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晉多次北伐,為何次次失敗?

東晉多次北伐,為何次次失敗?

某種程度來說,東晉和南宋畫風很像,王朝建立時,中原都已淪陷,偏安一隅。不同的是,東晉建立時,佔領中原的是胡人,而南宋,則是被金人趕到江南的。


偏安一隅就偏安一隅吧,有一隅可以偏安也不錯,這是皇室以及大多數世族的想法。


他們有這樣的想法,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這些人到哪裡過的都是好日子,至於失去的故土是不是應該收回,一點也不影響他們過好日子,那就等好日子過夠了再說吧。

愛國將士卻不這麼想,他們做夢都想北伐中原,收復失地,還把這個當作人生的理想。


從東晉建立那天起,這樣的愛國將士從來沒有缺席過,其中的代表人物先後有祖逖、庾亮、桓溫、謝安等,他們的北伐雖然最終功敗垂成,始終未能恢復中原,完成一統,但卻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經驗教訓。


1、 祖逖北伐



東晉多次北伐,為何次次失敗?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人,東晉軍事家。


作為東晉的第一任老大,司馬睿雖然也為從祖宗手裡接過的地盤越來越小而鬱悶,但他並無北伐志向。對他來說,能有把龍椅坐坐,能坐得相對穩當就夠了。


可是祖狄一定要北伐,他得給個面子,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還撥給他口糧和布匹,不過武器是沒有的,自個兒想辦法。


司馬睿撥給祖狄的口糧,是按1000人撥的,給他的布倒是不少,足有3000匹。

祖狄好不容易爭取到老大的同意,結果卻只得到這點物資,是該哭呢還是該笑呢?


對了,打仗除了物資,還得有軍隊啊。但是朝廷是沒有軍隊給你的,還是得靠你自己想辦法。


祖狄便帶著一百多戶先前隨他南下的宗族(有說是他的私家軍隊),毅然渡江北伐去了。


帶著這點人去北伐,聽起來像個笑話。


但祖狄相信自己一定能贏,渡江時還慷慨激昂地說:「我祖狄北伐若是不成功,就像大江一樣一去不回!」

渡過長江後,祖狄暫時落腳於淮陰,搭好爐子,到山上采來礦石,開始煉鐵,鑄造兵器。同時開展招兵工作,招到2000多人。


祖狄的對手可不一般,是有「亂世魔王」之稱的石勒,後趙的開國君主,史上唯一的「奴隸皇帝」。


4年後,祖狄卻收復了黃河以南大片失地,石勒都怕他了,不敢揮兵南下。


不知為何,正當祖狄節節勝利,準備進軍河北的時候,他的軍隊卻被朝廷派來都督北方六州的戴淵「接管」了。

這個姓戴的,祖狄可是很了解,雖然有點小才,卻無遠見,根本不配領導北伐,更不配取他而代之,於是他「心中甚為不快」,加上統治者內部鬥爭越來越激烈,終於導致他憂憤成疾,病死於軍中。


祖狄病死後,之前收復的北方土地,落入後趙石勒手中。


2、 庾亮北伐



東晉多次北伐,為何次次失敗?



庾亮(289年—340年2月18日),字元規。潁川鄢陵(今河南鄢陵北)人。


所謂「庾亮北伐」,實際上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祖逖病死後,東晉接連爆發兩次內亂,不但無力北伐,還連年遭到後趙進攻,後趙甚至把襄陽、新野地區都佔了,若不是太尉陶侃派其子陶斌與南中郎將桓宣趁後趙進攻江西之機撿了個「便宜」,襄陽和新野不知何時才能收復。


陶侃去世後,庾亮被任命為征西將軍,都督江、荊、豫、益、梁、雍六州軍事,領江、豫、荊三州刺史,駐屯武昌。


庾亮認為北伐的機會來了,請求朝廷讓他帶領十萬人馬移防石城,做進攻後趙、北伐中原的準備,朝廷卻認為物資還沒準備好,不能北伐,大部分朝臣也表示反對,庾亮未能如願。


正當庾亮繼續上書請求移防石城、做北伐準備的時候,後趙卻主動打來了,而且來勢洶洶。


那時的後趙老大換成了石勒之弟石虎,他派五萬兵馬進攻荊州和揚州,派兩萬兵馬進攻邾城(武漢附近)。豫州刺史、征虜將軍毛寶扛不住,請求庾亮支援,庾亮卻不理,認為邾城固若金湯,後趙兵是攻不破的。


庾亮的自以為是造成了嚴重後果,當年九月,邾城就被後趙軍攻破,晉軍損失六千多人,毛寶等人突圍時被淹死,東晉義陽將軍黃沖、義陽太守鄭進無法與後趙軍抗衡,只得投降。


庾亮的失策,不但使他的北伐計劃胎死腹中,還使東晉慘敗,既喪師又失地,腸子都悔青了。痛心不已的他上書請罪,第二年就在懊悔中死去。


庾亮死後,其弟接替他鎮守武昌。這位也以北伐為己任,但未能活到開始行動的那一天就去世了。


3、 桓溫北伐



東晉多次北伐,為何次次失敗?



桓溫(312年-373年),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龍亢鎮)人。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權臣。


桓溫,又一個北伐的東晉名將、權臣。


有人說,桓溫的思想境界不高,他北伐的目的是為了建功立業,樹立自己在朝廷中的威信。


說這話的,不是小人,就是小小人。如果個人的成功意味著國家的成功,個人人生價值的實現等於國家利益的獲得,他想建功立業,又有何不可?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毛病,改改好么?


桓溫第一次北伐發生於354年。他率領40000晉軍,從江陵出發,兵分三路進攻長安。 桓溫的對手是前秦國主苻健,軍隊50000。苻健的軍隊在嶢關遇到桓溫,被打得屁滾尿流。


苻健逃回長安堅守不出,跟他一同逃回的,只有6000老弱殘兵。 桓溫乘勝進軍,駐軍灞上,受到老百姓熱烈歡迎。


桓溫卻不急於攻打長安,想等關中麥子熟了,有了足夠的軍糧再打。苻健也不是笨蛋,看穿了桓溫的意圖,便派人把沒成熟的麥子割得乾乾淨淨,叫你喝西北風去。


西北風是喝不飽的,桓溫沒有軍糧,只好退兵。


第一次北伐雖然沒有達到目的,但畢竟打了個勝仗,桓溫被提拔為征討大都督。


既為征討大都督,征討就不能停。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七月,桓溫再次北伐,這一次是進軍洛陽,一個月後就收復了洛陽。


洛陽既已收復,那咱們就該還都了。可是其他朝臣過慣了江南的好日子,不想還都,紛紛反對桓溫還都洛陽的計劃。


對此只能呵呵的桓溫撤軍後,司、豫、青、兗諸州馬上又被前燕奪去。後來洛陽也未能倖免,同樣落入前燕之手。


朝臣們極力反對還都,實際上是打桓溫的臉。但他並未灰心喪氣,決定進行第三次北伐。


公元369年四月,桓溫率領50000步騎兵,從安徽當塗經山東兗州伐燕。


這回卻輸了,而且輸得很慘——糧食吃光後糧道又被斷,被迫退兵時遭燕軍追擊,30000多人戰死,又有近萬人死於援燕的秦軍之手。


當年十月,桓溫將殘兵敗將收集攏來,與前燕軍隊於枋頭(今河南浚縣)發生激戰,又吃了大敗仗。


第三次北伐,也是桓溫最後一次北伐,以失敗告終。


4、 謝安北伐



東晉多次北伐,為何次次失敗?



謝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


桓溫死後,朝政大權掌握在謝安手裡,東晉內外出現了少有的安定局面。


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外敵從來沒有放棄過這塊肥肉。滅掉前燕、逐漸統一了北方的前秦國力逐漸強大,多次對東晉發動進攻。


多虧謝安之侄謝玄組建的「北府軍」(歷史上著名的能打仗的軍隊,號稱所向披靡)多次擊退來犯之敵,才使前秦軍退到淮北。


但那時的前秦軍,已經把長江中上游的有利地形奪到手裡,想重演西晉伐吳統一天下的戲碼。


於是,信心滿滿的前秦王苻堅親率30萬大軍,於太元八年(公元383年)抵達壽陽,與謝安之弟謝石的8萬東晉軍展開了激烈的PK。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後,前秦走向崩潰,北方各種勢力紛紛蠢蠢欲動,展開了大混戰,給東晉製造了難得的北伐機會。


「淝水之戰」之後,東晉的一系列勝利也接踵而至:謝玄收復了壽陽;鷹揚將軍劉牢之收復了譙城;桓溫之弟桓沖派遣上庸太守郭寶先後收復了魏興、上庸、新城三郡;將軍楊佺期佔領成固,打敗前秦梁州刺史潘猛;竟陵太守趙統進攻襄陽,前秦荊州刺史都貴棄城奔魯陽;前秦洛州刺史張五虎以豐陽向東晉投降;梁州刺史楊亮率軍五萬進攻益州……前秦一片混亂。


謝安決定抓住前秦一片混亂的機會北伐,以謝玄為主的北伐大軍進展極其順利,先後平定了兗、青、司、豫四州,謝玄也獲朝廷加封,命其都督徐、兗、青、司、冀、幽、並七州軍事。


就在全國上下都認為北伐就要成功的關鍵時刻,主持北伐的謝安病死,北伐頓時成了「群龍無首」的局面。


尤其是孝武帝司馬曜同母弟司馬道子掌權後,北伐戛然而止——司馬道子以北伐進行得太久為由,下令停止了北伐行動。


縱觀東晉的多次北伐,最接近勝利曙光的是桓溫的第二次,僅用一個月就收復了洛陽。如果那時按照桓溫的計劃還都洛陽,將東晉的防線逐步北移,相信要不了幾年,通過君臣上下的努力、全國軍民的團結一致,恢復中原故土的願望,不會沒有實現的可能。


可惜歷史沒有假設,過慣了江南舒適日子的朝臣們紛紛反對還都,他們心中只有自己的小利益。在他們的字典里,也許曾有過「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幾個字,但是現在沒有了。


這種「奇怪」的「意志消沉」,不僅使桓溫的北伐成果毀於一旦,使國家強大的希望毀於一旦,最終連不思進取的朝臣們想偏安一隅的願望也統統落空,還使桓溫單打獨鬥似的個人努力顯得那麼「不合時宜」。


偏安偏安,偏不得安——道理很簡單,真正懂它的人卻不多。


?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楊貴妃被殺前一天,發生了這件事!
太殘忍了,這哪是人乾的事兒!
古人裝逼8大趣聞,件件秒殺你
這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六位帝皇丸!
諸葛亮身上竟然藏著個大謎團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

您可能感興趣

東晉多次北伐,以失敗結尾
東晉先後五次北伐,有一次差點完成大一統,比南宋強太多
東晉|聞雞起舞的祖逖,為何會北伐失敗?
5-25謝安:兩次為東晉續命,因為圍棋下得好
東晉北伐為什麼會失敗 如何評價東晉北伐
東晉最強特種兵,八萬擊敗九十萬,兵鋒所指,天下無敵
南明為何僅僅堅持十八年就滅國了?為何不能像東晉、南宋那般延續
皇權衰落到極點的東晉你知道多少,千餘字幫你看清整個東晉歷史
東晉女人褚蒜子:一生歷6位皇帝,3次垂簾聽政
王猛是漢人,但他為何不選擇輔佐東晉,而是選擇了氐族的前秦呢?
同樣半壁江山,為什麼南宋、東晉能撐一百多年,南明只熬了18年
哥哥矢志北伐收復失地,弟弟卻成為東晉叛臣,最後落得身死族滅的下場
東晉最牛大將,西滅巴蜀,北伐中原,差點滅五胡一統
東晉|平定叛亂後,卻巨星隕落,有他在勢必能收復失去疆土!
東晉崛起,殺慕容超,滅南燕
兄弟倆同為東晉皇帝,一個因喝長生不老葯而亡,一個因陽痿被廢
東晉南北朝第一謀士,比肩諸葛亮,若晚死中國或可提前二百年統一
他到底有多寵孩子,竟讓東晉失去國土和大將!
最新亮點:苻堅為何不聽王猛勸告,轉頭南伐東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