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鏨銀工藝——鴛鴦綉出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

鏨銀工藝——鴛鴦綉出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

鏨銀工藝——鴛鴦綉出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

APEC國禮《和美》銀盤


皇家金銀細工手藝華麗綻放於冀東小鎮

鏨銀工藝——鴛鴦綉出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

每一個花紋都需要精心雕琢,一點小小的偏差就只能回爐重做

這門技術延綿4000多年,做這個匠人卻不是在京滬文化重鎮,而是在冀東一個不起眼的小鎮。

馬蘭峪位於唐山遵化市西北25公里處,是歷史文化古鎮。自清朝乾隆、道光年間至今一直繁盛興旺,小鎮內至今保存著清代惠陵、王爺府、二郎廟和明代永旺塔、和其他文物保護單位10餘處,赫赫有名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清東陵也駐紮此地,隨著清東陵的建設,一代代守陵人在這裡繁衍生息。

歷史的特殊性,造就馬蘭峪鎮的百姓骨子裡流淌著「皇家血脈」,而獨具傳統特色的皇家金銀細工,便從這裡傳承下來。皇家金銀細工被尊為宮廷藝術,已有4000年歷史,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藝術瑰寶,這項工藝也叫花絲鑲嵌,最初在皇家大內得以發揚傳承,隨著清朝的滅亡,清宮造辦處的工匠開始流落街頭,散落民間,這項傳統手工藝幾乎要滅絕。

民國期間,很多工匠為了養家糊口,從事了其他行業,只有很少部分的工匠,為了工藝傳承,口授相傳,堅守著這份中華的藝術瑰寶。直到19世紀50年代,散落於民間身懷絕技的皇家金銀細工藝人才被重新組織起來,正式建立了北京通州花絲鑲嵌廠,這一手工技藝才得以繼續傳承。由於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皇家陵寢清東陵就坐落在遵化馬蘭峪,而陵寢祭祀等的金銀器具都需要馬蘭峪設置皇家專有的金銀器具的加工廠,很多手藝人也因此就生活在馬蘭峪當地,這樣的歷史際遇讓馬蘭峪一直延續有金銀器加工的傳統。

「不是電腦雕刻、不是機器加工,手工製作每一件單品都不可能做到一模一樣,所以每件工藝品都成為了「孤品」,而純手工的技藝與人靈性的結合讓每件單品都難以用金錢來衡量。」


古老手藝讓APEC國禮認識中國文化

鏨銀工藝——鴛鴦綉出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

蟠龍工藝製作的《和美》純銀絲巾果盤重960g,長400mm,寬280mm,高100mm,融入大量中國

「蟠龍工藝目前所獲最大成就,莫過於製作國禮《和美》純銀絲巾果盤。」

「和美純銀絲巾果盤當時在全國引起不小的轟動,全國各大媒體均刊文發表,蟠龍工藝也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

《和美》純銀絲巾果盤上的絲巾採用擠、壓、靠、采、抬等的技法鏨出絲巾形狀,再採用極其細緻的絲鏨工藝做出絲巾的經緯線,利用經緯線不同的折光方向使花紋顯現,從而達到絲織品的真實質地效果,在APEC會議期間,連同打樣共製作了32件《和美》純銀絲巾果盤,都全部送出,它看似簡單,實則花費了匠工技師們大量的心血。

提及當初參與制作這份國禮,蟠龍工藝36歲的技師張艷傑依然難掩激動之情。「最開始知道是製作APEC國禮的時候,真是太緊張了,雖然幹了十年了,但開始的時還是緊張的不敢下手,先在一張普通的銀版上練習了一周時間才敢下手。」張艷傑說,由於鏨刻果盤絲巾的線條要求流暢且用力輕重統一,以保證果盤每個局部鏨刻的連貫性,每個局部鏨刻都需要一氣呵成,她們這些技工們一坐就是四五個小時不動地方,不抬頭,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

鏨銀工藝——鴛鴦綉出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

參與APEC國禮的製作國家高級技師顧寶忠

今年已經53歲的顧保忠師傅從事金銀鏨刻工作已經有20餘年,由於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症,他要靠架著一隻拐來支持行走。雖然已經是國家一級技師,但顧保忠從來也沒想到過有朝一日自己精通的金銀細工手藝能夠承擔APEC國禮的製作,這樣的經歷為他20餘年的職業生涯增添了濃重的成就色彩。在兩個月的國禮製作過程中,顧保忠是這個國禮製作小組的組長,這樣的身份,讓他承擔了30件國禮製作的各方面工作。從國禮製作的第一天開始,行動不方便的顧保忠在家吃完早飯,一早5點便從家裡趕到了單位,直到晚上近11點才回家。


中華工藝必須在創新中傳承  

「為什麼一件工藝品可以世代相傳,生生不息,歸根結底是它把宗教、易經、哲學、儒家、道家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集於一身,它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觀。」

鏨銀工藝——鴛鴦綉出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

刀客江湖做客蟠龍工藝

穹頂之下,選一把銀壺來煮水,會帶給你不同感受,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茶人不斷提升制茶工藝,積累品茶經驗,豐富茶文化內涵。自古以來,「舌尖口利」的茶人們總能品味出烹制茶湯過程中每一個細小的環節、略微的差異給茶味帶來的微妙變化。比如水品影響茶的口感:「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比如烹制茶湯的技巧:煮、煎、點、泡,用不同的工藝茶香迥異。無論你選擇哪一種方式烹茶,都抵不過銀壺煮茶,口感細膩、柔軟、甘甜、圓潤。銀壺煮茶是上乘之選。

鏨銀工藝——鴛鴦綉出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

蟠龍工藝的銀器具均以皇家金銀細工工藝製作而成,每一件工藝品都傾注了工藝師的智慧和辛勞,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極具收藏和觀賞,而文化藝術品收藏是傳承家庭文脈的一種優質方式。一個家庭沒有文化是很可怕的,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就大打折扣。文脈的延續對一個家族的品格和思想素質以及文化修養的熏陶極其重要,並且投資收藏的藝術品隨著時間的延續,價值不斷地體現和放大。如果沒有收藏,國家的文化藝術不可能良性延續傳承,歷代的文化藝術珍品就不會保留至今,中國文化就層層斷代。所以,收藏對家庭對國家意義是重大的,藝術品價值的永久性就體現在這裡。

運營者微信570158985 更多信息可關注微信公眾號wl570158985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客江湖 的精彩文章:

十分鐘讀完印度佛教史(下)
匠人工坊經典刀型圖鑑及參數
十分鐘讀完印度佛教史(上)
十分鐘讀完印度佛教史——那些精美的佛像竟然有希臘血統 (下)
大米之「大」——「大」在改寫了中國歷史

TAG:刀客江湖 |

您可能感興趣

教你畫出漂亮的工筆鴛鴦!
尷尬的金鴛鴦
古代「鴛鴦」一詞竟不是比喻夫妻,答案出人意料
鴛鴦枕,是古代男女尋歡的實用之物
在古代的時候鴛鴦是代表了愛情,鴛鴦到底有多恩愛
夫妻洗鴛鴦浴雖好,但也要當心玩出火!
鴛鴦罷聘罵哥嫂,罵人技術堪稱《紅樓夢》一絕
賈赦是真的喜歡鴛鴦想要納鴛鴦為妾嗎?鴛鴦早看出來了
有一種動物象徵者愛情——鴛鴦
為什麼說鴛鴦是愛情的象徵?
金銀花盆景一蒂二花,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鳳凰、鶴、鴛鴦、鶺鴒、黃鶯,代表哪幾種人倫關係?
比鴛鴦還恩愛,比恐龍還古老的藍血生物,只在北部灣出現
鴛鴦忠貞?不過是騙人的!盤點喜歡給伴侶戴綠帽子的動物
古代的夫妻為何不能洗鴛鴦浴?
忍冬——鴛鴦藤金銀花
花開並蒂,清熱解毒的良藥,是情人眼中的鴛鴦藤
金銀花一蒂二花成雙成對,狀如雄雌相伴,似鴛鴦對舞有鴛鴦藤之稱
馬浚偉拍攝出浴戲色香味俱全,胡定欣鴛鴦戲水做足準備不穿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