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Auer小體那點事-麥氏小體or奧氏小體?

Auer小體那點事-麥氏小體or奧氏小體?

Auer小體那點事-麥氏小體or奧氏小體?



檢驗醫學——中華檢驗醫學網旗下微信公眾平台。您的隨身微雜誌。

文:朱建鋒


約翰·奧爾,1875年出生於紐約羅切斯特。1902年,27歲的他畢業於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次年4月,在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威廉·奧斯勒博士所管轄的病房工作的他,接診一位21歲鼻衄和咽喉感染的男孩。病人出現發燒、貧血和脾腫大。白細胞計數為139×10 9/L,原始細胞佔92%,其中6~10%的原始細胞胞漿內含有棒狀內含物。開始他在濕血塗片中注意到了「折光的棒狀物質」。這促使他更加仔細地觀察羅曼諾夫斯基染色的血塗片。該物質染色呈嗜天青,1~6微米長,呈針狀或梭形,大多呈現一根,偶爾多達三根。因為沒有發現過此類物質,後來在徵得奧斯勒博士和托馬斯·麥克雷的允許,奧爾發表了他的這一發現。文中最初描述為大淋巴細胞胞漿內見到棒狀小體。回顧性研究發現當時這些細胞應該是不成熟的髓樣細胞。


看到這裡,該介紹另一位醫生托馬斯·麥克雷。在約翰霍普金斯醫院開業15年來,共接收了17100名患者,其中白血病患者37名,這裡面有24名髓系白血病,13名淋系白血病,而之中有5名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麥克雷1905年詳細報道了這5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的發病經過,其中第4位患者是一位21歲男性白人,職員。在他的外周血原始細胞中見到棒狀小體,他當時描述為「大的單個核細胞胞漿中出現紅色的物質,有些是兩端鈍圓的棒狀物質,有些是紅色顆粒狀物質」。---這無疑是第一次對棒狀小體的描繪!而奧爾在1906年報道的患者正是麥克雷報道的5例患者中這一位,奧爾徵得了麥克雷的同意,麥克雷也在自己的報道中說奧爾的文章會更加詳盡的描述這一現象。也不知道為什麼後人只是記住了奧爾,而麥克雷醫生的大名被永遠忘卻了。這是怎樣一種仁慈,讓麥克雷默默地選擇站在了後台,我們不得而知。如果要客觀地評價,棒狀小體應該稱為麥氏(托馬斯·麥克雷)小體,或是麥—奧氏小體更加合適,以紀念麥克雷發現棒狀小體111周年。


後來奧爾對生理學產生濃厚興趣,並與他岳父塞繆爾J·梅爾澤博士在洛克菲勒研究所一起工作了18年。之後他成為聖路易斯大學藥理學教授,1948年卒於心臟病發作。

Auer小體來源


Auer文章報道棒狀物質出現在急性白血病細胞胞漿中,後來Pappenheim,Ottenberg, Issac和Naegeli進一步證實完善了這一發現,棒狀物質多見於原始粒細胞,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分葉核粒細胞中也能觀察到。此外,Hawksley和Ackerman報道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的幼稚細胞細胞中見到Auer小體,從而認為Auer小體見於急性髓細胞和單核細胞白血病之中。電鏡顯示Auer小體與胞漿內顆粒結構相似。細胞化學染色Auer小體過氧化物酶、糖原染色、蘇丹黑、酸性以及鹼性磷酸酶陽性;但脂肪酶或核酸染色呈陰性。超微結構和細胞化學染色均支持Auer小體來源於嗜苯胺藍顆粒。因此認為Auer小體是由溶酶體融合而成的。


Auer小體來源有以下幾個假說:微生物感染;核染色質異常分離;病理性嗜苯胺藍顆粒形成;或胞漿pH改變。微生物轉染實驗未能形成Auer小體,故微生物感染假說不成立;Ackerman認為儘管pH值發生變化的原因未知,但某些白血病細胞胞漿內pH值呈酸性變化,這使顆粒凝聚成晶體一樣的物質;另一假設某些腫瘤細胞出現胎兒時期的表型特點,Newburger在胎兒外周血查找Auer小體,並提出棒狀小體可出現於胎兒正常發育階段,但檢出率很低。16~19周妊娠的9份胎兒血標本中5份標本,觀察10000個細胞中1~5個細胞含有棒狀物質,因缺少類似報道,故也不支持這一學說。


Auer小體意義


無論是麥氏(托馬斯·麥克雷)小體,或是麥—奧氏小體。棒狀小體的出現顯示出特定的意義,是該小體只存在於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或MDS-RAEB-II,或是MDS/MPN(CMML)之中。

類Auer小體


Auer小體在形態學人眼中已有了約定的概念。而其它疾病之中出現的棒狀小體儘管形態與真奧氏小體相似,也只能被稱為「類奧氏小體」。通過文獻的複習,我們發現類奧氏小體見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漿細胞骨髓瘤,幼淋巴細胞白血病,濾泡細胞性淋巴瘤,結內邊緣區淋巴瘤,淋巴樣漿細胞淋巴瘤等。電鏡顯示這些類奧氏小體物質為溶酶體來源,有些為聚集的免疫免疫球蛋白或k-型輕鏈。


相信隨著我們對細胞的認識越來越細緻,更多的類奧氏小體將會為我們發現,並進一步闡明其本質。


來源:iMorphology


檢驗醫學?中華檢驗醫學網

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檢驗醫學新媒體平台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檢驗醫學 的精彩文章:

人流術後,為什麼她的HCG不降反升?
這些血型的患者,將來他們輸血可咋辦呢?
單抗與多抗的優缺點
流式抗體怎麼選?
什麼是產前篩查?都在這裡啦

TAG:檢驗醫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微軟Surface Pro 3遊戲小體驗
App Store熱推?紀念碑谷2試玩小體驗
Bose最小藍牙音箱SoundLink Micro來了 小體積也有好聲音
Xbox One X太強大!開發商:像是小體積的高端PC
小小體格,神通廣大——辣椒
吸睛進階術:小體積大作用 Tiny珠寶挽救你的夏日顏值
小小體溫計,測量准媽媽備孕大事
NBA賽場在添一位中國人,這小體格扛得住嗎?
貝克漢姆二公子從小體質孱弱,如今15歲梳著馬尾頭帥成這樣
小體積大容量!嬌小型女生選這款包就對了
今日推薦-微小體灰泰迪、黑泰迪出售
哲學小體悟之麻醉操作篇
小體積大音量,寶馬5系搭載BO高音—鹽城福聲
山靈M1評測:小體積播放器的大革命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晴研究組在《科學》雜誌發表論文揭示RPA在DNA複製偶聯的核小體組裝過程中的作用
這棟夾在道路中間的三角房,小小體型裡面卻別有洞天!
妹子怕你這小體格吃不肖!
小體式還你一雙大美腿!
小體積,大能量,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