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幾何學中的寶藏——黃金分割

幾何學中的寶藏——黃金分割

幾何學中的寶藏——黃金分割

幾何學中的寶藏——黃金分割

芭蕾舞演員的身段是苗條的,但下半身與身高的比值也只有0.58左右,演員在表演時掂起腳尖,身高就可以增加6-8cm.這時比值就接近0.618了,給人以更為優美的藝術形象.人體最感舒適的溫度是23℃(體溫),也是正常人體溫(37℃)的黃金點(23=37×0.618).雅典有座大理石砌成的神廟,其中有一尊雅典娜神像,由象牙和黃金雕制而成,姿態優美.研究發現,雕像從肚臍到腳底的距離與身高的比值約等於0.618.日常生活中很多顯象都與0.618這個其妙的數字有著千絲萬縷聯繫,那麼而0.618這個神奇的數字就是「黃金分割數」.

首次將這種比例冠以「黃金」美稱的是達·芬奇.在「現代會計之父」帕喬利(L.Pacioli)的《神奇的比例》一書中,達·芬奇作了插圖,還對各種圖形中的黃金分割數作了精彩的描述.比如,將3個黃金矩形對稱地互相交叉,每個都與另外兩個垂直,則這三個矩形的頂點恰好是一個正二十面體的12個頂點,也是一個正十二面體的各個面的中心.

幾何學中的寶藏——黃金分割

稍後的德國著名科學家開普勒對黃金分割也極為著迷,他曾經說道「幾何學有兩大寶藏,其一為畢氏定理,其二為將一線段分成外內比.前者如黃金,後者如珍珠.」

最早明確使用「黃金分割」這一名稱的是德國數學家M.歐姆(M.Ohm),他是發現電學歐姆定律的歐姆(C.S.Ohm)的弟弟.在著作《純粹初等數學》(1835年)中,他用「黃金分割」來表述中外比,後來這一稱呼就逐漸流行起來.

所謂將一線段分成「中外比(或稱中末比或外內比)」,這是歐幾里得在《幾何原本》(公元前三世紀前後)里的說法:

A straight line is said to have been cut in extreme and mean radio when, as the whole line is to the greater segment, so is the greater to the less.

幾何學中的寶藏——黃金分割

其實關於黃金分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他們已經研究過正五邊形和正十邊形的作圖,因此現代數學家們推斷當時畢達哥拉斯學派已經觸及甚至掌握了黃金分割.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數學家歐多克索斯第一個系統研究了這一問題,並建立起比例理論.而《幾何原本》是吸收了歐多克索斯的研究成果,進一步系統論述了黃金分割,成為最早的有關黃金分割的論著.中世紀後,黃金分割被披上神秘的外衣,義大利數學帕喬利稱之為神聖比例,並專門為此著書立說.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稱之為神聖分割.當時,人們都還是稱之為「中外比」,直到19 世紀M·歐姆(M.Ohm)提出了「黃金分割」這個名稱.

作者:周明芝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科學原理一點通官方微信公眾平台(ID:kxylydt)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挖掘地下黃金寶藏
秦漢文明的寶藏被何人瓜分?
李自成的金銀珠寶藏在何處
鑽石寶藏隨你挖 全球五大「挖寶」勝地
發掘舊金山的旅遊寶藏
宇宙中黃金滿地 黃金寶藏竟然在超級黑洞?
項羽12面金鑼寶藏真的存在嗎 寶藏究竟藏在何處?
海底的寶藏,金珊瑚!
二戰中的未解之謎:希特勒的寶藏「納粹寶藏」
張獻忠的寶藏沉入了河底,李自成的寶藏卻在湖南的這兩座山中
蘊藏在寶島深處的珍貴寶藏
洪秀全的寶藏:南京金龍殿,白銀九百萬!
世界軍史上五大藏寶的不解之謎,誰的寶藏最多?
大秦嶺的寶藏之一
魔法森林珠寶:妖精的寶藏
中國古代帝王陵墓中誰的寶藏最為豐富
全球十大「挖寶」勝地 鑽石寶藏隨你挖
實拍:發現隱藏在礦井德軍寶藏——大量的金磚金幣和珍貴文物
何人遺留?考古驚現三千年前黃金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