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啟動建設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啟動建設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啟動建設



27日上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動員大會在合肥高新區隆重舉行。作為國家規劃建設的全國第二個、中西部首個國家創新體系基礎平台,該中心謀求在量子通信、核聚變能源、霧霾治理、癌症治療等戰略科研領域取得突破,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瞄準世界前沿:四大科研主攻方向謀突破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歷來被視為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標誌。今天會議的召開,標誌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進入全面啟動實施階段!」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建設動員大會上說。


據了解,合肥國家科學中心將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四大領域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催生變革性技術和新興產業,目標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礎平台、科學研究的制高點、經濟發展的源動力、創新驅動發展先行區。


「大科學裝置是合肥科學中心的核心。」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匡光力介紹,合肥擁有同步輻射、全超導托卡馬克和穩態強磁場3個大科學裝置,是全國除北京之外大科學裝置最密集的地區。下一步在升級現有裝置的基礎上,將爭取新建聚變堆主機、大氣環境立體探測、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等大科學裝置,發揮「1+1>2」的科研集群效應。

依託這些大科學裝置,合肥規劃建設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大基因中心、離子醫學中心等新型科研平台,主攻國家信息安全、核聚變能源、霧霾治理、癌症治療等重大科研方向,力爭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率先取得突破。


據介紹,為保障重大科研方向的推進,合肥科學中心將開展一系列體制機制創新,統籌國內外創新資源集中攻關,建立符合科學規律的多學科交叉研究管理體制,充分激發科學家的自由探索精神和創造力。


改革科技供給:國家科學中心落戶安徽的探索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立足本省發展實際與需求,將「改革科技供給」作為發展的突破口,獲批成為全國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圍繞構建「原始創新—成果轉化—新興產業」的全鏈條產業創新體系,開展了一系列改革。


安徽大力支持省域內科研機構在「獨有獨創」的原創性成果上下功夫。量子通信、鐵基超導、「人造太陽」、智能語音……近年來,安徽湧現出一批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科研成果,五年內兩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為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科研生產兩張皮」等問題,激活人才、資金、項目等創新要素,安徽陸續出台了覆蓋創新發展的「1+6+2」配套政策體系,多種形式鼓勵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推出「政府投資入股、上市後股份獎勵」等新型扶持方式。政府出資引導企業建實驗室、購買研發設備,實施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試點,使企業逐步成為創新主體。


為充分發揮省域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科研國家隊」的發展引領作用,2014年以來安徽省與中科院全面戰略合作,共建「中科院合肥大科學中心」,探索「科教結合、協同創新」的創新模式。


依託大科學裝置建設創新平台,打破「科教分割」體制讓高校教師和研究所科研人員「雙向互聘」,高校學生「在大學上課、到研究所做實驗」,實現科研、育人「雙贏」。


「安徽省是全國最早提出建設國家科學中心設想的地區之一,並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充分的準備。」林念修說,合肥集聚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科學裝置群,高水平的科研機構和大學,取得了一批國際領先的科技成果,具備了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良好基礎。


攀登科技制高點:推動創新經濟成「最強發展引擎」

農業大省轉型科技大省,創新產業已成為安徽經濟的重要拉動力。2016年全省獲授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53萬件,增幅36.8%,居全國前列。新增高新技術企業706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突破萬億元、增長16%,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提升到23.2%。


在外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安徽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領先中部,去年生產總值增長8.7%,財政收入增長9%,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2%和8.3%。


催生變革性技術和戰略新興產業,成為科研的制高點、經濟發展的源動力,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內涵。


「大家都對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充滿著期待,希望能產生出一大批原創的科研成果,同時把有重大應用前景的成果轉化成產業技術,帶動經濟發展。」匡光力說。

據了解,合肥國家科學中心將重點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核能裝備、精準醫療、環境監測與污染控制等領域,積極培育一批重大新興產業專項,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科技創新高地。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目標是,2020年基本建成框架體系,為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提供有力支撐。到2030年,建成國際一流、面向國內外開放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啟動建設,在安徽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我們必須倍加珍惜、用好機遇。」安徽省委主要負責人說,安徽將把創新作為最大的政策和發展的基點,全力服務國家戰略,推動科技創新成為發展的最強勁增長引擎。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擔心路線圖、框架等時髦詞混淆視聽
血糖高也能「引爆」阿爾茲海默症?
膳食益生元幫助改善睡眠,緩解壓力
鍾南山:H7N9病毒出現耐葯變異株
神經能同時傳輸癢和疼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獲批
中國科技館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
我國首個綜合性國家級轉化醫學中心落戶上海
周浦中心鎮將新增一所綜合性兒科醫院!
我國啟動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性科學考察
8個精彩的男子綜合性技術組合!
牛口蹄疫的綜合性防治
以理工科為主的、綜合性的世界一流大學
提升訓練效率的綜合性組合訓練
免費報名OLM技術沙龍:業務與系統綜合性能管控實戰
北海公園中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綜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園林
智能製造迎來「窗口期」 我國將培育10家左右綜合性工業互聯網平台
中國軍用無人機飛速發展:多項產品綜合性能好 深受國際市場喜愛
嶺南控股:重組實現向綜合性旅遊集團的變身,多業務協同發展
南北朝大農學家賈思勰,著成世界上最早的綜合性農書《齊民要術》
中國最大綜合性女性旗艦網站「女性之聲」開通在即
綜合性能獨特:拉脫維亞海軍小巧雙體巡邏艇外觀很新穎
芭提雅將變身綜合性旅遊城市
中國科大實現綜合性能最優的測風激光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