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心守一念,不見世事煩憂

心守一念,不見世事煩憂

豐子愷曾經這樣寫道:「己心嫵媚則世界嫵媚,己心溫暖則世界溫暖,養一段春在心間,無論世事翻覆,人生自是綠意盎然,步步花開」。

心守一段春,心守一念,身處狹縫,也可自尋闊大,身處嚴冬,也可自逐明媚。

心守一念,不見世事煩憂

心守一念,心有大天地

《清稗類鈔》里有一個叫張文達的人,說有一個落魄的江西人某甲,沒處混了,投奔到他門下。張文達便在官署給他謀了個差事。結果某甲多次辜負張文達,張輕描淡寫,每次都原諒了他。

後來,又有一人某乙,來到京師投靠張文達。初次謁見,張說:「你還小,你的同門兄弟,有一個叫某甲的,你千萬別學他,最好離他遠一點吧。」某乙心想,如此評價,這老兄一定被逐出師門了吧。那料想,張文達暗地裡依舊資助某甲的妻兒老小,一刻都沒有停止過。

再後來,某甲更出格了,竟然冒充張文達招搖撞騙。誰曾想,張只是勸他自愛一點,還拿出四百兩金子給他來,然後溫和地補了一句:長安居,大不易也。

有如此的心性和胸懷,不能讓人不服。想必這是個心中有春的人,而且是有大春光的人。

心守一念,不見世事煩憂

心守一念,取一方小我的雅趣

曾有一景:一個老翁獨釣於江畔之中,天地蒼茫,靜到唯有雪飄落肩頭的聲音。

世人謂其孤苦伶仃,但這孤寒之苦卻也不過在旁人心中,他的心中亦有我們未曾想到的安逸,他於冰天雪地怡然自樂,享受這垂釣之靜。如心中有情,落花便有意,但花其實一直很安靜,只是愁苦之人賦予其感時花濺淚之苦。

談雅趣,不免亦想起陶公,採菊後悠然見南山,再無車馬聲的喧鬧,與自然為伴,結傲菊為友,清風攜花香環繞,再無世事之煩憂。

生活中,養一方小我的雅趣,聽聽自然與世界的聲音,在平凡中,我們會聽見真實的心跳聲,手刃利劍斬斷愁苦,尋得一片桃花源地。

心守一念,不見世事煩憂

心守一念,保真性情不流俗

元代大畫家倪瓚喜飲茶,特製了「清泉白石茶」。有一個叫趙行恕的人慕名而來,結果,喝完後說茶不怎麼樣。倪瓚有些生氣了,說我以你為王孫,所以才肯拿出來讓你品,你居然不懂,真是俗物一個啊。此後,竟然與此人絕了交。

吳王張士誠的弟弟張士信,一次差人拿了畫絹請他作畫,並送了很多金錢。倪瓚大怒說:「我倪瓚不為權貴作畫!」當場,他便撕了絹退了錢。不料,一日泛舟太湖,正遇到張士信,被痛打了一頓,倪瓚當時卻噤口不出一聲。事後有人問他,他答道:「一出聲便俗」。倪瓚曾作一詩以述其懷「白眼視俗物,清言屈時英,富貴烏足道,所思垂令名。」

心中有自我所要守護的東西,必能忍辱,識大體,想必也可如倪瓚般,真性情,不流俗。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解讀丨《道德經》中的「五常」
中英對照丨今日精選:《論語》名句
《道德經》中的「五常」
今日精選:《論語》名句
王陽明書法:以心御筆,筆下修心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任世事風波不止,我心卻靜謐如一
過往不必介懷,世事一切看淡
世事洞明 不忘初心:總有一天你會感謝自己的善良
世事如棋,一不小心,你就顛沛流離
世事難料,何不坦然一笑
世事洞明,卻不以世故待人
世事洞明的你為什麼看不透愛情?
開不開心都要不時笑一笑,這樣你才覺得世事真美好~
世事艱難,要對胖子好一點
世事如書,我偏愛你這一句
你不是看透世事,你只是犬儒
世事你不經它,你就摸不准它
笑看世事繁華,淡定人生心態
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改變觀念的十句話,不對世事消極抱怨
儘管世事滄桑,也要心存善良
世事幾多浮躁,一切隨遇而安
世事風霜,冷暖練心
世事如書,我只偏愛你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