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習習古風,歌我心志:在人大附中學寫古風詩是種怎樣的體驗

習習古風,歌我心志:在人大附中學寫古風詩是種怎樣的體驗

點擊上方「章黃國學」可訂閱!

習習古風,歌我心志:在人大附中學寫古風詩是種怎樣的體驗


習習古風,歌我心志



王強


古風雖古,其教學的次序卻宜安排在近體詩之後。這是出於兩方面的考慮,首先,雖然古風創作發生在近體詩產生之前,然而「古風」這一概念的明確,卻是在近體詩產生之後。古人明確了近體詩的文體特徵之後,才將之前那些有別於近體詩的詩體稱之為「古風」,進而在與近體詩的比較中,古風的種種特徵才明晰起來,古風的創作技巧才被有意識地加以探索;二來相對於近體詩的格律森嚴,處處立規矩,古風更像是一種返璞歸真的「破」,先立後破,我們才更清楚該破什麼,又該如何破,進而能在律詩和古風之間遊刃有餘。

習習古風,歌我心志:在人大附中學寫古風詩是種怎樣的體驗



在我們三個人看來,在中學開設一門詩詞寫作的課程,其關鍵在於解放老師和學生的思想,突破幾個不利的積習。


首先,要帶著學生跳出文學鑒賞的視角,轉而從創作的視角來重新審視詩。我們如果還是教學生去品杜甫的憂國憂民、李白的豪放俊逸,去研究這一句好在哪,有什麼表達效果,什麼藝術色彩,那就和語文課沒有區別。我們要把視角切換到創作的角度上來,比如王勃的「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這句詩為什麼令人心生感慨?它在倒數第二句提出了一個問題,最後一句沒有回答,卻寫了一個景。我們發現,很多詩歌都是這種模式,它自然就會產生令人感慨動情的效果,我們把這種手法叫做以景結情。但是我們不是要去鑒賞手法,而是要去運用。

習習古風,歌我心志:在人大附中學寫古風詩是種怎樣的體驗


這就要提到第二個要點,就是對詩詞的解讀必須深入到技術層面,不能諱言技術。比如虛詞的運用法、疊詞的運用法、句子的節奏變化、長短句的配合法甚至是平仄韻腳與抒情脈絡之間的關係,我們都應該帶著學生一起去研究總結。我們總覺得談技術是在肢解詩,其實不然。任何高深的藝術境界,歸根結底,都是由某些技術呈現出來的,離開技術談境界都是妄言。詩詞教學的課程化,某種程度上也是詩詞創作的技術化。


哪些詞語應該是古風的?哪些句式應該是古風的?又有哪些主題是古風的?怎樣寫才更像古風,這是我們課堂上一直在研究的問題。


比如有一位同學寫的詩句「草枯木葉危,鳥啼燕南飛。」同學們表示不像古風。經過討論,改作「木葉何危危,勞勞燕南飛。」就有些古風氣象了。


比如又有一位同學寫道「年年春相似,相思滿枝椏。」經過探討,大家覺得改做「相思何所似?鬱郁滿枝頭。」同時,將原句分為四句來說,就會好很多。

為什麼?我們發現,古風中很少有堆疊意象的句子。「草枯木葉危,鳥啼燕南飛。」草和木葉、鳥和燕,兩組意象分別在一句中堆疊,就會顯得精巧有餘,質樸不足,改後則顯得骨氣硬朗。另外,「危危」「勞勞」這一類疊詞的使用,也會增加質樸的氣質。比如《詩經》中「伐木丁丁,鳥鳴嚶嚶」「鶉之奔奔,鵲之彊彊」等句子,都提示我們古風的「骨感」,與其意象的稀疏和疊詞的運用有很大的關係。

習習古風,歌我心志:在人大附中學寫古風詩是種怎樣的體驗



古風寫作的小技巧比比皆是,不僅沒有一部現成的教材做以窮舉歸納,似乎比較有系統的講解也難以尋覓。於是我們就近取諸身,遠取諸古人。我們討論古代的經典作品,討論同學以及老師的作品,研究字法、句法、章法。如此一來,古風寫作課就成了一個師生共同參與的討論課。

此外,我們還需要重視模仿。我們這個時代標榜求新求變,一談寫作就是要突破藩籬,自抒胸臆。我說這就是個誤人子弟的說法,我們可曾見書法老師教孩子不要臨帖,隨心所欲么?寫詩如練字,臨「帖」百遍詩自高。


有的學生寫了這樣一句詩「遙望遠方人寰處,不見帝都見晨霧。」題目是《詠霧霾》,我表揚他寫得好,有古風氣象,他不好意思的說這是仿寫的《長恨歌》里的句子,不是他自己的思考。我當時覺得這個問題很嚴重,古人還講究「用古人語」、「無一字無來處」。化用《長恨歌》,又寫出新意,為什麼我們的學生卻很慚愧?這個模仿不僅不是問題,恰恰是全篇最精巧的地方。所以我又專門跟他們講模仿的意義,講黃庭堅的「奪胎換骨」,鼓勵他們大膽地去模仿,教他們如何去翻新。

習習古風,歌我心志:在人大附中學寫古風詩是種怎樣的體驗



古詩之平易近人,在於格律寬鬆;古詩之難以入門,在於無法可循。相比於律詩、詞那一套嚴謹的格律,古風只有幾個最基本的要求。可是押韻的規則、換韻的規律,這些基本的要求做到了,寫出來的詩左讀右讀仍然不像古風,這是為什麼?因為古風的根本恰恰在於一種「古」之氣象。


古風、律詩和詞,形式不同,美學特徵也不同。律詩如君子,文質彬彬;小詞如佳人,溫婉秀美;古風如壯士,慷慨不羈。要想把詩寫出「壯士氣象」,其根本的辦法,則是要走進古人的精神世界。


古風,是古體詩詞中的遊俠,不拘一格,瀟洒自如。它最古老,然而卻最自最能表達詩人心中那些天馬行空的思考。思考是詩的靈魂,更是古風的靈魂。所以古風創作,不避其粗,不避其俗,不避其特,唯在一真字。所以學生寫《詠期中考試》《夜證哥德巴赫猜想》這樣的作品,我都是非常讚賞的。《古詩十九首》能夠打動我們,不正是在於其情思之真么?我希望通過這樣一門課,不僅能夠讓學生寫出像樣的詩詞來,更能夠為他們提供一個抒情達意的載體,培養健康爽朗的性情。

習習古風,歌我心志:在人大附中學寫古風詩是種怎樣的體驗



(圖:古典詩詞課第二期結課合影)


附學生作品:


夜證哥德巴赫猜想有感


高二20班 張雲柯


大樹飄零秋雨天,孤燈挑盡未成眠。


雨打屋檐輾轉思,魂魄未歸赴堂前。


案前字墨皆未乾,穿堂風冷刺心尖。


提筆卻無靈感生,胸中包含蕭瑟情。


忽聞哥德巴赫一猜想,便於無心想處夢魂驚。


偶數無窮如浮雲,均可劃為兩素分?


千古英傑皆失色,仍信鐵杵磨成針。


驚雷震顫下筆處,峰迴路轉得大悟。


數海遨遊破竹勢,秋雨驟歇泣情愫。


遊刃有餘立得證,忽復驚醒嘆此夢。


嘆吾不若英傑處,尚需努力可成棟。


回首望向窗外天,秋雨化雪雪更寒。


若問世上何人可破此萬古難,唯有質樸詩人吳雨川!


嗚呼,唯有質樸詩人吳雨川!


註:吳雨川,張雲柯的同學,理科學霸,好詩詞,詞句質樸,遂得「質樸詩人」的雅號。


相關鏈接:


在人大附中,老師這樣教學生寫古詩詞


北大博士在人大附中教古典詩詞,有什麼訣竅?


(封面及插圖作者:千力)

習習古風,歌我心志:在人大附中學寫古風詩是種怎樣的體驗



【作者介紹】


王強,人大附中語文教師,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與解村、昌盛兩位老師開設古典詩詞寫作課,負責「古風創作」部分。


主持說



一直以來,語文教學或傳統文化教育一直有許多新論。王強老師在本文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觀點,比如從創作角度理解詩詞,不懼運用技術解詩、鼓勵學生摹寫名篇、思考是詩的靈魂等等,都是語文學習應有之義,卻被近年各種新論所不屑。好在理論是灰色的,實踐是鮮活的,王老師的古詩詞創作課,正是對諸多新論的有力回應。


習習古風,歌我心志:在人大附中學寫古風詩是種怎樣的體驗



【欄目主持】


何杰老師,北京師大二附中語文特級教師,北京師範大學基礎教育研究員,北京市級骨幹教師。


特別鳴謝


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習習古風,歌我心志:在人大附中學寫古風詩是種怎樣的體驗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章黃國學 的精彩文章:

梁啟超:天下最傷心的事,莫過於看著青年一步一步往壞路上走
喈喈雞鳴:《詩經》里的雞
一生所愛是南唐:用《大話西遊》主題曲唱李煜詞
雞年了,我們來嚴肅探討一下「心靈雞湯」
蕭放老師:春節的歷史演變與民俗傳承

TAG:章黃國學 |

您可能感興趣

說堆冢 堆冢的初衷 堆冢的心志 堆冢的精神
書中重大錯誤更正:《體能!技術!肌力!心志!全方位的馬拉松科學化訓練》
心志要堅,氣度要大,意趣要樂,言動要慎
能把菊花畫到如此境界,真是苦人心志!
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語要謹
唐朝皇帝唐肅宗李亨,要想成大事,必先苦其心志
專一心志憶佛念佛,高聲念佛而往生
李琦、張光北、王建新、邱心志……老戲骨們同台唱歌演繹經典
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
感謝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鍊了你的心志
雪白,心志清白,澡雪精神;雪大,胸懷浩大,山河多嬌
匠心志|手工產品的價值在於承載了人類的想像力
博物館的「愛心志願者」
雪白,心志清白,澡雪精神;雪大,胸怀浩大,山河多娇
火影忍者:苦其心志,火影中受過窮的忍者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還珠格格》三位皇阿瑪今何在,張鐵林是非纏身,邱心志玩父女戀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
快訊!迎中秋,愛心志願者看望抗戰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