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鋒取勢,側鋒取妍,書法會用鋒,作品才高明!

中鋒取勢,側鋒取妍,書法會用鋒,作品才高明!

近世書家動輒以中鋒為根本。如王蘧常說:「書法之妙,全在用筆,用筆之貴,又在用鋒,用鋒之要,則在中鋒」。沈尹默先生則更進一步的強調說:「用筆之妙,無非筆筆中鋒」,而白蕉先生則把中鋒用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說:「用筆講用中鋒,是書法之憲法,是用筆之根本大法」。學書者遂亦步亦趨,不敢越雷池半步,務必要使筆筆中鋒而行。

中鋒取勢,側鋒取妍,書法會用鋒,作品才高明!


結果如何?書法隨之成為狗嚙枯骨之學,縱任點畫布置工巧,線質卻少見精妙。嘗聞才子徐海嘆曰:古人線質之妙我輩已無法望其項背,但求空間布置而矣。失望者多以古人自幼習字為藉口,或以古人擁有日常書寫之習性為託辭,或以古人用功甚勤做抵擋,唯唯不肯從筆法之正誤處用心思考,遂使中鋒用筆之邪說流傳數百年而不能肅清。

中鋒取勢,側鋒取妍,書法會用鋒,作品才高明!



中鋒之說,多援引沈括《夢溪筆談》:「宋徐鉉善小篆,映日觀之。畫之中心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至於屈折處,亦當其中,無有偏側,乃筆鋒直下不倒側,故鋒常在畫中,此用筆之法也。」嗚呼!世人之不察一致如斯。

沈括本非書道中人,徐鉉亦非精通筆法之流,小篆更是官方炮製的死文字。以此三者為中鋒之法的依據,無乃形同兒戲?沈括之說不過開其端倪,中鋒盛行,乃攜清代碑學而起。


其實對於中鋒的探討之所以了無成效,原因在於這個討論一開始便被沈括、包世臣之流引入邪路,更加上沈尹默之輩推波助瀾,以致不可收拾。


沈括形容徐鉉之小篆筆畫中心有一縷濃墨,轉折處也不偏不倚,大概類似馬路中心的黃線吧?這種技巧稱之為雜技可以,稱之為筆法則不可以。宋以前各類書體,除唐宋人誤解的篆書外,無不搖曳多姿縱橫飛動。梁武帝稱右軍龍躍天門,難道是壓著雙黃線過的天門?自目前見到的最早墨跡朱書玉版以來,至戰國竹簡、漢代簡冊、並六朝墨跡,並無類似徐鉉濃墨落於中線的寫法,至宋朝而有老米八面出鋒,亦非專壓黃線之流。清代徒求趙孟頫和董其昌之形似,帖學衰敗;碑學倡導者如包世臣但見刀斧痕迹,筆法造作,雖抵牾帖學但其務求形似之習氣則如出一轍。

中鋒取勢,側鋒取妍,書法會用鋒,作品才高明!


沈尹默雖以振興帖學為己任,但實際如裹足少婦,雖不乏媚態而少見自然。此三者所言不同,而其誤則一:泥於書跡,而不知其所以跡。

中鋒取勢,側鋒取妍,書法會用鋒,作品才高明!



韓文彬編的一本書裡面扉頁赫然是「行穰」兩個字的放大影像,看得這個清楚啊,讓我感慨洋鬼子辦事就是實在。看了兩眼忽然覺得行穰兩字之間的連帶右側有點發白,本以為我老眼昏花,湊近了一看:原來左黑右白的筆跡可不止這一處,基本上豎畫都是如此!這肯定不是摹寫者的失誤,而是對王羲之原作的忠實模仿。其實不僅豎畫,很多筆畫都是兩側黑白不均。這說明什麼?說明右軍的筆畫,不是用二沈所謂的「中鋒」方式寫出來的!試圖通過二沈所謂的中鋒來上探帖學正脈,恐怕如同緣木求魚,是謂之「陷阱」。

中鋒取勢,側鋒取妍,書法會用鋒,作品才高明!


書法微店年後開始營業,毛筆、宣紙都有哦!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微報 的精彩文章:

全國第二屆書法臨帖展兩周後截稿,大家來逸廬一起準備吧!
于右任《標準草書千字文》,越看越有味道!
孫中山書法欣賞

TAG:書法微報 |

您可能感興趣

書法的美醜,關鍵在於用鋒!
書法用筆會用鋒,才能獲得力透紙背的效果
顏值可以,演技堪佳,書法極好,就是不紅的演員祖峰、何晟銘書法欣賞
書法如何用筆鋒?
他是王羲之真正的書法啟蒙者,書畫皆能,筆法高妙!
原來書法無藏鋒,無露鋒!
當代楷書名家的書法作品,結構嚴謹,用筆偏瘦,有歐體的風格
用鋒極致處,書法百媚生
顏真卿《郭虛己墓誌》,結構嚴密,剛勁有力,為顏氏最早書法作品
書法中的「藏鋒逆勢」用筆淺析
書法為啥有藏鋒、露鋒?
寫書法,如何找到筆鋒?
現代書法家寫的五幅行書作品,飄逸流暢,章法精到,用筆優美!
據說這是啟功最好的書法作品,與該作品的原版對比,還略勝一籌!
和其他朝代相比,明朝的書法算是高峰嗎?
曾來德書法取法碑學,用筆驚世駭俗,具有強大的視覺衝擊力
他的石書法造詣高——簡潔明快,端正秀麗!
史上最全王羲之書法教程,誰用誰說好!
寫好中鋒的人,書法都不會太差!