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中國式家庭悲劇:受虐與施虐者其實是一個人

中國式家庭悲劇:受虐與施虐者其實是一個人

情感醫生潘幸知(微信:sharpshow),幫你提高戀愛和婚姻情商。


作者:胡慎之


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一個視頻,是瀋陽心理研究所做的一個訪談:讓6名青少年犯罪者回憶他們各自的童年。



中國式家庭悲劇:受虐與施虐者其實是一個人


他們回憶起了自己在童年時被家長粗暴對待的經歷。


這些曾經被暴力對待的經歷,在他們成長到一定階段後,化成了一把鋒利的尖刀刺向了別人。


其中有一位接受訪談的青少年,就拿水果刀捅了別人,理由是:他的言行讓我感到了受辱。


我們曾經被對待的方式,轉化成了我們現在對待別人的方式。心理學上,我們稱這種現象為施虐和受虐的配對。意思是,曾經受到過虐待的人,也有施虐的願望。


前段時間我在微博上做了一個調查,「那些年,你父母對待你的粗暴方式有哪些?」

血淋淋的留言,看的令人心疼。


01


為什麼很多受虐小孩是在討打?


有篇文章,北大副教授徐凱文曾提過國外的一項調查:有過虐待經歷的人,他們會不會虐待自己的孩子?


調查顯示,有過虐待經歷的人,其中1/3的人會虐待自己的孩子,1/3的人停止虐待,還有1/3的人一定會繼續被虐待。

虐待帶給人的心理體驗一般有4種,即絕望,孤獨,無助,恐懼。


其中,無助感和孤獨感跟死亡的體驗很像,是我們最不願意體驗的兩種感覺。而虐待恰恰可以讓我們體驗到這兩種感覺。


先來說,為什麼那些受虐的人會繼續被虐待?


有一個來訪者,他曾跟我說,在兄弟姐妹中,他是最聽話的一個。

從小,他爸爸經常用暴力的方式對待孩子們。


有次,他做錯了事情,他爸爸問他打幾下?他說打100下。


別人說,「你傻啊,幹嘛說打100下。」


實際上,只有在他爸爸打他的時候,他才覺得,跟爸爸的關係是較為親近的。


媽媽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家,他唯一的親人就是爸爸。


貫穿到孩子的整個成長,父母皆是孩子的重要客體。


對孩子來說,重要客體有比沒有好,這意味著,哪怕是壞父母,有暴力傾向的父母,也比被父母拋棄好。


被虐待的人,有受虐的願望。這種願望背後隱含的內容是,企圖得到我所恨的客體愛的回應。


這些孩子是在討打。


討打的方式是,不斷地製造麻煩,明明知道製造麻煩後,父母會如何對待他,他依舊如此。其實,他內心很希望,自己犯了一次大錯,然後父母不再那樣對待他。


02


為什麼受虐者會轉而虐待他人?

中國式家庭悲劇:受虐與施虐者其實是一個人



受虐的人到後來會成為虐待者,可能是因為受虐者對攻擊者的認同。


《心靈捕手》是一部很好的心理療愈電影,也是我從事職業生涯以來較為認可的一部。


男主角威爾的童年非常糟糕,他是一個孤兒,被遺棄後寄養到許多人的家庭里。被寄養到第三個家庭里時,養父喝醉酒後會虐待家裡人。


有次,養父讓他選擇被打的工具,他選了一個給自己帶來傷害最大的斧子。


這段小時候被虐待的經歷是怎樣影響他未來的呢?


當他被迫去找心理醫生做諮詢時,他會對每個心理醫生進行挑釁,故意激怒別人,讓自己再一次體驗熟悉的被虐待的感覺。


最後,很多心理醫生都紛紛離開了他。在這過程中,似乎他很輕鬆地應對諮詢師們,那種被虐待的感覺又回來了。


最後,他遇到了真正療愈他的心理醫生桑恩。同樣地,他挑釁對方的一切,尤其是他已故的愛妻。


影片中,還有一個場景是,當威爾看到幼兒園時欺負他的那個人。20多歲的他,毫不猶豫地將他毆打了一頓,就像當年虐待他的養父毆打他一樣。


所以說,施虐者和受虐者在同一個人身上存在。


為什麼威爾小時候被虐待後會變成這樣子?


心理學家弗洛姆在書籍《逃避自由》有一句話,給這種行為做了一個很好的解釋,「有的時候我們之所以攻擊別人,是因為我們想保護自己,保護朋友。」


換言之,我們之所以要對別人暴力攻擊,可能因為我們曾經被暴力對待過。


被暴力對待的時候,我們是一個受害者,特別無力,無助,孤獨,希望通過虐待別人的方式將這種感覺傳遞出去,因為那種感覺實在是太糟糕了。


受虐的感覺真的太糟糕了,你會感到如同待在黑洞里的孤獨。


很多人在外面受了一些壓力,回到家裡,虐待親人。這是因為他們在外面感到的是一種受虐的體驗,所以,他要把自己受虐的體驗傳遞給別人。


親人是安全的,是不會離開的。


受虐者希望通過虐待的方式,把受虐後的無助感,孤獨感傳遞給別人,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


正如,我只有讓你嘗過苦瓜的味道,你才能真正體驗我此刻的感受,這是其一。


第二點原因是,面對重要的客體,我們有一個最基本認同的方式——忠誠。


孩子就像在對爸爸說,你看,你打我了,我正在用你愛我的方式來愛我的孩子。因為我很愛你。


虐待便這樣傳遞了下去。


03


該怎麼逃出這個怪圈?


這種虐待的方式在中國家庭里並不罕見,但為什麼有些人變成了惡貫滿盈的罪犯,但有些人卻沒有走上犯罪的道路呢。


講講我的童年故事吧。


嚴格意義上來講,我也受到了父親的一些虐待。


犯錯後,我父親經常不讓我吃飯,跪在板凳上,面壁思過,一跪就是幾個小時,一動不動。並且,他會用言語侮辱我,垃圾,廢物,殺千刀的,甚至毆打我。


那時,我還小,知道他是我父親,力量上的懸殊太大。


但在我頭腦里,產生了一個想法:長大後,他肯定打不贏我,我要報復他。


青春期時,我特意把自己的身體練得很強壯,讓自己充滿力量,這樣別人就欺負不了我。


曾經一度,我差點成為失足少年。


那段時間,我特別喜歡跟朋友出去溜達,溜達的目的是不斷挑釁別人。看到不良少年,故意瞪他一眼,如果對方瞪回來,就開始打架。

中國式家庭悲劇:受虐與施虐者其實是一個人



有一次我做錯了事,父親又想用原先的那種暴力的方式對待我。


我覺得自己有力量了,希望能以暴制暴。那時我們兩人瞪著對方,儼然是一對怒氣沖沖的父子。然而我期待的一幕沒有發生,那一刻父親並沒有揍我。


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種對抗。


我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有力量了,當我發現自己有力量的時候,我不再恐懼,我不再擔心隨時有一種暴行發生在我身上。


我開始慢慢地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一些事情,不是因為他高興或者不高興,而是考慮到自己怎麼樣去對待外在的這個世界。


而這就說明,我們達到了和解的狀態。


當我與父親達成和解,我便不需要用認同他的暴力方式,再用它去對待別人。這個時候才是受虐的阻斷吧!


如果你不想讓施虐和受虐的循環再一次延續到孩子身上,我還有個小小的建議:管理自己的情緒。


當我也為人父母,我內心中,一直不願意用我父親對待我的方式去對待我的孩子,但我的第一個孩子總是激發起我的這種情緒。


當我的情緒被激發時,我能意識到這個問題又再一次發生了。


通常,我會在做事前,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有一次,我的孩子違背了我們之間約定的3個重要原則:不撒謊,為自己的事情負責,尊重他人。


他告訴我,他的暑假作業寫完了。但實際上,他的作業本根本沒有帶去爺爺奶奶家,放在了廣州。後來,我打電話給他,他也不接。


可能他覺得自己撒了一個謊,感到了壓力,怕沒辦法交代,所以不接我電話。他暑假回來,我告訴他,「我要懲罰你」。


我記得,我花了整整一天時間處理自己的情緒,不讓自己陷入那種循環中,把對他的懲罰變成一種虐待。


懲罰他之前,我跟他進行了一個很好的溝通。


最終,我打了他三下屁股。


那時,他8歲,現在已經18歲了。除了那次懲罰,再也沒有過。很慶幸,我家庭中的暴力方式沒有延續到我孩子身上。


衝動是魔鬼,衝動的背後恰恰也有這種情節作祟。


只有我們自己,能打破施虐和受虐的循環,不再因一時的激惹,產生應急性的反應,瞬間做出一些糟糕的事情。


如果你曾經遭受虐待,請告訴自己,自己已經不再是受害者,那是過去。


現實生活中,當你的情緒被激發時,停頓三秒。


思考一下,找到情緒激發點。


安撫自己,放鬆自己的身體,找到需要表達的點。


這既是一種自我負責的態度,也是對別人更負責任的態度。

中國式家庭悲劇:受虐與施虐者其實是一個人



潘幸知


攜手千位情感諮詢師


為你的婚姻和成長保駕護航


夫妻溝通|出軌冷暴力修復


性和諧|離婚適應|自我成長


預 約 付 費 咨 詢


請 聯 系 微 信 號


xingzhizaixian18


幸知學院《非暴力溝通課》


讓他想聽你說話,也願意說給你聽!


16次課,每次一個基本溝通知識點/技巧


讓你學會善解人意,有效溝通!


看課表

中國式家庭悲劇:受虐與施虐者其實是一個人



課程安排


授課形式:語音授課


授課頻次:每周兩次課,兩個知識點/技巧


輔助作業:每周一次答疑,幫助大家更好掌握技巧。


授課導師


王瑩,女,幸知在線高級情感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世界積極心理治療協會認證積極心理治療師。


精習積極心理治療,EFT(情緒取向)婚姻家庭治療,精神分析,認知治療,團體治療,婚姻家庭治療,色彩藝術治療,意象對話治療,oh卡牌潛意識行為治療,青少年心理治療,母嬰客體關係治療,催眠及釋夢治療,創傷療愈,正向療法等技術。


個人風格:敏銳專註,視角獨到;深度修復,陪伴成長。擅長解決婚姻矛盾,修復夫妻關係,維護親子關係,青少年心理輔導,身心療愈,深入探索自我。諮詢經驗豐富。


課程費用特價399原價599


報名方式:


識別下方二維碼


訂閱專欄,支付399元


收藏鏈接開課收聽


(付款不成功,可直接聯繫 )


加入微信授課授課群/生活群


支付完畢


老朋友聯繫幸知在線任一客服!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潘幸知 的精彩文章:

女人在婚姻中最大的危險,是你看起來很幸福
女人在婚姻中付出,暗藏的動機值得每個人警惕
沒有什麼左先生右先生,只有走到最後的對先生
關於婚姻、孩子、房子,你必須要知道的

TAG:潘幸知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唯一的一個因為沒有男人而亡國的朝代,太悲劇了
旁觀者眼裡的悲劇,未必是受難者心中的悲劇
三國中的5位悲劇人物,他們在世都有可能統一全國
鄭爽的問題,一個典型中國式家庭的悲劇
家屬不讓剖腹產,孕婦跳樓身亡,這是一場「中國式」悲劇
歷史三大名人行蹤不明,其中一位中國女人成了日本的養女兒後遭到悲劇
特朗普實在太慘了!慘遭一美國組織猛攻,英國王室因此多次悲劇
太喜歡一個人是件悲劇的事情
有時愛情之於女人就是一場悲劇
火影忍者:忍者世界的悲劇,眾人是「神」豢養的食糧
《火影忍者》最悲劇的五個人,其中一個即悲劇也很可憐!
中國女人和非洲後裔黑人在一起的五大悲劇下場,警惕
這樣一個悲劇,令人痛心
他是三國第一猛將,也是一個赤裸裸的悲劇人物
中國女人的婚姻悲劇:做了父母就不配做人了
國君怕兒子與其他國家勾結推翻他,把所有兒子攆走,傳位時悲劇了
蔣經國三個兒子都很悲劇,人生悲慘
人間悲劇——孕婦慘遭剖宮奪女,作案者是一對夫妻
真實存在的「雙面人」:視野開闊,但也是悲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