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馬陵之戰經過

馬陵之戰經過

馬陵之戰是中國戰國時期,魏國為了補償在桂陵之戰時損失,進攻弱小韓國,使其向齊國求救。是齊軍在馬陵(今河南范縣西南)殲滅魏軍的著名伏擊戰。上將軍太子申被斬殺,次將龐涓陣亡,從此魏國不再有能力與齊秦兩國爭霸,淪為二流國家。

齊魏交戰

公元前343年,魏國為了補償在桂陵之戰損失,發兵攻打鄰近弱小的韓國。韓國不是魏國對手,只得遣使向齊國求救。齊威王應允救援,以促韓竭力抗魏。但鑒於戰事初起,過早出兵對齊不利。在徵求孫臏意見後,決定再次坐山觀虎鬥,待魏韓火拚一番後才出兵救援,這樣則「尊名」與「重利」皆得。直到韓軍五戰俱敗,情況危急,魏軍也十分疲憊,才發兵相救。

公元前342年,齊威王以田忌為主將,田嬰、田朌為副將,孫臏為軍師,運用圍魏救趙戰法,率軍直趨魏國首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誘使魏軍回救,以解韓圍。

魏軍回擊

魏國不願重蹈覆徹,於是停止進攻韓國,轉而與齊國決戰。魏惠王將魏軍撤回大梁,並以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率兵10萬東出外黃(今河南蘭考東南),迎擊齊軍。孫臏認為,魏軍悍勇,不可貿然決戰,只可利用魏軍向來輕視齊軍的和龐涓求勝心切的弱點。乃避戰示弱,退兵減灶,引誘魏軍追擊。再出其不意的攻擊,設伏聚殲魏軍,並獲得主將田忌採納。

龐涓之死

太子申本有退兵之意,龐涓不聽。齊軍依計行事,與魏軍接觸後,立即佯裝戰敗後撤。並以「減灶」之策誘敵,即在第一天挖10萬人煮食用的灶,第二天減少至只足5萬人用,第三天又減少至僅足3萬人用,造成齊軍士卒四散逃走,兵力不足的假象。龐涓果然中計,接連追擊齊軍3天。見齊軍逐日減灶,以為齊軍士氣低落,逃亡嚴重,即丟下步兵,以輕車精銳騎兵兼程追擊。

齊軍退至馬陵(今山東郯城一帶),樹木茂密,道狹地險。孫臏計算行程,判斷魏軍將於日落後追至,即引軍埋伏。而且,龐涓一旦中計,即無退路。孫臏以1萬名弓兵埋伏於馬陵道路兩側,約定在夜裡以火光為號,萬箭齊發,並預先把路旁其中一棵大樹的樹皮剝掉,於其上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的字樣。經長途追擊而疲憊不堪的魏軍,於孫臏預計時間進入設伏地域。龐涓看見有一棵樹的樹皮被剝掉,上面還刻著字,因此停下來,並命人點火照明,以閱讀樹上所刻的文字。但他還未讀完,齊軍已萬弩俱發,魏軍大敗。眼見無法改變局勢,龐涓只得大嘆「遂成豎子之名」,憤愧自殺。齊軍乘勝追擊,俘太子申,全殲魏軍。馬陵之戰以魏軍大敗而告結束,是中國戰爭史上設伏殲敵的著名戰例。

影響

齊國

齊國接連在桂陵之戰與馬陵之戰大敗魏國,並援救了趙韓兩國,使得其威望上升,並且稱霸東方。

魏國

魏國在桂陵之戰與馬陵之戰遭受重創後,又被秦國乘虛而入,從此喪失了與齊秦兩國爭霸的能力。且太子申被殺,貽笑諸侯。

戰略改變

孫臏利用龐涓弱點,製造假象,誘其就範,始終居於主動地位。在馬陵之戰所用戰略,其實是孫子兵法「始計篇」所說「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以及「兵勢篇」所說「以利動之,以卒待之」等虛實原則於實戰之運用。此後的戰爭,常有以虛實相變而大打心理戰之情況出現。

更多歷史,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昆明細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桂陵之戰經過
潼關之戰經過
廊坊阻擊戰經過
魏滅中山之戰
界橋之戰經過

TAG:王昆明細說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桂陵之戰經過
白馬之戰經過
江陵之戰經過
夷陵之戰經過
霍邑之戰經過
桑丘之戰經過
唐島之戰經過
邲之戰經過
曲阿之戰經過
兗州之戰經過
鄢郢之戰經過
黃天盪之戰經過
棘蒲之戰經過
伊闕之戰經過
井陘之戰經過
邯鄲之戰經過
樊城之戰經過
荊湖之戰經過
篤嘉庄之戰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