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大千罕見視頻訪談,斯人已逝,音容宛在

張大千罕見視頻訪談,斯人已逝,音容宛在

這段視頻是1972年時任《華府報道》電視主持人的李得延在美國加州環蓽庵對73歲的張大千進行的獨家電視專訪實錄,在這次訪談中,張大千以最為樸實的語言談了他對藝術創作的深切體會以及對西方繪畫的一些看法。由於張大千四川方言很濃,為方便大家理解,視頻後面備有文字說明,在看視頻的時候,大家可參考一下這些文字!




張大千罕見視頻訪談,斯人已逝,音容宛在



訪談錄文字內容


1、我的性情啊,向來是很懶散的,什麼事情都不大用心,聽其自然。所以畫畫的時候,我自己沒有一個規定要怎麼樣去畫畫,只是興緻來了呢,就畫畫。不過這個畫畫吶,在未動筆之前,自己心裡頭還是有一個理想的典型在那裡。

張大千罕見視頻訪談,斯人已逝,音容宛在



《醉翁亭記》


2、所以說今天嘛,比方說一張紙放在檯子上,要想畫一張山水,大的主題下筆之前已經定了,期間的小細節吶才是最後的,應該加應該減。所以我不是有一個固定的方法,所以我從來沒得時間固定過,我畫的方式也沒有固定的。不過說是沒固定吶也是有一個固定的樣。

張大千罕見視頻訪談,斯人已逝,音容宛在


《秋江野鶩圖》


3、這個畫畫的時候也不必勉強抽象,你到了那個時候它自然會超乎這個現實。我記得我年輕的時候,我最相好的朋友,在台灣寫文章的陳定山,他比我還大一點,他看起很年輕,但是比我大。記得我三十歲的時候啊,他就在報上發表一篇文章,就勸我,他說大千吶,你這個專門畫石濤啊都沒有你自己,你看你什麼都跟石濤一樣,所以我當時沒在報上寫文章,我拿了一張紙…我說因為我的功夫還沒到,我說我們中國的名畫多是靠摹,就像你念書,現在咱們白話文也好,文言文也好,一定要念書,我說我現在還在這念書的階段,我不是要抄這篇文章,我說比如說韓文公祭鱷魚,這是最有名的文章,我不能夠說抄下來了就改成張大千的名字就是張大千的,不是。先不過借他的文…走得最高,你在山頂上才可以四面的望。所以在年輕的時候,我是主張學中國畫也好學西洋畫也好,我想應該要向從前的大家學習,然後呢,到了最後寫自己的胸襟,揮個人的見解。

張大千罕見視頻訪談,斯人已逝,音容宛在


《湖光山色》


4、我對西洋畫吶沒有研究,不是不喜歡它們不去研究,我覺得人生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自己國家的自有東西,我們都還研究不完,所以我就沒有精神去學西洋畫,但是我對於別個國家的畫…但相尊重不相思,我很尊重他們的可我沒學過,但是就我一個人的理想,就是這普通一般的可以分這是東方的畫這是西方的畫,我想到了最高的境界啊,沒有分別。所謂這個普通的分別是什麼呢,風俗習慣不同用的工具不同,所以畫出的畫不一樣,這是西洋畫這是中國畫。我想最高的時候,用油畫的方法一樣可以畫中國畫,那麼用毛筆用膠水、墨水一樣的可以畫西洋畫,所以我看到外國的畫我們雖然沒研究…我覺得他們出發點用意用心也是一樣的,在我一個人的想法吶,不必要嚴格去分東西之分,到了最高的境界是一樣的。

張大千罕見視頻訪談,斯人已逝,音容宛在


《雪江歸櫂圖》


5、至於講到這個抽象畫吶,不是現在才有的,在我們中國最早就有的,我們中國講書畫同源,寫字跟畫畫是一樣的。殷墟出來的甲骨文的字,你比如馬羊虎狗日月龍,都是畫,就是現在的抽象畫,所以抽象就是把這些沒有用的東西不要了,取它的精華,所以抽象畫中國最早。從前鑄金鼎,它上面就有這些奇奇怪怪的圖在上邊,現在我們是看不見的,但是我們就拿殷墟的這個字來看,知道這個畫就是抽象的。到了戰國時候春秋時候老子的學說,他所講的都是抽象畫的道理,他說以遺貌取神,你普通的面貌不要,就只有抽象。他又說無相之相,沒有相當中有相,所以沒有相這個東西有他的精神在,這也是抽象。他還有兩句話說得最明白,他說得其環中超以象外,我們先在這個圈圈裡面做功夫,最後跳出圈子就好了嘛,那就是抽象。

張大千罕見視頻訪談,斯人已逝,音容宛在



《水墨芙蓉》


6、承大家朋友抬愛了,國內國外的朋友都非常關心我,我非常之感激。今年吶別的身體都沒什麼不好,就是眼睛有點毛病,眼睛的毛病吶是因為我有糖尿病,糖尿病會血管硬化,眼球後邊的血管破裂了,所以吶這眼睛有點糊塗,在國外吶也經過幾次治療,現在又再去治療,所以現在畫畫不抽象也自然而抽象了,我眼睛看不十分清楚,完全是我心裡想著的意思畫出來,其他的身體都很好,也能吃也能走道也能說話,今年說起來我都73歲了,很健康就是眼睛差一點點。承你們抬愛這麼遠來看我。


張大千作品

張大千罕見視頻訪談,斯人已逝,音容宛在



《墨荷》

張大千罕見視頻訪談,斯人已逝,音容宛在



《藍荷》

張大千罕見視頻訪談,斯人已逝,音容宛在



《山水四屏》

張大千罕見視頻訪談,斯人已逝,音容宛在



《丹山春曉》

張大千罕見視頻訪談,斯人已逝,音容宛在



《羅浮山夕照》

張大千罕見視頻訪談,斯人已逝,音容宛在



《愛痕湖》


公眾平台簡介


此公眾平台由禪藝國際藝術機構主辦,為簽約畫家、古琴家、全真派道士郭關道長設置公眾平台號,歡迎關注。本平台發布郭關道長藝術創作內容之外另涉及書畫、音樂、藝評、哲學等文化藝術類內容,您若有好文好畫歡迎發稿給編緝小林,投稿郵箱:ybbud2008@126.com

張大千罕見視頻訪談,斯人已逝,音容宛在


張大千罕見視頻訪談,斯人已逝,音容宛在



郭關簡介:出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書畫、音樂、詩文、斫琴、裝置等領域;知周易、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曾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後於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概古吟》 古琴演奏:郭關道長




張大千罕見視頻訪談,斯人已逝,音容宛在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唐琴 「彩鳳鳴岐」
巫鴻:中國美術對人類美術史做出了什麼貢獻?
死亡有一萬扇門,你在哪扇門前謝幕
柴靜:古琴,試遣愚衷
康有為挑起的碑帖之爭

TAG:郭關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旅行中的鄧麗君罕見照片,可惜歌聲猶在,佳人已逝
斯人已逝,世間再無林黛玉!
絕版歷史照片:斯人已逝,世間再無梅艷芳與張國榮等人的合影
斯人已逝,精神永傳——李大釗書法挺棒
這些經典畫面恐難以超越,要麼美人遲暮,要麼斯人已逝
斯人已逝,有光長明
斯人已逝,傳奇仍存
頁已泛黃,墨已留白,青春已逝,無悔此生
愛,已輕;情,已逝;心,已冷;人,已累!
拿已逝之人去洗白,人設終於崩塌,再見,認真的薛!
中國娛樂圈的六條龍,有人過氣,有人已逝去,還有的已成大哥
墳墓周圍為何種滿柏樹?此風俗來源至今看看都令人落淚,銘記已逝之人!
願風指引你的道路——幫小七找回已逝父親在艾澤拉斯的記憶
林黛玉扮演者陳曉旭雖已逝,但兒子非常有出息,與薛之謙為好友
又是一年穀雨到,人已逝,茶還在|茶美文
沒有美圖的時代,他是當之無愧的顏王,可惜斯人已逝,只留懷念
「小城」不再,「畸人」已逝——蔡東小說論
細數海賊已逝人物,每個都對現在劇情有莫大的影響!
《家有兒女》爆紅,搞笑擔當的他卻已逝世,無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