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如果Ta想理我,就會主動找我吧」

「如果Ta想理我,就會主動找我吧」

「如果Ta想理我,就會主動找我吧」



有一天我們一群朋友一起吃飯,我注意到一個女生就安安靜靜的聽著我們聊天,聽到認同的觀點還會一直點頭,但從來沒有真的加入談話之中。後來更熟悉之後,我悄悄跟她說,哎呀你挺安靜的啊。

她後來很認真的跟我說:「我很害怕我會招人煩,以前別人聊天的時候氣氛都很好,突然我加入之後氣氛就變了,我總覺得我會毀了別人的好心情,會招別人煩。


所以我也從來不主動聯繫別人,我不知道對方想不想和我聊天,也害怕我發了之後對方根本就不回復,這就更讓我覺得自己招人煩了。所以現在大家聊天的時候我都是安靜的聽著,自己私下也不敢主動聯繫別人。」


「我的整個人生,都很安靜啊。」

「如果Ta想理我,就會主動找我吧」


後來我們發現有同感的人很多,我們詢問了大家,在猶豫著不敢開始/加入談話的時候,大家都有哪些顧慮:


總覺得自己說的話會破壞氣氛,覺得沒人希望我站在這兒。


想要加入談話時,但覺得自己想說的話一點兒也不「有趣」,別人應該不愛聽吧。


大家聊天的時候我就像在等一個「談話紅綠燈」,總想等到我可以說話的綠燈時間,但綠燈太短,我抓不住……

如果我先發微信給別人,別人可能會覺得有義務要和我聊天,但我不知道對方是不是真的想理我。


如果對方想理我的話,Ta應該會主動聯繫我的吧。


偶爾也在社交軟體上看到有人在簡介上寫著:「也許你主動點兒,我們就有故事了。」


然而這些人從不主動say hi,而只是一遍又一遍的看著通訊錄里躺著的百八十個好友,一遍又一遍的錯過。

「如果Ta想理我,就會主動找我吧」 點擊播放 GIF/221K


不敢主動聯繫別人/加入談話的背後是什麼?


美國心理學家Mark Tyrrell 認為不敢主動聯繫別人/加入談話屬於人際互動問題中的一種,可歸結為「不敢開始一段對話」,而這可能與自身的自尊感有關。


自尊是一個人對於自我的概括性評價,以及我們對於自己價值的判斷。一個自尊感良好的人是敢於表達看法、尋求與他人聯結的,就算自己的觀點不被認同、不好笑、或者主動找人聊天時沒有得到回復,他們的自尊感也不至於崩潰,不會感到無地自容的羞愧。

「如果Ta想理我,就會主動找我吧」



而低自尊者(low self esteem)對於自我有偏低的評價。他們很怕給別人添麻煩、惹人煩。覺得自己的需要、看法可能對別人來說根本不重要,他們更需要別人主動聯繫自己,可能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確定對方需要自己,或者說是對方不討厭自己。


低自尊者也總是在避免挑戰,他們會竭力地迴避一切有挑戰性的、可能造成失敗的情境。也許正在看文章的自尊感良好的讀者們無法體會,但對於低自尊者而言,要主動發信息給別人還不如讓他們去蹦極,無論蹦極再害怕,反正一閉眼就下去了,但發了一句「Hi,在幹嘛啊」 之後別人沒回復的那幾秒或幾分鐘,真的就像在等待宣判一樣。


心中無限怒吼著:「啊啊啊完了Ta沒回我信息,Ta一定覺得我很煩,哎,我不該發信息的,又招人討厭了。」

「如果Ta想理我,就會主動找我吧」



所以低自尊者為了避免這種等待被宣判的煎熬,為了避免想像中的失敗,所以連嘗試都不敢,他們形成了一種和別人很特別的相處模式,「如果你來找我,我一定回復你,但我絕不會主動找你。」


但也有一些人演變成了「你來找我聊天我真的好開心,但我不敢和你多聊,因為我害怕說的再多一些你就會發現我招人煩了,就會不喜歡我了。」


這些不願意主動聯繫別人的低自尊者,很可能會被人誤會他們是冷漠的、疏離的、不好親近的,但其實這種疏離是他們不知如何是好時選擇的一種防禦。


「我假裝無情,其實是痛恨自己的深情。


我以為人生的意義在於四處遊盪流亡,其實只是掩飾至今沒有找到願意駐足的地方。」


—《坦白書》

「如果Ta想理我,就會主動找我吧」 點擊播放 GIF/59K



為什麼我不敢主動聯繫他人?


缺乏穩定、安全的依戀


童年時期擁有及時、富有感情回應的依戀關係是個體自尊產生的基礎。如果父母對於孩子的身心需要不敏感,不能及時滿足甚至是忽視,可能會造成孩子的情緒受挫和創傷,「即使我表達了我的需要,也不會有回應,也不會有人滿足我。」


這種因缺乏穩定、安全依戀造成的創傷會在孩子成年後,不斷的投射到與他人的交往中。他們不敢表達自己需要別人,甚至表現的像是「自己不需要聯繫他人」一樣。


「我表現得我不喜歡任何事物,是因為我從來就沒有得到過我想要的」


負性核心信念讓低自尊一直延續


認知行為學派認為,負性的核心信念(negative core beliefs)才是低自尊得以維持下去的因素。


童年的行為模式使我們對於自我、他人、和世界形成了一個堅固的、穩定的、深深扎於內心的信念,我們稱之為「核心信念」。


而低自尊者的核心信念就是「我很差」,所以低自尊者會一直退縮與迴避、對自己的懷疑和責怪,「你肯定不想理這麼差的我」,「我這樣的人,給你發信息也是招你討厭,還是別了吧。」

「如果Ta想理我,就會主動找我吧」



如何踏出改變的第一步?


1.記錄自己的負性信念


負性的信念是分為很多層次的,也許最底層的核心信念一時無法被撼動,但我們可以從比較容易淺顯的外周信念入手,把它們寫下來,並且試著客觀地審視。這些信念越具體越好,例如,「我認為我的朋友不喜歡我」,「我認為我發信息給Ta,Ta絕對不會回復我」。


2. 尋找支持性證據反駁它


低自尊者的記憶往往是偏負性的,他們只記得自己遭遇失敗、出糗、被批評的經歷。我們需要挑戰自己的負性記憶,把負面想法變成問題:「朋友們真的不喜歡我嗎?」,「Ta真的從來不回我的信息嗎?」 然後試著尋找正性的記憶,去回答這些問題,可能你會發現,你遠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糟。


其實害怕招人煩的人很少會真的招人煩,真正招人煩的人從來不覺得自己在麻煩別人。


3. 明白改變從來不易


不用逼自己看完這篇文章,立刻就去發表白信息給自己喜歡但又不敢聯繫的人,或是逼自己去和別人大聊特聊,先明白改變從來不易,嘗試do something small. 一步一步的重建你開始敢於主動聯繫他人的信心。


不如先從和我打個招呼開始吧?


參考材料


Harter, S. 1993.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Low Self-esteem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Baumeister, R.F. (Ed.)Self-Esteem: The Puzzle of Low Self-regard (pp. 87-116).


Mruk, C. (1995). Self-Esteem: Research,Theory, and Practice. Springer.


Guindon, M. H. (2002). TowardAccountability in the Use of the Self‐Esteem Construct.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80(2), 204-214.


Robins, R.W., Trzesniewski, K.H., Tracy,J.L., Gosling, S.D., & Potter, J. (2002). Global self-esteem across thelifespan. Psychology and Aging, 17, 423-434.


本文轉自「簡單心理」(janelee1231)


一個想給你帶來溫暖和希望的心理學公號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志紅 的精彩文章:

沒有人會毫無保留地愛你,我的名字叫「沒有人」
被依賴是一件讓你的事情?
你剛剛可能鬧了個「假」情緒
「我怕媽媽不要我啊」
性滿足的人,愛的體驗會更好

TAG:武志紅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Ta想理我,就會主動找我」|為什麼我們總在等別人主動?
我該怎麼做,才能讓TA主動和我聯繫?
Ta為什麼不主動找你了?
如果TA在乎你,那麼永遠TA都會比你主動!
為什麼,你愛的TA,從來都不主動聯繫你?
別攔我,我要去給TA做主!
有時候,你很想念一個人 但你不會給ta打電話、我想你,但不會找你!
Ta不喜歡你,當然不想理你
你覺得Ta是否真的喜歡我?
如何知道TA是真愛你,還是想睡你?
你是否還在想念Ta
我如此愛TA,TA卻不理解,如何讓孩子理解愛?
Ta不愛我了,我該如何放下?
Ta對你愛理不理就是對你沒興趣嗎?
ta說「我討厭……」,其實是想和你做朋友
在ta不說「我愛你」的情況下,如何判斷ta是否愛你
為什麼你會產生「TA喜歡我」的錯覺?
TA說TA在忙沒空理你,你就真的信了?
用古詩詞如何說「我想你」,轉給思念的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