筆和出鋒收筆的一種用筆技法。逆入,指起筆時,筆鋒要朝書寫筆畫的反方向入紙,隨即轉鋒行筆,以達到「藏鋒」於點畫之中,均勻地萬毫齊力,平鋪紙上形成中鋒運筆的勢態。平出,指筆畫至末不收,勢盡出鋒,回腕空收。


疾澀


書法術語。用以對筆勢的評述。筆勢由用筆的速度快慢、力度強弱、筆鋒順逆諸因素產生。疾筆求其勁挺流暢,澀筆求其凝注渾重。


方圓


指字的用筆和形體上相反相成的兩個方面。


燕尾


指章草中的一種波法。如神龍本《蘭亭序》「欣」字右下半的「人」,其狀似燕之尾,故名。前人將隸書橫畫出筆的挑腳比喻為燕尾。參見「燕不雙飛」。


柳穿魚


書法術語。比喻應用啄法的短撇。如形、影、彤、彬諸字,其右側的豎三撇,須有仰、平、覆三種有變化的筆勢,似三條小魚,用柳枝穿連起來,故名。


激石波


書法術語。用筆時平捺稱「波」,激石者指字之捺筆似水之自泉口流出遇石激而涌過。這種捺筆稱為「激石波」。如《蘭亭序》「欣」字捺有章草筆意者即是。


牽絲


亦稱「遊絲」、「引牽」、「引帶」。書法術語。指書寫點畫時由於筆勢往來留存於先後筆畫之間的纖細筆道。纖細如髮絲,挺健俐落,起有上呼下應、意氣周流的作用,可以表現出書家功力。


一波三折


書法術語。用筆時平捺稱「波」,一波三折,指凡寫捺筆要三次轉換筆鋒。經過三折之後,筆畫才波發矯健。


一筆三過


書法術語。指每作一點畫雖微如黍米,皆須三折筆鋒,始得完成。其法:落筆藏鋒為第一折;提筆轉鋒頓挫引筆為第二折;回鋒收筆為第三折。作書忌順筆平拖,而點畫經過三折,始能圓滿渾成。


過折收縮


書法術語。運筆過程中的一種技法。過折,即指每畫一波,常三過折筆的意思;收縮,即北宋米芾「無垂不縮,無往不收」說之略稱。運筆切忌直來直去,缺乏內含。


萬毫齊力


書法術語。指作書時非但主毫要絲絲得力,而且要調動副毫的作用,使筆毛一無扭結地聚結運動。這樣寫出的點畫才力量彌滿,圓健得勢。


內擫外拓


書法術語。內擫,指意在收斂的筆勢;外拓,指意在縱放的筆勢。


屋漏痕


書法術語。比喻用筆如破屋壁間之雨水漏痕,其形凝重自然,故名。


折釵股


書法術語。比喻用筆的一種技法。釵原系古代婦女頭上的金銀飾物,質堅而韌:後被藉以形容轉折的筆畫,雖彎曲盤繞而其筆致依然圓潤飽滿。


錐畫沙


書法術語。比喻用筆的一種技法。以錐子劃沙,起止無跡,具有「藏鋒」的效果,而兩側沙子勻整凸起,痕迹中正,形似「中鋒」,故用錐畫沙以比喻書跡的圓渾。


壁坼


書法術語。比喻用筆如泥牆自然坼裂的痕迹,無做作習氣。


綿里裹針


書法術語。比喻字體筆畫肉豐見骨、外柔內剛。北宋蘇軾自論:「余書如綿裹鐵。」明代解縉稱:「東坡豐腴悅澤,綿里藏針。」


銀鉤蠆尾


書法術語。比喻用筆的一種技法。銀鉤指丁、亭、寧等字的趯筆;蠆尾指乙、也等字的趯筆。



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指筆鋒退而復進。



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指行草起筆及字與字之間的承接順應關係。順勢而下,不用逆勢的起筆稱為「搭鋒」。



書法術語。折鋒筆法的虛和者稱為「搶」。



書法術語。筆畫轉換方向時的一種用筆技法。區別於折鋒



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運筆若行若住,清代蔣和稱:「不可頓,不可蹲,而行筆又疾不得,住不得,遲澀審顧則為駐。」杜之堂稱:「走而稍停謂之『駐 』。駐非終止也。畫之長短,至此適可,不再行走,稍停其筆而已。」駐筆不同於頓筆。蔣驥稱:手不運而以筆按下為「頓」;運筆時而意有所顧,因用遲澀出之者謂之「駐」。



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頓後將筆提起,使鋒轉動離開原處,稱為「挫」。是轉換筆鋒時常用之法。不僅用於轉角及趯筆,凡行筆換鋒時皆用之。


頓蹲


書法術語。停筆重按稱「頓」,輕按稱「蹲」。


骨法


亦稱「骨力」。書法術語。指書寫點畫中蘊蓄的筆力。是構成點畫與形體的支柱,也是表現神情的依憑。


肉法


書法術語。比喻書寫時筆墨濃淡、肥瘦、粗細的一種技法。


背拋法


亦稱「外略法」。書法術語。指「乙」字趯筆書寫的技法。寫趯筆貴於寬圓,如背手拋物,故名。宋人《翰林密論二十四條用筆法》稱:「蹲鋒緊掠徐擲之,速則失勢,遲則緩怯。」


八病


書法術語。泛指書寫點畫經常出現的弊病,俗稱敗筆。八病都是以接近這類點畫的實物形態定目,如:牛頭、鼠尾、蜂腰、鶴膝、竹節、稜角、折木、柴擔等。


布白


書法術語。指安排字的點畫間架和布置字、行之間空白關係的方法。字的點畫與空白均有繁簡、短長,結體也有大小、疏密、欹正。書寫時必須因字生勢,靈活多變。布白得當,即能使字和字之間產生錯落參差而又呼應協調的藝術效果。又,對整幅作品行與行之間的安排也稱「布白」。


燕不雙飛


書法術語。前人將隸書橫畫出筆的挑腳比喻為燕尾。一字之中宜用一次捺腳,二次出現就會筆畫雷同,字形拖沓。「燕不雙飛」即比喻捺腳的不可復用。但也有因隸書橫畫出鋒形如折刀頭,和雁尾之齊平相似,故亦稱「雁不雙飛」。


散水


俗稱「三點水」。書法術語。寫法因字體與書體而各別。


雁陣


書法術語。指字下四點排列之勢。《書法三昧》:「急雁陣,緩雁陣,『燕』、『然』、『樵』三字外不可用。」


向相


書法術語。運筆造型的一種技法。與「向背」相輔相成。詳「向背」。


向背


書法術語。運筆造型的一種技法。與「向相」相輔相成。要求同一方向之筆畫避免平行和雷同,盡量做到違而不犯,和而不同,既多樣,又統一。例:「()」即向相,「)(」即向背。


展促


書法術語。指書法結體造型的一種技法。有從單字間筆畫繁減懸殊上去理解的。也有從一個字的偏旁結構的處理上去理解的。


俯仰


書法術語。指書法結構點畫偏旁之間的聯繫。俯要下應,仰要上呼,使文字組合的偏旁,或字與字之間,書寫時有映帶顧盼之姿,顯得氣貫意連,生動有致。


墨豬


書法術語。比喻字體筆畫豐肥、臃腫而乏筋骨。因字如墨團,故名。書寫粗筆道的字而不見筋骨,易犯此病。


行氣


書法術語。指書法作品中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呼應映帶關係。一般要求筆斷意連,聯綴成行,積行成篇,在文字的上下、左右、首尾的書寫中,既有變化,又能和諧,如清代宋曹《書法約言》稱:「勿往複收,乍斷復連,承上生下,戀子顧母。」行氣在行草書中的關係尤為重要。


擔夫爭道


書法典故。意謂略甚狹窄,而又勢在必爭,妙在主次揖讓之間,能違而不犯。


計白當黑


書法術語。字的結構和通篇的布局務需有疏密虛實,才能破平板、劃一,有起伏、對比,既矛盾、又和諧,從而獲得良好的藝術情趣。


用墨


書法術語。墨色有焦枯濃淡乾濕之分,作書使毫行筆燥潤相間的技法稱為「用墨」。


血法


書法術語。比喻書法用墨用水的技法。


合作


書法術語。唐代孫過庭《書譜》稱:「一時而書,有乖有合,合則流媚,乖則雕疏。」舊時行家們習慣於將書寫得理想和精彩的作品稱為「合作」。如唐代張彥遠《法書要錄》引張懷瓘、二王等書錄:「(王)獻之嘗與簡文帝十紙,題最後云:『下官此書甚合作,願卿存之。』」


書奴


書法術語。1比喻學書墨守成規而不能創新者。2有書法嗜癖者,寄興書學,也往往自稱為"書奴」。


集字


書法術語。1指將前代某一書家的字跡搜羅並集成的書法作品。2指臨習古人書法,食古不化,亦步亦趨。


生熟


書法術語。指學習書法的熟練程度。初學者生,久習則熟。北宋歐陽修稱:「作字要熟,熟則神氣完全。」指法書的神採氣質。一般認為太熟則媚俗,熟而能生則高雅。


習氣


對書法情調的品評語。泛指用筆、結體等方面流於熟濫的情調。寓有貶義。


碑誌


指鐫刻於石碑上的書法、文辭。為安葬設立的稱「墓碑」,也稱「墓表」、「墓碣」;列於墓道前者稱「神道碑」,入墓穴者稱「墓誌」,或稱「墓志銘」、「壙銘」。


楹聯


亦稱「楹帖」、「對子」、「對聯」。書法藝術的一種幅式。由上、下聯組合,是懸掛或粘貼在壁、柱上的聯語。


烏絲欄


指在紙或絹素上畫或織成的黑色界格。亦泛指有這種黑色界線的書法用紙。唐界墨濃而細,宋界墨淡而理粗。


題跋


書寫於書籍、碑帖、書畫作品的品評、追述故事、考證版本及淵源等方面的文字。書寫於作品前面的文字一般稱「題」,後面的稱「跋」。今多將跋尾稱為「題跋」。


打開2017最新版書藝公社APP,


發現更多精彩!


與120000+會員、10000+書壇精英共同交流!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藝公社 的精彩文章:

張雨《上閑止詩卷》
大美平谷·中國書法之鄉——第九屆上元雅集「友誼獎」書法展在北京開幕
九位皇家風範書法,誰可爭鋒!
趙之謙《楷書南唐四百九十六字冊》
錢鍾書、楊絳、張愛玲、梅蘭芳、張充和等近三十位文人的書法!

TAG:書藝公社 |

您可能感興趣

書法創作不知道寫什麼?來這裡看看
如何輕鬆看懂一件書法作品,知道了這些你的書法才算入門!
爆笑!那些年俺們看錯的書法作品
書法給你的初印象是什麼?
顏體書法很難?那您肯定沒看過這個!
別光說你是書法家,寫幅楷書來看看?
字要好看,看看此書法口訣!
書法這麼寫,味道就來了
書法十大核心問題,你弄懂了么?
用這樣的詞兒品評書法作品讓人刮目相看!
我國第十屆書法篆刻作品展的幾幅優秀草書、楷書,你看到了什麼?
為什麼你寫的字,不叫書法?
你是書法家還是寫字匠,看看再說……
你知道什麼是書法嗎?
看看她的書法像誰的?
你寫的字算書法嗎?
這些書法一看就來「氣」!
孫過庭《書譜》究竟講了書法的什麼關鍵問題?
有人評論說,他寫的「王字」為當今第一!看了他的書法,便覺得這話並非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