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帝國版圖:是什麼塑造了中國華北的政治經濟結構?

帝國版圖:是什麼塑造了中國華北的政治經濟結構?

摘要在秦和漢帝國的統治下,黃河成為中華文明的核心,大約90%的人口定居在其周圍。它被山嶺分割成西北地區、中心黃土高原地區,以及沖積平原地區。



本文摘自《哈佛中國史01o早期中華帝國:秦與漢》,(美)陸威儀 著,王興亮 譯,三輝圖書 中信出版社,2016年10月




帝國版圖:是什麼塑造了中國華北的政治經濟結構?

秦漢地圖(圖源於網路)



地理學是一門人文學科,它不只是研究地表形態、河道或土壤類型,還研究人類塑造地理環境和被其所塑造的方式,以及它們在空間中相互影響的方式。從新石器時代開始,世界各地的人們就已向土地索取生存必需品。但中華文明尤以其與土地的關係緊密而聞名於世,由此形成了很多中華文明的基本特徵;同時,自舊石器時代起,成百上千代農民在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使地貌也發生了變化。以這種方式掌控自然,必然要通過控制自然資源和剝奪他人生計來主宰他人。控制土地和水源,對秦、漢的帝國結構與其歷史進程,都是最為基本的。


和所有中國歷史時期一樣,早期帝國的地理狀況是這個國家不同區域的一種傳說。秦朝所創造的國家不是我們從地圖上所熟知的當代中國。有現今中國三分之一面積大的西部地區(今天的新疆和西藏),對秦帝國和早期漢帝國而言都是陌生的化外之地。當代的內蒙古和滿洲也都處於帝國的邊緣地區,現今西南地區的雲南、貴州也是這樣的情況。儘管現今華南地區(福建、廣東和廣西)有帝國駐軍,但它們仍處在中華文化圈之外。早期帝國階段的中國,以及它後來很長時間的歷史中,都由黃河和長江流域的灌溉盆地所構成。這個區域包含了所有足夠平坦而又濕潤、適合發展農業的土地,因而也就劃定了中國腹地的歷史界線。

這個地區有幾個特殊的地理特徵。首先是多山,因此在美洲農作物引入之前,多數的土地不適宜耕種;這種缺陷導致了人口的高度集中,在鐵路和飛機出現之前,大部分人處於相互隔絕的狀態。有限的可耕種土地再被分割成一些核心區—沖積平原、江河沿岸地區,以及內陸盆地—它們被峻峭的山脈或者高原阻隔,把中國的內陸腹地分割成不同區域。


在羅馬帝國,把穀物或者葡萄酒從地中海的一端用船走水路運到另一端,要比用馬車通過陸路把它們運送到只是百里之外的地方便宜很多。沒有水路連接的地區加入不了地中海地區經濟體系。中國也是同樣的情況。在19 世紀鐵路鋪設之前,用牲口馱運穀物到100 英里之外的地方,所花的費用比生產穀物本身的費用還要高。除了如香料、絲綢或珠寶之類以很小的數量就能產生很高利潤的奢侈品之外,通過陸路運輸大宗貨物的成本是極其高昂的。華北地區缺乏天然港口,使得沿著海岸線來往運輸的貿易不景氣。因此,幾乎所有大宗貿易都依靠內陸水路。但即便如此,這種運輸方式也有局限性。黃河和長江這兩條主要河流均自西向東流,沒有任何可供航運的水道連接它們。在北方和南方之間,沒有自然交通樞紐。


河水侵蝕著西部高地的岩石和泥土,把它們帶到平原地區沉積為淤泥。黃河的湍流穿過高山之間的峽谷,挾裹了大量泥土。對於世界上大多數河流來說,5% 的泥沙含量通常被認為是高的,但眾所周知,黃河水的泥沙含量高達46%,它的一個支流泥沙含量更高達63%。如此高的泥沙含量使河水非常混濁,黃河也由此得名。黃河在其下游最後500 英里的河段,不再有大的支流,因此河水逐漸變得緩和,泥沙也沉積下來。


由於河床逐漸升高,黃河在歷史上數次漫過河堤。於是,黃河大堤被一再加高以防止水災。在一些地方,黃河水位開始漫過周邊的鄉村。如今,黃河水位在一個1100 英里長的河道上比平原高出11 碼。堤壩沒能控制泥沙淤積,洪水更加肆虐。在中華帝國的歷史上,黃河潰堤多達1500 次以上,沖毀農田,淹死村民,黃河也由此被稱為「中國之殤」。


在秦和漢帝國的統治下,黃河成為中華文明的核心,大約90%的人口定居在其周圍。它被山嶺分割成西北地區(即現在的甘肅和陝西北部)、中心黃土高原地區(即現在的陝西、山西和河南西部),以及沖積平原地區(即現在的河南、河北南部,山東、安徽北部,以及江蘇北部)。長江灌溉盆地在這個時期仍屬於邊緣地區,它也被自然分割成三個區域:高山環繞的岷江盆地(即現在的四川)、長江中游(湖北、湖南和江西),以及長江下游地區(浙江、安徽南部和江蘇)。

在黃河流域,中部高原的風積黃土極少能抵抗木製掘棍。由於黃土都很疏鬆,這些易碎、多孔隙的土壤在年降雨量僅僅10 到20英寸的地區,為一些如粟米、小麥等標準農作物的種植提供了充足的水分(雖然這些地區在秦朝統一的時代可能會比現在稍微濕潤一些)。由於天氣乾旱,土壤不會被降雨離析,而是能持續肥沃和保持其鹼性。黃土堆積成山,橫亘在高原上,有利於防止洪水漫延。相反,在東部的大平原,黃河水中的泥沙在這裡沉積下來。儘管這種土壤比黃土更加肥沃,這種沉積性泥土也更易造成洪水泛濫和鹽化。降雨主要出現在雨季,大約70% 的降水都在八月,春季和初夏的降雨量很少。在農作物最需要水的生長旺季,儘管有來自西部山脈的融化雪水,黃河卻降到很低的水位,因此用河水澆灌是不可能的。農民只能把希望寄託於那些富有之家的水井,或者由一小群農民挖掘的水井。除此之外,巨大的堤壩工程是由帝國負責維護的。正如我們所見,這種由帝國出資的大規模防洪系統,和小規模、家庭擁有的灌溉系統的結合,塑造了中國華北的政治經濟結構。



作品簡介




帝國版圖:是什麼塑造了中國華北的政治經濟結構?



《哈佛中國史01o早期中華帝國:秦與漢》,(美)陸威儀 著,王興亮 譯,三輝圖書 中信出版社,2016,10

《早期中華帝國:秦與漢》是「哈佛中國史」叢書的第一卷。如同古希臘和古羅馬之於西方,秦和漢兩個帝國構成了中華文明的「古典」時代。作者陸威儀將秦、漢兩個早期帝國置於全球史、中國史的整體視野中進行觀察,就這一古典時代的五個主要特徵予以深入探討。全書分十個專題,各專題又以時間演進為序,全面系統地展示了中國秦漢二朝的概貌與演變,不僅覆蓋廣度令人驚嘆,而且筆法精細,見解精到,為我們重新認識早期中華帝國提供了廣闊而獨特的視角。


(本文為騰訊文化簽約的合作方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文化 的精彩文章:

直播預告丨博士返鄉:情真意切,還是葉公好龍?
楊振寧有沒有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當逃兵?
林培源:香港故事與女性經驗的雙重奏——周潔茹短篇小說新論
《曾國藩家書》與曾氏家風文化
傾談一世間最美,屬她一人

TAG:騰訊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大學與中國清華北大的本質區別,看完我沉默了…
李濟《中國民族的形成》:華北很多人是通古斯人後代
重讀三國︱威震華北的公孫瓚為何敗給了袁紹?
謀殺人民英雄的土匪興建了中國第一大廣播電台與大學,遠超清華北大
美國名校和清華北大的本質區別,看完我沉默了!
一圖看遍華北大地美景,這裡有雄關萬里,巍巍太行|祖國山河之華北篇
實拍中國廟門最簡陋的寺廟:被譽「清華北大分校」!
太原淪陷後,毛主席說:華北國軍的「正面戰爭」已經結束
中共對華北地區鄉村戲劇的改造
遼東華北曾為韓國國土?北京這處古墓一塊墓磚把韓媒臉蛋打得通紅
重磅消息:華北高速、新華保險、北新路橋、民和股份、中國平安
薩沙的圖片抗戰:侵華日軍老照片華北戰場之一
中國科技大學和清華北大比起來怎麼樣?扎心了
黃帝與蚩尤、炎帝的大戰,為什麼都發生在華北平原?
李俊領:《天變與日常:近代社會轉型中的華北泰山信仰》
清華北大最大的作用就是把中國最優秀的人送到美國去嗎
日本學霸的「複雜」感情世界,好想看清華北大版!
揭秘!華北事變之後對中國產生了什麼影響
「七七事變」,英雄與漢奸:華北軍政人物的不同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