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常用針灸保健取穴一覽表,多少人求而不得!

常用針灸保健取穴一覽表,多少人求而不得!

常用針灸保健取穴一覽表,多少人求而不得!



小編導讀

針灸,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古往今來,多少醫家舍其一生以事之,並成就了不少針灸巨匠。現如今,健康養生觀念日漸深入人心,很多人都希望通過針灸達到強身健體、養生保健的目的。但人體穴位那麼多,哪些穴位是保健要穴?很多人並不知道!即便找到了穴位,又該如何施針?一籌莫展!基於此,小編特分享一篇針灸保健取穴與操作的文章,好好珍藏吧!


Ps:針灸有風險,操作需專業!若需用針灸,還得找專業人士施針喲~


以往的實驗已經證實,針灸能雙向調節神經、內分泌、免疫等系統,並減輕肌肉的疲倦。本文主要介紹一些常用的保健要穴。


1

百會


取穴: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簡便而正確的取穴方法為,於前後正中線和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取穴。


作用:本穴具有比較明顯的雙向調節作用,既可預防高血壓,又能防止血壓過低引起休克。近年來還用於預防競技綜合征。


操作:針法:用30號1寸毫針成15°角向後平刺入0.5~0.8寸,也可從右往左刺入一針,成十字刺法。留針30分鐘(預防高血壓)至數小時(預防競技綜合征)。灸法:以艾條作溫和灸或雀啄灸法,每次10分鐘或依據情況而定。


2

印堂


取穴:在額部,兩眉頭的中間。


作用:本穴多與百會穴配合用於預防高血壓、失眠及憂鬱症等。


操作:以1寸毫針自上至下平刺0.5寸。


3

風池


取穴:在項部,枕骨之下兩側,斜方肌外緣與胸鎖乳突肌後緣之間的凹陷中。


作用:主要用於預防普通感冒、流感、高血壓。對預防某些眼病,如青光眼、白內障、近視等也有一定作用。


操作:針法:本穴為易發生危險的穴位,作為預防用必須注意安全。據解剖學研究和大量臨床實踐證明,針尖向鼻尖方向刺入1~1.5寸最為安全,以針感向眼區、前額或頭部放射為佳,留針20~30分鐘。灸法:用艾條做迴旋灸10~15分鐘。

4


太陽


取穴:在顳部,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


作用:預防感冒、急性結膜炎及頭痛發作。


操作:直刺:以30號1寸針刺入0.5~0.8寸,至局部有酸脹感為度,留針30分鐘,用以預防感冒。平刺:以30號1.5寸針成15°角向耳尖方向刺入1~1.2寸,留針30分鐘,用以預防頭痛。點刺:以消毒細三棱針點刺出血,用以預防感冒和急性結膜炎。


5


中脘


取穴:在腹正中線上,臍上4寸。讓患者仰卧,在胸骨劍突至臍心連線中點取之。


作用:能調節脾胃功能、增強食慾。為傳統的防病健身穴。


操作:針法:毫針直刺,深1.5~2寸,至上腹部悶脹沉重,或放射性脹痛,或胃部有收縮感。需注意的是,毫針以28~30號為宜,不可過度深刺,避免穿破腹膜。留針15~20分鐘。灸法:著膚灸,灸3~7壯,炷如黃豆大,宜無瘢痕灸;艾條灸,溫和灸15~20分鐘。


6


神闕(臍中)


取穴:在臍窩正中。


作用:本穴是古代重要保健穴之一。如宋代《扁鵲心書》提到:「凡用此灸,百病頓除,延年益壽。」清代《針灸集成》也記述一老者,「年逾百歲,而甚壯健」,原因是「每交(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灸臍中」之故。現代用此穴調節腸胃功能,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預防中風。


操作:隔鹽灸,以黃豆至棗核大之艾炷,灸5~30壯。關於壯數,《類經圖翼》認為:「若灸三五百壯,不唯愈疾,亦且延年。」可做參考。艾條灸,每次15~20分鐘,以局部潮紅為度。


7


氣海


取穴:在腹正中線上,臍下1.5寸處取穴。


作用:培補元氣,固益腎精,是防病強身穴之一。古人認為該穴是「元氣之海」,也是「男子生氣之海」(《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現代用本穴增強人體免疫力,延年益壽,改善亞健康狀態,預防休克,增強男性性功能。


操作:灸法:為主要的操作方法,著膚灸5~9壯,炷如黃豆大,不留瘢痕灸。艾條灸,溫和灸15~20分鐘。針法:直刺1~1.5寸,針尖微向下,使針感如線狀放射至會陰部,留針15~20分鐘。


8


關元


取穴:在腹正中線上,臍下3寸處取穴。


作用:本穴為歷代重要的保健益壽之穴。《醫經精義》有「元陰、元陽交點之所」的說法。《扁鵲心書》對本穴頗為推崇,曾有詩云:「一年辛苦唯三百(壯),灸取關元功力多;健體輕身無病患,彭篯(又稱彭祖,相傳為古代長壽者)壽算更如何。」可作為中老年保健、男性性功能障礙防治等的要穴。


操作:灸法:著膚灸5~9壯,黃豆大艾炷,宜瘢痕灸;艾條灸,溫和灸20~30分鐘。針法:同氣海穴。


9


中極


取穴:在腹正中線上,臍下4寸處取穴。


作用:用於預防婦產科病證及防治男性性功能紊亂。


操作:針法:直刺1~2寸,局部酸脹,可擴散至小腹及線狀放射到外生殖器,留針15~20分鐘。灸法:艾條灸,溫和灸10~15分鐘。


10


天樞


取穴:在腹部,臍旁開2寸處取穴。


作用:預防胃腸疾病及術後腹脹等。


操作:針法:直刺1.5~2寸,局部酸脹,並可擴散至同側腹部。注意針刺不可過深,以免導致腹膜損傷。灸法:艾條灸,雀啄灸10~20分鐘。


11


大椎


取穴:在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取穴。俯首時,當項後隆起最高處下緣凹陷中為該穴。


作用:主要用於預防各類急性傳染病,對預防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的發作和藥物的毒副作用均有較顯著的效果。現代研究證實,電針或艾灸大椎穴,能增加抗體生成和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吞噬細胞的功能,從而提高機體抵抗力。


操作:針法:直刺,微斜向上深刺1~1.5寸,局部酸脹,針向下及向兩肩部擴散。注意不可過深,以免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或損傷脊髓。灸法:艾條灸,溫和灸15~30分鐘。拔罐:可用閃火法或抽吸法吸拔10~15分鐘。


12


命門


取穴:在腰部,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取穴。可令患者正坐直腰或俯卧,先觸到第十二肋端,平移至脊柱中點,其棘突間即為命門穴。


作用:重要保健防病穴。能增強體質、調節精神,可用於平時保健防病,改善亞健康狀態及防治男性性功能障礙等。


操作:灸法:著膚灸,灸3~5壯,炷如黃豆大,無瘢痕為宜;艾條灸,溫和灸15~20分鐘。針法:直刺1~1.5寸,以局部酸脹為宜,留針15分鐘。


13


肺俞


取穴: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取穴。


作用:調理肺氣、祛邪扶正。常用以預防感冒及支氣管炎、哮喘等發作。


操作:灸法:著膚灸,每次3~5壯,艾炷如麥粒大,宜瘢痕灸,亦可用藥物敷貼。針法:直刺0.5~0.8寸。為避免傷肺造成氣胸,可在穴位向外旁開1cm,成45°角向脊柱側斜刺1~1.5寸,以局部酸脹感為宜,一般不留針。


14


心俞


取穴:在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取穴。


作用:預防冠心病心絞痛等病證。


操作:直刺0.5~0.8寸。為避免傷肺造成氣胸,可在穴位向外旁開1cm處,成45°角向脊柱側斜刺1~1.5寸,酸脹感可向前胸放射,一般不留針。


15


膈俞


取穴: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取穴。


作用:預防呃逆,與膽俞穴組成四花穴可用於戒煙。


操作:直刺0.5~0.8寸。為避免傷肺造成氣胸,可在穴位向外旁開1cm處,成45°度角向脊柱側斜刺1~1.5寸,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16


胰俞


取穴:在背部,第8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取穴。


作用:預防糖尿病等病證。


操作:艾條溫和灸或隔物灸。亦可用溫針隔橘子皮灸,方法為先以毫針刺入,取新鮮橘子皮一塊置於穴區,針柄敷裹上艾絨行溫針灸。


17


肝俞


取穴: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取之。


作用:預防肝炎、膽結石及白內障等。


操作:針法為主,直刺進針0.5~1寸,亦可在穴旁1cm處成45°角刺入1.5寸,至局部有酸脹感為宜,有時可向肋間放射。


18


膽俞


取穴:在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取穴。


作用:預防膽石病急性發作,與膈俞組合用於戒煙。


操作:針法為主,直刺進針0.5~1寸,亦可在穴旁1cm處成45°角刺入1.5寸,局部有酸脹感為宜,有時可向肋間放射。


19


脾俞


取穴: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取之。


作用:調理脾氣、運化水谷、和營統血。用以預防脾胃疾患及體虛者作強壯穴應用。


操作:針法同上。灸法:艾條灸的雀啄灸15~20分鐘。


20


腎俞


取穴:第2腰椎棘突間旁開1.5寸,即命門穴旁開1.5寸。


作用:調腎氣、強腰脊、明耳目,具保健抗老作用。


操作:針法:微斜向脊柱直刺,深1.5~2寸,針感以腰部酸脹為宜。灸法:艾條灸,溫和灸15~20分鐘。


21


曲池


取穴:在肘窩橫紋橈側端與肱骨外上髁之中點,屈肘取之。


作用:祛風解表、調和營血、主泄逆氣、強壯明目。古代將本穴稱為「目灸」穴,可防止老年視力減退,鞏固牙齒,調整血壓,並有預防感冒等傳染病的作用。


操作:針法:直刺或針尖微斜向上肢遠端,深1.5~2寸。感應出現後,一般運針1~2分鐘後即出針。灸法:著膚灸3~5壯,炷如麥粒大。艾條灸的雀啄灸5~15分鐘。


22


內關


取穴:伸臂仰掌,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兩筋間取之。


作用:寧心通絡、調血和營。本穴具有明顯的改善冠脈循環,調整心臟功能,調節血脂代謝的作用,是預防冠心病的要穴。和足三里配合,可防止人流綜合征。


操作:針法:進針後,針尖略向上(肩關節方向)至得氣,用提插探尋之法,激髮針感上傳至肩、腋下或前胸。然後再反覆運針1~2分鐘,留針15~20分鐘。灸法:艾條灸中的溫和灸15~20分鐘。


23


合谷


取穴:手背,拇指、食指間,當第二掌骨中點,稍偏食指側。


作用:振奮衛陽、護衛肌表。對預防多種急性傳染病有效。


操作:針法:直刺0.8~1寸,以局部有較強烈之酸脹感為宜,一般不留針。灸法:艾條灸,以雀啄法灸10~15分鐘。


24


魚際


取穴:在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作用:能防咳喘、利咽喉。用於預防哮喘及慢性支氣管炎的急性發作。


操作:向掌心方向斜刺進針0.3~1寸,提插捻轉待得氣感強烈後取針。


25


血海


取穴: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簡易取穴法:以對側的手掌按其膝蓋,手指向上,拇指偏向股內側,拇指指端所止處即為本穴。


作用:調血清血。用以預防子宮出血和蕁麻疹發作。


操作:直刺0.5~1寸。


26


足三里


取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1橫指處。


作用:健運脾胃、補中益氣、增強體質、延年益壽。本穴自古就是預防保健的要穴,《醫說·卷二》云:「若要安,三里莫要干。」現代臨床上觀察到,本穴可預防中風、冠心病,以及流感等傳染病。實驗研究證實,本穴對循環、消化、神經、血液及內分泌、呼吸等系統均有調整作用,能提高機體整體代謝水平。


操作:灸法:著膚灸,3~9壯,艾炷如麥粒至黃豆大。艾條灸,每次15~20分鐘。針法:垂直刺,深1.5~2寸,針感以向四周擴散為主。如為預防傳染病,可使之放射至膝或踝部。手法宜輕捷,運針後即出針。


27


陽陵泉


取穴: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可令患者正坐屈膝,按取腓骨小頭和脛骨粗隆,向下呈等邊三角形,其下角端即是穴位。


作用:疏肝清膽、舒筋活絡。有消除疲勞,預防膽石病之作用。


操作:針法:直刺1~1.5寸,待局部酸脹明顯後運針,針感向下放射至踝,亦可上傳至膝及大腿。不留針。灸法:艾條灸,以溫和灸10~20分鐘。


28


委中


取穴:腘窩橫紋中點,注意避開動脈。


作用:解血毒、強腰膝、固肌表。可防感冒、中暑、中風等。


操作:毫針直刺1~1.5寸,以局部酸脹為度,或有麻電感放射至足,不留針。或三棱針點刺,出血數滴。


29


三陰交


取穴:內踝尖直上3寸,當脛骨後緣。


作用:健脾、益腎、疏肝、調經血、主生殖。本穴對增進腹腔臟器,尤其是生殖系統健康有較重要的作用。可防治男性性功能障礙、婦女經帶疾病。


操作:針法:毫針直刺1~1.5寸,局部酸脹,留針15~20分鐘。灸法:著膚灸,3~7壯,艾炷如黃豆大;艾條灸,以溫和灸10~20分鐘。


30


湧泉


取穴:足底中線之前、中1/3處。足趾跖屈(向足心方向屈曲)時,於足心出現凹陷處取穴。


作用:補腎壯陽。有增強體質和延年益壽的作用。


操作:本穴針刺時劇痛,故以灸為主。灸法:艾條灸,以溫和灸10~20分鐘。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中醫治未病(2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孫濤,何清湖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中藥絕學:四川常見草藥分類一覽,太難得了!「必須收藏」
脈診絕學:溫病中常見的脈象!
【視頻教學】八段錦第一式:雙手托天理三焦
「精彩必看」崩漏「偷」走的健康,老中醫妙計找回!
【視頻教學】八段錦第二式:左右開弓似射鵰

TAG:悅讀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這樣的菩提根,多少人求之而不得
在這裡,男人求婚什麼都不用,只要一大串「香蕉」就能抱得美人歸
中國人求的是圓滿,絕對不是對錯,你越對,得罪的人就越多
人到了這時候,有三種飯吃不得,三種人求不得!
為什麼有些人求菩薩一求就靈,有些人求不靈呢?真相在這裡!
小姑娘一看就臉紅得它,居然能讓男人持久不泄,女人求饒!
若不是此人求助,劉備的縣令不知要當多久
看看楊過錯過的那些別人求之不得的好女人
玩家因一句話引得萬人求加好友,而後他卻再也高興不起來了
與火影之位擦肩而過的四個忍者!有人求而不得,有人主動放棄
小奶狗認錯主人求餵食,忍不住逗弄它一下,它的反應讓我想把它搶回家!
為難不過人求人,生氣不過人比人
供不應求的六種男人的特點,讓女人求之不得陪你睡
歷史上最殘忍的五種酷刑,比凌遲還要可怕,讓人求死不能
女人這個地方越大,老公越喜歡,壽命也越長,很多人求之不得
這個珍稀的女人求大家「死後不要解剖我、不要展覽我」,但人類卻對她做出這種事…
要做這樣的女生,讓男人求之不得
為了找回主人,它流浪50公里……然而一貫怕人的它,最終還是選擇了向人求助
供不應求的六種男人的特點,讓女人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