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難以逃離的故土:切爾諾貝利隔離區最後的「非法居民」

難以逃離的故土:切爾諾貝利隔離區最後的「非法居民」

異視異色(VICE CHINA)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以及以任何形式使用。


攝影師希瑟·赫辛(Esther Hessing)前往切爾諾貝利隔離區,採訪了那裡被稱為 「Samosely」 的140位非法居住者。



難以逃離的故土:切爾諾貝利隔離區最後的「非法居民」


1986年4月26日清晨,在前蘇聯的烏克蘭北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由於核反應堆功率激增導致反應堆破裂事故,其輻射量相當於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射原子彈的一百倍,噴發出的刺鼻氣味散播十分廣泛,遠至愛爾蘭都有其蹤跡。


輻射性毒氣污染了空氣、土壤,還有附近的居民,導致嬰兒先天畸形、或患甲狀腺癌,也使得家畜的後代發生基因突變。三十年後,切爾諾貝利成了愛好刺激的遊客們的旅行目的地,也成了警示後世的,政府過失導致民眾受損的案例,而對這140人而言,他們失去的還有自己的家園。


攝影師希瑟·赫辛和作家索菲科·松瑪(Sophieke Thurmer)來到切爾諾貝利隔離區(受核輻射影響最大的區域),拜訪這裡的居住者,他們是一個曾經興盛的社區的最後一代。他們中的很多人都上了年紀,不顧烏克蘭政府的勸阻回到了曾經的家園。還有的人出於絕望非法居住在這個被廢棄的區域,吃著在受污染泥土中收穫的莊稼。


難以逃離的故土:切爾諾貝利隔離區最後的「非法居民」



在最新出版的《連著這片土地》(Bound to the Ground)中,兩人記錄了這些居住者的日常生活,收集了在隔離區內生活的第一手資料,以及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現在一些員工的故事。我就這個項目採訪了希瑟,她解釋了為什麼這麼多人不得不回到危險的隔離區。她說:「首先這個地區長久以來都籠罩在不幸之下,上世紀三十年代斯大林統治時期,這裡就發生了饑荒,之後爆發二戰,人們已經習慣了這種艱難的生活。」


「這裡的人很貧困,只能靠自己土地上的莊稼維生,政府把大多數居民搬遷到基輔的安置公寓中,但他們覺得與其在基輔悲慘地老去,還不如短期生活在隔離區。他們相信只有與去世的親人埋葬在同一片土地,死後才能與他們重逢。」


切爾諾貝利的受害者們在災難發生後一直飽受其他民眾的歧視,所以有不少居民徒步走回了隔離區,但那意味著從基輔到切爾諾貝利一共130公里的路途。可以想見,路途上他們得要有歇腳的地方,但其他民眾經常拒絕讓他們住下,擔心受到核輻射。


難以逃離的故土:切爾諾貝利隔離區最後的「非法居民」



希瑟說,連這個地區的孩子們都飽受責難:「這裡的孩子被稱為『切爾諾貝利豬』,災難發生後這個詞被用來指受到核輻射影響的孩子們。他們不可以跟別的孩子玩,直到1988年斯拉夫蒂奇市建成這種謾罵才停止,為解決職工家屬的安置問題,很多受到核輻射影響的孩子被送去這個新城市,他們的父母當時就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工作。」


到達之後,希瑟和索菲科驚訝地發現如今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內有超過兩千人在工作。與住在普里皮亞外廢棄村莊里,被稱為 Samosely 的非法居住者們不同,這些員工居住在特意建造的斯拉夫蒂奇鎮上。



難以逃離的故土:切爾諾貝利隔離區最後的「非法居民」


希瑟解釋說:「很多現在的員工是災難發生時核電站員工的子女,那些員工生活在普里皮亞,他們的孩子在斯拉夫蒂奇長大,現在在核電站工作。」



難以逃離的故土:切爾諾貝利隔離區最後的「非法居民」


他們進入核電站工作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其他機會,希瑟說:「烏克蘭的工作機會不多,未就業率很高,醫保和兒童機構都很貧窮。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給的工資高,斯拉夫蒂奇的學校和幼兒園很不錯,是個撫養孩子的不錯選擇。它向受核輻射影響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代受害者提供額外的醫療保護和關注。」


希瑟和索菲科採訪 Samosely 和核電站員工,探索棄城普里皮亞,它曾是為核電站員工專門打造的城市,普里皮亞如今就是一個被遺棄的鬼城,烏克蘭政府曾經把它塑造為 「希望之城」—— 由核能新技術帶來的希望。



難以逃離的故土:切爾諾貝利隔離區最後的「非法居民」



沒有了人類的有害干預,自然重新控制了普里皮亞的大部分區域,野草和動物佔據了灰色的建築和郊區的街道。希瑟說:「這裡沒有恐懼、死亡和失落,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美麗的有花有樹、土壤富饒的地方。每次我們突然造訪,這裡善良好客的民眾都會熱情地歡迎我們。」



難以逃離的故土:切爾諾貝利隔離區最後的「非法居民」



「我們遇到了一群在核電站工作的人,對未來仍然有著堅定的信念。他們有足夠的勇氣在這個危險的區域工作,只是為了讓世界更安全。他們向我們展示了人性的無限力量,以及自然之強大。」


政府已出台政策,隔離區目前的居住者去世後,一千年內禁止任何人到隔離區定居。


希瑟的工作是為了能給予這個隱秘的社區一些保護,她說:「講述這個故事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些居住者年紀已經很大了,隨著他們的老去,政府又禁止新居住者搬到這裡,我們預測十年內,他們的故事和回憶就會被遺忘了。我們想要講述他們的故事,在一切歸於寂靜前展現他們的面龐。」



難以逃離的故土:切爾諾貝利隔離區最後的「非法居民」



作者:約瑟夫·馬克辛斯基(Joseph Marczynski)


翻譯:陳思源


來源:VICE 中國 更多內容請登錄 vice.cn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CE中國 的精彩文章:

永生計劃:花8萬美金把腦袋凍起來真的能獲得不死之身嗎?
天選之人:深藍兒童的神秘世界
天選之人:自戀主義如何統治世界
天選之人:重新定義男子氣概

TAG:VICE中國 |

您可能感興趣

切盼「離家」的國寶重返故土
膠東農村大叔的糾結情懷,故土難離,親情難捨!
故土之鄉,心靈的一方凈土,桑梓之情,吾亦有乎
俄羅斯的故土與邊疆
心中深愛的故土,永遠的昂柯
蔣介石最後一次回鄉祭祖 依依不捨故土難離
唐朝最悲情的和親公主:先後嫁給祖孫三代,至死都沒能再回到故土
離家很多年了,心還在故土,誰又真正懂得一顆離鄉的心?
雀梅三弄,故土情深
此地本是最早的中華故土之一,後脫離中國,再也未能收回
唐朝最悲情的和親公主:一生嫁給祖孫三代,至死都沒能再回到故土
「在地印記」故土茶會,情懷在路上——走得再遠,也可以嘗一杯家鄉的味道
只有三戶人家的村莊,為守故土不願離開
西域是誰的故土 最後孤守西域的唐朝安西軍
因為愛得深沉,所以眼裡常含淚水……安徽,母親的故土
實拍:感受俄羅斯海參崴風情,故土不再
幸福不在故土的三個生肖女,家庭和財運都在別的地方
林彪身亡,蒙古國阻擾其回歸故土,多年後墓碑的內容至今無解
尋訪民國上將張學良墓地:半生未歸故土,死後葬於大洋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