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聖人為何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為何以萬物為「芻狗」?

作者:雪漠(投稿) 首發:雲南道教網

聖人為何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聖人為啥以萬物為芻狗?


這也是一個很容易產生誤解的地方。這裡的「仁」不是仁義道德的仁,而是一種偏愛、偏心。就是說,天地是公正的,一視同仁的,把萬物都視為芻狗;聖人也是公正的,一視同仁的,把百姓都視為芻狗。


什麼叫芻?牛吃草的時候,總要從胃裡反出來再嚼一次,叫反芻。所以,芻就是草。老子為什麼用「芻狗」來比喻百姓和萬物?

有一種說法認為,芻狗是草扎的狗,是一種祭祀用物。


之所以用狗做供物,是因為古代人非常喜歡吃狗肉,遠甚於豬肉,所以經常吃狗肉。劉邦麾下有個樊噲,他最初就是殺狗的屠夫,殺了很多狗。據說,過去的屠夫都殺過很多狗,比殺豬還要多。張飛等人也經常殺狗,不過他們也殺豬。那時節有一種說法:「聞得狗肉香,神仙也跳牆。」可見,人們當時非常愛吃狗肉。後來,因為一些文化——比如道教文化——的興起,吃狗肉的人越來越少。道教認為,狗肉會加重性慾,常吃狗肉,性慾會非常強。還有人說,道士吃了狗卵子,就見不了天日。意思是,修道是不能吃狗肉的,尤其不能吃狗睾丸,只要吃了狗睾丸,就修不成道,上不了天。後來,就出現了狗戒,將狗肉列入戒律,不允許道人吃狗肉。這是一種針對動物的戒律,印度還有牛戒,守牛戒的人一輩子都不能吃牛肉。但是,總的來說,古人對狗肉的喜愛仍然超過了豬肉。所以,祭祀的時候,也會更多地出現芻狗。老子用芻狗做比喻,是跟當時的民俗背景有關係的。


西部也有類似的民俗,比如拜祖宗、送替身、下葬等等,都是從過去傳承到今天的古老傳統,是一種文化活化石。在西部,老百姓下葬時,親人會買些紙糊的童男童女、摩托車等東西燒給他們;做送替身的法事時,人們也會扎一個草人,讓它代替病得很重的人去死。西部人認為,只要草人承載了自己的生命訊息,就能代替自己承受災難,當它們帶上災難離開人間時,自己的命也就贖回來了,就能恢復健康。所以,人們祭祀前都會畢恭畢敬地對待草人,生怕他被污染了,祭祀完,才會把草人燒掉或扔掉。我在《大漠祭》里就記錄了這種民俗。

聖人為何以萬物為「芻狗」?


替身


很多年前,我舅舅就經常做這些事。如果一個人命盡了,他就做個替身,把那人的生辰八字、名字都寫在上面,放到替身身上。然後做法,讓替身代表活著的人去承受災難。


我小的時候,村裡有個武裝部部長,我們都叫他徐部長。有一次徐部長得病進了醫院,開刀時,發現整個腹腔里長滿了癌包,已沒法動手術了。醫生就把傷口縫上,叫他的家人把他拉回家去。後來,他實在沒辦法,就請我舅舅做法,幫他送個替身。我舅舅就做了一場法事,過上一段時間,他果然好了,今天還活著。但我弟弟也做過這種法事,最後還是死了。所以說不清,我們也不去說,只把它當成古代流傳至今的一種傳統習俗。


老子生活的時代有祭祀天地的習慣,很多學者就認為,老子所說的芻狗,是祭祀用的草狗。他們的解讀是:天地和聖人沒有凡俗情感,對待萬物和老百姓,就像我們對待祭祀用的草狗一樣。很多人都認可這種說法。前段時間,就有朋友在微信上給我留言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為什麼?因為我沒時間回他的微信,他以為我對他就像對芻狗一樣。他是在批評我。他根本不知道,這種說法或許有道理,但聖人並不是這樣。如果真是這樣,聖人就太無情無義了。事實上,聖人修到一定境界,就證得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眾生的喜怒哀樂,他都感同身受,他不可能拋棄眾生。


打狗的故事

過去有個故事:有人用石頭打狗的脊背,旁邊有個成就者也疼得叫了起來,原來,他的背上也出現了一個石頭打出的疙瘩。為什麼?因為,打狗就像打他。聖人的大愛到了這種地步,怎麼可能隨意拋棄眾生呢?三國時,在生死關頭劉備都沒有這麼做,理由是:他不忍心拋棄離鄉背井跟隨他的人。何況聖人?

聖人為何以萬物為「芻狗」?



載體和替身

我的理解中,老子說的「芻狗」,更有載體和替身的意思。就是說,萬物是天地的載體,承載了萬物之德,所以天地把萬物當成了自己的替身或載體,一視同仁,沒有偏愛;聖人將教化百姓作為自己的使命,百姓也是聖人之德的替身或載體,所以,聖人對百姓一視同仁,沒有偏愛。這或許更符合老子的本意。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芻狗就是草和狗。


草代表植物,狗代表動物。所以,聖人之心就跟天地之心一樣,對萬物一視同仁,沒有偏愛,絕不會因為這個漂亮就幫他,那個很醜就滅掉他。因為,陽光既照鮮花又照毒草,清風既吹明月也吹雲彩,細雨滋養農田也滋養荒原……


第三種解釋是,聖人恭敬、尊重萬物。


天地也罷,萬物也罷,都會死去,就像那個草扎的狗終究會被丟棄一樣。但即使明知它終究會被丟棄、終究會死去,聖人也會恭敬地對它、尊重它,就像人們在祭祀前對待芻狗一樣。


說明這幾種說法都有道理,比「聖人無情」的說法更妥當。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摘自《老子的心事》 雪漠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作者簡介


雪漠,原名陳開紅,甘肅涼州人。國家一級作家,甘肅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三度入圍「茅盾文學獎」,榮獲「馮牧文學獎」等獎項,連續六次獲敦煌文藝獎,代表作有「大漠三部曲」「靈魂三部曲」「故鄉三部曲」等。作品入選《中國文學年鑒》《中國新文學大系》以及長篇小說《野狐嶺》入選大學本科教材《大學語文》閱讀推薦書目。


編輯‖龍泉道人‖公眾號:雲南道教網 | yntaoism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間道教 的精彩文章:

在慾望的世界裡全身而退
勾魂使者-黑白無常
人修善道,天佑善人
過猶不及,物極必反
新的一年,修心為上,道法自然!

TAG:人間道教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說「萬物皆有靈」?
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以報天這句話有理嗎?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萬物皆佛
春天萬物生長,寶寶最易「上火」!這5類食物,讓孩子避免!
老人挖出未知人形植物 難道真的是萬物皆有靈性?
萬事萬物皆有因果
但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生無可戀(世界是萬物,萬物是你)
宇宙萬物是從何而來?
怪談:詛咒 萬物皆有靈
萬物皆有佛性
《刺客信條》萬物皆虛萬物皆允
烏龜竟然哭了!萬物皆有靈性
日宅:把萬物擬人化是不是很厲害?
佛說:做人如山,容萬物。
海賊王里的人物教教你們什麼叫做震萬物,撼蒼天!最後一位是真神!
細思極恐,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