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刺客信條》撲街 拍悶片的導演拍商業片也悶

《刺客信條》撲街 拍悶片的導演拍商業片也悶


《刺客信條》撲街 拍悶片的導演拍商業片也悶



騰訊娛樂專稿(文/馬田)

就在去年12月28日,北美上映的《刺客信條》首波評價出爐,19%的爛番茄新鮮度嚇得筆者都信仰之躍了。畢竟《刺客信條》的改編潛質非常大—真實歷史做舞台,科幻元素博噱頭,再加上魅力十足的刺客,該系列自從2007年誕生以來,要求改編成電影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育碧又是 「十年做遊戲,九年做CG」的「預告片大廠」。這麼爛的評價不會是電影放到一半出BUG了吧(遊戲迷都懂的梗)。可是當筆者在觀看了本片之後,並沒有覺得《刺客信條》有外界傳言的那般不堪,起碼對於遊戲粉來說,電影版《刺客信條》絕對能點燃你的刺客之魂。



《刺客信條》撲街 拍悶片的導演拍商業片也悶



試試

歷代知名刺客與刺客入會誓詞


《刺客信條》從開篇就處處高能,先是重現了遊戲中的刺客入會儀式—切無名指戴袖箭(初代袖箭需要刺客切掉無名以防自傷,後經過達芬奇改造之後不再如此),宣誓詞:「我們耕耘於黑暗,服侍於光明,我們是刺客「(We work in the dark,to serve the light,We』re assassins),」萬物皆虛,萬事皆允「。這之後每代預告片都會用到的雄鷹視角出現,完美轉場。在遊戲中,鷹象徵著刺客們對於自由的崇高理想,幾乎每代主角的名字中都含有」鷹「的意思,鷹叫也是信仰之躍的信號,鷹的圖形更是刺客服的設計元素之一。在動作場面上,爬牆,跑酷,袖箭殺敵,信仰之躍都完美還原了遊戲的一招一式。開篇一場緊張刺激的馬車追逐戲,讓人瞬間跳戲到《刺客信條:啟示錄》的開場。阿布斯泰格療養院中更是藏著噸級遊戲彩蛋,肉眼可見《刺客3》康納的帽兜,《啟示錄》艾吉奧大師鎧甲,聖殿騎士團大團長之劍,以及原版Animus。



《刺客信條》撲街 拍悶片的導演拍商業片也悶



「法棍」亞諾多里安作為彩蛋登場

據劇組透露,阿布斯泰格的監獄中還有歷代主角的標誌性武器,包括阿泰爾的劍,康納的弓,愛德華船長的燧發槍,弗萊雙煞的劍杖等等武器。最重磅的彩蛋莫過於《刺客信條:大革命》的主角—法國刺客亞諾多里安現身,和諸多刺客先祖一道,一同見證法鯊飾演的刺客林奇學成出師。可以說,《刺客信條》是迄今為止最忠實於原作的遊戲改編電影,幾乎還原到了每一個細節,連玩家最熟悉的乾草堆都出現在了影片當中。


平心而論,《刺客信條》的確不能算是一部精彩的電影,但還不至於爛到人神共憤的地步。粉絲向也不是《刺客信條》飽受批評應該背的鍋,影片的第一宗罪,還是出在導演賈斯汀·庫澤爾不怎麼討喜的影像風格上。



《刺客信條》撲街 拍悶片的導演拍商業片也悶



現代劇情幾乎都是這樣的固定鏡頭,非常沉悶

眾所周知,隨著IP保護意識的增強,版權商轉型製片商,或是開設電影分部的現象屢見不鮮。然而這些業界新人在前期經費和經驗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唯一的選擇就是找一些性價比高的新人導演,以此來保證製片理念傳達到位。參考漫威這邊,成功的例子就有羅素兄弟(美隊2,3),詹姆斯古恩(《銀河護衛隊》),喬司韋登(復聯1,2)。這三位無一例外的都是具有鮮明個人風格又經濟實惠的導演。最重要的是,他們的風格觀眾愛看。而育碧欽點的《刺客信條》導演賈斯汀·庫澤爾吃虧的地方就在於此。作為一位並不高產的導演,他的長片處女作是壓抑而沉重的《雪鎮狂魔》,在刺客信條之前拍攝的《麥克白》(同樣是和法鯊馬良主演)幾乎定義了他的影像風格—孤獨,壓抑,性冷淡。他的作品不光在色彩上缺乏溫度,情感上也是如此。一喪到底的影像風格放到獨立電影,文藝片中無可厚非,畢竟人物情感的表達需要剋制和寫實。但放在商業片這種強調錶現力的爆米花電影中,就容易造成觀影體驗水土不服。



《刺客信條》撲街 拍悶片的導演拍商業片也悶



賈斯汀·庫澤爾的《麥克白》與《刺客信條》一樣沉悶

一個拍悶片的導演拍商業片一定也是悶的,這種悶不僅指《刺客》的現代劇情都發生在密閉監獄中,缺乏流動和寬廣的空間。演員的表演也是悶到極致,法鯊馬良全程面癱,人物關係對立緊張,台詞前言不搭後語各種尷尬,角色反應永遠慢半拍。本就融合了科幻,歷史,外星文明的龐大遊戲設定被表現的毫無樂趣,進一步導致觀影體驗雲里霧裡。就好比你對一門選修課非常感興趣,但講師卻是個板著臉的老學究,無法用生動形象的授課技巧帶你入坑,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刺客信條》撲街 拍悶片的導演拍商業片也悶



與遊戲中的刺客相比,阿圭勒十分扁平


視聽元素的高度風格化,的確讓《刺客信條》有別於商業片一貫的流水線味道。因為這種不賣座的視聽元素根本無法製成一桶爆米花。或者說,文藝片出身的導演賈斯汀並不知道怎麼去拍商業類型片,連最起碼的性格人物(主角,反派)與類型人物(配角,笑星,丑角)都沒有,這可是商業片的標配啊!要知道,《刺客信條》系列靠的正是深入人心,有血有肉的刺客形象才走到今天,每一作刺客都有鮮明的性格特徵並經歷了性格轉變—阿泰爾的莽撞,艾吉奧的浪漫,康納的彪悍,亞諾的乖張,愛德華的戾氣,弗萊姐弟的調皮都給玩家留下很深的印象。然而到了電影中,沒有鋪墊的角色一上來就被捲入到一場沒有鋪墊的世紀之爭中,缺乏細節刻畫讓角色認同與共鳴無從談起,說法鯊飾演的刺客阿圭勒是史上最乾癟的刺客也不足為過。



《刺客信條》撲街 拍悶片的導演拍商業片也悶



玩家熟悉的第一文明之神—朱諾手拿伊甸蘋果


當然,角色的扁平也不能全怪導演與編劇缺乏商業片製作經驗,歸根結底還是育碧的製片決策和劇情切入點出了問題。但凡遊戲改編電影,都要面臨核心遊戲元素與大眾娛樂訴求的平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路人友好度」的問題。而從《刺客信條》的劇本編排來看,我們不難看出育碧的大體規劃— 現代戲為主是為了引入該系列的設定根基—維護秩序的聖殿騎士VS追求自由的刺客組織,三場中世紀打戲用來撐場面,同時將聖殿騎士和刺客爭奪的伊甸蘋果作為「麥高芬」,有了清晰的人物目的與動機,主線劇情一目了然。這樣的大綱看上去沒毛病,實際上完全背離了遊戲原作的創作初衷—伊甸蘋果只是在矛盾達到最高潮時用來中止矛盾,完結劇情的道具,原作90%的篇幅都是在描述刺客與聖殿騎士間的理念衝突與肢體衝突,以及玩家所扮演的刺客主角的悲歡離合,「人>物」才是刺客故事的核心精髓所在。而電影卻本末倒置,生怕路人看不懂設定過分地去強調伊甸蘋果的中心地位,開篇就喧賓奪主,導致本可以豐滿起來的角色癟成了兩派利益爭奪的勞工,最終導致「物>人」。或許你會說遊戲的互動式體驗無法適應電影的單向接收(這個理由經常背鍋)。但別忘了,遊戲的玩法雖是開放沙盒式的,但遊戲劇本和角色命運依舊是單向封閉的。換句話說,那麼多成熟的遊戲劇本放著不用,原創個什麼勁?我大AC就這麼不自信?還有,育碧你真的不知道玩家玩到現代劇情就罵街嗎?


《刺客信條》的卡司非常強大,無奈塑造的太差


最悲催的是,影片到最後也沒講清楚伊甸蘋果的真實背景(刺客信條的世界觀是神創論,伊甸蘋果是神用來奴役人類的工具),甚至沒發揮它的真正實力。另外,為什麼戴袖箭要切無名指?法鯊看到的刺客祖師爺為什麼能與他交流?甚至「萬物皆虛,萬事皆允」這句信條究竟什麼含義。這些只有遊戲粉才懂的設定一個也沒交代清楚。育碧啟用原創角色,原創劇本為的就是降低觀影門檻,最大程度迎合新觀眾。如此良苦用心卻還是沒能完成任務,落得口碑票房慘敗。最讓影迷觀眾不能忍受的是,影片除了法鯊和影后馬良,還有傑瑞米·艾恩斯(飾阿布斯泰格總裁)和布萊丹·格里森(飾林奇父親)兩位老戲骨加盟。哪個演員不是演技派光環加身,但就如前文所說,在伊甸蘋果這種神器面前,角色都成白紙了還要什麼演技自行車。



《刺客信條》撲街 拍悶片的導演拍商業片也悶



育碧電影工作室排片計劃


截止到目前,耗資1.25億美元打造的《刺客信條》全球票房為2.12億美元,只靠美國本土5460萬的票房根本無法回本。在國內的熱度也無法與同一天上映的《生化危機6:終章》相提並論,想靠中國票房翻身是不可能了。可即便如此,刺客信條的三部曲計劃早在2016年3月就提上日程了,賈斯汀導演還想在續集中挖掘冷戰時期的刺客故事。再看看育碧電影工作室的排片日程,旗下諸多遊戲例如《細胞分裂》,《瘋狂兔子》,《看門狗》,《幽靈行動》,《孤島驚魂》,《全境封鎖》幾乎都談妥了合作製片商與發行商,其IP影響力可見一斑。在此只求育碧電影工作室能夠在鎮店之寶《刺客信條》撲街後儘快調整製片思路,畢竟我們現在看到的《刺客信條》,只是宏大刺客宇宙中的冰山一角。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污視覺 的精彩文章:

最成功的系列電影 漫威領銜007在列
休叔休 傑克曼想加入復聯!可是版權問題老大難
奧斯卡最佳提名影片《雄獅》確認引進 萬達發行
奧斯卡外語片提名導演發表聯合聲明怒懟川普!
鄧超《乘風破浪》十億票房 新片犯罪懸疑題材

TAG:污視覺 |

您可能感興趣

法國悶片︳用藝術家的審美欣賞女人的風韻與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