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哪裡來的「父母皆禍害」?

哪裡來的「父母皆禍害」?

哪裡來的「父母皆禍害」?



作者|王雪岩

十分心理專欄作者。石家莊德正社會心理服務中心首席諮詢師、督導師。知乎心理學大V,著有《每個人都有愛自己的能力》。


一年前我開始關注到這個問題,是因為在臨床中常常遇到我的來訪者告訴我,是因為看了某某名士的文章,所以感覺自己的問題都是父母的錯,而這個想法最直接的影響,是造成來訪者難以回到自己身上來,難以看到自身所具備的成長資源,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到向父母「討賬」。當然,「討賬」比「成長」在感覺上確實要容易得多,事實上,這樣做的結果,反倒是妨礙了來訪者的成長。一年前我開始寫文章討論這個問題,一直是很孤獨的,到現在發現眾多的同道其實都在關注這件事,並且都有共識,作為一名臨床工作者,的確會感覺非常欣慰。


「父母皆禍害」的說法廣有市場,我雖沒有泡過那個豆瓣小組,但我相信,它的存在,一定有它的道理,因為,那些「被傷害」的感覺一定是真實的,而且很可能是強烈的。那,既然那些感覺是真實的,這個說法是不是就是真理呢?恐怕,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哪裡來的「父母皆禍害」?


人的感覺是一件很個人化的事,雖然基於現實,但與現實並不完全重合。


當我們感覺「父母皆禍害」的時候,現實中父母可能的確有他們的錯,這是我們必須承認的。但「有錯的父母」這個情況也非常複雜:


首先,「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本身,就是一句錯話,「無不是」的不是父母,是神仙。既然父母是凡人,就一定做過傷害孩子的事,不管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造就。只是如果是有意,對孩子的傷害就會尤為強烈,因為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講,父母是他唯一可以依靠的對象,如果這個唯一是傷害孩子的人,就會破壞孩子的信任感、安全感,造成孩子日後適應的困難,人禍對一個人的傷害,會遠遠大過天災,是對孩子巨大的禍害。


除去人禍,父母無意中同樣會給孩子造成各種傷害體驗(注意,我們在這裡強調的是傷害性體驗,因為孩子的感受與現實之間,可能存在巨大差異)。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孩子早晨不想起床,媽媽一遍又一遍催孩子起床,因為再晚了就沒時間吃早飯了。幾個回合下來,孩子可能很煩,媽媽可能很惱火,孩子和媽媽可能都會感覺在關係中很受傷,彼此都會感覺對方不理解自己,孩子可能會感覺媽媽很控制,不給自己自主的空間,媽媽可能感覺非常失控,感覺被孩子被動攻擊。這種戲碼演多了,孩子的內心不會太舒服。


那,這是不是媽媽對孩子的傷害呢?是,孩子內心的傷害感是真實存在的,媽媽沒有能力承受失控的焦慮,一直試圖控制孩子也是真的。那,媽媽是不是禍害呢?恐怕不能這麼講,因為媽媽作為一個普通人,本來就是有缺陷的,問題是孩子能接受媽媽是不完美的,是有缺陷的嗎?對孩子來講,這是很困難的。因為人在造化面前,實在是太渺小了,以一個孩子的人生閱歷,還遠遠不會發展出接受自己的渺小、無力的能力,所以,他們(包括非常多的成年人)會採用「理想化父母」的方式來對抗無法承受的渺小感,即:期待父母是足夠抱持、足夠共情,足夠有能力容納負性情緒的,最好所有的痛苦體驗都可以投射到媽媽那裡,然後冰消瓦解,這樣孩子自己就不必承受痛苦體驗了


可現實又是殘酷的:這個理想化的媽媽根本不存在,媽媽自己可能還有許多的人生議題沒有處理,又怎麼可能完美地滿足孩子的期待呢?於是,期待與現實之間的這個巨大差異,就會造成孩子內心強烈的被傷害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定要給「被禍害感」找個責任人的話,那就只能是上帝了吧,因為上帝沒有把人造就成他自己一樣全能和完美。

哪裡來的「父母皆禍害」?


其次,我們「感覺」有錯的父母和現實中「真實」有錯的父母」並不是一碼事。這涉及到我們人類感知世界的方式:我們在成長中,會經歷各種各樣的事情,這些事情也會帶給我們各種各樣的體驗,這些事情本身和我們的情感經驗加起來,形成了我們感知世界的內在模版(客體表象、內部客體關係),而我們在這個世界中生存,在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的時候,我們就會調用這些模版去感受和評估我們所遇到人(投射、投射性認同),然後啟動我們之前的應對經驗去與面前的這個人相處。就是因為這樣的感受方式,有時會讓我們將一個溫暖的人感受為一個暴徒,這是在諮詢室中常常上演的戲碼。


在父母子女間,這個方式同樣在起作用。比如一個孩子出生後,父母因為工作忙,把孩子送到了外地撫養,可同時家裡的弟弟妹妹都沒有被送走,一直留在父母身邊。當這個孩子長到六七歲,回到父母身邊上學時,他與父母是生疏的,而他同時可能感受到弟弟妹妹與父母的親昵。這個孩子的內心,可能會形成自己對這件事情的理解:父母更愛弟弟妹妹而不愛我。當這個感覺形成之後,他就可能無意中尋找蛛絲馬跡來證明這個猜想,而人與人的關係,其實是禁不住這樣的考察的,他一定會尋找到證據來證明他的推測,同時,由於投射性認同的作用,他在潛意識中,也會把與父母的關係朝他認為的方向去推進,最終就真的會形成他最害怕的結果成為父母最不喜歡的那個孩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無從判斷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但孩子感受到了被傷害,是一定的。

哪裡來的「父母皆禍害」?


那麼,面對「父母皆禍害」的痛苦體驗,我們能做點什麼呢?


首先,就是承認,承認那些痛苦的體驗是真實的。當然,如果父母有能力承認對孩子現實中造成的傷害,對於孩子修復成長中的創傷會非常有幫助。我想,那個豆瓣小組的存在,也許有一部分就是在呼喚「被看到、被承認」。被看到、被承認,對於創傷修復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這會讓當事人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納、被允許,會將他從無法處理自己內心衝突的體驗中解放出來,會讓他意識到並接受自已的感受都是真實的,這就可以幫助他建立確定感。


其次是哀悼,哀悼我們失去了理想化的父母,哀悼我們沒有得到的那些愛的體驗。對於創傷修復來講,看到和承認只是很小的一步,當然,只是這很小的一步,就有可能大大改善當事人的生存狀態,但如果當事人一直停留在這一步,就容易陷進抱怨和自憐中,用憤怒和責備與父母聯結,實際上,這還是受控於早年的創傷體驗,是遠遠沒有完成修復的,而此時,「父母皆禍害」的信條恰恰可能成為了完成哀悼的阻力。哀悼的過程遠比抱怨和憤怒的階段困難,因為承認我們失去了那些渴望的東西,就意味著我們不得不接受,我們可能永遠無法補償那些喪失了,這會讓我們非常的哀傷,而哀傷所帶來的虛弱感,會比憤怒帶來的力量感難以承受得多。但,這是成長與修復的必經之路。


完成哀悼過程之後,就會踏上超越之路,超越自身的局限,也超越創傷帶來的局限我們終於可以接受和承認作為一個人的渺小,承認創傷的不可避免,承認父母的有限性,也承認生命本身的不完美。但同時,我們也會發現自身的諸多資源:當我們有能力接受現實的不可控時,我們會逐漸發展出接納的能力,當我們可以接納在自已身上發生的一切時,能傷害到我們自己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少了


是的,真正的修復,真正的改善,並不是來自於父母的改變,也不是來自於歷史的改變,而是我們擴大了自己在內在空間,擴大了我們自己修復創傷的能力,真正的改善,來自於我們自己的成長!


哪裡來的「父母皆禍害」?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分心理 的精彩文章:

要那麼體面幹什麼?我只有一次生命
納尼,朴槿惠被邪教控制 精神控制為何這麼厲害?
你要是以為那就是愛情,你就遇不到愛情了
聊聊「ta的前任」這個奇葩物種!
為什麼現代人的出軌行為會漸成風氣?

TAG:十分心理 |

您可能感興趣

父母皆禍害?那該怎麼打「怪獸」?
第二話 「父母皆禍害」,那你是什麼?
拿什麼拯救你,被垃圾父母禍害的孩子
「父母皆禍害」,最深的愛為何給我最痛的傷
父母皆禍害?這個恨了母親十幾年的女兒最有發言權
「父母皆禍害」背後的中產焦慮
「這四種女人,娶回家就是禍害!」
女子被人忽悠「當托兒」,不料卻因此引來了禍害!
花季少女跳樓自殺:父母真的皆禍害?
父母真的是皆禍害嗎?我們何時才能擺脫面對父母時的緊張感?
漢奸的「鼻祖」!禍害無數老百姓,槍斃是卻說:這輩子不後悔!
你不找禍害,禍害不會來找你
搞笑段子:大姐,讓你的女兒來禍害我吧!
切忌在孩子面前做這三件事,不然會禍害孩子的一生,父母們你們注意了嗎?
父母皆「禍害」,明星也不例外,看看張靚穎你就懂了
搞笑圖片:大哥,看來你這一輩子被女人禍害的不輕啊!
我們的愛,老李,快把你媳婦領回去,別再來禍害靳東了
別再讓這些瘦身誤區禍害你了!快來看看吧!
「娶這四種女人,禍害的不只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