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起改變三國命運的刺殺事件,《三國演義》中為何隻字不提

一起改變三國命運的刺殺事件,《三國演義》中為何隻字不提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到了蜀漢政權的不少文臣武將,費禕就是其中之一,諸葛丞相對他的評價是這樣的: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






公元234年,一代名相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其後,他生前向後主推薦的蔣琬成為蜀漢的政府首腦,並且一直執政到246年因病去世,蔣琬的繼任者就是深受諸葛亮賞識的費禕,而在軍事方面,諸葛丞相逝世後的這些年則主要由他的門人弟子姜維負責。

歷史有時候是非常奇詭的,這一點在諸葛亮身上也有所體現,體現之一就是他和蔣琬、費禕的關係——諸葛亮非常看重這兩個後備的高端人才,可他們二人實際上都不認可諸葛亮的北伐策略,不知號稱「智絕」的諸葛亮是否心中有數。


蔣琬開始執政時,蜀國的經濟狀況已經因為戰爭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他便逐步地將主要精力從北伐魏國以攻為守轉到了治理內政發展經濟上。費禕繼任後,蕭規曹隨,也盡量不發起過大的進攻性軍事活動。






但深受諸葛亮知遇之恩的姜維與蔣琬、費禕不同,他一直在堅持諸葛亮的戰略方針,多次要求蔣琬、費禕下令北伐。蔣琬、費禕既不願打擊姜維滅曹興漢的積極性,同時又擔心連年征戰耗費國力,所以他們對於北伐中原這個軍事行動心情一直很矛盾。





後來,聰明的費禕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每次姜維要求北伐時,只給他一萬人馬。


公元250年,姜維第五次出兵北伐中原,這一次魏蜀雙方交戰的主戰場在洮河以西的西平郡。當時和姜維對陣的是魏國名將郭淮,結果兩人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打了個平手,誰也沒有把誰拿下。


此次北伐姜維儘管沒有像期望的那樣攻下西平,卻也並非一無所獲,他俘虜了魏國的中郎將郭循,這是一個非同一般的人物。

郭循,字孝先,是土生土長的西平人,而且他們那個家族是世居西平的豪族大戶。郭循雖然是個「富N代」,但並非只會飆車泡妞的紈絝子弟,而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在魏國西部頗有聲望,《魏氏春秋》對他的評價是「素有業行,著名西州。」






郭循這樣的人正是費禕所需要的。

費禕雖然不認可諸葛亮的北伐政策,但他和諸葛亮一樣希望在作為軍事要衝的隴西地區牢牢地扎住根基,以便將來蜀漢政權強盛時以此為根據地向曹魏發起進攻,因此他一直非常重視拉攏世巨隴西的豪門大戶。


於是,姜維把願意投誠的郭循推薦給了費禕。


有了費禕和姜維的推薦提拔,撥亂反正的郭循很快就做到了左將軍的高位,成了費禕身邊的親信將領,左將軍這個職位當年是由馬超、吳懿、向郎等人擔任的,而他們都是劉備和諸葛亮非常信任的大將,由此可見蜀國,特別是費禕,對郭循殊遇之重。


費禕對魏國降將郭循的破格提拔和過分信任,引起了蜀國將領張嶷的特別關注,張嶷覺得費禕所為雖可顯其寬廣胸襟,雅量高致,卻有博愛泛濫之嫌,身陷險境之危,便借著古人故事勸他說:「過去岑彭、來歙都是被刺客所害,將軍擔任國家大事,應吸取教訓,稍稍警覺一點。」但自信滿滿,不拘小節的費禕沒有把張嶷的話放在心上,說不定還在暗地裡笑張嶷心胸狹小,心存妒忌呢。


令人遺憾的是,後來事態的發展不幸被張嶷言中了。


在費禕的新政之下,對魏戰爭數量減少,規模縮小,蜀漢的國民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費丞相對此感到非常滿意,欣喜之餘他決定延熙十六年新年這天在駐紮地漢壽(今四川省廣元市)大排筵宴,舉行歲首大會,凡是身在漢壽的官員,不分官職大小,都可以獲得丞相發出的請帖。


萬眾矚目,百官期待的歲首大會終於如期舉行了。因為後主劉禪遠在成都不能參加,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費禕自然成了宴會最大的焦點人物,文臣武將紛紛向他敬酒,心情大好的費禕來者不拒頻頻舉杯,不知不覺已是酩酊大醉。






這時,一員武將端著酒杯走到了費禕面前,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那武將早已扔掉酒杯,掏出一把寒光閃閃的匕首,狠狠地刺進了費禕的胸膛。當在場的官員醒過神來時,費禕早已倒在了血泊之中,而刺客也已經自殺身亡了。


這個刺客就是深受費禕信任的魏國降將郭循。






事後,有人反應郭循「欲刺漢主(劉禪),不得親近,每因上壽,且拜且前,為左右所遏,事輒不果。」


後主劉禪對失去這樣一位社稷重臣深感痛心,下旨為費禕舉行國葬,並將其安葬在漢壽城西門外社稷壇南邊,謚贈「城鄉敬侯」,以紀念他為漢室所做出的卓越貢獻。


可能是蜀漢封鎖了丞相費禕被刺身亡的消息,所以,魏國朝廷知道這一重大政治事件時已是八個月之後。為了表彰郭循「身在漢營心在曹」,不忘故土,忠心報國的革命精神和不屈意志,魏國特地下詔以告天下,卻不知由於什麼原因將「郭循」誤寫成了「郭修」——「已故中郎西平人郭修,品行高尚,百折不回。之前蜀將姜維寇掠西平郡,郭修遭到擄略。去年……郭修於大庭廣眾之下刺殺費禕,其勇超過聶政,其功勝於介子,真可謂是殺身成仁,捨生取義之人。追加褒獎和恩寵,是為了表揚忠義之士;賞賜爵祿延及後嗣,是為了獎勸將來之人。特下詔追封郭修為長樂鄉侯,食邑千戶,追謚為威侯;令其子襲爵,再加拜為奉車都尉;賜銀千餅,絹千匹,以光榮恩寵存者與亡魂,使其永垂後世。」


費禕被刺身亡對蜀漢的影響絕不僅僅是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能力超群的丞相,這個國家的政治走向也因此而發生了巨大的轉折,它的命運也因此而發生了重大的改變。


費禕死後,姜維成了蜀漢的二把手(一把手當然是劉禪),他一心繼承諸葛丞相遺志,要北伐中原一統華夏,對魏政策自然就從蔣琬費禕時期的以守為主轉變為以攻為守了——具體說來,在執政前的二十年里,姜維發起了五次北伐,而在他執政後的十年間,至少發動了四次伐魏戰爭,和魏國相比本來就處於弱勢的蜀漢國力因此大受削弱,在一定程度上為以後的失地亡國埋下了禍根。






蜀漢丞相費禕被魏國降將郭循刺殺身亡是三國後期一個非常重大的政治事件,遺憾的是,羅貫中創作的《三國演義》中竟然沒有這個驚天動地,充滿傳奇的故事情節,不知是一時疏忽,還是有意為之。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 憶江南/文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三國歷史上那次刺殺案改變了蜀國的命運?
三國非常著名的石亭戰役 三國演義為何隻字不提?
他乃三國唯一不敗戰神,五子良將之一,竟被《三國演義》拖了後腿
三國演義不該是三國演義,三國志不該是三國志,三國歷史寫錯了
《三國演義》中三大反覆無常的叛將!
三國第一美女,改嫁三次,三國歷史也跟著改變了三次
《三國演義》也就這十個故事!
《三國》最黑暗五件事,他一人做了四件!
她是三國第一美女,改嫁三次,三國歷史也跟著改變了三次
聽故事,品三國系列四
七實三虛:《三國演義》中改變歷史人物死亡的幾種情況
聽故事,品三國系列七
《三國演義》中的十大一招斃敵絕殺
三國第一奇才,此人不死諸葛亮不敢出山,三國歷史也將改變
三國名將系列之六一:鄧艾做了件事,為三國一統立下大功
聽故事,品三國系列九
《三國演義》誰剋死的老闆最多?除曹操命硬外其它都無一倖免
《三國演義》中最心酸的一句話!
《三國演義》里,他只做了一件事,卻堪稱魏、蜀、吳三國的掘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